第58章 【雞蛋灌餅】
羅茗嬌回到紫金花園新家的時候,陽臺上撒着一片陽光,暖暖的,讓人的心情也跟着好起來。
城市裏的街道多都沒有泥濘,雨停了就不耽誤出行了,羅茗嬌記挂着兒子的戶口問題,在家吃了個早午飯,又出門了。
坐車去燈市街,找駱濤。
從近郊到燈市街,羅茗嬌倒了兩趟車,用了近兩小時的時間,這還不是上下班高峰,可見不是一般的遠。
到地方,羅茗嬌犯難了。
燈市街不是一條街,而是一片區域,是城中的老房區,成片的胡同繞來繞去,跟迷宮似的。
羅茗嬌邊走邊問,兩個多小時後,別說結果了,自個兒人在哪裏都有點迷糊。
兜兜轉轉又費了半個小時才找到來路,眼看着天色不早,羅茗嬌不敢耽誤,只能打道回府,結果碰上晚高峰的尾巴,七點多,京都出城的路,還在堵着,這一堵,到家已經十點多了。
就這,最後幾裏地,羅茗嬌坐的還是三輪車,沒辦法,她錯過了末班車。
原本沒去找心慌擔心,現在找過一趟,連點影子都沒摸着,羅茗嬌更擔心。夜裏躺在床上,羅茗嬌輾轉反側,腦袋裏簡直亂成一團,直到淩晨才睡着。
即使如此,囫囵着睡了三個來小時,羅茗嬌就醒了。
起個大早,趕着早班第一趟車,直奔燈市街。
再到燈市街,羅茗嬌在燈市街口看了看,見有晨起散步遛鳥的都往一個方向走,她也跟着去了。原來在燈市街附近,有個不大的公園,公園門口的空地上,有個早市。
早市上賣東西的很多,蔬菜雞鴨有,鍋碗瓢盆也有,各類貨品都堆的滿滿當當,逛早市的人,也擠的烏泱烏泱。
早市邊沿處,還有好些賣早餐的,豆腐腦、豆漿、稀飯、油條、油餅、餡餅、雞蛋灌餅等等,還有切成一角一角,油燦燦的大餅、蔥花餅。
羅茗嬌在早餐的間隙裏找了個空檔,手裏舉着個紙殼,上面寫了大大的三個字:找駱濤!
Advertisement
燈市街太大,要找一個人簡直像大海撈針,不過駱濤是燈市街的老住戶,而逛早市的,也多是附近的老頭老太太,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這個年華出現在這裏的人,多半也是燈市街的老居民。
羅茗嬌就不相信,她把找人這事兒擺在明處,會沒有收獲。
距離羅茗嬌不遠,有個身前擺着紙殼,紙殼上寫着字,還配了個圓筒狀的飯盒,那人穿着老舊、頭上裹着黑灰色頭巾,看着像老婆婆,卷縮着埋着頭整個兒歪着地上。
過往行人見怪不怪,多都不會搭理,也有人會在紙殼旁的飯盒裏放上幾個零錢。
羅茗嬌剛拿出紙殼的時候,那個卷縮着的‘老婆婆’就着腦袋歪地上的姿勢,偷偷往羅茗嬌這裏瞄了好多眼。看到羅茗嬌不是同行,沒有跟她搶‘生意’,才收起戒備,不再關注。
過了九點半,吃早餐的人漸漸少了,旁邊賣雞蛋灌餅的大媽遞給羅茗嬌一個凳子,塑料的那種、很輕,搬起來也不費勁,羅茗嬌道謝接下,就聽大媽問她:“姑娘,你這是,找駱濤?”
這年頭騙局太多,羅茗嬌昨天串胡同,問了那麽久,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駱濤。
駱濤出生在燈市街,就算如今的城中村,胡同裏的四合院被擁擠的房子塞滿,裏面也住滿了租客,但老院裏的人還是知道駱濤的。
只是突然冒出個陌生姑娘,見人就問,沒人敢回啊!
鬧不好,尋仇的來了咋整?……聽說這年頭騙局打前哨的,都是些乖乖巧巧的弱女子。
看羅茗嬌年紀輕輕,漂漂亮亮,萬一是小情人呢?……這要是指了路,影響人家駱濤兩口子感情,就罪過了。
“是的。大媽,您認識駱濤嗎?”羅茗嬌聽着找人有戲,心裏激動,趕緊自我介紹:“大媽,我叫羅茗嬌,四年前我住院的時候,認識駱濤大哥和燕容嫂子……”
羅茗嬌言簡意駭的将大概情況和大媽說了說,當然,她是把握着分寸,避免了一些話題的。
老一輩的人,都經歷過居委會強盛時期的洗禮,雖然如今居委會沒以前那麽雞皮了,但那股熱情助人的精神尤甚當年,大媽一聽羅茗嬌連駱濤以前的媳婦叫啥都知道,也放了心。
笑着說:“姑娘,駱濤以前那媳婦,早離了,現在這個厲害的很,你要真有事找駱濤,可得警醒着點兒。”
一聽這話,羅茗嬌眼睛立馬亮了,這麽說,是真找到了!!
見羅茗嬌眼裏滿是驚喜,樂于助人的大媽笑着說:“燈市街裏的胡同十八彎,一般人進去出不來,姑娘要是不着急,就再等會兒,等我收攤,帶你過去。”
羅茗嬌連聲道謝,本想問了門牌號去找,一想到昨天下午的戰果,息了念頭,見大媽一個人忙碌,她索性放下紙殼,上手幫大媽幹活。
雞蛋灌餅一個三塊,又灌雞蛋又加生菜,再抹上大媽秘制醬料,光聞着就香。
再加上大媽手腳利索,攤鋪收拾的幹淨,都過了飯點了,過路的行人,零零散散的還會有人過來買。
見大媽忙,羅茗嬌就在邊上打下手。
老一輩的人,都喜歡手腳勤快的年輕人,何況是羅茗嬌這樣,又勤快、模樣又好,還招生意的。
十點早市閉市,大媽也開始收攤。
大媽很高興,一邊收攤,一邊誇羅茗嬌:“小羅是個有福氣的,今天有小羅幫忙,我這生意也好。”是好,要是往常,大媽準備的東西,賣完早市,還能在胡同口再賣半個多小時。今天到早市閉市,手裏的東西基本賣完了。
臨了大媽給羅茗嬌做了個雞蛋灌餅:“給,拿着吃。”
羅茗嬌愣了愣,笑着接下,她出門的時候太早,幾個小時下來,還真有些餓了。
一個雞蛋灌餅,不值當啥,但是給予和接受,會成為無形的紐帶,讓人與人的距離靠的更近。
大媽見羅茗嬌沒矯情,越發高興,回燈市街的路上,話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