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BE-圖書管理員
=============================
圖書館半新不舊,大約是德國殖民時期的建築,透着一股德式井井有條的壓抑感,他總是坐在四樓的借閱區入口處垂頭看書,仿佛一個活生生的安靜的标尺,或者說,他就是安靜本身。
上午九點是圖書館開門的時間,來客走上四樓的臺階,就會看到他已經坐在那。如果恰逢陽光不錯,來客的身影就會溶解在落地窗透下的光線裏,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他向着陽光的方向露出微笑。
偶爾會有一個年老的男人代替他坐在那裏,不出五分鐘他又會回到座位,拇指與食指捏住露在書頁外的書簽,像切割一般将書頁劃開一道裂口,打開,繼續閱讀。
四樓的書都附着牛皮紙的書皮,封面和書脊上是清秀的字。這些都是年代久遠的書了,肯上樓閱讀的人尚且不多,借閱者更是寥寥無幾,于是整個空間就仿佛是他靜谧的王朝。
下午五點三十分是圖書館的閉館時間,他合起書放進抽屜,在桌椅和書架間穿梭,一本本散落的書經他的手回歸到沉寂的書架上。
他就循着這樣的軌跡,一絲不茍地活着。
一個周末的傍晚,有人将一本書放在他的面前,修長的手指輕輕壓在牛皮紙上,向他的方向推了推。他打開書的最後一頁掃描條形碼,借閱者的聲音震動空氣,使他手中薄薄的書頁也微微顫抖。他擡起頭望着借閱者,微笑。
“你不會說話嗎?”借閱者從他手中接過書。
“我會啊。”
借閱者微笑着一點頭,向他告別。
第二周,借閱者忘記了閉館的時間,他起身走進閱覽區,看到借閱者伏案睡着。他猶豫了一下,伸出手推了推借閱者的胳膊。
“啊,不好意思,我睡着了是嗎?”
“嗯。”
借閱者抱歉地笑笑,向他點頭告別。
漸漸地,借閱者介入他一成不變的生活,又成為他生活軌跡的一部分——周末的下午五點二十分,他叫來年老的館長暫時替班,走進閱覽區提醒借閱者閉館的時間到了。借閱者或者微笑着點頭告別,或者把手中的書交給他掃描。
Advertisement
“我叫劉權,你呢?”很久以後的一天,借閱者從他手中接過書,問他。
“邱譽書。”他有些不安地起身走進借閱區去收書。
“我喜歡你。”借閱者在他身後道。
他久久沒有回應,從他的背影看不出任何動搖的蛛絲馬跡。
借閱者苦笑一下,轉身離去。
借閱者永遠不會知道,幼年失聰的他只能通過讀唇語來感知他的說話,他也永遠不會知道,他與借閱者之間原是兩情相悅。
【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