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幾日後的一個早晨,靖王府裏卻是迎來了平日裏一點都不常見的傳話太監。蕭景琰不敢放松,連忙出去迎接聽令。結果沒想到居然是梁帝傳話想見憶辰,特地派人來接他進宮的。
蕭景琰一時半刻也想不出梁帝為什麽這麽做,但是皇命又不可違,只能私下裏悄悄的叮囑了憶辰兩句‘小心行事’之後,便讓人跟着那傳話的太監走了。
如果不是因為梁帝口谕裏只傳喚了憶辰,蕭景琰自己此時又得例行的去巡防營裏巡查,他無論如何都是會跟去的。
以比平時快一倍的速度完成了巡防營那邊的庶務,但是盡管如此離憶辰進宮的時間也已經過了一個時辰了。蕭景琰不敢再耽擱,匆匆忙忙的換了身衣服就立馬進宮,以向靜妃請安為借口迅速的往芷蘿宮的方向趕去。
靜妃在日常起居的西暖閣裏接待蕭景琰,仍是清雅的妝扮,問過寒暖後,便命人端上親手制的茶點,在一旁略帶笑意地看着他吃。
“母妃知道今日父皇傳憶辰進宮的事了嗎?”
蕭景琰拿起了一塊芝麻糕,随意問道。
“這我倒是不知,不過最近陛下在芷蘿宮确實時常有念叨憶辰的名字,想來就是想見他吧。”
靜妃簡單答了一句,又捧過一小碗板栗羹遞到兒子手中。
“嘗嘗這個,這是新做的。”
“我每次來,母妃都當我在外面沒飯吃似的,自從可以随時晉見母妃,不覺就胖了一圈兒。”
知道憶辰應該沒什麽事後,蕭景琰也放松了下來,還跟靜妃打趣了兩句。
“哪裏有胖?”
靜妃可不同意他的看法,自小這孩子就不見胖過,無論吃多少,最後也還是那樣。前段日子病的那一場,底子怕是更虛了,怎麽可能還會胖。
“做母親的,只嫌兒子吃得少。更不用說如今你的事務越來越多,再不多吃點,身子哪裏耗得起。”
那碗板栗羹小小的一碗,蕭景琰兩口就喝完了,靜妃看他喝了個精光,這才像是不經意提起似的說道:
Advertisement
“聽說昨日夏江進宮來了,陛下與他商議了良久的事情,兩人也不知道說了什麽。”
蕭景琰聽了這話,沒什麽大的反應,只是接過了靜妃遞來的手巾擦了擦嘴後,道:
“母妃向來聰慧,這些事情母妃知道了便知道了,也不必放在心裏。兒臣如今雖走上了這麽一條路,但是母妃就當什麽都不知道,在宮中一切還是要以保全自己為主。當然,如果有人讓母妃受了委屈,母妃也別獨自忍着不說,一定要告知兒臣。要不然兒臣做的這些,可就沒什麽意義了。”
靜妃被他說的心中湧出暖意,秋水般澄澈的眸子微微蕩了蕩,語氣溫潤道:
“我不過是随口這麽說一句,你倒是說了一堆。你要做的那些事情,母妃清楚,也以你為傲。雖然母妃沒什麽大能耐,但是這宮裏的事你也別太過擔心。像意義不大這種話下次可就莫要再說了,你要知道,九泉下的人們可是就盼着這事呢。”
蕭景琰靜靜聽着,也不反駁,沉吟了片刻後,才慢慢說道:
“母妃的意思兒臣明白,方才是兒臣失言了。以後母妃在宮裏的日子可能慢慢的就會不同以往了,還請母妃多加小心。”
“好了,幹什麽做出這麽嚴肅的樣子?我在這宮裏幾十年,還能看不透嗎,你不必太過擔憂,只要記得保重自己,和小殊兩人一切平安就行了。”
靜妃不願意他們母子間的氣氛因為談話而變得冷硬,就寬慰了他兩句。正準備岔開話題時,一個宮女出現在殿門外,高聲道:
“禀娘娘——”
“進來說吧。”
宮女低頭斂眉進來跪下,禀道:
“武英殿中傳信過來,陛下已經起駕朝這邊來,請娘娘準備接駕。”
“知道了。你退下吧。”
靜妃不緊不慢地站起身,拿過一旁的兩個食盒遞給了蕭景琰,道:
“這是我備的藥膳點心,你帶回去吧。”
蕭景琰點了點頭,也不多說,将兩個食盒一提,向靜妃拜別後,就緩緩退出。為了不沖撞聖駕,他刻意走了偏門,從反方向出宮,登上了自己府裏的馬車。
既然父皇快到芷蘿宮了,那麽憶辰定是已經被人送回了靖王府,他可得盡快趕回去問問情況才行。
……
“父王,你回來了。”
蕭景琰剛回到府裏,憶辰已經在他書房裏等候良久了。
“看來你也有話要跟我說。”
兩人一起坐了下來,憶辰這才開口道:
“父王,今日我在皇祖父那裏見到了懸鏡司的夏首尊。”
“他今日也在?”
母妃明明說的是昨日,沒想到今日夏江居然又進宮了,蕭景琰有些遲來的後怕。還好,還好憶辰沒事。
“是的,父王,兒臣覺得這位夏首尊對兒臣的态度有些奇怪。”
說到這,憶辰還有些頗為困惑的皺了皺眉頭。
“按理說他之前想害父王,應該對兒臣也友善不到哪裏去才對。不過今日他的表現卻很奇怪,居然還在皇祖父面前誇獎兒臣。那副喜愛的樣子并不似做僞,若非事先知道真相,可能兒臣還真的會相信他。”
憶辰的話讓蕭景琰一起也陷入了疑惑中,這和他想象的也不一樣,甚至是有些背道而馳。他原以為夏江應該是想利用憶辰的身份來對付自己,可是如今這麽一說,感覺貌似又不像的樣子。
“今日父皇找你有什麽事嗎?”
一時半會兒也想不通的蕭景琰話頭一轉,就說到了梁帝今日突然讓憶辰進宮的事。
“并無什麽大事,仿佛只是想兒臣了。”
憶辰沉吟了一下,大膽了說出了自己對于這段時間梁帝态度轉變的猜測。
“父王,兒臣聽說最近皇祖父的心情因為太子殿下的事一直都不大好,而皇孫一輩又只有兒臣已經明事理了。皇祖父他是不是一時也想嘗嘗含饴弄孫的滋味?”
聽了憶辰的話,蕭景琰不禁點頭,也無法否認确實有這個的可能性。
梁帝膝下公主不多,但是皇子卻是有的。這麽多皇子裏面,絕大部分也都邁入而立之年了,可是子嗣卻都不多。如果不算祁王妃的遺腹子庭生的話,最大的就是憶辰了。太子和譽王兩人雖然得寵多年,但膝下除了太子當年有過一個早夭的女兒之外,也是并無子嗣的。
看來父皇這些年,确實是老了啊……
蕭景琰心裏思緒湧過萬千,現實中也不過只是一瞬罷了。
“皇祖父喜歡你是好事,你在禦前就機靈點,只要不犯錯就好了。”
“是。”
沒等他們父子倆再說什麽,門外突然有喧嘩之聲傳來,一個親兵飛奔了進來,氣喘籲籲地禀道:
“陛下聖旨到!請殿下接旨……”
說到此處,這親兵還咽了口唾沫潤了潤嗓子,以極為興奮的語氣補充道:
“來傳旨的,是高公公。”
蕭景琰立即就明白過來了,只是面上依然沉靜,只淺淺微笑了一下,很快就迎了出去。
門外攜旨前來的果然就是高湛,一身嚴謹的官服,滿面笑意。蕭景琰與他略略見禮後,他便展開黃絹聖旨,高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皇七子蕭景琰,淳厚仁孝,德禮廉備,恪忠英果,屢有宿功,特加封為靖親王,着五珠冠。領旨謝恩!”
“兒臣領旨!”
交遞了聖旨之後,高湛還很好心的仔細提醒了蕭景琰次日一些禮儀章程上的事情。蕭景琰明白這是他在向自己賣好,自然也是不吝啬的好好感謝了他一番。
高湛見他明白自己的好意,微微笑了笑後方才離開。
第二日,頭戴五珠冠,身着親王袍的蕭景琰氣勢沉穩的上殿領取文書章印時,幾乎所有人的心裏都閃過了這麽一個念頭:新的朝局格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