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6.詭辯
第二日,聖旨一出,所有朝臣均目瞪口呆,那些被升職的官員更是欲哭無淚。不無意外的,所有被升遷的官員均是秦尚書的心腹,黎烨假借升遷之名,将他們安置在國家偏遠地區為官,實質是為打散秦尚書一手組建的小團夥,以維持朝綱穩定。因為是以升遷之名,所以百官無理由申訴,只能吃下這啞巴虧。
秦尚書這才恍然大悟,那日黎烨請衆臣喝酒,其實就是在設一場鴻門宴!而自己因為仗着年紀大,經驗豐富,而小看了黎烨,輕了敵,就胡言亂語地把自己的小心思和盤托出,這當真是個大失誤啊!秦尚書悔恨不已,一想到自己将和曾經的部下共事,并稱對方為瞿尚書,他就渾身難受。
同一時間,黎烨躺在清和殿的大床上,喜滋滋地和韓淩唠叨:“韓公公,你說本王這招是不是太妙?一招斷了秦尚書的後路!還有啊,你猜他們會不會來和本王理論?本王都已備好臺詞,迫不及待希望他們來和本王吵一架了!哈哈哈哈!”
韓淩此時正聚精會神地擦着自己的寶劍,聽黎烨如是說,他方才放下寶劍,一板一眼說道:“秦尚書的問題早在先王在世之時就已暴露,先王一直不敢動他們,因為秦尚書的勢力在朝廷內盤根錯節,根深蒂固,若不能一舉鏟除,定會打草驚蛇。陛下您如此做,就不怕招來後患?”
黎烨擺擺手,道:“不會不會。知道本王為何會升瞿大人為禮部尚書嗎?因為據本王觀察,瞿大人表面對秦尚書唯命是從,實則早已觊觎尚書一職許久。他野心勃勃,定不會甘于屈于秦尚書之下。若本王沒猜錯,瞿大人在不久後定會做和秦尚書一樣的事情,拉攏朝廷命官,逼他們站隊,從此形成兩個勢均力敵的陣營,相互制約,本王就可安心享福了。還有,往日你們聽傳言說秦尚書勢力大,實則不然。那日本王召秦尚書的小情人侍寝,那小情人什麽都和本王說了。所謂秦尚書的勢力,不過是家中世代為官,貢有開國君王所賜的尚方寶劍。至于秦尚書自己的交際,也就是朝廷裏的幾位大臣,宮中幾個太監宮女作為耳目,還有荊州第一布商與他交好。其他的,他還真什麽也沒有。”
韓淩略帶遲疑,“若真是如此,那些傳言是從何而來?還讓先王蒙蔽了雙眼。”
黎烨道:“秦尚書收買宮女太監,幫他造勢,而很多後宮嫔妃均聽信宮女太監的小道消息,後嫔妃又在父王面前吹枕邊風,自然會讓人産生錯覺。況且父王癡迷于擴大疆土,就沒有對此事進行徹查。不得不說,秦尚書這招實在高明。其實,秦尚書真正忌憚之人只有龍臻,那人才是真的深藏不露。本王四處打聽,也沒人知道龍臻有何背景,後來本王去惠方閣翻閱卷宗,方才弄明白,龍臻育有三子一女,女兒嫁給不丹國王子,其餘三個兒子均是商界人才,黎國有五分之一的支柱産業是由他的三個兒子掌控。至于龍臻的交際網,更是遍布全國乃至不丹,且個個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倘若有一天龍臻要造反,黎國恐怕就要改朝換代了。”
韓淩一驚,忙道:“那豈不是得趕快将龍丞相押入天牢,以防養虎為患。”
黎烨不禁笑了笑,不以為然道:“若龍臻要謀反,他早就這麽做了。龍臻與父王交情匪淺,且龍臻甚愛黎國,他的忠心不允許他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況且,倘若真讓龍臻當上了君王,本王相信,他會是一名明君,至少比本王厲害。”
韓淩不得不佩服黎烨的心态,在面對如此岌岌可危的形勢,他居然還能泰然處之,這實在了得。不過韓淩可不願讓黎烨身處危難之中,他毅然道:“無論如何,龍丞相不可留。”
黎烨若有所思恩了一聲,然後問道:“韓公公,本王問你幾個問題,至今為止,龍臻是否做過為害黎國,為害先王之事?”
韓淩想了想,答道:“沒有。”
“那他是否結黨營私,擾亂朝綱?”
“沒有。”
“他是否妻妾成群,醉于美色,不理政務?”
“沒有。”
Advertisement
“他是否揮霍無度,虧空國庫?”
“沒有。”
黎烨又道:“既然他沒有任何罪責,你憑什麽将他打入天牢?”
韓淩一時啞口無言。他生前曾與龍臻共事過一段時間,确實,龍臻忠于朝廷,忠于先王的心真是日月可鑒。且他見多識廣,懂道理,明是非,他提出的很多法令開創了黎國與外國通商貿易的先河,是難能可貴的賢才。若因自己的臆想而埋沒了人才,那實在是大不該。韓淩暗自反省。
兩人正說着,就見劉公公一路小跑進清和殿,他一個滑步,同時膝蓋彎曲,順勢跪下,大聲道:“參見陛下!啓禀陛下,秦尚書等多位大臣求見!”
聞言,黎烨唇角一彎,表情舒展開來,他道:“讓他們在龍翊殿候着,本王一會兒就過去。”
“遵命!”說罷,劉公公站起身,一溜煙就跑了。
黎烨幸災樂禍地揚眉看了一看韓淩,道:“韓公公,要不要随本王一同去看熱鬧呀?”
龍翊殿內,以秦尚書為首的幾名大臣正聚于殿堂中央位置,他們竊竊私語,表情凝重,忽聽見太監通報,便連忙散開,各居一處。黎烨眉開眼笑地大步跨進龍翊殿,他朝衆位大臣點了點頭,而後裝作沒事人兒一樣笑道:“各位愛卿,怎麽有空來本王這兒了?莫非是因為今日升了官,特意來感謝本王的賞識?哎呀,你們真是太客氣了,本王怪不好意思的。不過啊,本王聽說城裏新開了一家烤鴨店,味道甚好,不如今日我們一起去嘗嘗味道?”
秦尚書沉着臉,他是在場的唯一一個沒有得到升遷的大臣。黎烨如此說,無異于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黎烨望着秦尚書的臉,心裏樂了,他仔細看了一圈都來了些什麽人,不禁更樂了,如他所料,瞿大人并未前來。果然瞿大人對自己的做法無任何異議啊,真是明事理,明事理啊。
幾位大臣見秦尚書半晌沒有回話,方才後知後覺原來黎烨問話的對象是他們。一名大臣忙擦了把冷汗,偷瞄了一眼秦尚書,心中叫苦不疊,這人實在太難做了。見幾人均未有所動靜,無法,這名大臣只能走上前,恭恭敬敬對黎烨道:“啓禀陛下,您身為九五之尊,随意出入皇宮恐怕不妥,且與一群平民共食,實在有失身份。若是想吃,臣可讓家奴買了獻給陛下。”
黎烨搖搖頭任性道:“不要,烤鴨要趁熱吃才好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這名大臣沒料到黎烨竟會和自己糾結一只烤鴨之事,他緊張得頭冒冷汗,最後心一橫,鬥膽主動岔開了話題,他說:“陛下,鴨子一事可稍後讨論。實不相瞞,今日臣前來觐見,實在是有要事相商。”
黎烨笑得如同彌勒佛一樣和藹可親,他輕輕道:“什麽事?”
大臣心裏不禁抖了抖,他道:“啓禀陛下,今晨臣收到聖旨,曰将臣提拔為北郝縣提督,對此,臣真是誠惶誠恐。臣萬分感激陛下的賞識與器重,只是臣家中尚有老母,年邁體衰,行動困難。而北郝又是貧瘠之地,長年幹旱,生活困苦。若把家母接去,她恐怕活不過半月,但若将她留于都城,她一人孤苦伶仃,臣實在放心不下。所以還請陛下收回成命,讓臣待在陛下身邊,永遠效忠陛下。”
黎烨假意聽得身臨其境,而後他萬分同情道:“愛卿的孝心本王知道了,實在是感天動地,為保母親安康,不惜犧牲自己的仕途,如此孝子,實在難得,本王豈有刁難之理?”聞言,這名大臣臉上不禁滑過一絲笑意,然僅是半秒,他的笑容就僵了,只聽黎烨又說了一句,“秋大人您也年事已高,本王感激您對黎國奉獻的一切,既然您家中有母,不便遠赴北郝任官,不如就此告老還鄉,安心陪伴母親度過晚年,也好盡了孝道。”
秋大人登時面色鐵青,老淚縱橫,他知道,他的仕途算是走到了盡頭。黎烨盡顯體貼之意,然卻步步為營,将自己逼走而不能有半句反駁,因為這都被冠以了孝之名。秋大人自嘲地笑了笑,當初就不該站隊秦尚書陣營,明哲保身或許還能多在朝廷待幾年。沒法,秋大人只能跪下,沉重地磕了一個頭,悲傷至極,“謝主隆恩。”官帽落下,一頭花白頭發散落垂于地面,頓了半晌,他才顫顫巍巍起身,先行告退了。
黎烨滿意地看着秋大人走出殿堂,而後故作惋惜道:“秋大人是一名良才,可惜了,若能赴北郝任官,其仕途定會更上一層樓,哎。對了,請問幾位愛卿還有什麽事情嗎?”
其餘大臣一時啞口無言,他們本來想好無數借口來推脫赴邊遠地區上任。然而,當他們看見黎烨毫不挽留的态度時,心都涼了。他們明白,若他們再敢有意見,黎烨定會幹幹脆脆将他們罷免。于是,這幾位大臣只能尴尬地賠着笑臉,然後一直說“沒事兒沒事兒,我們就是陪秋大人過來看看。”
黎烨粲然一笑,“你們幾位大人交情可不淺啊,過幾日就要各奔東西了,快抓緊時間聚一聚,往日要再想見面,恐怕就難咯。”
大人們忙不疊道:“那是那是。陛下,臣等看秋大人離去時的臉色不大好,臣等擔心他的身體,不如我們先行告退,去陪陪秋大人?”
黎烨很是貼心道:“甚好,那就勞煩幾位大人了。”
“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