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遺旨将位
百官跪在朝殿場上,聽見了太監一聲聲哀切的悲報,一直延續到廣場內,還有敲了高木鼓,一陣陣重錘之音,令無數跟随明啓帝的老臣,都老淚橫秋。
以級別跪位的百官,第一排是皇室皇族,第二排便是百官一品三孤的大臣。
禮部尚書李青朝上位跪着的老臣,嘆氣道:“陽太傅,陛下終究是去了。”
陽太傅陽拓是個四十歲的中年臣子,四十歲便位極高位,成為了太子太傅,可惜太子昏庸聽信小人被陛下罷免,即便如此,先帝也是不舍動陽太傅。
陽太傅雖然有過,但無大過,他教過的皇族不下百人,至少有七成是可造之材,餘下的便是難造之人,而太子便是不幸的第一人。
陽太傅并沒有吭聲,只是哀傷地低下頭,心裏逐漸有了辭官的打算了。
然而很快又聽見李青在旁邊嘟囔:“哎,幼子無知,年方十六,可堪大任?”
陽太傅一直憋着的嘴巴,再也忍不住起了幾分生氣。
“老夫信陛下之擇。”
而先帝去世一事。
即便很多人心裏早就準備好了,面對這個噩耗還是難免會傷懷。
可眼下不是傷心的時候,而是急速穩定超綱,扶持新君上位,再廣赦天下!
現在皇宮在皇室宗親的組織下,有條不絮地處理先帝的身後事,甚至分出了一部分人去侍奉新帝。
禮王和封王已經在寝殿外等候許久了,待太醫出來詢問了一番才放下心來。
等太醫離去,鄭公公這才出來施禮。
“兩位王爺,陛下并無大礙,若是醒來,老奴定會先通知兩位。”
Advertisement
禮王和封王分別是先帝的五弟和八弟。
禮王神情倨傲,封王陰郁不定,兄弟倆眉目俊朗,倒是英氣,只不過對先帝選擇的新帝到底還是有些...異念。
那就有勞了。兩位王爺負手,仰着頭離開了。
看的鄭公公搖頭不已,眼下先帝駕崩,天家親情淡薄,選擇連裝樣子的人都沒了忌憚,直接露出真面目了,看來也只有殿內的陛下才是真孝順的人。
想到這裏。
鄭公公忍不住用袖口擦擦自己的眼淚,記起自己還有任務沒有辦,他趕緊領着一衆太監還有皇宮傳旨侍衛往陽府奔去。
陽府,朱樓鎏釘并排下的紅門,門庭若市,擁擠的人可不少。顯然都是來巴結的,但陽府的人愣住沒讓他們進去。
鄭公公剛來。
陽府的下人立即通報了。
鄭公公可以說在那麽多人群當中,很快被讓開條道路,變得暢通無阻。
鄭公公站在守院,他方帽仰上,滿是莊重宣道:“陽太傅,陽尚書接旨!”
陽太傅感覺從裏面出來,只他一人,并沒有看見他的女兒。
“微臣接旨,鄭公公。”陽太傅道:“陽尚書今早就在兵部處理事務一直未回,眼下恐怕不能及時回來接旨了。”
鄭公公心裏很清楚,身為兵部尚書的陽清漣,她的事情往往比其他部事多,這會兒先帝駕崩,該住持的人都在,但整個京城和皇宮治安卻落在了那麽個有才華卻還是身體孱弱的小姑娘身上,哪怕對方天賦異禀得先帝賞識,也掩蓋不住,女子身态不如男兒。
不過這陽清漣卻能輕易駕馭主兵部,可以說,在文,她是一把老手了。
更何況一番苦心,勢必報之,當初先帝歷經千辛,才穩住了此女的官位,使其在百官之中尚有地位,如今遺旨唯令,任何人必不敢忤逆之,莫說,還有尚方寶劍護體。
鄭公公忙道:“老奴宣旨時已經心裏很明白,尚書大人這會兒要做更重要的事情,可眼下也只有太傅大人您這位老父替她接了。”
“多謝鄭公公體諒。”陽太傅松口氣,其實他也是前腳剛回來,忙的一頭紮進去不知道從哪到家。
互相各退一步。
這樣才好辦事。
就在鄭公公要辦接下來的事情時,忽然,陽府外門寬闊的街道上,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震震發顫而來。
來人騎着一匹健壯抖擻的白馬,她修長的玉腿連着黑長靴夾在馬肚上,馬呼嘯一聲,停在門口。
見那女子一個秋風般涼意的姿勢下馬,一襲寬大绛紫官袍,卻在她身上穿着特別修身有範。
她雖是男式官袍,可官帽卻是特立,小檐帽,高高的玉冠斜插漆黑玉簪,玉肩披散秀麗如瀑的黑發。
初冬霧如江水淡氤氲倦懶慵意的輕眉,清冷,情緒因先帝去了而悲傷,一雙藏有星辰璀璨的邃眸,瓊鼻玉立、櫻桃般滋潤出光澤的雙唇,令她五官精致,清雅清美至極,但情緒見皆是官場上情緒沉斂的老成穩重,
中和一起,竟然有一番別樣的魅力。
此女便是陽清漣。
鄭公公不禁驚豔于女尚書的樣貌,更驚于她親自趕回來了,并且非常的及時。
鄭公公立即施禮:“老奴見過尚書大人。”
陽清漣聽話這會兒,她指尖捏着膝袍優雅邁入了家門,便實實扶住了鄭公公的雙臂。
“本官趕到及時,得虧公公顧着還未開始宣旨。”
一句話讓鄭公公有些受寵若驚道:“不急,不急,剛好。”
随即鄭公公想到了要事。
面前兩位高官,年老雙膝下跪,顯得沉重,而年輕的那位卻不卑不亢,微微低頭,那尊貴又不失敬意的模樣倒是讓鄭公公忍不住再高看幾眼。
他立即清了下嗓子宣道:“奉天承運,先帝诏曰,禦命兵部尚書女官陽清漣,連升二級,步正一品內閣首位女輔大學士,賜于尚方寶劍,上可斬奸佞下可除暴民。”
聽到自家被重用。
令陽太傅低下頭,那胡子搭在衣襟上,嘴角都忍不住沉重下抿了。
他終究還是道:“微臣接旨。”
陽清漣聽及父親的語氣有些微重,她則是聲線清莺淡冷間非常動聽,道:“清漣接旨!”
鄭公公看着态度忍不住點點頭,他宣完旨意,親自扶着陽太傅:“起來吧,大人,如今先帝已去,衆臣哀斃,請節哀順變。”
“多謝公公。”陽太傅小心翼翼收好了聖旨。
而陽清漣等父完全站起,她才徐徐不急站起來。
她這才抱拳道:“鄭公公,不知新帝如今。”
鄭公公嘆氣道:“實不相瞞,陛下她哭昏過去了,太醫最後診斷才發現陛下其實是餓暈了。”
說着說着他想到日後陛下還得靠新任首輔穩住根基。
當下,他直接坦白了:“聽說五頓沒吃了,哎喲喂這小祖宗真耐餓。”
陽清漣:......
她突然有種預感,往後為官的日子會天步艱難。
但是先帝托付,使她不得不遵守。
作者有話要說: ps:關于陽清漣設定十九歲,楚月十六歲,兩人相差三歲。
至于十九歲登位尚書聽起來太過于理想,草給出的理由是:先帝知道自己兒子們都是昏君,所以挑個聽話的,再挑一個強勢極其有官運的兒媳穩住楚家江山。
再者陽家文官不尚武不怕抓兵權,陽清漣主文武方面最強,武能傍身,兵權雖然一部分但多數抓在皇帝手裏。最重要的是陽太傅對皇家比對自己家要好要忠心。
兩者都是先帝考慮好的,所以就早早親自培養了陽清漣,而支持陽清漣的人多數是先帝的人。
先帝一去,接手的人便是楚月。
而楚月昏庸臉:我沒有我什麽都不懂,你別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