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明3
“魏忠賢給你塞了三張銀票?”畢夏摸了摸下巴,“看來他還挺識時務的嘛!”
伊摯将銀票放在了桌面上,“每張面額都是一百兩。”
加起來就是三百兩銀子,算得上一筆不少的財富了,魏忠賢這些年攬金不少,區區三百兩用來當做新皇的敲門磚一點都不心疼。畢夏捏着那幾張銀票,面不改色地揣進了懷裏,“下次他再賄賂你,可勁兒多摳點。”
伊摯微笑着幫畢夏揉着腰,“現在你打算怎麽樣?”
“我查了一下朝廷現在的財務狀況。”
明廷如今的財務狀況稱得上非常糟糕,他老哥當皇帝的這幾年裏,每年國庫歲入最高不到七百萬,一般也就三百萬白銀的收入;但與此相比較,每年的軍費支出卻是一個大數目,動不動就上千萬,天啓三年的軍費支出甚至達到了兩千八百多萬白銀。
龐大的軍費支出讓國庫一直處于赤字狀态。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後世人皆說“明實亡于萬歷”,崇祯他爺爺萬歷帝創造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而且在其當政期間黨派争鬥激烈,但是靠着內閣首輔張居正實行的一系列稅改政策,萬歷時期出現了中興局面,國庫大豐。可惜的是諸多社會隐患也就此埋下。
後來畢夏老爹泰昌帝登基,可是在位僅僅一個月,就因為下頭人獻上的一丸丹藥暴斃而亡,緊接着崇祯酷愛木匠活的老哥朱由校就被推上了帝位。頻繁的帝位更替讓政治局面一直無法穩固,尤其是懷有雄心壯志的泰昌帝還沒來得及一展雄圖,就因紅丸一案①英年早逝了,換上了無心國事的天啓帝。
畢夏想到明朝的一攤爛賬就覺得腦袋都大了。有着完善的社會制度,高度發展的經濟社會的明朝到後期政治**成如今這個模樣,他心中也是酸澀不已。
“我打算留着魏忠賢。”畢夏看着眼前的一攤爛賬,“但是必須先翦除他的羽翼。前世我的手段還是太過着急了,如今的明朝根本經不起絲毫的政局動蕩了。”
崇祯在位十七年就砍掉了十四個兵部尚書,換了五十四個內閣,這種操之過急的用人手段只會讓朝臣們更加離心而已。畢夏看向伊摯,“我需要你的幫助。”
伊摯看着堆在畢夏面前成了一座小山的奏折,有些心疼地揉了揉畢夏的太陽穴,看着皺緊了眉的畢夏,仿佛兩人的時光回到了幾百年前,崇祯無力地坐在這裏,看着大明江山分崩離析,而他卻不知該如何勸說崇祯放下這個江山。
“你想要我做什麽?”
畢夏在奏折上輕輕落筆,擁有了前世記憶的他不再是一個文盲級別的帝王了。“我會酌量處理掉魏忠賢在軍隊中的黨羽,崔呈秀不能留。”兵部尚書的位置太過重要,決不能握在他人手中。“另外,我決定啓用袁崇煥,但是我不想重現他私下處決毛文龍的歷史。”
在明朝和後金——也就是後來滿清的多年戰争中,袁崇煥在天啓年間曾經率兵取得過多場戰役的勝利,後遭魏忠賢嫉恨辭官回鄉。這位抗清英雄在歷史上有過諸多争議,但是抗清的戰績卻是杠杠的,前世的畢夏啓用了袁崇煥。可惜袁崇煥盡管沒有徹底壓制住後金,卻也成為了皇太極的一大強敵,用了招離間計就讓崇祯後來又親手把他給處決了。
Advertisement
畢夏回憶起前世,當年袁崇煥被他重新啓用後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但是他私下處置了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之事讓他覺得還是非常不妥當。毛文龍征收遼東多年,為人狂妄,而且每年向朝廷索求軍饷過多,畢夏也不喜歡這個人,但是此人對後金卻有一定的壓制能力。
畢夏不反對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但是私下矯诏處死毛文龍,且在處死對方後卻沒有能力控制住對方的軍隊那就是大問題了。這些事情全都是他重來一次必須要事先提防住的……他感覺自己有些暈眩。
幸好他還有很多的時間慢慢來,他現在唯一缺的是人手。
“兵部尚書之職,我必須要放到放心的人手上。”畢夏定定地看著伊摯,伊摯會意,只是他看着自己停留在畢夏腰間的手,眼底透出了些些不舍。
他慢慢退後了幾步,緩緩閉上了雙眼,不過三息之後,他再走到畢夏身邊時,那原地又留下了一個伊摯!
畢夏目瞪口呆地看着另一個出現的伊摯,鼻尖嗅到了熟悉的味道,“蘇蘇蘇妲己!”
蘇妲己臉色複雜,聽到畢夏的話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畢夏整個人瞬間就激動了,一把抱住了伊摯,“我忘記你還會分裂啊!你能分出幾個來呀!”
伊摯額邊滑下了一道冷汗,“……你想幹嘛?”
“我缺人手啊!”畢夏振奮起來,“看看,我需要兵部放一個人,軍饷這方面我實在不放心。我還需要在魏忠賢那邊安插好人,要徹底剝幹淨他的勢力後才能讓他為我所用,袁崇煥那邊我也得時時刻刻盯着……”
伊摯止住了他的話,“慢慢來。我覺得我們必須啓用一些可以掌握的人。”
聞言畢夏稍稍冷靜下來,他沉吟一番,“前世我處置了魏忠賢後重啓了東林黨②,但是如今我不想信任那群空口白話結黨營私之徒。魏忠賢是個識時務的,他若是想要保住小命,自然該知道怎麽做。”
蘇妲己靜靜地站在一旁沒有說話,畢夏過去拍了拍他的肩,“喲,妲己兄,好久不見啊!這次就麻煩你啦,再怎麽說你曾經也是權傾朝野的帝王寵後,兵部交給你我能放心的吧?”
蘇妲己看着畢夏留在他肩上的手,唇角微微勾了一勾,“敢不從爾?”
畢夏随即下令啓用袁崇煥,同時将朝臣的履歷翻來覆去折騰了幾百遍,試圖找出能用的人手。這次畢夏決定采用溫和手法,再像前世那般大刀闊斧的改革,硬生生逼得農民造反,給自己折騰出了個李自成起義軍那就得不償失了。
客魏集團必須瓦解,同時畢夏也将目前面臨的狀況一一捋清。
明末三大禍為閹禍、宗室和軍隊中,客魏集團他已經在着手處置,軍隊他也嘗試着努力收攏,至于宗室……畢夏冷冷一笑,對宗室他可就沒什麽好耐心了。
明朝的宗室就是一群龐大的寄生蟲集團,畢夏查過宗室玉牒,如今享受國庫供養的朱姓子弟已經将近二十萬,這簡直是千古未有的事情。而在開國時,朱元璋就定下來的宗室祿給标準是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将軍1000石……逐級遞減到奉國中尉也有200石,而公主及驸馬都有2000石的俸祿,每年光是這些宗室子弟的開支就超過了稅糧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不僅如此,這些宗室子弟被分封到全國各地,成為了各州府最大的權貴,勾結着當地的巨富豪紳等壟斷鹽業等巨利行業,在各地作威作福,俨然已經成了當地的土皇帝!
畢夏看着國庫賬目上那赤色的字眼,感覺眼都要燒紅了!他在這裏吃糠咽菜,那群坑祖宗的卻在大魚大肉!簡直不可忍啊!
他将宗室名冊擺在了面前,大力地挽起了袖子,準備先拿這群人開刀,同時也打算讓天下人見識下他大義滅親的決心!
這廂畢夏已經準備好了迎接即将面臨的挑戰,着手準備開幹了,那廂魏忠賢也收到了來自宮廷的線報。
魏忠賢的府邸之內,魏忠賢站在書房望着窗外的落葉,“他啓用了袁崇煥?”
線人聲音尖細,“旨令已發往通政司,想必很快便會送達袁崇煥手中了。”
此時的北京城已經進入秋季,氣溫已經慢慢降了下來。魏忠賢裹緊了外袍,他并不知道此時正處于小冰河期,只知道這幾年的寒潮是來得越來越早了。不過九月,窗外的樹葉就已落滿了一整個庭院,莫名有種蕭條之意。
“這幾年……年景越發差了。”魏忠賢對如今的國庫存銀再清楚不過,崇祯還是信王的時候,做事便相當強硬,如今當上了帝王,手段有可能軟和下來嗎?他想到了自己送出去的銀票,“皇上身旁的那個小伊子是什麽來路?”
“伊公公本名屬下并不知曉,他是前段時間進宮的,聽聞是皇上還是信王時府裏的親信,很是得陛下的寵信。客大人出宮後,伊公公便接手了宮中事務,如今宮內至少三分之一的崗位都已換上了新人。”
魏忠賢走回到書桌旁,拾撿起桌上的一對珍玩核桃把玩着,視線卻始終停留在窗外的落葉上,良久他揮揮手示意那線人退下,走到書桌前放下了核桃,接着輕輕地研起了墨。
他雖然跟随天啓帝多年,但是天啓帝本身是個無心朝政的,故而他對于皇權壓制的感受并不深。天啓帝生前落水重病之時,他便預見到了後來可能出現的局面,故而他拼命地想要挽留住天啓帝的性命,未果。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已經有了這個心理準備,如今他只求能保住性命而已。
想到崇祯帝提點他的“尾大不掉”,魏忠賢長長地嘆了口氣,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
魏忠賢提起袖擺,輕輕落筆,“楊維垣大人親啓。”
作者有話要說: ①紅丸案:明末三大案之一,就是泰昌帝生重病了上吐下瀉,李可灼給他獻了顆紅丸,他吃了覺得挺舒坦的呀又要了一顆,結果當晚就暴斃了……後頭牽扯了一堆後宮争鬥和黨争私仇……
②東林黨:在明末跟其他黨派鬥了幾十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因在東林書院講學被反對派稱為“東林黨”。他們主張反腐倡廉,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幹政等,主要幹的事情就是參與黨派鬥争、諷刺朝政、幹涉皇權繼承順便天天發表下主張喊下口號……【好吧我就是傳說中的東林黨路人黑【這個評價不是很客觀啦,大家有興趣的話翻翻東林黨的資料ORZ————
不好意思本章需要交代的時代背景有點多,萬分抱歉!
本章的明史相關都是作者君個人說辭,不是很尊重史實也不是客觀評價,小天使們有什麽不同意見輕拍呀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