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古代一百點都不友好: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再強的人算,也抵不過天算。祭巫人還沒到京城,晉武帝就先挂了,死的莫名其妙,死的猝不及防,不止打亂了拓跋六修的計劃,也打亂了很多人在背後不同的小心思。
廣陵王看完“遠在千裏之外,沒能在晉武帝生前征得回京诏書”的盟友的信,氣的摔碎了一書房的精美瓷器,一遍遍的詢問來禀告這件事的線人:“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明明昨日還見皇祖父精神奕奕的見了父親和皇叔!”
廣陵王這裏說的皇叔,指的是太子司馬衷一母同胞,但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過繼出去的親弟弟司馬柬。
歷史上的司馬柬只是被特許住在已故的齊獻王的宅邸;而在這個平行宇宙裏,司馬柬是直接就被過繼給了沒有嫡子的齊獻王。
說起這個總是活在別人話語裏的已故齊獻王,其實有不少的官司可以唠一唠。
好比齊獻王身為晉武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曾手握大權、盡忠職守,卻被晉武帝多加猜疑,最後氣到嘔血而死。
也好比當年衛玠的二舅王濟徹底和晉武帝鬧掰的導火索,就是因為齊獻王。晉武帝猜忌齊獻王,要讓他回封地,王濟卻覺得齊獻王性情溫和,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他走了,朝堂就真的要亂了。王濟不僅自己給齊獻王求情,還說動了常山公主并京兆公主(晉武帝嫡親的妹妹),一起入宮哭訴,讓晉武帝想發脾氣都沒辦法。最後,晉武帝實在是沒轍了,就貶了王濟去做國子祭酒,以求耳根清淨。
更好比……衛老爺子與和峤二姨夫當年看中的皇位繼承人,就是這位齊獻王。比起傻太子,自然是同為先後嫡子的齊獻王要更适合當帝國的繼承人。
可惜,如此受歡迎的齊獻王,最後還是逃不過英年早逝的命運。
打算讓齊獻王當繼承人,廢掉傻太子的群臣,在齊獻王去世後,都遭到了晉武帝的厭棄與打擊。過了好些年,衛老爺子和王濟等人才重新回到朝堂的頂級權利圈。
而未免将來司馬衷也面臨“齊獻王之危”,晉武帝就咬咬牙,狠狠心,把自己聰慧大度的嫡幼子司馬柬,腦洞大開的過繼給了沒有嫡子就已經故去的齊獻王。司馬柬小小年紀就繼承了齊獻王的食邑和爵位,還被晉武帝以各種名義不斷加封,成為了中原諸王中食邑最多,待遇最高的王爺。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是晉武帝在對幼子表達愧疚的心理,想要通過物質補償他。
司馬柬也是個很神奇的人物,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怨恨過自己的父親和兄長。歷史上他明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個傻子,也沒有起任何奪位之心;而在這個平行空間裏,他也高高興興的呗過繼了出去,安心當了一個地主家的傻兒子。雖然,咳,也許他哥其實才适合這個角色。
“歷史上的司馬柬為什麽沒繼位?”比起廣陵王這個庶子,明顯司馬柬更适合當繼承人啊,兄死弟及,歷史上又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
【他在元康元年就死了。】
“……”好吧,八王之亂什麽的,真的很對得起它的名字,王爺多,亂事也多,“被誰殺的?”
拓跋六修面色古怪了一下:【你為什麽會覺得他是被殺死的?】“因為他到現在還活着啊。”如果是病死或者其他什麽意外死去的,那麽,哪怕晉武帝比歷史上多活了近十年,司馬柬該什麽時候死還是會什麽時候死。可晉武帝多活了幾年,備受晉武帝寵愛的司馬柬就也多活了幾年,單反有點智商的人就能推斷的出來,歷史上司馬柬的死肯定有內情啊。
哪怕司馬柬病沒有奪位之心,但是他特殊的身份,卻已經足以讓他成為衆人眼中的靶子。
拓跋六修點了點頭,衛玠真的是長進了很多:【歷史上其實沒說司馬柬到底是怎麽死的。晉書上只有一句“九月甲午,大将軍、秦王柬薨”,而我知道的情報是,他病死了。不過你分析更對一些。】“所以,我們要設法在這次變化裏保下司馬柬?”衛玠順着這個思路說了下來,司馬柬沒什麽野心,還有才能,簡直是輔佐傻太子的最佳好伴侶。
【他這次可不那麽好殺了。】晉武帝多活的這些年,足以讓司馬柬從一個羽翼未豐的王爺,變成一棵盤根大樹,最起碼他肯定都了不少自保的手段和心眼,【歷史上,司馬柬此時并不在京城,他是等司馬衷當了皇帝之後才回來的,并且極度不想回來。】“啊?他已經預見了自己回來準沒有好事嗎?”
拓跋六修點了點頭,開始給衛玠科普這段故事。
永平元年(291年),司馬柬回朝拜見新帝。
“等等,不是元康元年嗎?永平又是個什麽鬼?”
【永平是291年一開始的年號,三月份的時候就又改成了元康。】傻太子登基後的亂象,從年號不斷反複的修改上就已經顯露無疑。
司馬柬被封了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任侍中、錄尚書事。
“這回他大概當不了這些了。”衛玠道,因為這一串一看就代表了位高權重的頭銜,除了“錄尚書事”這種代表了掌權大臣的官名以外,已經都是他舅舅的了。
說實話,王濟能以驸馬的身份,做官做到這一步,真心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就好像大家對曾經只有20分的王濟的要求,其實不過是希望他能上了60分及格線,結果王濟自己超常發揮,成了120分,他的地位已經超越了他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親爹王渾。
【總還有別的頭銜給他的。】拓跋六修不以為意,【“開府儀同三司”這種高級官位,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它能給不少人。】好比衛老爺子就有。順便一說,“錄尚書事”這個代表了文武百官終極夢想的稱謂,如今就在衛老爺子頭上。
說回司馬柬。
歷史上的他,一回到洛京,就經歷了外戚(賈南風)幹掉外戚(楊駿)這種毫無美感的權力鬥争。朝廷為了拉攏司馬柬,再次進他為大将軍,但他卻總是深感憂慮,多次請旨要回自己的封國。當時掌權的汝南王(晉武帝的叔叔,傻太子的叔祖),不斷的挽留,想與司馬柬一起輔佐朝政。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啦,汝南王死于了賈南風之手。
人們這才明白了司馬柬的先見之明,可惜,為時已晚,司馬柬沒過多久也莫名其妙的死了。
“弄死司馬柬的嫌疑人裏,賈南風的可能性最大。”賈南風連已經成為太子的廣陵王都敢害,更不用說是更有威脅地位的司馬柬了。
拓跋六修也是這麽認為的:【不過不排除其他可能。】好比故意在等着朝堂亂起來,想要趁亂摸魚的諸王。對于他們來說,司馬柬也是個很大的障礙。
“如今司馬柬被過繼了出去,已經不是障礙了。”
【未必。】那些本以為自己有希望能繼承齊獻王位置的庶子們,可不就恨死了空降兵一樣的司馬柬?這點很好理解,從和峤死時的家産之争就能看出一二,和峤也是沒有嫡子,他的弟弟想要用自己的兒子來繼承和峤的一切,于是因此與和峤正妻出身的王家徹底交惡。
司馬柬也一樣,齊獻王的一幹庶子,和正妻賈氏(是的,齊獻王的妻子姓賈,是賈南風同父異母的姐姐,兩人都是嫡女,只不過是不同的正妻所生)肯定很不痛快。
這點上,确實是晉武帝做的不夠地道,
不過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應該不會再鬧出什麽幺蛾子了吧?大概。
說曹操,曹操就到。
衛玠剛和拓跋六修說起這位秦王司馬柬,他就出現在了衛家外面,奉新帝之命,接蘭陵亭侯衛玠入宮。
晉武帝在含章殿薨逝的當天,太子司馬衷就成為了皇帝。大赦罪人,改年號為永熙,尊皇後胡芳為太後,立太子妃羊青容為皇後。
這就是皇室與其他家族不同的地方了,其他家族的家主死了,大家先考慮的肯定是他的葬禮,其次才是遺産問題;而皇室先考慮的必須是繼承人(國不可一日無君),其次,等一切都定下來了,才會慢慢準備先帝的葬禮。
很巧的,歷史上的晉武帝死于二十日,平行世界的他也是,雖然月份不同,但日子一樣。
衛玠面對司馬柬手中的聖旨,一臉的莫名其妙,晉武帝死了,與我何幹?
講真,作為一個還沒有入朝為官,只是因為阿姊而封了個亭侯的衛玠,實在是和“皇帝駕崩”這樣的國家大事沒什麽關系,連他入宮悼念的資格都沒有。所以他才有閑情和拓跋六修八卦一些其他有的沒有的,好比齊獻王啊,司馬柬什麽的。衛玠一開始還以為在晉武帝下葬之前的差不多半個月內,他大概都會很清閑。
但在新帝登基後的衆多旨意裏,卻還不忘召他入宮伴駕,由秦王司馬柬親自宣的旨。
司馬柬是個很好說話的人,性子一看就和善,屬于那種雖然很聰明,卻有個老鼠膽的類型。按理來說,司馬柬身為被新帝所倚仗的親弟弟,是時候該輪到他抖起來了,但他卻連衛玠這個重臣之孫,都依舊禮遇有加,不僅說話客氣,但帶着一二示好。
好比在衛玠打算就這麽和司馬柬進宮時,司馬柬還特意隐晦的提醒了衛玠最好準備一二,宮中什麽都有,衣食住行倒是不用準備,但最好帶上些心腹,好比有用的婢子啊,疾醫什麽的。
因為衛玠這一去,大概就要在宮中常住一段時間了。
“……多少天?”
“皇……伯父故去,皇兄死孝。”言下之意就是,我皇兄沒開心之前,你大概是回不來了。司馬柬被過繼後,沒辦法再稱晉武帝為父皇,只能叫伯父,但是對司馬衷還是能稱衛皇兄的,他現在算是他的從兄。
衛玠終于嗅到了危險的信號。他倒不是覺得膽小的司馬柬和智商不夠的司馬衷能想出什麽陰謀詭計,而是總覺得這是晉武帝死前的安排。聯想到他昨日只召了司馬衷和司馬柬去“共享天倫”,今日就死了,這裏面絕對不可能如表面顯現出來的這麽簡單。
“請讓我準備一下。”衛玠采用了拖字訣。
假借準備之名,衛玠去緊急聯系了家裏的大人,但是……晉武帝早晨薨逝,群臣此時都在宮中,衛老爺子、衛爹甚至是繁昌公主和衛家四叔,以及王家二舅、常山公主,樂廣老師等一系列有主意、有權勢的人,都鞭長莫及。
擺在衛玠眼前的,就只有老老實實入宮這一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