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鬧事
唐時茂傳令下去,轉移全城百姓。
可真的實施起來,哪有那般容易?
先不說在此之前,淳安已月餘并未下雨,暴雨從昨日才開始下,很多百姓壓根就不信這場暴雨會帶來洪水,何況此前衙門才抽調許多壯丁來修建堤壩,此時又告訴百姓堤壩會決堤,要百姓趕緊随之上山避難,還是在端午這樣的重要佳節,這讓百姓如何想,又如何肯配合?
可淳安當地百姓大都飽受洪水之苦,他們不少家人都是死在往年的洪汛當中,自然也不敢掉以輕心。
只好将信将疑,簡單收拾了包袱,舉家遷往山上避難的。
也有一些百姓不願去山上的,便在官兵的護送下,出了城,前去投奔附近的州府親戚。
還有的百姓願意配合上山,可舍不得家裏牛羊,雞鴨,非要抱着牛羊雞鴨一同上山的。
至于那些既不肯上山,又無親戚可投奔,則統統被強制帶去山上。
寧王那邊謝瑾白派了蕭子舒過去,可蕭子舒借兵的過程并不十分順利。
寧王并沒有直接拒絕,卻也并未答應。
這導致官府的官兵不夠,只好分開好幾批督促百姓上山。
帶頭鬧事者,則被官兵強制鎮壓。
城中百姓的轉移工作,一直持續到夜裏亥時,還有官兵強行驅趕罵罵咧咧,不慎配合的百姓陸陸續續上山。
富紳,要員的別莊畢竟有限,一般農家也住不了太多的,山上寺廟,道觀再多,成百上千人全擠在一處,擁擠程度可相知。
何況,許多百姓并非自願上山。
有吵着鬧着要下山的,也有孩童們在大殿裏跑來跑去。
有官兵不時喝住妄圖偷溜下山的百姓。
吵吵嚷嚷,罵罵咧咧,比之廟會,比之集市,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僅僅是百姓怨聲載道,城中大部分官員亦是頗有怨言。
簡直胡鬧!
秋汛未至,不過是下了兩日暴雨,如何便這般興師動衆,遷移全城百姓!
奈何官大一級壓死人,劉砺懷同楊毅他們自是敢怒不敢言。
“公子。你說,真的會有洪水嗎?真的會有那麽大的洪水,能将我們整個淳安城都給淹了麽?”
青鸾坐在寺廟的大殿地上,小聲地問道。
唐小棠坐在包着墩布的圓凳上,後背靠着大殿的圓柱,睡眼惺忪,腦袋一點一點的,“我……我也不知道。”
唐時茂最終還是不敢拿一家老小的性命去堵,眼看大雨下了一天一夜都沒有絲毫停歇乃至的意思,在晚膳過後便當機立斷曉谕全府上下,舉家遷往山上避難。
唐家雖然也有別莊,唐時茂身為地方父母,以身作者,将自己山上的別莊讓與城中百姓。
唐小棠他們上山時,寺廟裏已安置了不少百姓,早已沒有空餘的房間,唐時茂又不是一個願以官威壓人的人人,是以即便是唐小棠身為知府家的小公子,也只能跟着杜氏,大哥唐不期以及府中家丁,仆婢等擠在寺廟的大堂裏。
後來杜氏瞞着唐時茂,使了錢,從寺廟的師父那裏要了兩間廂房。
不多不少,只兩間。
她自己同唐時茂住一間,兒子唐不期一間。
因着杜氏瞞了唐不期,說是唐小棠已經在別處僧房安頓好了,唐不期不疑有他,也便早早回僧房歇下了。
青鸾從杜氏的貼身丫鬟娉婷那裏探聽了消息,也打算花點銀錢去住僧房,可她去的時間太晚了,早已沒有了僧房。
青鸾替自家小公子委屈,唐小棠卻并不在意。
這麽多百姓都住得這大堂,他如何住不得?
唐小棠這屁股下的墩布圓凳,便是一位婦人瞧出他行動不便,主動讓與他的。
“公子可是乏了?乏了便睡吧。青鸾替您扇扇子。”
外頭風大雨大,大殿門窗全關着。
好幾百人,擠在一個大殿裏,跟下餃子沒有區別,空氣又悶又熱。
青鸾拿着團扇,給小公子扇風。
唐小棠小聲地道,“困是困,可我腹中着實太饑,睡不着。”
青鸾的眼睛一下便紅了。
午時杜氏送的所謂的端午食盒裏頭的菜全都泡了水,根本沒法吃。
好不容易空着肚子熬到傍晚,還沒等到廚房送來食材,便又在杜氏的催促下,急忙忙上了山上的馬車。
“都怪奴婢位卑言輕,幫不上公子,照顧不好公子。”
青鸾鼻尖一酸,險些又要落淚。
“杜氏存心刁難,同你有什麽幹系?真要嚴格說起來,倒是我連累了你。”
青鸾拼命搖頭,“不是的,公子才沒有連累奴婢。”
“青鸾,你是不是帶花茶出來了?給我喝口花茶吧。墊墊肚子。也許喝了花茶,肚中不那麽餓了,就能睡着了。”
聽說公子要喝花茶,青鸾的注意力被成功轉移,“好,奴婢這就給公子拿。”
唐小棠不喜歡喝清茶,只喜喝參了蜂蜜的花茶。
青鸾在出府前得知他們需要在山上過夜後,便将蜂蜜花茶裝竹筒裏随身帶來了山上。
主仆二人說話的功夫,時不時響起孩童的哭聲,母親低低的輕哄聲,丈夫的怒罵聲。
忽地,大殿裏有人喊了一聲,“吵死了!這鬼地方,要怎麽睡?!老子不管了,老子要下山!”
“哇”地一聲,有孩童被吓到,哭得更大聲了。
孩童的哭聲似是會傳染。
一個孩童哭了,嗚嗚哇哇,引來更多此起彼伏的哭聲。
有婦人尖着聲,“我……我也要下山!我孩子自從山上後就發起了燒,也不知是不是雨淋的。我要下山去找大夫……”
“這地方又悶又熱,那我也要下山!”
不滿的情緒猶如炮竹,瞬間被點燃。
人們湧動着,往門口方向擠。
在僧房休息的劉砺懷他們得了百姓暴動的消息,只當是不是。
又不是他們要百姓連夜冒雨遷往這山似,誰提出的馊主意,誰兜底。
唐時茂在僧房中也聽見了動靜,自是不放心,欲要前去看看,被杜氏給勸住了,“老爺,您現在過去做什麽?百姓暫時不理解您的苦心,你現在去了,只會使他們鬧得更兇。那大殿門口都有官兵守着,他們出不去。這樣,你先在房中等等。若是事态平息了,你便不用了,若是事态當真嚴重了,你到時候再去,也來得及。你看這樣行麽?
唐時茂一時猶豫。
倒不是他貪生怕死,的确是擔心因為自己的出現反而壞事,于是只好在房中等着,仔細聽外頭的動靜。
大殿裏,事态愈演愈烈。
寺廟僧人們苦勸不住,便是官兵齊齊守在大殿門口也還是擋不住湧向大門的人潮。
有人趁亂,打開了大殿的門栓。
外頭風雨瞬間撲進大殿。
山風如鬼魅,叫聲凄厲。
人們一時遲疑。
真的要在這個時候下山嗎?
這麽大的雨,一經出去,火把定然被風雨給澆熄了。
山上的路又不熟,萬一一腳踩空……
“天……好……黑啊~~~”
那打開門栓的大漢冷不防聽見有人在他耳邊說話,又因為風聲的關系,顯得說話斷斷續續的,幽幽切切,如鬼語響在耳畔。
那大漢吓了好大一跳。
“你,你……你是人是鬼。”
唐小棠無辜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我當然是人啦。你看,地上都有,都有我的影子。”
那壯漢低頭一看,果然,燭火映出眼前小公子的影子。
視線不經意間掃過四周,好麽,方才還密密麻麻都是人的門口,此時除卻把手的官兵,竟只站了他一人!
“這麽大的雨,火……火把跟……跟燈籠都不好使吧?我從前就聽我阿娘說過,這山間有野豬、毒蛇出沒。雖說下這麽大的雨,那些野豬啊,毒蛇啊,未必會出來。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不是?而且天這……這麽黑,又下這麽大的雨,山上路滑,一不小心跌……跌一跤,也不是鬧着玩的。
倘使真的遇到什麽危險,風雨這麽大,即便是呼救也未……未必有人能夠聽見。便……便是聽見,也未必能夠及時,及時趕得及。這位大哥,你真的要……下,下山?其……其實在哪兒睡不是睡呢?好歹有一瓦遮頭,妻子、兒女又都陪在自己身邊,不必受風雨侵擾,自己家人俱平平安安。有什麽比同家人平安在一起來得更為重要呢?你說,你說是……是不……”
那壯漢有些氣急敗壞地漲紅了臉色!
靠,搞了半天,是個結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