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時機
唐時茂同蕭吟心知,謝瑾白絕不會在這個時候無端提及自己做過什麽噩夢。
故而二人箴默着,只等下文。
“我前日所做之夢境,恰與赤丈河堤壩有關。”
謝瑾白不愧是話術之高手,聽說同赤丈河堤壩有關,唐時茂,蕭吟二人當即一臉肅容。
“夢裏,先是有龍舟競賽,人人舞悅歡騰。忽而黑雲壓城,天降暴雨。大雨下數日不歇。忽而畫面又是一轉,赤丈河水位暴漲,堤壩驟然潰堤。洪水滔天,房屋如無根之樹木頃刻傾覆。無數百姓于水面泅渡,掙紮。夢醒之後,胸口尤涼。
偏巧,昨日淳安城內進行了龍舟賽預演,又是在昨日,暴雨連夜。
且今日之雨較之昨日尤盛。
心中始覺難安,故而一早便約了蕭監丞,走訪城郊各處水域。赤丈河河水水位在一夕之間暴漲,已遠超歷年。之後,我們又走訪了其他重要河域,其他河域亦是如此。地位低窪的河水水岸,更是已沒過良田。
忍不住将昨日夢境悉數告知蕭監丞,誰知蕭監丞告訴我,就在前日,他也做了類似的夢境。也是夢見無數良田被毀,無數屍體漂浮于河面,形狀宛若人間煉獄。
古籍多有記載,若是民間某地哪一年會發生重大災害,上天必會有所預警。這段時間以來,我同蕭監丞都做了類似的夢境,怕是上天或者是河神的某種預警未為可知。
事關重大,我跟蕭監丞不敢有所隐瞞。唐知府乃是淳安百姓的父母官,淳安百姓的生死,或在唐知府的一念之間。”
若不是蕭吟的杯子已經穩穩地放在桌上,聽了謝瑾白這一番話,他只怕要失手摔了杯子。
什,什麽夢境,什麽清早便走訪城郊幾大重要河域?
唐時茂初時聽謝瑾白說什麽龍舟競賽,人人歡欣騰越,心想這般熱鬧場景,如何便成了噩夢。
直至聽見赤丈河堤壩決堤,洪水滔天,房屋如無根之樹木頃刻傾覆,心中已是一凜,又聽他描述夢中場景“無數屍體漂浮于河面,形狀宛若人間煉獄”,心也仿佛被外頭的暴雨澆過一般,濕泠泠,冷冰冰,徹骨生寒。
這樣的夢境,一個已是極為不詳,更勿論聽說赤丈河監丞蕭鳳鳴也有過同樣夢境。
如果只是夢境也便罷了。
萬一夢中場景一一驗應,暴雨不止,沖垮堤壩,防水堤,最後整個淳安城被淹……
唐時茂呼吸随之急促起來,他急急地看向蕭鳳鳴,“此話當真,蕭監丞亦有過同樣夢境麽?”
蕭吟指尖微顫地端起桌上被他喝至一半的春茶,借着喝茶的動作掩去眼底的驚濤駭浪。
他根本未曾做過什麽水淹淳安城的噩夢,要他如何作答?
這一個多月時間來,蕭吟日日陪同謝瑾白一起巡視堤壩,加固河堤,盡管他對這場暴雨也深感擔憂,但始終還是有些難以相信,在他眼裏固若金湯的堤壩當真會因這一場連夜暴雨而潰堤。
他甚至想,會不會是懷瑜在拿他跟唐知府開玩笑。
可以他這段時間跟懷瑜的相處,對方看似落拓不羁,辦事卻極為雷厲負責,絕不會拿全城百姓的性命開這般惡劣的玩笑……
他當然可以坦言告知唐知府,他根本不曾做過那個夢境,也無法确定赤丈河堤壩是否一定會決堤,但是如此一來,唐知府一定會認為他同懷瑜二人聯合起在戲耍他,如此得罪唐知府不說,懷瑜定然也再不會将他視為知己。
不過幾個瞬息的功夫,蕭吟諸多思慮已在心頭過了一遍。
他最終還是決定相信他交友的目光,相信謝懷瑜。
于是,他沉吟着,表情凝重地點了點頭。
唐時茂複又急切地問道,“如此,依謝巡按同蕭監丞之見,二位可有何良策?”
前世,蕭吟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坐上了滄岚國國師的位置,深獲滄岚皇帝拓拔瀛的信任。
借此機會,謝瑾白也有意想要測上一測這位前世滄岚國國師的實力。
故而聽見唐時茂的問題,也并不急着作答,只是用一雙深邃的眸子平靜地注視着蕭吟,以眼神示意,鳳吟兄,這個問題就交給你解決了。
蕭吟收到謝瑾白目光,心下叫苦不疊。
他雖對這場連夜暴雨隐約感到不安,也想過若是堤壩潰堤該采取何種對策,可那不過是他私下所做的設想而已,如何能拿得出臺面?
對上唐時茂滿是急切,以及謝瑾白期許的眼神,蕭吟也只能迎難而上,他說出自己心中的設想,“下官認為,若是當真屆時整個淳安城恐有傾覆之危險,為今之計,只能盡快轉移城中百姓。
淳安多山,且民衆多信仰佛、道兩大宗教,故而寺廟、道觀林立。城中大戶在山上亦多有別莊。
出家人多願開方便之門,唐大人可派人同山上各大廟宇、道觀溝通、協商,介時動員百姓攜帶必要的幹糧、衣被,前往山上寺廟、道觀。
至于那些富戶,要員,願借出別莊者,可應允免其今年部分秋稅。如此,既可免除部分秋稅,又可賣一個人情給官府,想來響應者應該不會少。
城中百姓應當或多或少都有在附近州府的親戚,不願上山避難者可前往投奔親戚。
既不願轉移,又不願投奔親戚者可官兵強行将其帶離,轉移至山上寺廟、道觀。
若有人鬧事……”
蕭吟語氣一頓,面色肅整地道,“可武力以鎮壓之。”
謝瑾白眸中閃過一抹暗芒。
不愧是日後那個被滄岚近乎神化的國師,果是運籌帷幄,思慮周全。
唐時茂聽後,亦是吃了一驚。
他是真真真正為蕭吟所表現出的才情所驚訝到了。
一個小小都水司監丞,竟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想出這般成熟可行的建議。
當然,更令唐時茂驚訝的,還是謝瑾白過人的識人之才。
他方才仔細觀察過謝懷瑜的神色,對于蕭監丞所言,這位謝巡按未曾流露半分驚訝。
說明謝懷瑜對蕭監丞懷有十分之信心,認定他定能給出解決此番困境的法子。
蕭鳳吟也确是未負其所望。
蕭鳳吟是塊璞玉。
他身為淳安知府多年,卻讓蕭鳳吟這塊璞玉蒙塵至今。
如今,謝懷瑜俨然成了拭玉之人。
這位有着東啓第一才子之稱的大才子,眼略确是非同一般。
寥寥數語,蕭鳳吟便徹底俘獲了唐時茂的贊賞。
他不由将身子前傾,追問道,“如此,依蕭監丞見,何時轉移城中百姓為宜?”
轉移百姓的時間十分關鍵。
不可太早動員百姓轉移,那麽多人,即便是山上寺廟、道觀衆多,屆時亦勢必會人滿為患。
那麽多人擠在一起,時間長了,衣、食、住、行都會成為問題,容易引發暴動。
更不宜過晚,萬一在洪水來臨之前,百姓沒能及時轉移,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蕭吟陷入了沉思。
何時轉移城中百姓為宜确實是個難題。
他非水龍王,不知堤壩何時會潰堤。
不知那滔天洪水何時會來,又如何能把握那個最佳轉移城中百姓的時機?
一時間,兩人被何時轉移城中百姓這個這個問題給難住了,均未能想出更好的辦法。
不約而同地,兩人不由地雙雙将目光,齊齊地看向了謝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