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年初一,江羽茜還沒睡醒,就被叫起來吃湯圓。小孩兒拳頭大小的湯圓,裏面包的黑芝麻餡兒,咬一口,香濃的湯汁就溢出來。家裏的大人一人吃了幾個,這些湯圓全都是王茹和夏荷娜早早的買了糯米,自己做的,很有嚼勁。
江羽茜吃了兩個就吃不下了,湯圓好吃,但太甜膩了,一向不是她的菜。
糯米不好多吃,大人們也不強求。吃完飯,家裏的人就要收拾着去上墳掃墓,山城這一片兒的習俗如此。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大年初一都要去祖墳上香祭拜的。
秦家人吃過飯,就開車往西郊的墓園。車上帶着祭祀用品,也是早早準備好的。要是在農村,還會準備上幾盤鞭炮,在墳頭點上,鞭炮放得越多,越能得到祖宗的保佑。
不過,城裏就沒有了這些慣例了。
很快,墓園就到了。不管活着如何,死後也不過方寸之地罷了。墓園這會兒已經非常多的人呢,都是來祭拜自家先祖,逝去的親人的。
秦家幾人來祭拜的,是江羽茜的祖父和祖母,他們兩個是合葬在一起的。江羽茜從秦林的嘴裏聽到過很多祖父祖母的故事,都是非常勇敢堅毅的老人家。
當時國內動亂,民不聊生,祖母膝下五個孩子,最後活下來的也只有兩個,就是江羽茜的爺爺和叔爺爺。祖父一心投身革命,根本就無暇顧及家人。戰争結束之後,回到家裏的祖父望着面目蒼老的祖母,潰不成聲。
可是,好日子沒過幾年,叔爺爺也因病去世,老兩口經不住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也沒熬過去,撒手人寰了。
江羽茜拉着爺爺的手,看着墓碑上的黑白照片,心裏充滿敬意。戰争年代,幾乎所有家庭的不幸都是一樣的,活下來的要更加努力的生活,才對得起那麽多人的犧牲。
老爺子沉默的給老人上了幾柱香,秦林帶着江羽茜規規矩矩的磕了三個頭,幾人才慢慢的往另外幾排墓碑走去,哪裏安葬着老爺子的其他兄弟姐妹。戰争一結束,秦家的人就把幾人遷到了這裏,生前孤孤單單,死後也有家人陪伴。
秦霞的父親,也是陪葬在這裏的,周邊的幾塊兒墓地,一早就被老爺子買下來,秦家的人,死後都要葬在這裏。
忙完祭拜,已經是中午了。沉悶的氣氛因為街道的熱鬧,消散了幾分。
“到家了,娜娜自己玩兒,媽媽和奶奶一起去做午飯。”夏荷娜放開江羽茜的手,囑咐一聲道。大年初一一般是不會有客人上門的,所以大家也就簡單的做了些飯菜,将就着吃了。一大清早就起來,忙了一上午,還是挺累人的。
大年初二的時候,各家各戶開始竄親戚。秦林的事情多,拎着包又去了京都,和他一起的還有馬衛華。江羽茜也一早收到了拜年短信,都是玩兒的挺好的幾個小朋友的。知道他們要跟着大人走親戚,都笑着調侃,幫她帶點兒糖回來吃。
秦家本家的親戚是全軍覆沒了,其它的都是出了服,隔得很遠的,過年大家也都不走動。秦家過年都是冷冷輕輕的,江羽茜經歷過一回,只秦家人守在一起過幾天。
沒成想初二一過,家門口差點兒讓人給踏平了!全都是江羽茜沒見過的陌生人,看打扮應該都挺有地位的,提着煙酒上門,拜訪老爺子。
江羽茜一頭霧水,家裏的幾個大人面色平靜,毫無異色。
“奶奶,他們都是我們家親戚?怎麽以前沒看到過?”江羽茜見又一人離開,終于忍不住問了一句。
“不是,娜娜不用理會,我們家的親戚可沒那麽多。”王茹頭也不擡,手上麻利的穿針引線,老一輩的手藝,江羽茜也瞪大了眼瞧。
“那他們來幹什麽?”
“奶奶也不知道他們想幹什麽,左右不過是為了那點兒東西。”
江羽茜默然,老爺子看來以前地位不低啊?不過,去年怎麽沒人來呢?想破腦袋,江羽茜也參不透那些人的行為,只好笑的搖搖頭,自己是瞎操心。
“奶奶,你真厲害,這麽快就做好一雙鞋墊了?”江羽茜見王茹最後幾針收尾,驚喜道。老式的鞋墊,上面全是針線納的花紋,前後兩面都是一樣的,似乎是雙面繡的一種。江羽茜不是很懂,只覺着非常喜歡。鞋墊針腳細密,顏色鮮豔,最大的優點在于結實耐用。
“這哪兒算快?老咯,要是擱年輕那會兒,用不着這麽多時間。”王茹搖搖頭,把手裏做好的鞋墊遞給江羽茜,“拿去墊在你的小皮鞋裏,穿着一準兒舒服。”
“诶,謝謝奶奶。”江羽茜眯着眼兒,高興的接過鞋墊。
“老了,很多花樣子已經記不得了。以前每家每戶的閨女都會被手把手的教着學,花樣子也是老一輩傳下來,現在啊,恐怕都沒幾個大姑娘會了。”
“奶奶,那你教我呗,我想學。”江羽茜聞言,眼睛一亮,她喜歡這些東西,無論是樣式,還是手法,都帶着古樸的韻味。特別是那些花樣子,讓人看着歡喜。
“你個小東西,倒是嘴甜。”王茹笑眯眯的臉上帶着欣慰的神色,“你想學,奶奶可高興,不過,納鞋墊子你現在可擺弄不了,手上沒勁兒。”
“那奶奶你先教我繡這些花樣子吧!”江羽茜舔着臉,讨好道。王茹一身的本事,要擱在古代,絕對是一大家閨秀。
“好好好,你愛這些,奶奶也樂得教你。趕明兒我就給你買個小繃子去!”王茹心裏高興,這些老手藝孫女願意學,也不辜負了老母親對自己的教導。她們這也算是傳承有序了。
而且,技多不壓身,多學一門本事,不會有壞處。
夏荷娜回家聽了,也覺得是好事兒。小孩子學習能力強,不像她已經成年,就算想學也沒那個時間和精力了。把娜娜丢給了婆婆教導,夏荷娜轉身投到店鋪的經營當中去了。過節氣,童裝店的生意天天爆滿,她心裏估摸着年後再開一家大的分店,鋪子都已經買好了,正在裝修呢,兩頭忙着,暈頭轉向的。
就這樣,別家還在走家竄戶,秦家的人已經開始各自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