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董靜娴的心情平複下來,道:“看不出你膽子挺大的嘛,連那些錦衣衛都不怕,剛才差點吓死我了!”
盧青桑故意沖她呲牙一笑,“我不光膽子大,而且還不好惹,你不知道嗎?”
董靜娴吓了一大跳,心虛道:“我沒惹你吧。”
“是嗎?”盧青桑說,“要是我們剛才被錦衣衛罰了五錢銀子,回去後你大概就會跟舅媽說,是我硬拉着你進城的。”
這樣的事情董靜娴沒少做,她好吃懶做,有什麽事情理所當然地把鍋往表妹身上甩。
原主在父親死後寄居董家,董靜娴見表妹落難,不說照顧她吧,沒少欺負她,在馬氏面前告狀也是家常便飯,還時不時刺幾句“你爹在牢裏死了,別以為自己還是千金小姐!”
原主老實任她欺負,現在的盧青桑可不吃她這套。
被說中了心思,董靜娴幹笑兩聲,“怎麽會呢!”
“不會最好。”
盧青桑站起來,“走!”
董靜娴以為是要回家,哪知盧青桑将她帶到一處賣肉餅的鋪子。
她連忙按緊荷包,明知故問:“幹嘛?”
看來她還是真是馬氏的親閨女。
今日董靜娴讓盧青桑陪她進城賣繡花鞋墊時,許諾了買肉餅吃。
咳,誰叫在董家這些日子,由于舅媽馬氏勤儉持家的美德,硬是連點肉星子都沒見着呢。
盧青桑只能不争氣地答應了。
現在董靜娴想要反悔,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盧青桑似笑非笑:“表姐,你不會忘了吧?行,咱們這就回家,我告訴舅媽,說表姐勤快,為家裏掙錢了!”
“你敢?”董靜娴威脅道。
“哈,我有什麽不敢的。”
廢話不多說,盧青桑轉身就走。
董靜娴呆住了,以往她說一句狠話,這個表妹就像個小鹌鹑一樣垂着頭,不敢吭聲,更加不敢反抗,怎麽突然間就什麽都不怕了?
她辛辛苦苦掙的錢要是落入娘手裏,肯定就沒了。
董靜娴一狠心,一咬牙,掏出三十個錢,買了兩個肉餅。
“給你!”
這肉餅是貼着爐子炙烤而成,酥酥脆脆的,裏頭的餡是豬肉,肥多瘦少,咬一口冒油。餅子出鍋後還刷了一層蝦醬,香味直往人鼻子裏鑽。
盧青桑滿足地喟嘆,這個餅子真是她傳過來吃的最好的東西了。
在現代的時候,她可是吃一口肥肉都要吐的那種人,剛才啃完餅子,她覺得再油膩一點也沒問題。
回到家已經中午了。
董家雇的小丫頭元寶走過來,道:“可算是回來了,粥快煮好了。”
董靜娴揭開鍋蓋一看,皺着眉毛抱怨:“怎麽又是稀粥啊!”
元寶嘆了口氣,跟着抱怨道:“太太讓我數着米下鍋,只好熬出一鍋米湯來!”
太太便是盧青桑的舅母是也,她是個極其精明節儉的人。
只是這沒滋沒味的米湯,實在難以下咽。
盧青桑出門,采了一大把鮮嫩肥厚的荠菜,洗淨切碎,放進煮粥的鍋子裏,又灑了點鹽進去。
聊勝于無,這麽肥嫩水靈的荠菜,該配上豬肉碎,做成荠菜小馄饨才不算辜負啊。
其實董家并不窮,甚至在普通百姓家中算得上殷實。董家現有六十畝良田,其中五十畝租給佃戶,剩下十畝則請人種蔬菜瓜果,拿到城裏買,再加上董賢在塾學教書,每年還有七八兩銀子的束脩。
但馬氏省慣了,但凡家裏男人不在,就随便煮點稀粥湊合,董靜娴跟她鬧了好幾回也沒用。
碧瑩瑩的荠菜粥很軟很香,但是對于肚子缺油的人來說,這感覺談不上多好。
盧青桑不理會表姐的抱怨,默默地喝粥。
董靜娴咂咂嘴巴,“再加點肉末就好了!”
肉末,去哪裏找肉末,肉都被馬氏鎖在櫃子裏呢。
吃過午飯,還有一大堆的活兒要做。
董家養了一群雞,兩只大肥豬。盧青桑與元寶兩個喂了雞,再去野外打豬草。
簡單來說,盧青桑的母親是董賢的同胞姐姐,她算是與董家血脈親近的外甥女,可是這外甥女,也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她的地位與元寶一般無二。
錯了,她還不如元寶,畢竟元寶做事拿工錢,她則是免費給董家做。
并不是她奴性堅強,真把自己當馬氏的丫頭了,實在是有苦衷。
她穿過來還沒多久,至少要先搞清楚情況再做打算。
原身盧青桑小姑娘,出身很不錯,官家女,母親早逝,父親盧簡,進士出身,乃是應天府高淳縣令,聽訟明決,政簡刑清,是百姓口中的清官。
在任上本來好好的,縣衙庫銀突然失蹤,朝廷派錦衣衛捉拿盧簡進京審訊,盧家散盡家財賠了庫銀,然而盧簡卻沒能活着出錦衣衛诏獄,據說是在獄中病死了。
小姑娘投奔在京郊的舅舅,舅舅對她還好,舅媽十分不喜歡小姑娘,明裏暗裏折騰。
小姑娘在董家的日子很不好過,連多喝半碗粥都要看馬氏的臉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洗衣做飯,喂雞喂豬,農忙時甚至還要下地。
好好的一個千金弱質,累得生了病,就這麽死了,盧青桑這才穿過來。
盧青桑有原主的記憶在,隐隐能感受到原主的悲憤。
盧簡待妻弟一家不薄。
董賢屢試不中,于生産上又不通,盧簡前些年不知補貼了他多少銀子,現在孤女投奔,過得是奴仆不如的日子。
不但不拿工錢,馬氏面甜心苦,有時候甚至連飯也不給吃飽。
董賢未必不知道外甥女的處境,但他轄制不住妻子,任由馬氏苛待外甥女,即使外甥女重病在床,也不過是罵了馬氏幾句。
要不是盧青桑穿過來,只怕原主死後,董家人又是幸福美滿的一家人,無人再記得這個可憐的小姑娘。
洗衣做飯對與盧青桑來說沒啥問題,喂雞打豬草實在不會,幸好有元寶幫忙,兩人忙活了大半天,總算将馬氏交代的事情做完了。
盧青桑累得腰酸背痛,幾次想撂挑子不幹了,可是眼下她無處可去,得罪了馬氏,馬氏那性子還真有可能趕她出去,舅舅就是看在一對兒女的份上也不能把馬氏怎麽樣。
倒黴的還是她。
……
馬氏的娘家位于馬家村,離清水村不遠。
她父親是附近有名的土財主,家裏有幾百畝地,但是極度重男輕女,就連馬氏出嫁時也舍不得多出嫁妝,陪送了幾畝地,就是這幾畝地還都是下等田,連半石麥子都産不了。
在這一帶被傳為笑話,馬氏不以為意,仍然拿娘家當寶,一有時間就回娘家。
當年馬氏的爹把女兒嫁給董秀才,原本指望着董賢日後科舉發家,還可以沾沾光,誰知董秀才再也沒能更進一步,從一個年輕的小秀才,變成如今的老秀才,科舉無望。因此馬家人越發不把這個姑奶奶放在眼裏。
馬氏這次回娘家是帶了目的回來的。她兒子董文昌今年周歲十八,也該考慮起婚事,在她眼裏再沒那個姑娘比得上自家的侄女兒更配做她的媳婦了。
馬氏的嫂子狄氏漫不經心道:“我們秀蘭年紀才十五歲,還小呢,婚事先不急。”
董文昌年紀不小了啊,馬氏急呀,笑道:“可以先定下來,明年再辦婚事也成。都是親戚,秀蘭嫁過來,我把她當親閨女對待。”
也沒見你待自己親閨女有多好,狄氏嗤笑一聲,但是又不好直接回絕馬氏,于是道:“我看你外甥女還不錯,有十六歲了吧,年紀與文昌最相配。聽說她還是官家小姐呢!”
馬氏想也沒想就說:“什麽官家小姐!她爹犯了事,死在牢裏,晦氣得很,做我的兒媳婦是不配的!嫂子,你就把秀蘭給我做兒媳婦吧,文昌好學,考個舉人不再話下,肯定能為秀蘭掙個鳳冠霞帔回來。”
不過是一個閨女罷了,她是尊敬狄氏這個做嫂子的,才來跟她說,不然直接跟爹與大哥一說,豈有不同意的。
狄氏心裏一百個不願意,舉人哪有那麽容易考中,董文昌要是跟他那爹一樣,一輩子做個秀才,能有什麽出息!狄氏的意思,更願意把女兒嫁給一戶富庶的人家。
她笑道:“妹妹先不忙說這話,家裏的事情畢竟是要男人做主,我看妹夫很願意讓自家外甥女做兒媳婦。”
馬氏的眉毛緊緊皺在一起,這倒是實話,董賢幾次說要為兒子定下盧六娘。看來還是要先把盧六娘這個麻煩解決。
作者有話要說: 錦衣衛小哥哥原來是個城管(巡查)哈哈。
明天晚上九點更新。
有小天使(名字記在我心裏)灌溉營養液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