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威國公一早就知道內閣舉薦了袁烨去浙江擔任抗倭副将。
他自然不是不同意的, 膝下就一個嫡子,且這個嫡子又是最出息的,是他最看重的, 于情于理,他都舍不得袁烨。
袁家上上下下都在為這件事焦慮。
威國公夫人趙氏自然更着急,丈夫和幕僚商議的時候,她也在側,還幫着出了主意。
只要對聖上說袁烨已經訂了婚, 婚期将近, 便可推掉此事。
這主意不好,但也比讓袁烨久留浙江得好。
一番激烈的讨論後,袁家決定就這麽辦了。
威國公與趙氏很快便與袁烨交了底。
袁烨不反對家人的提議, 他年紀不小了,該成家了,而且他也不想簡玉紗再等下去了。
他總覺得夜長夢多。
袁烨一口答應了父母的建議,并同趙氏說:“母親,玉紗雖是二嫁,但也請你們不要輕視她, 三媒六聘,一樣都不能少。”
趙氏還沒說什麽, 威國公先怒發沖冠了:“誰跟你說我們答應你娶簡氏了?”
袁烨倒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不娶玉紗,我娶該娶誰?”
威國公怒轉身,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冷着一張臉解釋:“這個時候告訴皇上你婚期将近, 只能娶你表妹。旁人問起你怎麽突然有了婚約,便說是兩家親事早就定下,原先不曾張揚, 不為外人所知。簡氏剛剛才從闵家和離出來,你娶她,不就是明擺着告訴皇上——我們袁家不願你去浙江,我們袁家就是要違抗皇命。袁烨,你是嫌我和你母親活得太長了嗎?!”
袁烨默然無語。
趙氏左看看,右看看争鋒相對的父子倆,最終選擇去拍袁烨的肩膀:“三郎,你父親說的都是實情。你今年二十歲,不是兩歲,再不能像從前那樣胡鬧,否則受難的不是你一個人,而是整個袁家!切莫說你是家裏的嫡長子,本該肩負光宗耀祖的責任,你便只是個庶子、庶女,你也該顧忌顧忌家裏人的性命。難道在你心裏,簡氏一個人,還抵不上整個袁家嗎?”
Advertisement
袁烨沒去看趙氏的眼睛,他嗓子沙啞:“母親……您不要這樣說。”
趙氏嘆了口氣,轉身去摁了摁發紅的眼睛。
威國公心裏也有些不忍,他拂袖坐下,趙氏也坐在他身邊。
整個書房裏,只有袁烨一個人站着,他明明比父母要高出不少,卻覺得肩上有東西将他硬生生壓矮了一截兒。
袁烨說:“父親,聖旨未下來,事情還未定。此次倭寇進犯兇猛,兒子畢竟年輕,皇上未必派兒子去浙江。”
威國公只問了一句:“若聖上就要派你去呢?我問你,你打算怎麽辦?”
趙氏也小聲說了一句:“真等到聖喻來了,便是說你要娶親也無力回天。”
最好在聖旨下來之前,早早大張旗鼓将婚事張羅起來。袁烨已經為了抗倭在浙江待了幾年,耽擱了婚事。他這次要娶妻消息傳去宮中,皇上也不好罔顧人倫。
袁烨臉頰木然道:“再等等吧。”
威國公失望地搖了搖頭,丢下一句:“我看你什麽時候才肯承認,你與簡氏就是有緣無分!”
便走了。
趙氏本想讓丈夫少說兩句,奈何威國公走得快,她也就來不及說什麽了,她又去瞧袁烨的臉色,心疼道:“三郎,這事并不是你父親要逼你。內閣派人來遞話的時候,你父親自請出戰,卻被內閣婉拒了。你父親才能平庸,不能護着自己的兒子,他也愧疚心痛,只不過嚴父慈母,有些話當娘的會跟兒子說,當爹的不肯跟兒子講罷了。但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你爹心裏何嘗不難受……”
袁烨不能不動容,他擡眸看着趙氏,心裏五味雜陳。
母子倆相顧無言。
袁烨壓下郁色,問趙氏:“母親,若皇上不派兒子去浙江,父親會同意我娶玉紗麽?”
“這……”
趙氏為難地瞥開眼,她不是不可以騙袁烨,可她不想給袁烨虛無缥缈的指望,她哀嘆道:“簡氏和離的事鬧的不小,京城裏到處都在傳她不貞不潔。三郎,咱們家沒有一個人可以娶這樣的女人回家,除非離族,除名族譜,從此以後遠走他鄉,不再姓袁,不再見袁家人,甘心做一平民百姓。可你一身才華抱負,你肯嗎?”
“不幸生在公侯之家,許多事就是身不由己。三郎,你父親說的不錯,你與她終究是有緣無分。”
“兒子明白了。”
袁烨同趙氏告了辭。
後來,袁烨就等到了皇帝的召見。
威國公換好進宮的衣服,與趙氏一同迎接內侍。
內侍宣了聖上口谕,威國公起身之後便同內侍說:“公公,犬子尚是第一次進宮面見皇上,他年紀尚輕,我擔心他失言,還是由我随同得好。”
內侍朝袁烨那邊抛了個贊許的眼神,笑着同威國公道:“威國公,英雄不問出處,亦不問年紀。令郎年輕卻穩重。您也別憂心,皇上近來好着呢,沒什麽要緊的。”
威國公府心裏還是忐忑,他給了袁烨一個眼色,便笑着順從了內侍的意思。
袁烨領了旨意,別了父母,便與內侍一同進宮觐見。
觐見原是一件繁瑣的事,着裝與通行皆有定數,內侍卻讓袁烨坐馬車進宮,過了乾清門,快行至禦書房外,才讓他下馬車。
內侍特地提點了一句:“袁三郎君,這般待遇,便是朝中三品大臣,都不見得有的。”
袁烨客客氣氣地笑了一下。
随後,內侍便将袁烨領去禦書房門外,壽全福出來宣見,袁烨才見到了項天璟。
君臣之別,袁烨需跪見項天璟,但即便是跪着,項天璟也看得出來,袁烨的骨頭是硬的。
“起來吧——壽全福,賜座。”
“臣叩謝皇上。”
袁烨端端正正地坐在壽全福搬來的椅子上,微微垂頭,并不直視天顏。
項天璟卻能光明正大打量着袁烨,不愧是為國征戰的好男兒,比早朝上見到的腦滿腸肥的肥墩子好看得多。
袁烨察覺得到天子的目光,只不過他無懼,便是在皇宮之中,也泰然處之,他臉上的疤痕,又隐隐約約散出桀骜不馴的野性。
項天璟開門見山:“袁烨,自你入京,朕還未曾召見過你。此次召見,你也知道是為了什麽。雖然你年輕,但吏部與兵部用人不拘一格,屢次舉薦。朕,想聽聽你的意思。”
袁烨依舊坐着回話,他抱拳道:“回皇上,臣自請去浙江。”
項天璟眉毛一挑,倒是有些意外,他疑惑道:“你可想清楚了?”
袁烨不解天子心思,只道:“微臣想清楚了。”
項天璟沒說話,他下意識撿起手邊的一只玉蟬,放在手裏把玩。
把件常常被他把玩,外表已經光滑無比,捏在手心裏,也更加适意。
項天璟有了定奪,丢下把件,同袁烨說:“朕準了。回去等委任狀。行了,也別跪了。”
袁烨起身站着道:“臣告退。”
“等一等。”項天璟叫住了袁烨,袁烨便繼續站在原地,項天璟說:“你擡頭,看一看朕。”
袁烨倒沒有猶豫,他擡起頭,不卑不亢地直視項天璟。
壽全福在旁邊擦冷汗,皇上好容易正常了一段時間,怎麽又行起詭事來……關鍵是這次似乎犯的是新病,他還是頭一次見。
阿彌陀佛,可別再像從前那樣了,他心裏暗暗祈禱着。
或許是老天眷顧,壽全福什麽意外都沒等來,項天璟很快就讓袁烨走了。
壽全福親自去送的袁烨。
袁烨也好奇,他問壽全福:“公公,皇上經常這樣嗎?”
壽全福一臉苦色:“要經常這樣,方才奴婢的心也不會吓得要跳出來。”他又笑一下,趁機替項天璟美化:“皇上這還是頭一次,許是瞧您順眼!您別說,奴婢見您也是喜歡的。”
袁烨沒應答,這樣敷衍的話,他向來不搭理。
壽全福送走了袁烨,折回項天璟跟前。
項天璟一邊掃奏折,一邊頭也不擡地問壽全福:“你覺得袁烨長得如何?”
壽全福笑着回:“自然長得好,皇上中意的人,哪有不好的?”
項天璟擱下奏折,很認真地問:“那你說,是朕長得好,還是袁烨長得好?”
壽全福戰戰兢兢回:“普天之下,哪有人能和皇上比!天子天顏,我等凡人只能望其項背了。”
項天璟繼續低頭看奏折,冷淡道:“沒意思。方才該直接問袁烨。他現在走到哪兒了?”
壽全福連忙道:“估摸着……已經出了乾清宮門,有些遠了。”
項天璟便沒再說話了。
袁烨出宮了。
國公府的馬車就在外面等着,他上車後,車夫要回國公府,他吩咐道:“去簡家。”
這此去見簡玉紗,比上戰場還艱難。
可就算是刀山是火海,他也要爬一次,淌一次。
他寧願被她指着鼻子罵一頓,哪怕心如刀割,也比他悄悄走了,她卻事後才知道得好。
他怕承認有緣無分。
他更怕心照不宣的離別,在他心裏埋下遺憾的種子,不知道哪天就長成參天大樹,籠罩他一生一世。
或許等他死的那天,這棵樹都還茁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