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元鳳【十四】
當然,目前的李承乾還沒到那種地步。
現在的李承乾才二十歲。
還沒被人逼瘋。
而李恪也有所改變。
李恪本該在十六歲時娶表妹楊氏為王妃。
然而現在他十八歲了, 還未婚配。
而且因為長孫皇後亡故, 他怕是得到二十歲才能成婚。
尤其是他那位表妹楊氏, 已經嫁給了別人。
李恪有點發愁。
上輩子,李恪跟楊氏可以說是青梅竹馬, 但是這輩子,他就跟楊氏不是很熟了。
這輩子他跟鳳雪竹馬來着。
而李恪上輩子的第二任王妃,吳氏, 乃是在他二十五歲時嫁過來的, 那時候吳氏虛歲十五, 足足小了他十歲。
所以,如果他在結婚, 這婚姻對象是誰還是個問題, 尤其是, 很容易被當做是籌碼, 被夾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簡直神煩。
李恪那叫一個愁啊。
李承乾還好, 他暫時還做不出這種事情, 但是李泰……
李泰那小子委實太能折騰了啊, 而李世民是真的偏心的沒譜了啊。
就在李恪糾結的時候,元鳳把李恪的婚事處理了。
元鳳有三個女兒,雪凰與火鳳在一起, 九鳳則跟太子長琴在一起了,還剩下一個藍凰。
藍凰水屬性, 其性柔,居于海之濱,善布雨。
至今獨來獨往,其母乃是龍族公主,也是蒼龍的次女。
在李恪不知情的時候,元鳳就跟李世民把這事給辦了。
李世民自然沒有不同意的,昆侖的公主嘛,自帶一個國庫嫁過來,他什麽不同意,又不是作為太子妃。
可見,李恪在李世民眼裏,并不是很重要。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李恪有點懵,不等他問元鳳,後者便在用飯的時候跟李恪說了一句話,瞬間都打消了他的不滿。
“我女藍凰性格柔和,是我三女之中,與鳳雪最像的一個。”
李恪瞬間消聲。
月見蓮:???我怎麽不知道有鳳凰長得像我??
于是,在李恪二十歲這一年,迎娶了藍凰為王妃。
藍凰是懵逼的。
什麽鬼?
結婚?
然而元鳳陰森森的笑着,懷抱着藍凰的生母‘龍女2號’。
元鳳的手落在龍女2號纖細的脖子上,似乎随時都能将之捏碎。
藍凰看了看生母,又看了看生父,最終,從了。
藍凰:算了,總比嫁給鲲鵬那吃貨強點。
反正人類壽命又不長。
于是藍凰在元鳳的要求下,幻化成與鳳雪有五、六分相似的模樣,嫁給了李恪。
李恪得了個美人,自然沒有不高興的,藍凰的個性又好,因為并非人類的緣故,所以與時下女子不同,并不會時時刻刻的盯着李恪,因此一人一妖的居然相處的還不錯。
藍凰覺得人類還挺有趣的,人類的生活充滿的新鮮感,權當來玩一場。
而李恪則覺得這位公主居然一點都不驕縱,十分好說話,脾氣又好,又長得像鳳雪,因此,越發喜歡,經常會淘換些精巧的玩意回去讨好藍凰。
不到一年,藍凰就給李恪生下了長子李仁。
李恪更高興了,不知不覺便将心思挪到了藍凰這邊。
而元鳳終于完成了‘偷梁換柱’的事情,開始帶着月見蓮四處浪了。
元鳳:沒了電燈泡簡直神清氣爽!
月見蓮:???
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麽重要劇情?
彼時,月見蓮坐在船上,順着長江而行,早已離開了安州。
一路上游歷玩樂,讓月見蓮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鬼。
很多地方都鬧鬼。
而每個鬼後面的故事都有些不堪。
月見蓮索性一路專門尋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傳說去看熱鬧,元鳳也由得他。
漢時有一曲,名為鳳求凰。
然而元鳳不喜歡。
尤其是什麽龍鳳呈祥之類的,把龍與鳳凰放到一起的小故事。
元鳳更是暴躁。
不過更暴躁的是關于孔雀明王的傳說,那個佛母一辭很是刺激了元鳳。
當時元鳳就忍不住,直接跑去西方教炸山去了。
等西方教那邊得知元鳳暴躁的原因之後,事情已經發生不可更改。
月見蓮到無所謂,他已經習慣了孔雀明王的傳說,要知道,正經的佛門裏,孔雀明王的傳說跟洪荒裏的是不一樣的。
然而元鳳并不知情。
老實講,元鳳沒火燒凡間的寺廟,就已經是克制的表現了。
而月見蓮卻是尋到一處地方,山清水秀,買了幾座山頭,打算在這裏住下來。
元鳳問他:“不回栖雪宮嗎?”
月見蓮笑道:“凡間幾百年,玩一玩再說,千年一瞬,什麽時候回去都可以啊。”
說罷,月見蓮又變成稚童的模樣,對着元鳳笑。
元鳳心中一樂,自然沒有不允的。
反正,李世民這個人十分現實,有奶便是娘,有錢一切好說。
所以元鳳砸了一堆錢之後,在幽州買了數十個山頭,進行了改造。
幽州就是未來的帝都。
此時的幽州山清水秀,環境宜人,只是因為靠近突厥,所以人口不多,多為駐軍所在。
但是,在元鳳大筆砸錢的情況下,邊防駐軍沒有不歡迎的。
要知道軍費,在不論哪個朝代都是個大問題。
有人上杆子送錢,這些人自然是巴不得。
而不知不覺間,也到了貞觀十七年。
這一年,李承乾謀反,李泰謀嫡事發。
李世民嘆息之下,又是一場做戲鬧着要自殺,在衆臣的勸阻下順利的立李治為太子。
誰知,李治立為太子之後,就開始了小病不斷的日子,身體日漸衰弱,藥石無醫,有僧人言榮寵太過,不能勝任,需要出家避貨。
李世民驚恐之下,只能拔除李治太子之位,最後,立了李恪為太子。
而李承乾與李泰,雖然謀反奪嫡事情嚴重,但是李世民卻沒有要他們的命。
李承乾本人被判充軍到黔州,而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侯君集皆處死。
至于李泰,僅僅只是降封,并且歷史上,李泰在四年後又被升了回來。
對比一下,歷史上李承乾充軍不到一年就死了。
所以說,李承乾是真的倒黴。
而李世民也是真的偏心。
而李恪因為被封為太子之後,回到了長安,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為李承乾求情。
并且把李承乾身邊的人全都給參了一遍。
尤其是孔穎達、于志寧、張玄素等人。
他道:“若非此等人以忠貞為要挾,日日呱噪,迫人心智,長兄何至于此,尤其是長兄有足疾,此番充軍,若有三長兩短,父王保全之意豈不白費?”
又道:“此三人苛刻連我遠在安州皆知,父王以為世間能有幾個魏征?萬不可姑息!”
李世民聽得心驚膽戰,怒火中燒,指着李恪一陣大罵,然而到底沒把李恪怎麽樣,而是趕他出去之後,砸了一屋子東西。
然而還沒完,第二天元鳳還進宮把李世民嘲諷了一頓,說李世民偏心愚蠢。
李世民辯駁到道:“你有何能說我之過,你且更甚!日後你也不定有此禍。”
元鳳笑道:“我已然将王位交付出去,何來此禍,你當我如你,将王位那等禍起蕭牆之物留給吾兒嗎?普天之下,莫不須金錢二字,我與愛子足夠金錢,還怕買不來王權?一把椅子,棄之何妨?愛子當籌謀,無籌謀之愛非愛,乃是溺殺,你當子嗣如蠱嗎?将皇後置于何地?”
李世民差點氣到吐血。
于是,三日過後,孔穎達等人就被李世民收拾了,全部被罷官。
更有元鳳煽風點火,斥責其人學魏征空有口舌而無風骨,生生毀了李承乾,愣是将三人貶得一無是處。
于志寧當時就被氣的吐血。
孔穎達雖然因為是孔家人而好點,但是元鳳卻言之:上祖若知其人嚴苛至極,不止如何想,竟無半點先祖心胸,其心可誅。
怼的孔穎達昏死過去。
而張玄素更是被元鳳張口引經據典給罵的體無完膚。
雖然三人活了下來,然而此後聲明具毀,在難有存進了。
唐人方才發現,元鳳口才極好,所用經典竟無錯漏之處。
末了一句‘世家大族,不過爾爾之輩。’
李世民目瞪口呆,着實覺得之前元鳳怼他着實是口下留情了。
這段對話與之前元鳳罵李世民的,都被史官如實的記錄了下來,後世每每翻拍唐朝歷史,總是不忘來上一段。
元鳳因此榮獲‘古今第一嘴炮’,‘第一兒控’的稱呼。
孔穎達回去之後就閉門不出,不到十年就郁郁而終了。
而李恪則将李承乾接了回來,饒是李恪動作快,然而李承乾到底已經心如死灰,心存死志,只比原定的時間多活了半年,到底還是去了。
李承乾的死亡給了李世民極大的打擊。
而李世民的反應卻是在李承乾死後一年,便把李泰升了回來。
李恪敢怒不敢言。
元鳳嘲諷道:“啧啧啧,幸好承乾不在了,不然怕是又要被氣死一次。”
李世民:……
老子罵不過你,我忍。
月見蓮則有些意外。
他爹是不是暴露了啊?
這麽明顯幫着李恪??
元鳳寵溺的摸了摸月見蓮的腦袋,捧着他的臉親了一口,說道:“寶貝兒,我的心肝,放心,你那些弟弟們,我早就收拾過了,他們絕對沒膽子,也不會給你添麻煩,畢竟你才是我的心頭血,我的命根子,你爹我才不會讓別人動你一個指頭,那是蠢貨才會做的事情,呵,什麽叫寵愛,什麽叫偏心?一心一意方為寵,全心全意方為愛,心有二意,以恩寵挾制,數多要求苛責,方才有偏心一說。”
李世民當場吐血。
李恪嘆了口氣,讓人傳太醫。
作者有話要說:
李世民,大唐第一戲精。
那個在臣子面前拔劍自殺的記錄真是刷新我對他的印象【歷史上他真的這麽幹過】。
元鳳:呵呵,跟我比偏心,比愛子?恕我直言,老子的心可從來只裝着我兒,偏向哪方,都是我兒。
李世民,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