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節
馬過來幫忙擡回家。回到家,陳雨兒燒了水哭着給陳東明清理了傷口。
沒想到陳東明福大命大,看着一身血,有大半血都是野豬的。傷口傷的位置也是巧,居然在屁股上,肉多。不過腰上烏青一片,估計是被野豬揭飛到草地上的時候,被草地上的石頭磕到了。
處理好陳東明,大家去山上找野豬,發現那只野豬在樹下奄奄一息,差不多是要斷氣了。大家看到這麽一頭壯年野豬,對陳東明肅然起敬。他們把野豬扛回營地,當晚舉行了篝火晚會,烤野豬肉吃。陳東明雖然屁股痛腰痛,也是半坐着屁股,和大家一起喝酒吃肉吹牛皮,接受大家的恭維。
陳東明腰痛,屁股也痛,所以他只能躺在家裏養傷。陳雨兒在家忙前忙後的伺候他,他就開心的看着陳雨兒忙前忙後。屁股上破一個打洞,得塗草藥。陳雨兒每天去外邊尋些草藥來,把它搗爛,塗在陳東明的屁股上。陳雨兒生怕塗得不夠多,于是陳東明的半邊屁股蛋子就滿是墨綠色的汁水。
陳東明殺了那麽大一頭壯年野豬,大家都對他十分敬佩。每天都有人過來看陳東明,聽他吹牛皮。
陳東明很高興,他把自己說的神勇無比,說完就把墨綠色的屁股蛋子露給別人看,一點也不害臊。別人看那黑黢黢的一個大洞,越發覺得陳東明神勇。等陳東明好了,整個陳家村都已經觀摩過他的屁股,有些甚至觀摩了不止一遍,而且還有好多當地土著慕名前來觀摩。
陳雨兒看着陳東明吹牛皮,難得沒有拆臺,甚至幫忙一起吹牛皮。他盡心盡力地照顧陳東明,想想因為自己的心血來潮去打獵,差點害死陳東明和自己。他又想想當時陳東明舍了自己的性命去救他,覺得又感動又羞愧。
之前柳如風來販鹽的時候,陳雨兒一直想跟着回莞城。可是柳扶風和陳東明是世交,他跟不了。陳雨兒就一直在等其他販私鹽的鹽隊過來,好偷偷偷跟着走。他看着躺在床上給人看屁股蛋子的陳東明,決定以後不想着回莞城了,就呆這兒好好陪陳東明。
四十
陳東明傷好了之後,他和陳雨兒也就吃吃幹幹,日子過得比較快活。雖然陳東明老愛吹牛皮,不過他們再也沒有幹過兩人去深山裏打野豬這種蠢事。
這日子一晃幾年過去,陳雨兒也已經認命,估計自己這一輩子都得在七岙了。雖然舍不得莞城的家私,但是他對當下的生活也比較滿意,所以漸漸地也不甚憂傷。
就在陳雨兒差不多忘記莞城的時候,莞城來消息了。
長興259年四月初二,上午,驿使帶着信來找陳東明。
原來女皇九月50大壽,各節度使要回朝參拜。陳東明驟然得知能夠回莞城,欣喜非常。
陳家軍聽到這個消息,也非常高興,他們都想回莞城。但不可能所以人都回去,所以大家就吵了起來。吵到後來,沒有辦法,那些妻室在莞城,沒有和當地土著成家的人回去。這些人大多歲數比較大,身體也不太好,所以帶回莞城去,就顯得非常寒酸。陳東明帶着這麽一幫人回去,覺得自己非常的沒有面子。
當地土著張纾對于中原十分向往,所以得知陳東明他們要回莞城後,就舔着臉過來要一起去。陳東明看樣子不太願意,因為張纾老是要和他交流學術問題,弄得他頭很大。要是路上帶上他,他怕自己忍不住會把人揍死。
張纾他不僅對陳家軍和當地土著的貿易做出了極大貢獻,而且是兩地語言交流的先驅。他和整個陳家軍都很熟,大家都親切的叫他小張。
他的名字起得實在是刁鑽。這個纾字用當地話讀并沒有什麽不對勁,但是一用莞城話讀就讓人生氣。在莞城話裏,纾和叔同音。別人要是叫他全名,張纾,或者叫他小纾,就感覺自己的輩分小一截,被人占了便宜去,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叫他全名,也不願意叫他小叔,都叫他小張。
張纾看出來陳東明不太願意,所以他就收拾好行李,天天睡在陳東明家隔壁,準備當一條癞皮狗,一定要跟着陳東明回莞城。
一行人曉行夜宿,由于這回是回家,所以大家都鬥志昂揚,在六月中旬就回到了家。
這回趕路,又是在夏天,所以他們又曬的很黑。他們到莞城的時候是下午,一群十來個黑黢黢的在人群裏非常顯眼,引起了莞城百姓的圍觀。
當時萬朝比較開放,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些有錢人家也會買幾個黑人奴隸,不過這些黑奴比較少,畢竟語言不通不好交流,所以他們就比較的寂寞。
當時有個黑奴看到陳東明一群人,以為遇到了老鄉,看到這麽一群老鄉,非常興奮。他跑上前去叽叽喳喳的打招呼,然而陳東明一行人根本就聽不懂,就連說鳥語的陳纾都聽不懂。
圍觀的莞城百姓知道這個黑佬是認錯親了,于是發出一陣陣爆笑。黑奴在大家的爆笑聲中失落地走了。而陳東明一行人在大家的圍觀中走進了陳府。陳東明一行人是從南城門回的家,所以當天城南百姓都知道陳府家在七岙當節度使的大兒子回來了,而且曬得烏漆麻黑,連王老爺家的黑奴都以為他是老鄉。
陳東明回家了,陳母自然是十分高興,她天天給陳東明燒好吃的,順帶連陳雨兒和張纾都胖了不少。陳父對于兒子的歸來也十分高興,但他自覺慈母嚴父,所以天天板着一張臉裝父愛如山。
四十二
陳東明有一個沒見過的弟弟和一個沒見過的妹妹。弟弟今年八歲,大名陳東成,小名叫小君,長得高高瘦瘦,和陳東明小時候差不多。妹妹七歲,大名陳柳兒,不過身材壯碩,圓圓滾滾,所以小名叫圓圓。
圓圓和小君自出生就沒見到過陳東明,陳東明也是自他們出生就沒有見到過他們,所以雙方都對對方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和熱情。
陳東明是節度使,在圓圓和小君的想象中,節度使應該是高大威猛,威風凜凜的,結果一看陳東明,不過是個烏黑的山野村夫,頓時大失所望。而且陳東明在七岙呆慣了,又成天和那些佃農混在一起,整個人就比較不修邊幅,不合禮數。圓圓和小君可是文明人,他們嫌棄他的大哥邋遢而粗魯,所以過了幾天也就愛搭不理的。
陳東明看到這兩個白白淨淨的弟弟和妹妹,十分高興,也和他們玩耍了幾天。但是七八歲的孩子正是熊得時候,俗話說,七八歲狗也嫌,陳東明和他們玩了幾天,被他們鬧得頭大,看見他們都躲着走。
且說張纾來到莞城,那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缭亂。他天天不着家的往外跑,吃飯睡覺才能看見人影,一點沒有做客的樣子。後來陳東明他們啓程回七岙,他戀戀不舍的不肯走,于是便在陳東明家裏當一個賬房先生。過了兩年,科舉考試,由于他是邊遠山區來的,占了點便宜,得以科舉,竟然中了個探花。
張纾本來也黑,但是在莞城呆了兩年,當個賬房先生,也不用分吹日曬,竟然漸漸白嫩起來。恰巧這一屆的狀元長得比較磕碜,所以更加顯得張纾清俊可人。
榜眼到是長得不錯,濃眉大眼,大雙眼皮高鼻梁,非常典型的關中帥哥。但是女皇什麽樣的關中帥哥沒見過,驟然見到一個婉婉約約的南方小哥哥,看着他那細細窄窄的雙眼皮,簡直要被那雙鳳眼迷死了。
不僅女皇被迷死了,全城的太太小姐都要被迷死了。大家看着張纾,讀着屈原的《楚辭》,想像着南方的瑰麗和神秘,對南方産生了極大的探索的熱情。這種探索的熱情加快了中原開發南方的步伐。
南方吸收了中原更為先進的農業文明,變得繁榮和發達。當然,等到七岙繁榮卻是在百來年之後,陳東明并沒有活到那個時候。但是作為七岙的第一任節度使,他向七岙帶去了更加優良的稻種、麥種和更先進的農具以及耕作方式。
作為第一任節度使,陳東明所有的舉動都是具有開創性的,他将是七岙郡志上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不過當時的陳東明并不知道,他只覺得自己是一個十年才能回一次家的可憐人,是最最孬的節度使,他的一生不過是一個失敗的浪子回頭的故事。
陳東明他不知道自己将留名歷史,就算他知道自己會留名歷史,他也不在乎了。這畢竟是幾百幾千年之後的事情,太過虛無缥缈。如果可以,他寧可把這個機會讓給其他人,在莞城安安分分的當一個地主。
陳東明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