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氣異常後,除了陽光讓人灼痛,另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恐怕就是溫差了。
這些日子過來,一直很清楚晝夜溫差之大,沒想到換季也不遑多讓,昨天襯衫毛衣外面加件外套還能扛住,今日就不成了,非得換上羽絨服才不打哆嗦。
湯子苓到了單位,見快九點了,辦公室還有一大半的人沒到,正準備開電腦,就聽對面姑娘說:“別開了,待會兒還得關,聽說單位要實行居家辦公。”
這消息湯子苓還真沒聽說過,不過對面的姑娘小吳聽來的消息向來靠譜,他倒沒什麽懷疑,“咋這麽突然?”
“不算突然了,好些部門已經下發了通知。”閑着也是閑着,小吳跟湯子苓聊起了八卦,“聽說了嗎?陳姐托關系調到了鄉鎮。之前還口口聲聲說‘未來農村會成為發展中心’的論調是渾水摸魚的人忽悠人的,誰信誰是傻瓜。咱聽的人信了,人家說的人卻不聲不響調走了……”
人多是愛八卦的,小吳這消息把辦公室裏看上去情緒不高的人都炸了起來,一個個湊過來追問這消息從哪聽說的,還有人念叨着陳姐真是深藏不露,這麽大的事兒竟沒露一點口風……剛剛還氣氛沉悶的辦公室頓時就亂成了一鍋粥。
好在,不多會兒部門主任拿着一沓文件回來了,先是傳達上級精神,然後分發登記表,讓大家填寫自己的聯系方式、居住地址以及需要帶回家用的辦公器材。登記好之後是大掃除。
湯子苓手腳麻利,也不想無意義地在辦公室耗着,幹完活就抱着他需要帶回家用的電腦主機回家了。
到巷口時還不到十點半,進了大門見院子裏有燈亮着,湯子苓喊了一聲:“元松?”
“诶,咋這個點兒回來了?”元松小跑過來,接過湯子苓手中的主機,邊往裏走邊跟他說,“裝太陽能發電設備呢,第一次有點兒手生,弄了半個多小時還沒好。”
湯子苓也跟他說了單位要長期居家辦公的事兒。
“挺好,省的來回跑了。”
說着,兩人到了客廳,大門進去後,發現裏面有好幾個年輕人正圍着長桌商讨什麽。
看到湯子苓,他們似乎并不覺得意外,不等元松開口介紹,就先一步打了招呼:“湯哥好!”
湯子苓笑着回應了,經元松介紹後,總算把這幾天元松時不時提起的名字跟人對上了號。
“你去書房辦公吧,免得受幹擾。”元松将主機搬到書房,蹲下就要拆自己的電腦。
Advertisement
湯子苓連忙攔住他,“之前寵物店收銀臺不是還有個閑置的顯示屏嗎?我用那個,配置足夠了,你的電腦放着,說不定我忙不過來的時候還需要你幫忙呢。”
“那行。”
東屋的小書房只有十平米左右,但四面都是厚實的實牆,隔音效果很好。裏面原本只放着一面牆的書架、一張實木長桌和一把旋轉椅,後來東屋小客廳空出些地方當廚房用,就把一組長沙發搬了過來,湯子苓閑暇時喜歡在沙發上看書。
小小的空間填得滿滿的,看着雖有些擁擠,但如今的氣溫,狹小些反而暖和。
元松被湯子苓“趕”出去忙活了,他自個兒找到放在櫃子裏的顯示屏裝好,終于準備好要開始工作時,都快十一點了。
特地訂好了鬧鐘十二點出去準備午夜飯,卻沒想到鬧鐘還沒響,就聽到了敲門聲。
湯子苓起身開門,見是剃着小平頭但其實是個小姑娘的鄭飛。還沒等他開口,小姑娘就問了:“湯哥,元哥讓我問你,今兒煮紅薯飯吃好不好。”
“我都行,你們想吃啥?”湯子苓回去拿了放在桌上的手機,揣在兜裏随身帶着,免得錯過了單位的重要通知。随即跟鄭飛邊走邊聊,商量着午夜飯的事兒。
進了東廂的廚房,發現原本放櫥櫃空出來的地方多了個看上去像是新砌的土竈,竈邊還放着不少幹樹枝。
元松還在忙活着安裝太陽能設備,廚房裏只有他和鄭飛倆人,湯子苓就向她問道:“這是剛砌出來的嗎?”
“嗯,樹枝是我在巷子裏撿的。”鄭飛看上去不大愛說話,但人不難相處,幹活也利索,不多會兒就削好了紅薯,切成均勻的小塊兒淘洗後跟大米摻和在一起,放在大鐵鍋裏。
“你看着加水吧,我不太能控制這個量。”湯子苓做面食還可以,炒菜也行,就是蒸米飯時,總是拿捏不好放水的量,不是太幹就是煮成了粥。
鄭飛很快就加好了水,完全不似湯子苓煮飯時一樣糾結,看樣子經驗十分豐富。蓋上了鍋蓋,她也不閑着,又去削土豆皮。偷偷瞅了一眼正燒火的湯子苓,見他一開始引火看上去是有些生疏,但很快就引燃了,然後利落地把幹樹枝掰成長短合适的棍棍放進竈膛——怎麽看,都不像是頭一次燒火。
湯子苓早發現小姑娘偷偷瞄他了,等生好了火,他笑着跟小姑娘搭話:“你們是在靠着巷子的那棟樓住嗎?”
“嗯,院長租下了那一整棟,好些沒找到合适地方住的哥哥姐姐都搬過來了。”
這個元松在家說過,因着福利院那位終身未婚未育的鄭院長為人厚道,待孩子們視若親子,好些成年後離開福利院的孩子都還跟鄭院長保持着聯系,有餘力的還會盡自己所能回饋福利院。如今世道變了,想必本就浮萍一般無根無靠的孤兒更是無所适從,絕望之下重回福利院也不是沒可能,不管怎麽說,這世道報團取暖總比單打獨鬥要強。
“地方夠住嗎?”
“還好,元哥幫忙聯系了大貨車,把我們院裏的架子床都搬過來了,大家擠着住還安心一些。”聊起院裏的事,小姑娘的話就多了,“院長說不能等着國家發補貼,得學會自力更生,準備帶大家把後面的荒地開出來,種些頂餓的土豆、紅薯……”
閑聊間紅薯飯蒸好了,土竈另一個鐵鍋開始炒菜,一大盆土豆絲配一小塊兒臘肉,肉雖少得可憐,但不知是燒柴的鐵鍋火候比較好,還是鄭飛廚藝比較厲害,成品竟也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