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時間一晃而過, 鐘聞月有孕也已經近五個月了,只是比起尋常人家的孕婦,她的肚子顯得格外大些, 弄得鐘聞月也一直懷疑自己肚子裏是不是揣了兩個崽。
顧卿流放心不下,還專門從宮裏請了位太醫來, 可那太醫請了幾次脈都是支支吾吾的,話也說不清楚。
今日在那把脈, 那禦醫還是在搖頭晃腦, 偏偏鐘聞月問他他又不說, 氣得顧卿流道:“有什麽問題就直接說,王妃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本王決不輕饒!”
那太醫吓壞了,忙道:“回王爺的話,王妃的脈象同一般婦人不太一樣,似乎是雙胎之像!”雖說現在月份還不是太大,但那奇異的脈象再加上王妃本身就是雙生子,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是雙生子的。
夫妻倆對視一眼, 雖說早就心有所料,但一朝真相出來的時候還是又喜又憂。有兩個孩子自然最好,但尋常婦人生一個孩子就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這兩個孩子, 豈不是更加艱險?
顧卿流無奈,只能更加小心,同時也不敢胡吃海塞的喂養鐘聞月了, 生怕孩子太大了臨盆的時候不容易。
顧卿流每日是更加的小心謹慎,弄得鐘聞月心中又是熨帖又是哭笑不得,她握住他的手道:“你也不用這般緊張,娘親當初也是這般過來的,不也好好的什麽事都沒有?安心!”
顧卿流埋在她的脖頸處,嘟囔道:“阿滿,這個孩子生下來,咱們就在也不要孩子了!”
前兩個月鐘聞月心寬體胖,眼見着就被他養得有肉了些,可這兩個月下來害喜害得更加厲害,眼見着小臉尖尖,都瘦了一大圈了。
顧卿流這些時日的擔憂鐘聞月也看在心上,此時聽他這般說,只好安慰道:“好,要完這一個咱們就不要了!”
鐘聞月這一胎懷得宮中也是十分重視,禦醫回宮後還沒喘一口氣兒就被一直擔心着鐘聞月情況的太後叫了過去,得知懷的有極大可能是雙胎後,同一旁的皇後對視一眼,眸中滿是擔憂。
于是當天傍晚,淮南王府就收到了從太後宮裏來的嬷嬷。
那是宮中的老人,當年太後有孕就是她伺候的,後來皇後娘娘接連生了兩個皇子,也是多虧了她的照顧,原本是待在慈寧宮裏頤養天年的,此番太後娘娘着實不放心,就将人派了過來。
畢竟鐘聞月身邊沒有什麽長輩,有一個人能看着照顧着,太後娘娘也放心一些。
鐘聞月自是沒介意,高高興興地把人收了下來——就算太後娘娘不送人來,以顧卿流緊張的樣子怕也是要進宮讨要人的。
那嬷嬷經驗着實豐富,自她來了之後,鐘聞月一應吃穿事宜都由她全權負責,一段時間下來,不說胖了多少,最起碼下巴沒那麽尖了,顧卿流見此也是松了一口氣。
轉眼就到了中秋。在這些日子裏,京都發生了一件大事。
安平侯府就跟開了竅一般,沉寂了幾個月,一朝鬧出個大動靜,竟是呈上了景王謀反的證據,累累條款,皆有跡可循,朝廷上下一片嘩然!
景王有意于那至高無上的位置整個燕京城的官員誰不知道,但是知道是知道,直接捅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皇帝登基這些年一直對景王采取放縱的态度,一些人是以為皇帝怕了他身後的丞相,但更多的人還是猜測皇帝不是怕了他,而是故意為之,想要一舉抓住他的把柄,讓他再也翻身不得。
只是誰都沒想到一直站在景王一脈的安平侯府竟然在關鍵時刻反水,莫說是景王沒有反應,就連皇帝也是被這消息給震着了。
震驚過後緊接着就是高興——雖說因為安平侯府橫插一杠子破壞了他們的計劃,但是現在他們的實力也已經成熟了,再加上現成的理由,提前把景王黨羽解決了也挺好。
于是皇帝大怒,下令派人徹查,結果自是輕輕松松找出一大堆證據——畢竟是在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下犯的事,很容易就查出來。
然後在第二天的大朝會上,陛下拿着那些證據震怒,一把扔在了還茫然無措沒有反應過來怎麽回事的景王臉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剝了他親王封號,貶為庶民。造反本應該是要殺頭的大罪,但念在同景王兄弟一場,事情也還沒來得及做,便只将其囚禁在景王府內,沒有旨意,不得離開。
一時之間,反應過來的人也好,沒反應過來的人也罷紛紛下跪感念陛下的仁義之心,高呼萬歲。
——盡管先帝死前明确要求過不能殺景王,這些臣子也不介意在這個時候對他們偉大的帝王歌功頌德。
由此,皇帝既不費一兵一卒地解決了景王之事,又樹立了個友愛兄弟、仁義之主的好名聲,這皇位是坐得越發穩當了。
什麽都還沒來得及做就被處置了的景王縱使是心裏不甘心,還想着繼續謀劃,但經了這件事,原本首鼠兩端的人早已站到了皇帝那邊,而原本支持他的人,大多數也是被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僅剩的一點,又能成什麽大事?
——更別說,皇帝之所以會選擇留他一條命,難道又真的只是顧及着兄弟之情和先帝遺名命?
與皇帝而言,他的兄弟只有顧卿流一人,景王差點害死了他最疼愛的弟弟,他又豈會輕易放過他?
如今的寬和,不過是等着之後的致命一擊罷了。
景王的事了了,緊接着就是他的那些黨羽了。皇帝對景王還頗有幾分“仁愛之心”,但對這些臣子可就沒那麽客氣了,該貶官得貶官,該流放的流放。
大部分的人都處理完了,大臣們原本想着丞相這個大頭沒有動,想來陛下是把他放在最後,熟料,他們等了又等,還是沒有等到皇帝對李家下手。
這一回大臣們就捉摸不透陛下在想什麽了,要說李家是李貴妃的娘家,景王的最大支撐,此時不趁機處置了李家,不是明擺着給景王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還沒等大臣們明白過來,一日朝會上,丞相就當場表明乞骸骨的意願,皇帝意思意思地挽留了一番,就準了。
他這一乞骸骨,還不是他自己,而是整個李家在朝的官員!
要知道李家也是傳承了數百年的大世家,嫡支旁支加起來在朝中的實力盤根交錯,就這麽一下子退了出去,不死也傷啊!
唯有一些見識多的老臣明白了李家此舉何意,不由搖頭感嘆。
以李家現在的榮華富貴,換取李家能繼續傳承下來的機會,這個買賣,不虧。
李丞相,當真是老謀深算啊!
鐘聞月聽聞了這件事,也只是感嘆了一番,并沒有多把它放在心上。
對于景王,前世他得到了那批金礦,顧卿流又殘了雙腿,久居王府不問世事。他都沒能有什麽成就,這輩子混得還不如上輩子的景王又能有什麽出息?鐘聞月反正是從來沒擔心過他。
至于安平侯府,初初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鐘聞月的确是驚訝了片刻,畢竟前世安平侯府的結局是安平侯在随景王造反的過程中意外去世,後來平叛之後,安平侯府之所以沒被剝了爵位也只是為了顯示陛下的仁慈,再加上楚霄着實纨绔不已,壓根不足為慮,這才逃過一劫。
但也只是片刻而已,前世的種種都已過去,安平侯府欠她的她也一一讨了回來,這一世的安平侯府沒做什麽對不起她的事,她自然沒必要再揪着不放。
不管是不是她同楚霄說的那番話讓他覺醒,還是因為淮南王沒死讓安平侯看出來投靠景王不可能,安平侯府同她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也不值得她費心。
值得她費心的,應該是阿钰才是。
朝中上下這麽一番動蕩,許多職位都空缺了下來,正巧前幾個月的那批進士也算是稍稍成長了一些,勉強能委以重用了,也不怕沒人填上朝中的空缺。
而那些被重用的進士中,狀元郎秦柏琰本就立足實際,體貼民情,饒是皇帝原本對他同安陽之間的事還有些遷怒,但事情查真相出來後人家的确是毫不知情,皇帝陛下捏捏鼻子,還是用了他;榜眼姜韌本就有着強大的家族撐腰,此次更是晉升得飛快,在戶部當一個不高不低的職員,只等着積攢些經驗,做出些功績,就能一飛沖天;鐘聞钰這個探花自然也不差,他本身實力就不俗,再加上淮南王這個姐夫,年紀輕輕所在的位置已經讓無數人眼紅不已。
至于其他的進士,只要是這些時日表現不錯的,基本上都得到了晉升。
一時之間,朝中紛紛議論不止,言是這一屆的進士是最幸運的一屆進士。
鐘聞月自是高興,好好地為鐘聞钰慶祝了一番之後,日子就又回歸了平淡。
鐘聞月日常擔心的,還是她這越發大的肚子。
一回進宮請安,顧卿流放心不下,再加上太後的授意,于是便将大半個太醫院的太醫都叫了過來,連番診脈之下,确定了是雙胎。
太後又是高興又是心疼,連說讓她多多注意身體,鐘聞月自是應了下來。
這些日子因着景王的事,整個燕京城裏稍稍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在夾着尾巴做人,生怕犯了什麽事,自己變成第二個景王,也是因此,哪怕已經臨近中秋佳節,街上的氛圍比之往年也要差許多。
正在此時,宮中忽然下了懿旨,說是太後娘娘要舉辦中秋宴,讓年輕人們聚在一起高興高興,大臣家中的适齡的公子小姐都可以來參加。
陛下登基前兩年因着政事繁多,朝堂不穩,因此像是一些大型的宴會很少舉辦,宮中忽地來這麽一出,衆位大臣都疑惑不已,紛紛揣測太後娘娘此舉是何意。
他們讨論來讨論去,總算是得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太後娘娘要給陛下選妃了!
否則為什麽特意強調要大臣家中适齡的公子小姐?為什麽不經由後宮之主發布懿旨,反而由太後娘娘發布?
衆大臣越讨論越覺得這就是真相。陛下登基已經有四載,但後宮一直空置,除了皇後,再沒其他的妃子,大臣們雖然焦心,但每每提及擴充後宮之事皇上就會用身子不好來搪塞過去,大臣們也不敢真的擔上個罔顧龍體的罪名,只能由着他去。
而現在太後娘娘想要替皇上納妃,那些想着讓自家女兒進宮争寵的臣子自然是高興無比,匆匆忙忙就開始準備起來,派人去縫制衣裳,打造首飾,教導禮儀,希望在宴會上博得頭彩,贏得陛下和太後娘娘的歡心。
這些話不知怎地傳到了鐘聞月的耳朵裏,弄得鐘聞月是哭笑不得。
那些人猜得到也不錯,太後娘娘此番舉辦中秋宴的确是為了選人,不過不是為了皇上選妃,而是為了給安陽長公主相看人家。
如今宮中的皇子公主中,除了宣儀長公主外,就剩下安陽長公主了,宣儀長公主太後也從鐘聞月那裏得到了消息,再加上小公爺也已經悄悄地回京了,等到了時候,直接給二人賜婚就是,她們倒是不急;但安陽不一樣,狀元郎那一件事情過去後安陽消沉了好一段時間又恢複了原樣,太後倒是不想逼她,可無奈安陽十七歲的生日都已經過了,再等下去,怕是要變成大姑娘,成為燕京城的笑柄了!
于是太後娘娘便做主設了這中秋宴,一來是想在衆位大臣的公子中為安陽尋得驸馬;二來也是因為太後年紀大了,喜歡熱鬧,以往沒這個條件,現在天下太平,國庫也逐漸豐盈起來了,就想趁着這個機會好好熱鬧一番。
至于為什麽不是皇後主持……
也不是那些大臣們所想的皇後善妒,而是前些日子皇後身子不适,太醫一請脈,發現皇後又有了身孕。
因着不能操勞,這才讓太後來操持這個中秋宴。
鐘聞月聽着蘭袖說得哪家姑娘又重金打造了一套首飾;哪家姑娘為了一件衣裳跟哪家姑娘争了起來;哪家姑娘怎麽怎麽樣就忍不住想笑,非常期待那些大臣們知道真相後的表情。
——人家帝後情深,還已孕有二子,你們還巴巴地想把女兒送進宮,操的又是什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