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十月開始, 京城下了初雪, 今年夏季長, 雪也來得晚, 河道都冰封了,莊子上做出來的貨運不出去, 沈陵覺得也沒什麽, 正好這個時節多囤一些貨, 開春了可以往周邊的府城送。
又是一個年關,進入了中樞院最忙碌的時候,大家都習慣性地把數據都給沈陵去核算。
這個時間段, 休息日都格外難得, 齊王這家夥還非要請他出去喝酒,沈陵郁悶得很,他不喜歡喝酒,都好久沒陪陪胖兒子了。
不過難得齊王沒直接沖他家來。
齊王請他去了珍味樓, 平時沈陵自己舍不得去的, 因為實在太貴, 比較難得的就是裏面有海味, 想想在古代這運過來的成本得有多高。
“這嬰兒車娘娘和嫂子們都誇贊了, 又和本王要幾架,到時候都記本王賬上。”齊王說道。
沈陵怎麽好意思, 說到底, 這其實也是“營銷費用”, 一旦上面的娘娘王妃都用起來, 下面的夫人也會模仿的,道:“送娘娘和王妃的就不用了,這也是為了引領潮流。”
齊王念叨這個詞:“引領潮流?诶,這詞有點意思啊,是帶領風潮的意思吧。”
沈陵也沒注意帶上了現代的詞彙,日常說話就是容易這樣,道:“王爺這一招用得妙,娘娘和王妃們用起後,夫人們肯定也想要,咱們運到外頭賣的時候也好說這是宮裏娘娘都在用的。”
齊王極為受用他的誇贊,眉飛色舞道:“正是如此,今年是不成了,明年春天一定會很好賣……”
兩個人一邊吃一邊聊了一會兒明年的設想,這珍味樓的味道是真不錯,沈陵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吃涮羊肉吃得熱乎乎的,屋子裏又點了炭盆,沈陵把窗戶打開,風雪吹進來,臉上的溫度降了一點。
齊王拍了拍肚子,打了個酒嗝。
沈陵看着下面雪上壓出來的車轱辘,偶爾有行人匆匆經過,都不會在街上停留太久,相對去年,今年的雪小很多,去年還有壓垮房屋的雪。
“糖葫蘆、搖搖鼓~”
老人扛着一柱子的糖葫蘆和以一柱子的搖鼓在路上緩緩地走着,聲音時高時低。
沈陵對六福道:“六福,下去買兩個搖鼓。”
齊王探了探腦袋,道:“怪可憐的,要不全買了算了。”
沈陵笑了笑,道:“王爺,您今日全買了,您明日還能再來全買了嗎?天下這樣的人太多了,這樣幫是幫不過來的。買兩個搖鼓,是正好我家年年要,我買兩個,也許他能早些回去。”
齊王這開了口又不好收回去,梗着脖子道:“本王家裏頭又不是沒孩子,也用得着。去,給本王全買了,給沈大人兩個。”
沈陵笑着輕輕搖頭,也不阻攔他。
他們在樓上看着,那老者感激涕零,直接就要跪在地上,齊王看着有些得意地瞥了他一眼。
兩個人要走的時候,珍味樓邊上忽然來了好幾個叫賣的,都穿得單薄,看似凄凄慘慘,見着他們出來,都用一種哀憐的目光望着他們,期期艾艾地問他們要不要買。
齊王被吓了一跳。
六福驅趕道:“沒看見我們家主子要走,還不趕緊讓開。”
這幾個人才讓開。
沈陵道:“王爺,您瞧,這做了一回,下邊就會有人趕着上來求你做好事,出入珍味樓的非富即貴,他們時常在這兒串走,就盼着有貴人能發發善心。救的了一時救不了一世的。”
上了馬車後,齊王都在懷疑人生,攤在馬車上,還面對一堆糖葫蘆和搖鼓,他怎麽有種被教導的感覺?
“三條,本王是不是有點傻?”
三條低着頭,道:“王爺就是太好心。”
齊王嘀咕:“怎麽有種被說教的感覺,他比本王還小呢!”
三條心道:沈大人這行事作風可能王爺老練多了。
回了王府,下了馬車,三條問道問:“王爺,那這些糖葫蘆、搖鼓?”
齊王說道:“給各個小主子都送一份,多得都給瑞哥兒。”
“王爺怎麽又在外頭瞎買這些玩意!能吃嗎,這搖鼓是給小孩子玩的,瑞哥兒都這麽大了,他這個做爹的一點也不上心。”齊王妃皺着眉埋怨道。
丫鬟道:“聽三條說,是王爺在外頭看一個老人可憐,全部給買下了。”
齊王妃本想說他不把心思放征途上,就會爛好心。想想他近日在外頭的名聲還挺好,兒子又在這兒,道:“那就收起來吧。”
瑞哥兒期盼地看着丫鬟手裏的糖葫蘆,道:“可是,這是父王給我的……”
齊王妃道:“瑞哥兒聽話,吃壞肚子了可不好。”
齊王撩開簾子,道:“孩子想吃你就給他吃呗,哪有這麽嬌貴,男孩子養這麽精細做什麽。瑞哥兒,想吃就吃。”
丫鬟為難地看了看王妃,齊王妃點點頭,丫鬟把糖葫蘆遞給瑞哥兒。
瑞哥兒歡呼一聲,高興地接過糖葫蘆,道:“謝謝父王!”
齊王朝他招招手,瑞哥兒跑到他身邊,孺慕地望着他。
齊王妃心一酸,齊王再怎麽不成器,也是瑞哥兒的父王。
齊王道:“今兒個學了什麽?”
瑞哥兒舉着糖葫蘆道:“學了千字文,父王,你上回還說要來考考我,你怎麽沒來?”
齊王妃譏諷地看向他,齊王尴尬地輕咳,道:“父王怕瑞哥兒還沒學好,今天就考考你好不好?”
瑞哥兒小雞啄米式地點點頭,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齊王。
更尴尬的事情還在後頭,這麽多年過去了,齊王早把啓蒙的書還給那群老古板了,抽了幾句自己依稀還記得的,就抽不下去了。
齊王妃還能不知道他,道:“瑞哥兒,今天的大字是不是還沒寫完?寫完再玩好不好?”
瑞哥兒有些不舍地看了看齊王,還是同意了:“好。”
等瑞哥兒一走,齊王妃諷刺道:“王爺,您這點墨水可別教壞了瑞哥兒。”
齊王道:“哼,本王又不是搞學問的,又不是不能請名師。”
齊王妃身後的大丫鬟忙給齊王妃遞茶,王爺最近上進不少了,王妃這麽說話王爺又要生氣了,他們做下人了也就盼着王爺和王妃能和和氣氣的。
齊王妃每回刺完他也有些後悔,可看着他吊兒郎當的樣子就來氣,軟和了一下語氣,道:“今兒個怎麽回來這麽早?”
齊王道:“天冷,也沒什麽好玩的,回來看看瑞哥兒。”
齊王妃又像諷刺他了,還記得自己有兒子,想想還是忍住了。
“這男孩子還是養皮實一些,你別總拘着他,這不能吃那不能玩的,還是個哥兒嗎。”齊王不滿地說道。
齊王妃沒忍住道:“那王爺您來教?”
齊王爺道:“本王來就本王來,你可不許多嘴。”
今年家裏有個孩子,變得熱熱鬧鬧的,小年年也漸漸能夠看得清人了,會笑會盯着人看了,這個年齡正是小天使的階段,沈陵想想以後招貓逗狗的時候,還是好好珍惜這一段時光。
文以苓善畫,以前她不喜畫人,有了兒子以後,熱衷于畫兒子。
沈陵也很支持,把她畫得最好的整理起來,一個月一張,标注了月份整理成冊,道:“我們天天看着沒感覺,等年年一周歲的時候回過來看,就覺得時間怎麽這麽快,等一周歲後,我們可以半年畫一張,再大一年,一年畫一張。”
文以苓想想也覺得很有意思,笑着說道:“等他大了一定很有趣。”
過年的時候年年已經可以翻身了,脖子有點力量了,他喜歡坐小推車裏,喜歡豎着抱,就是想要看東西,對色彩比較敏銳,過年又都是紅彤彤的,眼睛都看不過來。
今年年初,聽說聖上龍體欠安,聯想到聖上年齡,沈陵有些戚戚然,聖上在民間的名聲很好,畢竟是平定了叛亂,救萬民于水火之中的明君。
局勢就有些緊張了,太子一派素來以“守”為策,三皇子四皇子天天有孝名穿出來,這股火燒到中樞院,幾位中樞大臣也是各有立場。
也就慶幸沈陵是個小人物,家世普通還沒什麽權利,沒什麽會想拉攏他。最不一樣的肯定是曾躍和胡玮,只不過兩個人好似站在了不同的陣營。
連齊王最近都沒空來找他了,上回找他還是來問他,怎麽教好孩子。沈陵給了四個字言傳身教。
天氣漸暖,水路、陸路都好走之後,一個冬天的存貨開始賣往周圍的府城,買的最多的就是就富商,富商家中的孩子多不說,由于有錢沒勢,最愛王公貴族同款。
積壓得存貨可不少,一旦賣出去,就變了不少現,沈陵松了口氣,等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生産風扇了,他相信比起嬰兒車,風扇肯定會備受追捧,誰不想夏天涼涼快快地度過。
“等攢夠了錢,咱們家再買一個莊子,多蓋幾個暖棚,外頭買真是太貴了。”沈陵算完這個越作坊的入賬,心中一片輕松,這個月開始作坊就進入盈利了。
沈陵來北方後最受不了的就是蔬菜,到了冬天最多的就是大白菜,穿越者皇帝帶來了暖棚,但蔬菜存活率存活不高,文以苓的莊子上也有,都是省着吃的,比肉還珍貴。
文以苓道:“現在買,還得往邊上買了,京郊基本上沒什麽田地了。”
沈陵沒有這麽追求地段,京郊的地這麽貴,他覺得劃不來,倒不如往遠一點買,買大一點的莊子,一兩日的路程算不得什麽,道:“這倒沒什麽,就是這地段合适價格又合适的難尋,咱們往後多留意留意。”
文以苓笑着點點頭,今年家裏又添了兩個商鋪,雖然都沒有作坊賺得多,但家裏的産業又多了一份,說起來慚愧,合該是她料理家務,夫君卻做得比她還多,夫君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在京城創下這樣一份家業,已經是很難得了。
至少夫君懂得持家之苦,從不亂花錢,想想王姐姐前幾天還來同她訴苦,說處處要花錢,錢怎麽都不夠用。
“老爺夫人,少爺醒了,哭鬧着要找您。”
文以苓忙道:“抱進來吧。”
乳母把年年抱進來,年年就在幹嚎,看到文以苓蹬着腿要往她那裏去,進了文以苓的懷裏,就不嚎了,朝着文以苓咿呀咿呀。
文以苓心都化了,親了親他的小臉蛋。
沈陵走過來,把年年抱過去,年年原本又要開始嚎,一看是他,诶,好像有些熟悉,慢慢閉了嘴。
“這小子就會虛張聲勢,不掉眼淚的。”沈陵笑着說道。
年年興奮地啊啊啊,在沈陵肩膀上啃,口水沾了一肩膀。
文以苓忙給他擦一擦,道:“他脾氣可不小,上回喂奶喂晚了,就哭,給他吃也不吃。”
沈陵拍了拍他的屁股,道:“就該餓一餓。”
“現在就想着去外頭,坐推車最高興,知道能出去。你說這會爬了就走了可怎麽辦啊。”文以苓幸福得憂愁着。
沈陵這倒不擔心,這是天性,這段時期就是要孩子自己探索發現世界,最主要是安全問題,會爬的時候是不是該做個圍欄,這樣放圍欄裏面玩就成了,不用丫鬟婆子一直跟着。
再大一點就關不住了,沈陵就想到了滑滑梯,要不給年年做個小游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