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待他們踏上回建康府的路,大家都渴望快點回家, 原本不覺得, 快要回去的前兩日, 就開始惦念家中了,等上了船就愈發想念, 還是那句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雖然客棧的住宿條件還不錯, 但總歸不如家裏舒服, 沈陵也是分外想念建康府的烤鴨,蘇州府的菜吃到後面真是太清淡了, 有好幾個嗜辣的師兄都受不了, 讓廚師多加點辣吧,蘇州府的辣一點也不辣。
幾個人買了一壇辣椒醬,天天拌着吃,要回來前兩天, 真是食不下咽,那一壇辣椒醬也吃得差不多了。
“果然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這方水土的,可真是待不下去。”
“蘇州府好是好,這吃的真是能淡出個鳥來,偶爾來玩玩還行, 這經常住下去我可不成。”
這話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 對此湯鳴則笑着搖着扇子,道:“你們日後若去外地做官怎麽辦?”
某日他不知道去哪個小攤子上看中了這個扇子,被人忽悠是前朝哪個詩人的畫作, 買了之後天天學蘇州府的風流才子,扇個扇子,沈陵只能想到無形裝逼這個詞。
這做官的事情對他們可還遙遠着呢,大家現在就想着怎麽過鄉試呢。
一師兄道:“這,最好是去離建康府近一些地方。”
湯鳴則刷得合上扇子,奈何着技術不到位,還留出一折,在衆人鄙夷的目光中尴尬地輕咳兩聲,道:“外放官,有三避諱,一避諱戶籍地,不得外放到戶籍地,二避親友,若有近親近友在,便不得去那兒,三避諱南人做北官,北人做南官。你們曉得去外地做官,有句話叫媳婦孩子可以不帶,唯獨不能不帶……”
他拖長了語調,大家都盯着他看,才調皮地說出後面的話:“家裏的廚子。”
大家也算是學到了,笑着說道:“原來如此!難怪這做官得帶這麽多人。”
沈陵看着他還拿着這扇子,道:“鳴則兄,你這扇子可以收一收了,晃得我眼睛疼。”
沈陵開了個先河,其他人也紛紛抨擊他。
“這什麽日子,扇個扇子像什麽樣子。”
“咱鳴則大了,風流才子啊!”
Advertisement
湯鳴則臉漲得通紅,扇子愈發扇得勤快,頗有你不給我扇,我偏要扇的逆反,忿忿道:“你們這群人,真是不懂風雅!”
大家哄笑,這歡樂過後,在船上一搖一晃的,思鄉之情愈演愈烈,不知誰說了一句想府學後面的梅花糕了,捅心窩子了。
“我想我家兒子了,哎,估計這麽久見不到我都認不得了。”
“我走之前我家閨女抱着我哭……”
幾個師兄談起兒女,恨不得立馬就飛回去,在場的只有沈陵和湯鳴則未成婚,兩個人插不上這個話題。
歸途沒有來時那麽興高采烈了,大家望着江水,歸心似箭。
沈陵也想念沈全和方氏了,做了幾首思鄉之作,竟做出了一首上乘之作,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可,沈陵終于體會到詩仙詩性大發的感受了。
這種感受就是寫作文時,同樣是寫人,真情實感的就能夠打動別人,但胡編亂造的,文筆不錯也許能得個好分數,可真情流露和生搬硬抄的,絕對有質的區別。
沈陵花了這麽多年才能有這樣的突破,真是喜從天降,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說到底還是得情感到位,以情寫詩,才能以詩動人。
沈陵算了算這趟行程的花費,花了将近十兩銀,主要是打尖以及買書買禮物,因為經常在王大人家蹭吃蹭喝,夥食倒沒怎麽花錢。還是有些心疼的,不過想想這一趟的收獲,沈陵覺得很值了。
回去的時候暈船的兩個人沒有來時那麽嚴重了,不過還是會暈,這趟行程對他們來說,可不是太愉快的事情,大家都勸他們多坐坐船,若以後真有機會進京趕考,還是得坐船的。
其實誰聽了這話都是高興的,間接都是覺得他們能考上舉人的。
殷切期盼下,一行人終于到建康府了,看到一路熟悉的風景,大家都不免眼熱,還有大半天才能靠岸,他們已經紛紛站甲板上等候了。
學院長笑着說道:“到底還是年輕,出遠門少。”
靠岸的時候正值傍晚,他們提着自己的東西踏上岸的那一瞬間,踏實之感油然而生。
“少爺少爺!”湯鳴則家的下人立即就發現他們了,湯家的下人這幾日都在碼頭候着,就怕錯過了。
湯鳴則看了看沈陵和幾個師兄,道:“我家的馬車應該還能坐幾個人,你們誰先和我一起回城裏吧。”
“陵弟先回去吧,再來幾個順路,咱們其他人就租輛牛車。”張師兄年紀最大,安排道。
張師兄為人厚道,大家都信服他的,不過師兄裏面,就有愛占小便宜的,立即就跟着上了湯家的馬車,這個師兄大家私下裏都會吐槽,有些小摳門,愛占別人便宜。
男人一般對這種不愛計較,但這位師兄實在是太過了,大家一道買什麽都時候他說他不吃,待買完了,他這手還是伸了過來。在府學的時候,就愛同大家借紙,紙多貴啊。
他家和湯家可真是相隔甚遠,不過大家都知道他的性子,也并未說什麽。
這從碼頭到城裏還有一段路呢,入城的時候,半邊天都黑了。
湯家的馬車一一把人送到,沈陵到自家門口,都不知道家裏有沒有人,拿出偏門的鑰匙插進鑰匙孔裏,屋裏就有聲音傳來。
“鐵娃?是不是鐵娃?”
沈陵忙道:“爹是我!”
沈陵打開了門,古代的門有一個很不便的地方,就是不能裏外兼顧,如果裏面栓子栓上了,外面開不了,外面鎖着了,裏面解不開,所以一般正門是做成裏面門闩,側門做鎖。
沈全提着小燈,身上披着一件外衫,看來原本已經趟床上了,放現代還是在散步的時間。
沈全接過他手裏的行禮,疊聲問道:“什麽時候到的?我今天白天沒等着,沒想到是晚上到的,餓不餓啊?”
方氏也從屋裏出來了:“鐵娃,餓不餓啊?娘給你下碗面吃吃?”
沈陵坐船坐得沒什麽胃口,下船前吃了一點餅,道:“娘,我不餓,在船上吃過一點了。我們黃昏的時候才到碼頭,湯家送我回來的,爹我不是和你說了嘛,不要在碼頭上等。”
他都這麽大了,難不成從碼頭上回城還不行。
沈全不應這話,知道又要被兒子說,一家人往屋裏頭走,方氏把沈陵屋裏的燈給點上。
沈陵把他從蘇州府的買的東西拿出來,他買的都是小物件,女人們都有的是一塊帕子,是蘇繡,男人們就随意了,可有可無。
他買了幾顆珍珠回來,做金銀飾品的時候可以鑲嵌上去,主要給方氏和三妞,古代的珍珠真貴,這麽幾顆就要他一兩銀子,果然沒有大規模養殖的東西,放現代珍珠都不值錢了。
方氏和沈全終于看到了兒子,兩個人就着那點燈火,癡癡地看着兒子。
“娘?”沈陵講了一堆始終沒得到回應。
方氏把那小匣子往他那兒推了推:“這麽貴的東西,留着你以後娶媳婦,娘用不上。”
沈陵笑着說:“媳婦的以後再說,我這還沒媳婦怎麽就能惦記上,您別不舍得用,純金的太單調了,鑲一些珍珠上去,更好看一些。”
沈全道:“孩子的一片心意,別掃興。”
沈陵給沈全買了條腰帶,沈全二話不說就上身試了,高高興興地說,明日就用這條腰帶了。
你說這些東西建康府都沒有嗎,當然不是了,這種東西全國各地都有!沈陵以前不理解女人愛買紀念品送人,後來他姐就給他解釋了,紀念品又不是讓你回憶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讓你送的那個人知道你在別的地方還想着他。
第二日回鄉下,家裏的男人女人收到禮物也都開心了,紛紛詢問他蘇州府是什麽樣的,沈二和二郎也去過蘇州府,當初裝織布機的時候。
沈二顯擺道:“這蘇州府都是小河,劃着船賣東西的,沒啥山……”
這樸實無華的話,大家這些年聽了好幾遍,都覺得沒趣,沈陵暗笑,也不怪沈二這樣得瑟,如今見過世面的人少,能夠出去走一趟都能拿出來說一輩子。
沈陵很給沈二面子,道:“二伯說的對,蘇州府水路發達,水路基本上可以各個地方,許多人家都是臨水而住。他們那兒比咱們建康府平坦,那兒的人吃得很清淡,愛吃甜食,糕點很好吃,可惜帶不回來,不然就給大家嘗一嘗……”
大家都聽得入迷,讓沈陵多講一些,沈陵講的可比沈二生動多了,蘇州府人吃什麽面,和建康府有什麽不一樣,還有寒山寺的楓林。
“當家的,鐵娃講得可比你有趣多了,你口裏的蘇州府我都不想去。”二伯母都忍不住吐槽自己丈夫。
沈二:“這,這讀書人能一樣嗎!我又不是說書先生。”
沈陵這趟回來,其實有個更重要的事情,他給家裏設計了幾個表格,從進貨到出貨,監管的人只要把數據填進去,事後交給賬房算賬,他教家裏人怎麽看表格,怎麽登記,每天只需要一張紙做記錄。
比如某天入庫多少木材,日期,木材的數量,什麽品質的,填進去就可以了,沈陵對會計不了解,但也知道這是單據,根據他上一世見到的單據,他繪制了一個簡易版的。
其次生産線就是什麽零部件,幾號生産了多少,用了多少木材,這樣少多少木材也是清清楚楚。一個生産線下來,用料生産數量都能一清二楚。
在他繪制好的前提下,大家學起來沒什麽問題,就是登記一個數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件事當然還不是這樣,他把大郎和沈全找來。
“……制成這種表就能省力很多,咱們的賬簿也可以做成這種表格的形式,爹和大哥都是懂做賬的,這事兒還得你們來做,咱們做幾本賬簿的樣式出來,然後爹和大哥可以寫寫怎麽記賬,以後還可以傳給咱們的後輩……”沈陵的話還沒說完。
大郎就道:“這,這叫我們寫書!我,哪裏成啊!三叔你來吧!”
在大郎心裏頭,這寫書可都是官人老爺做的事情,他才認得幾個字,寫書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