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盛世繁華夢
秦朔南個人設計秀展, 秀場被布置成一個古雅風韻的中式庭院。
很多人進入這樣的庭院就忍不住驚嘆被設計成水墨竹林的一個大T臺。
而這還只是這個庭院裏令人驚鴻一瞥的一角,庭院其他古典而瑰麗的中國風庭院布景,都是讓嘉賓們應接不暇的存在。
這還只是秦朔南個人設計秀展的布景, 她的主要設計作品還沒有出場。
但在秀展開始前, 每一個嘉賓都是瞪大着眼, 找到自己的觀展位置,然後目不暇接的“左顧右盼”, 觀賞這場秀的庭院布景。
他們都太驚豔滿滿中國風的庭院布景設計。
陳雲道是一位著名的國畫大師, 今年67歲, 他其實對服裝設計秀展不感興趣,但是他跟館長是關系不錯的朋友, 他自己也在這個會館舉辦過個人作品展, 所以接到館長給他的邀請函, 陳雲道礙于很多情面,才勉為其難的來看看。
來之前, 陳雲道對館長邀請他說的, 這會是他喜歡的設計秀,沒有聽進心,還覺得這是館長說的場面話, 但等他拿着VIP邀請函,走入這個會館,他就知道館長沒有騙他。
不說具有創意的古典中式庭院秀場設計,秦朔南的設計風格就對了他老人家的口味, 那令很多人驚鴻一瞥的水墨竹林,更是讓陳雲道這樣的國畫大師激動。
他從沒有見過這樣具有意境竹林布景, 若不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個人秀,他都想跑進那片水墨竹林之中, 好好地閉眼感受裏面的水墨藝術。
至于其他庭院裏的布景,陳雲道入館落座後并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看,他一直盯着那片水墨竹林設計的T臺,為這個獨具創意的秀臺陶醉。
周邊人卻都走馬觀花急切的看完了整個秀場的布景,然後發現幾塊區域陷入黑暗之中,那時這些人還不知道那些黑暗區還有什麽驚喜等着他們。
但入場的布景驚喜已經讓他們感覺他們享受到了一場視覺盛宴。
秀展随着嘉賓們一個個仿佛參加什麽宴會一樣,四散着圍坐庭院外開始後,他們才知道這并不是單一的視覺盛宴,而是一場視聽盛宴。
秦朔南的個人設計秀展是伴随着古琴音開場的。
開場前,現場還有入座嘉賓忍不住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這時候一般會有現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出面适宜大秀開場,請大家保持安靜。
但秦朔南的秀展沒有工作人員提醒,因為秀展開場的古琴音一出,聽到的人就忍不住自發的安靜下來。
而那只是古琴撫琴人明顯試音的效果。
古琴松沉而曠遠的音韻一出,很多人都從中聽出了“天地之音”的靜意。
浮躁的心随着那一個音,瞬間靜下來。
所以剛剛還有雜音的秀場,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陳雲道大師都為這樣驟變的現場氣氛驚訝,但他更驚訝的還是随着四周安靜下來,古琴試音後,撫琴之人獨坐在水墨竹林的幽篁之中,正式撫琴三音交錯彈奏出的變幻無方,悠悠不已的音韻。
這樣的音韻在水墨竹林中,水墨竹林本是死物的布景,也瞬間變得好似有水光雲影,蟲鳴鳥語的生氣。
這樣的生氣,讓人看着水墨竹林開始有微光顯露的光影,馬上聯想到了東方欲曉,天剛剛亮,晨光熹微。
也的确是晨光熹微,因為伴随着水墨竹林由暗開始漸漸轉明的燈光,秦朔南的個人服裝造型設計作品秀正式開場了。
第一個從天色微明的竹林裏漸漸走出的是一對提燈童子。
童子分別是穿着純黑武生服的小存煜,跟穿純白文生服的一個小女孩。
兩個孩子伴随着沉靜曠遠的古琴音,不疾不徐從竹林深處,提着古燈走出來,所有人都為他們身上文武明顯不一樣的氣質驚嘆。
更驚嘆的是小武生和小書生提着燈走到竹林前前沿,被設計成分叉小道布景的展示臺時,沒有如常規模特走秀那樣做定點造型,而是對着所有觀衆放下了提燈,分別行了一個武生禮和書生禮。
然後穿着黑色武生服的小存煜提起燈,挎着短刀走向了竹林不遠處布景左邊的木格圓洞門。
穿着白色文生服的小女孩提着刀,背着書箱走向了竹林不遠處布景在右邊的木格方洞門。
那兩個木格門,雕刻着精美的窗棂,之前就有人注意到,這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韻的木格門,如同最精美的兩道藝術畫框一般豎立在那裏,但不知道那個木格門是做退場之用。
如今這兩道門被小武生和小書生一步步走入,他們不自覺的想到,那之後長長的走廊後是場館場地有限沒有被搭建出來的一個練武場和一個庭院書房。
這也是中國建築虛實之美展現最美的東方美意境。
而這樣的東方意境美随着之後從水墨竹林裏走出來的漢服男女,變成了很多人第一次很深刻的了解到漢服的華美。
那些漢服男女踏着淳和淡雅,又清亮綿遠的古琴聲走出水墨竹林,沒有對現場人行傳統古禮前,只或清新飄逸,或素雅恬靜、或文質彬彬、或飄逸潇灑的走出來,很多人就從他們身上的華服,感受到了漢服華美背後,是中華傳承千年的泱泱大國風範。
這風範背後,還有中華作為禮儀之邦的氣度。
這氣度随着一個個古禮被從水墨竹林走出的漢服男女做出來,很多人已經開始為漢服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中華自豪時,這才是秦朔南個人服裝設計秀展的第一個主題的的展品。
這個主題主打的是極致淡雅的中國風,所以“盛開”在水墨竹林之中。
之後的其他主題的展品,緊随其後在另外一個布景場拉開帷幕,嘉賓們才知道水墨竹林并不是整個展覽會的主T臺。
另一個T臺設在了地面鑿有有蜿蜒曲折、如龍似蛇的水槽之上,明白傳統習俗的人看到,就會知道那是宴請賓客的曲水流觞。
所以在這一個曲水流觞的展示臺上,穿着秦朔南設計的服裝造型走出來的模特,是伴随着絲竹踏歌而行。
而在這個主題的服裝造型設計展上,秦朔南的設計作品是在傳統古典的漢服藝術上,加入了現代元素的創新設計。
沉澱千年的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模特們穿着它們伴随越來越亢奮的鼓樂,越來越輕快的琵琶等絲竹合奏之樂款款走出來,那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視聽盛宴。
那一刻很多以陳雲道為首的藝術大師,都在驚嘆這樣古今結合創造出的服飾造型。
這估計是他們一生中看過傳承中國漢服美學以及精湛服飾工藝最完美的現代服裝設計作品了。
他們都忍不住想收藏這樣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力量的“華服”,這些還不是秦朔南這場個展真正定義為的華服的作品。
真正被秦朔南定為今日個展壓軸的禮服,是曲水流觞之後的另一個主題。
那個主題的服裝造型設計,主打的作品才是一件件華麗高貴且氣勢磅礴的禮服,也就是華服。
那些華服是展現在之前一直處于黑暗展區中的。
所以随着黑暗展區裏的燭燈被一個個點亮,觀衆看着在華燈初上中款款走出的華服男女,他們才突然明白了秦朔南給她這場個展取的名字——盛世繁華,是何意。
這種盛世繁華,随着被點亮的燭火,越來越明亮,越來越璀璨,很多中國人都忍不住激動的紅了眼。
因為極致的中國風設計的禮服太美,太華麗高雅了。
這樣的華麗高雅,代表是中國傳統審美藝術最大氣展現。
它沖擊着很多已經忘記老祖宗審美的很多中國人知道,華夏的傳統審美藝術,是絕對屹立于世界之巅。
這場秀給了所有嘉賓非常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
但要選這場視聽盛宴最讓全場嘉賓感覺到他們被美窒息的是一套服裝和造型,必然是最後壓軸出現的遲暮老者,她身上穿的那套。
老者穿着褒衣博帶的古禮服,拄着拐杖走在華燈燒的璀璨無比的燈火下,天地都瞬間變得暗淡無光了。
因為穿着古代漢禮服的老者美呆了現場的觀衆,讓觀衆知道歲月從不敗美人。
老者身上的古禮服和她的妝容造型,也美得讓人窒息,美得讓人知道:
我們的傳統工藝技術不差,我們的傳統審美藝術不差,我們的一切都不差,所以當代人一定不能因為西方審美文化在現代的強大,而忘記去繼承去延續我們華夏審美文化的輝煌和璀璨。
這是曾經熱愛西方文化的胡斐和嚴子骞等很多人,看過秦朔南這場個人設計作品後最大的感受。
這樣感受之下,別說很多老藝術家都為之傾佩秦朔南這方面的才華,嚴子骞是在這樣的才華中被深深刺激的自卑了。
所以他看着最後做壓軸出場的老者哭了。
哭他好像完全配不上如此優秀的秦朔南了。
胡斐則是覺得他百分百不配了。
因為秦朔南的藝術設計造詣,胡斐這一類從小受藝術熏陶,見多識廣的富家子弟都明白,她的作品絕對要轟動全世界。
不僅僅轟動中國,而是轟動全世界。
秦朔南的個秀不僅會在他們中國時裝圈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絕對會在世界上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此,作為這場個秀的設計者秦朔南沒有這麽多想法,她只是很有設計成就感,在所有服裝展示完成後,一左一右牽着小存煜和開場的另一個女孩,帶着其他退場的模特言笑晏晏的走向華燈秀臺下壓軸出場的老者。
這壓軸老者又跟常規的秀展模特都要下臺不同。
是因為秦朔南照顧老者行走不便,特別安排老者幫她展示完設計出的古禮服後不要下臺,就在舞臺上等着他們上來謝幕。
所以很多嘉賓看着老者沒有退場,都還以為個展還在繼續,不知道這場極致中國風的視聽盛宴已經結束。
當秦朔南帶着所有作品上臺,華燈璀璨之下,那同時出現在衆人眼中的一件件華服,還是又一次驚豔到現場的嘉賓。
其中秦朔南也穿着一套禮服,走在最前面,儀态萬千地走到老者身邊,松開牽着的小存煜和小女孩,改為攙扶住老者。
然後秦朔南才帶着所有模特向大家行了一個淺笑颔首的謝幕禮時,而這一幕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一眼萬年的盛世繁華。
秦朔南結束了謝幕禮,聽着全場雷鳴般的掌聲,回頭看了華燈璀璨下,穿着她設計的作品的一張張笑臉,突然就忍不住感謝她來到這個年代,見證到了現代中國的一代盛世。
這樣的盛世,會讓秦朔南覺得他們秦氏一族守衛國土,為後世開太平,是死而無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