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俞滿屋想了一下午, 還是去找了阮晨曦。
阮晨曦有些無奈,“你找我做什麽?”
“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俞滿屋看到了她的無奈,心裏苦澀。
“有消息說高考可能會恢複了, 你提前做好準備吧。”
阮晨曦一愣,錯愕的看着他, “你……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不是, 這是小安傳來的。”話落, 他從她的眼裏似乎看到了星辰。
閃耀奪目。
“謝謝你告訴我。”
她這句話很真誠。
如果高考真的恢複了,提前知道,做好準備上考場跟突然之間上考場是兩回事。
俞滿屋笑了下, “不用謝, 我有事,我也不知道真假,你就聽聽, 我有件事想要問問你,如果真的恢複了, 你考上了, 你會去哪裏?你要回去上海嗎?”
阮晨曦愣了一下,随即點頭, “是,我會回上海。”
她知道俞滿屋對她的心思, 或者說整個紅星大隊不知道的人才是稀罕的。
她明裏暗裏都拒絕過了,對方還是一直不肯放棄, 不過要說他有多讨人厭倒也不至于, 就是普通男青年讨好女青年的路數,對方把握好了這個度,她如果真的想要在這裏紮根的話, 第一選擇的就是他,但是問題在于她不想在這裏紮根。
所以她只能拒絕。
她也很感動他的這份心意,不是誰都可以幾年如一日的堅持。
Advertisement
但是感動歸感動,如果她真的留在這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未來一眼就能看得到,她不甘心,哪怕是成為了這裏正式的工人,日子改善了,但是改善的也有限。
跟她長大的地方差太遠了。
阮晨曦想要回去。
“如果我也考上了上海的大學,你願不願意給我一次機會?”
看着那雙炙熱如火的眸子,阮晨曦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俞滿屋這意思是想要和她一起考去上海的大學?
阮晨曦心髒撲通撲通的跳着,一個人願意為了另一個人做到這樣的地步,對她的珍視程度可以想象,尤其是她還知道,他只是小學畢業,他能夠問出這句話,想必是付出了很大的勇氣。
她發現,她要搖頭,很難,20多歲的小夥子,身上朝氣蓬勃,有着一股說到就能做到的氣魄。
如果他真能考到上海的大學……
阮晨曦眯了眯眼睛,不知道是在對自己說,還是對他說,“我以後想常留在上海,如果我要找對象了,我會找一個跟我志同道合的人,他和我有着相似的理想,有着共同的話題,我們目标一致。”
俞滿屋迫不及待:“我可以,你知道我家裏有三個兒子,我排行老二,我去外地發展,只要是有前途的話,他們不會阻礙我,上海是大城市,我能去,他們不會反對的。”
也就是說,他可以陪她一起在上海安家。
阮晨曦覺得,如果她這個時候搖頭的話,以後可能會後悔,她要是回去了,肯定能夠找到比他家庭條件好的,但是他們會這樣一片真心的對她嗎?
阮晨曦深深的看着他,“如果你也考在上海的話,我願意重新考慮我們的關系,我要強調一下,我并不是答應,我只是會重新考察。”
這句話對于俞滿屋來說已經是希望,他以為他的面前是一片黑暗,原來也有這麽一束光,他想要抓住這束光。
他語氣有些激動,“我在學習方面不太給勁,但我會努力的,如果我有什麽不懂的,我可以來問你嗎?我保證不會很頻繁的,不會讓別人誤會我們的關系。”
他強調:“就偶爾。”
阮晨曦答應了。
聽到她答應了,俞滿屋的牙齒白的讓人不自覺的想眯起眼睛。
阮晨曦聽到他繼續說:“我要進城去買學習資料,你要一起嗎?”
“一起的話我可以幫你帶回來,還有現在這消息不知道真假,還不方便傳開,可不可以請你不要說出去?”
“我也不是讓你瞞着他們,只是等一下,稍微透露可以,因為如果被人知道,到時候亂傳消息的話,可能會對小安姐姐那邊有影響。”俞滿屋解釋道。
“我明白,你能告訴我我很感激。”阮晨曦也明白這裏面的風險,如果傳開的,容易讓別人誤會,甚至還會讓一些人躁動起來,比如說知青,如果說他們知道這個消息欣喜若狂,結果是空歡喜一場的話,她不知道絕望中看到希望,結果發現希望是水中月的他們會不會就此瘋狂?
消息靈通的不僅僅只是林厚樸,俞向安在書店裏工作,她很容易就發現了,來他們書店買輔導書的人增加了,高中的教材很快就斷貨,乃至缺貨。
然後劉恒波似乎也聽到了什麽消息,勸她更用功的讀書,似是而非的說了一些展望未來,恢複高考的話。
這就是暗示了。
看來消息已經小範圍傳開了。
俞向安知道,自己該抓緊了。
雙胞胎最近都覺得媽媽和爸爸這段時間沒那麽親近他們了,以前他們白天上學,晚上回去,爸媽都會陪他們玩一會,就算一個人沒有空,另外一個人也會抽空陪他們,但是現在他們只能一起在紙上寫寫畫畫,爸爸媽媽在燈下看着書,他們兩個也拿着草稿和鉛筆在那裏亂畫一通,雖然這樣也能玩,但是他們還是更喜歡堆積木,更喜歡玩卡片,更喜歡玩小車車。
但是看着爸爸媽媽這麽辛苦,他們是好孩子,他們就先自己玩叭。
過了一個多月,這個消息就基本上廣為人知了,報紙上都登了,不過報紙上面是以問號的形式登上來的,但是這報紙發行沒多久,就有一個正式的通知下來,高考正式恢複了。
高考的時間定在6月底。
比起前世,提前了半年。
等到消息确定的時候,他們書店簡直要被搶空了,每天都有人來問各種輔導書籍,俞向安順勢辭職了。
劉恒波也沒阻止,他說,如果有緣的話,他們還會再見。
當時俞向安沒聽懂。
林川柏也緊跟其後,辭職了。
參加高考的人不少,但是已經工作了,辭職參加的人很少。
他們兩個小範圍內都出名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後說他們是傻子。
消息确定之後,就是報名,他們報名很順利,統一報名了之後,隔一段時間給大家發了一張準考證,等到了日子,拿着這張準考證進去就能參加高考了。
俞向安每次出去買東西,都能聽到別人說起高考的消息,不管是家裏有沒有考生的,都在說。
家裏有考生的不用說,這是事關前程的大事兒,現在沒有考生的以後也不會有嗎?
恢複高考了以後,他們就多了一條路。
一條前程遠大的路,當然要高興。
俞向安和林川柏像是回到了高三的時期,兩個人互相給對方出錯題難題刁鑽題,然後再給對方出基礎題,來來回回切換,他們兩個定下的目标都是名校,分數肯定不會低到哪裏去,他們不努力不行。
就跟在高三時期一樣,也是這樣,付出了全部的精力。
這種時候時間似乎都過的特別慢,終于到了高考的這一天,兩人都有種終于來了的感覺。
考完就不用懸心了。
上午考的是語文,拿到卷子的時候,俞向安先把自己的名字寫上,然後把卷子過了一遍,心裏就有個底了,心裏松了一口氣。
果然恢複高考的第一次試卷出的比較松,這應該是考慮到這段時期很多人都把學業荒廢了,沒有這個條件學習,出的太難了,很多人會答不上來,所以很多基礎題,要把分數拉開就要看後面的一些大題,不過這種大題不多,占的分值也不算太大,整體比較友好。
寫完了以後一身輕松。
她寫完的時候時間還早,她又仔仔細細的核對了兩遍,确保萬無一失,然後還是等到了交卷的時候她才交卷,俞向安不想做出頭的那個人。
林川柏也是這樣做的,他們都提前寫完,但是都在那裏呆到了結束的時候。
出來考場,很多人都聳拉着一張臉,就算他們沒有說自己考的差,但是看着臉上的神情就能看得出來好不到哪裏去。
俞向安和林川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板着臉,要是喜形于色搞不好他們會被情緒激動的其他考生打一頓。
除了語文,其他的科目,他們做的也很順利。
等到考完了之後,他們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分數,他們差的不多,就是看一些主觀題,比如作文,還有政治問答題之類的,看評卷老師給多少分了。
估算下來,兩個人分值相差不大,最多不會超過20分。
林川柏被錄取的可能性很高,就算他成績差一些,錄取的可能性也不低,為什麽?
因為緊缺的崗位優先錄取,例如醫生,例如老師。
這兩個崗位都是緊缺的。
考完了試,估完了分,接下來就是填志願。
這個時期的填志願是在分數出來之前,這就導致不少人擔心自己出現誤差,分數考的高,但是沒自信,填了差的學校,可惜。
有的覺得自己考得不錯,結果考的不好,填了好的大學,也去不成,未免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都很謹慎,寧可低估,也不能高估。
俞向安考的是文科,林川柏選的是理科,除了政治,語文,數學這三科必考之外,俞向安加考歷史跟地理,林川柏則是要加考理化。
他們的方向不同,目标早就定好了,除了第一志願,其他的都是首都的大學,如果他們沒有被第一志願錄取的話,他們就去這些學校,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林川柏俞向安兩個有目标,但是遠在白石縣的俞向清他們就沒有那麽堅定的目标了。
他們對過分數以後,就陷入了艱難的抉擇當中。
志願該怎麽填?
俞向安給了他們一個已知的清單讓他們選擇,但是依舊迷茫。
有的人想去遠方看一看,有的人不想離家太遠,希望在省內,這樣回家方便。
俞滿屋不用說,他跟着阮晨曦選擇了上海,他選擇的是上海的專科,而且是有可能會被優先錄取的師範,他這段時間廢寝忘食,遇到不懂的就問,有的時候會去問問阮晨曦,有的時候會去問俞向晏和溫如真,他很認真,瘋狂的補課,比起其他人,他多了一段時間的準備時間,他做題的時候,那些基礎題他都做對了。
但是後面的大題他沒有做對。
他的基礎太差了,這點時間并不能引起質變。
俞滿屋對分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這分數懸,但是他不會就這麽放棄的,今年考不到,那他就明年再考!
俞向晏和溫如真,溫毅真三個人都選擇了首都,因為首都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在這裏有最好的大學,而且在這裏去南溪農場近。
俞向清夫妻兩個選擇了省內的大學,其中,俞向清選擇了新聞專業。
這方面是挺讓人吃驚的,她想要做一個記者。
不管他們糾結了多久,總算,志願表都交上去了,就等着結果了。
等結果的日子,無疑是讓人心浮氣躁的。
俞向安林川柏他們兩個都是辭職高考的人。
現在高考完了,他們就閑了下來——這是在外人看來。
實際上他們在出貨,之前囤積了一些吃的,現在有空了,正好可以賣掉換東西,因為這裏他們去首都了,短時間內不會再來,這裏一些當地的特産,他們收羅了不少存在倉庫裏,倉庫保鮮能力那麽出衆,到時候想吃,就随時能吃到。
這段時間本來應當是緊張的等候結果的時期,但是他們過成了風風火火的掙錢囤貨時期,緊張感一開始有一點,後面就消失不見了。
在老家這邊,俞向清他們就沒有那麽好的心态了。
這一次俞家人參加高考的人多,比如說俞向清夫婦,俞向晏夫婦,還有溫毅真,另外有俞滿屋,加上在秦城的俞向安林川柏,一共有8個人參加高考,那麽多個人,怎麽也能有一兩個考中吧?
俞青山的要求不高,不管是誰,是姓俞的,還是他的女婿,只要能考中,他都要去買鞭炮放一放。
在緊張的等待中,俞青山最先收到了俞向安的電報,電報上的內容很簡潔,只有兩行字,說她已經收到了青木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林川柏也被首都醫大錄取了,他們将擇日前去報到。
他們都已經收到錄取通知書了!!!
俞青山立刻拿出備好的鞭炮,噼裏啪啦的放了一通。
名校!首都!
他的女兒考上了青木大學!
俞青山去跟大家分享了這個好消息,随後他甚至放任自己大醉了一場。
他高興,真的高興。
之前還擔心她,現在她的日子是過的最紅火的。
好啊,真好。
俞向清他們為小安高興之餘,也心焦,他們還沒有信息。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天,俞向清就收到了他們省內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不過嚴鵬沒有收到,他們報考的是一個大學,看樣子他應該沒有考上,這點他們夫妻都有心理準備了,他們對分數的時候就知道,他的估分就沒有俞向清那麽高。
因為他在知道恢複高考這個消息的時候沒有太當真,覺得應該沒那麽快,放在學習上面的心思不多,現在一個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一個沒有收到,那麽就要面臨一個問題,他們要兩地分居?
商量過後,俞向清先去那邊上學,他在這邊繼續工作,然後等明年再參加高考,到時候兩個人在就可以又在一起了,而且有一年的時間,俞向清也可以在那邊摸索清楚了,到時候把孩子帶過去。
他們這是在省內的,所以錄取通知書來得快,其他人的錄取通知書沒那麽快了。
有着俞向安之前時不時的說高考遲早會恢複的話,有心的人把這話記在心底,考的還不錯。
比如溫如真和溫毅真。
他們兩個在聽到俞向安說未來一定會怎麽怎麽樣的時候,他們是最希望成真的,因為那樣子他們可能就不用背負那麽沉重,他們希望通過讀書,恢複自己的名譽。
他們兩個考完之後,核對分數,成績是最好的。
溫毅真在姐弟兩個人中又要勝出一籌,他沒有家累,他工作之餘,休閑的時間都用來看書。
不過他的成績好到出乎人意料,他是他們市的第1名。
為此市裏的報紙,還有相關教育部門的領導都過來給他送獎勵。
俞順穩感覺自己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了腦袋
整個市的第1名是他們紅星大隊的人,是他們紅星造紙廠的員工!
這是什麽運氣,這小夥子不僅長得好,腦子也一樣這麽好使,真是太給他們長臉了!
雖然這不是他們的本地村民,但是他現在是落戶在他們這裏的,誰要說這不是他們村的人,他就跟誰急。
溫毅真收到了首都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沒多久,溫如真的錄取通知書也來了,她考中了首都師範大學。
然後就是俞向晏的,他考中了首都的一個大專院校。
他選擇了服從調劑,他選的專業是歷史,結果被調劑到了數學專業。
看到這錄取通知書,俞向晏心裏又喜又悲,喜的是他沒掉隊,雖然是大專,但那也是大學,已經是俞家祖墳冒青煙的結果了,但是數學……
他摸了摸自己濃郁的頭發,會不會讀完大學他就禿了?
不不!
千萬不要!
禿了那麽難看,他肯定會被嫌棄的,要想想辦法才行。
……
俞青山知道這消息的時候,覺得他有必要回去給各位老祖宗燒香,仔細數一數,他們俞家有三個人考中了大學,算上兒媳婦和女婿,就是5個人,這是什麽概念?
俞常有才是笑得最厲害的那個,見人就笑。
等到他們讀出來,他們俞家就要改換門庭了,這樣不說一個書香門第,這都對不起他們考中的學校。
紅星大隊的錄取率比起其他的大隊高得驚人,他們這裏接近30個知青,參加高考的有25個,其餘的那些要麽是年紀太大了,放棄了這條路,要麽就是他們在這成家,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報名參加這一次的高考。
在這一次參加高考的知青中,阮晨曦如願的收到了上海郵電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除了她以外,還有兩個人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但是俞滿屋沒有考上。
他這個分數如果報考偏遠學校的一些急缺專業的話,是有希望的,但是他報的是上海。
俞滿屋久等不來,買了酒,在自己屋裏大醉了三天,等到他三天後再出來,他臉上的頹廢已經看不出來了,他找到阮晨曦,“我明年會參加高考,你願意等我一年嗎?能不能請你在這一年內,不要那麽快找對象?”
阮晨曦發現自己是失望的,失望他沒有考上。
現在這樣不确定性很大,一年後他真的能考上嗎?
他基礎太差了。
臨時抱佛腳,很多東西都沒辦法及時的填充進他的腦海。
“我會在大學裏好好學習,短時間內我不會考慮個人問題。”這是實話。
這對于俞滿屋來說就是希望。
他還沒有出局。
俞向安和林川柏的電報上沒有細說,但是他們的排名也相當不錯。
林川柏排名省內理科第三,俞向安省內文科第二。
名列前茅。
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之後,他們就在開始準備了,林厚樸表現得十分興奮,之前他懷疑的最多,現在最興奮的也是他。
他立刻就給他一個在首都的戰友寫了信:“他和我之前是戰友,後來他轉業到了那邊的公安局當副局長,你們可以去找他,他對那片熟,你們要帶小孩過去,上學的時候小孩肯定沒法帶,你們要找人或者是要找托兒班,他應該能幫你們介紹,你們要租房子住的話也能介紹。”
“謝謝爸,那邊能買房嗎?”林川柏這話一問,林厚樸看着他:“……你打算把這裏的房子賣了,在那邊再買,你不回來住了?”
“不是,這房子不打算賣,先放着,以後可能會用得上,我們兩個的戶口到時候入學了會跟着學校的集體戶口,我們是擔心孩子,他們的戶口會落在哪,所以買個小的地方,破一點偏一點沒關系,能落戶,讓兩個小的落戶到那裏就行。”
林厚樸點頭,這倒也是。
既然想要帶着孩子在身邊,兩個孩子最好是一起落戶。
“你們打算以後在首都發展?”
“對。”
他們兩個很想買二環的四合院,但是他們現在不應該有那麽多錢,只能先忍忍。
先在兩個學校的中間位置租個房子租4年。
“那邊的發展前景是比這裏好。”林杜仲很理解,他年輕的時候也是想到外面去闖蕩的。
林厚樸嘆了口氣,點點頭,“我會跟他說,讓他幫忙找找,他在那邊比你們熟悉。”
“他有什麽喜歡的東西?”
麻煩人家,就算是有交情的人,也不好空着手去。
“他喜歡喝酒,喜歡吃肉。”
這個喜好很直白很大衆很實在了。
兩個人離開之前也給其他人送了一些紀念的小禮物,比如他們的同事。
俞向安出發之前還問了劉恒波南溪農場的事兒,劉恒波說他們那邊現在比較放松了,日子過得下去,讓她不用擔心。
話說到這,劉洪波還笑了笑,“有緣我們會再見的。”
俞向安:“???”
劉恒波卻不說了,神秘的笑笑。
他們收拾了東西,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車,看着車窗外後退的景象,兩個人都有些激動,終于到了這一地步。
高考恢複了,距離改革開放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