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嚴餘珍愛上了俞向安做的黃豆醬, 她妹夫不愛,但是她妹妹愛,自己做的怎麽都做不出那個味道, 所以就商量好了,每個月, 他會給俞向安送兩次豬血, 俞向安則是回送兩碗黃豆醬。
今天他就送了豬血來, 嚴餘珍轉交給俞向安,還問:“要不要豬肚,他輪到了, 想要換出去。”豬肚可是個好東西。
俞向安頭點的飛快, “要的要的,我大嫂懷孕了,我侄子今年都五歲了才懷上第二胎, 我買回去給她補補身體,那就麻煩珍姐你了。”
嚴餘珍擺擺手:“沒事兒沒事兒。”
她就當個中間人, 多走幾步路, 多說幾句話,沒做什麽, 而且小安她做了什麽新鮮的好東西,比如上次她自己腌了酸筍, 分了她一些,她吃着胃口大開, 她有點什麽想着自己, 自己順手幫忙也是應該的。
然後她就看到小安笑眯眯的拿出了一個罐子,“珍姐你嘗嘗,這是我用我爺爺那邊摘到的野果子制成的果醬, 酸酸甜甜,可以用來泡水,也可以用來拌飯,你看看哪個更合口味。”
她試了下,泡水的時候感覺淡淡的,但是用來拌飯的時候,她比平時多吃了一碗飯,還意猶未盡。
這導致她看着這果醬都有些愁了,這東西挺好,看着也不多,要是多了她都怕她的口糧不夠禍害。
第二天,俞向安就被嚴餘珍神秘兮兮地拉了出去,“我記得小安你說過,你爺爺是在鄉下的,你大伯一家也在鄉下?”
俞向安點頭,“對呀,我上次去我堂哥那邊參加他的喜事,我還給你帶了炒花生炒黃豆。”
嚴餘珍只是确認一下,聽她這麽說接着道:“我記得你說過你堂哥長得高高大大的對吧?有一把力氣。”
俞向安有些不懂了,“對呀,我大伯不高,不過我大伯娘挺高的,他是像了我大伯娘。”
嚴餘珍這才說出來意,“是這樣,我妹夫那邊,他有個結拜兄弟,也是在肉聯廠上班的,他在殺豬的時候遇到了意外,那頭豬掙脫了繩子,踢了他一腳,恰好就把他的肋骨給踢斷了,上醫院檢查說他要好好養傷,你也知道殺豬匠都需要一把好力氣,他現在是不能去上班了,現在需要找一個頂班的,不要做別的,就需要出一把力氣幫忙抓住豬,捆豬,還有幫忙燒水,拿工具之類的,他也說了,他是幫正式工來短時間頂替的,就只能拿臨時工的待遇,不過臨時工一個月也有十八塊錢,還有一些票,雖然沒有正式工多,也還過得去,他兄弟都有自己的工作,還有的要麽就是力氣不夠不适合,所以我來問問你,你那有沒有合适的人選?”
俞向安拉住她,鄭重感謝,“謝謝你珍姐,多謝你記着我,這我那邊肯定能找到人,鄉下的漢子什麽沒有,就是不缺一把好力氣!”
嚴餘珍嘴角翹了起來,“不用謝,那你什麽時候回去問問,那邊現在急着要人。”自己做了什麽,對方知道,心裏有數就成,她就沒白費這個力氣。
俞向安:“我等會兒就去郵局拍個電報,明天就能回複你。”
Advertisement
嚴餘珍:“好。”
這時候拍電報都是按字來算錢的。
所以俞向安打的字挺節省,不過也把話給說清楚了,【有臨時工滿昌帶衣速來】
電報這就是急事用的,傳到公社當天就傳到了。
俞常有知道了,立刻就讓他收拾幾身衣服,連夜去俞順穩那裏開了介紹信,然後出發。
許小娟一點意見也沒有,雖然他們結婚才不久,按理來說他不該長時間出門,但是這是縣城的臨時工啊,要是想辦法順利留城那她以後就真的享福了。
俞滿昌人長得高高大大,力氣也大,連夜趕了過來,然後就被領到了嚴餘珍的面前。
嚴餘珍看着他的樣子滿意的點點頭,事不宜遲,立刻帶着他過去肉聯廠“面試”。
她妹夫的結拜兄弟那也是工傷,就是這段時間忙,不能缺少人工作,少了人會忙不過來,所以對這頂班的情況,領導也是同意的,見了他确認俞滿昌有一把好力氣,就讓嚴餘珍的妹夫幫着帶一帶,讓他方便就來這邊工作了。
俞滿昌當時就留了下來。
晚上他回家,俞向海和葉七佳俞明傑都在。
俞滿昌今天出了不少的力氣,身上全是汗味,俞向安:“你先去洗澡,洗澡水準備好了,洗完了我們再來說話。”
等到他洗幹淨出來,俞明傑已經在俞向海懷裏睡着了。
小孩子,說睡就睡。
俞青山:“今天怎麽樣,順利嗎?”
俞滿昌:“順利,我今天跟着一起打下手,都是一些簡單的活,大隊裏殺豬的時候我也幹過。”
俞青山點頭:“那就好,态度謙虛點,少說話多做事,不過要是有人欺到頭上你也別悶不吭聲。”
俞滿昌:“叔,我知道。”
肉聯廠不包吃住,家裏有房間,俞向晏的房間一直空着,他來了收拾一下就能住人,吃飯問題早餐大家一起吃,中午和晚上的那頓只要交了糧食或者飯票就能在飯堂搭夥,他自己帶了一些口糧過來,不夠的俞青山給他補上了。
第一個月沒見到工資,不過就算是臨時工也能得到一些邊邊角角,比如說一些骨頭沫子,豬紅之類的,都是些意外收貨。
俞青山反複叮囑,“你多學點,不過要是別人忌諱你別湊上前,殺豬也是一門本事,你能學多少就看你自己了,要是之後都忙不過來,你或許就能順勢留下來。”
俞滿昌明白這個道理。
就算不行,對方養傷養個三個月半年的,他也能賺一筆了。
一個月十八塊,三個月就有五十四塊了,就算每個月抽出五塊錢解決口糧問題,那也還是一筆巨款。
去年他們家那麽多的勞力下地掙工分,分到的錢還不到三十塊,那是一整年的錢,這個數額在村裏還是比較高的了。
後來爺爺病了,本來爺爺生病應該是他們大房拿錢,卻實在囊中羞澀,大部分都是叔叔給的,他們只出了個零頭,他爸念叨過好幾次。
現在他也有掙錢的機會了,而且還有微小的可能留在這裏,他用上了十二萬分的精力。
早出晚歸,勤快的嚴餘珍都在俞向安的面前誇他了,“我聽我妹夫說了,你那堂哥很勤快,是個利落人。”
俞向安笑着應話,“是,我那堂哥是個勤快人。”
“我聽說他還念到了初中是吧,可惜了。”這要是城裏戶口,也不至于一個臨時工的崗位都難尋。
他做臨時工也是有放假的,不過第一個月他都沒回去,拿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才決定回去一趟。
他一回去,就被熟悉的人圍了起來。
鄉親們都很好奇,“你是不是在縣城找到工作了?身上這身衣服就是廠服吧,真精神!”
“待遇怎麽樣?能吃飽嗎?”
“那裏是怎樣的?你們廠裏是不是都住樓房?”
“怎麽瞧着你又變高了?是不是吃得好……”
從進村到回到家,他一路上嘴巴都說幹了,雖然他已經說了他是暫時去頂一個受了傷的工人的班,等他好了就要回來,大家依舊很羨慕。
還有的不停的問他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別的沒有,力氣大把。
俞滿昌只能苦笑。
他在那邊一個月,切實體會了一把工作崗位的難得,一個蘿蔔一個坑。
別說正式工,就是臨時工,都是要看情況。
就像二叔,在城裏這麽多年了,二嬸現在也不是臨時工,忙一陣休息一陣。
他第一個月的工資拿回來了十三塊,他表示他拿了五塊錢給二叔,因為叔幫忙補了票,而且這工作還是堂妹介紹的,只能給多不能給少。
他把十三塊錢給了楊慧麗,“我這趟回來要再背一些糧食過去,換一些票,這樣就可以在飯堂吃。”
“還有,媽,這是我發下來的一些票,我是臨時工,只有正式員工一半,這個月發了我三兩的糖票,都說運氣好,平時糖票也不多見,你收好,二姐不是懷孕了嗎,這個攢一攢,到時候給她月子喝。”
拿着十三塊,還有這些票,楊慧麗眼眶都紅了,兒子這才出去一個月就拿回了這麽多錢。
“你好好幹,你也要記着小安幫你做的事兒,做什麽要記着她,家裏你不用擔心,都好着呢。”
許小娟在旁邊一直點頭,笑意盈盈。
這錢沒到她手裏,倒也正常,她剛嫁過來,她也沒有想着要自己拿錢。
而且這錢是實實在在的,不管是誰拿着,那也是她男人掙的。
“我做鞋子還過得去,我給堂妹做兩雙鞋,媽,你知道小安的碼數嗎?”投桃報李,她別的沒有,做鞋子的手藝是被不少人誇過的。
“我知道,不過現在不知道她腳是不是又長了,做大一點。”楊慧麗對大兒媳婦的懂事很欣慰,“小安她這是随了她媽了,她媽在針線活這方面也不大行,我看過你自己做的鞋,針腳細密,穿着也舒服,你得空了就給她多做兩雙鞋。”
俞滿屋和俞滿生拉着俞滿昌不放,之前插不上嘴,現在找着機會就開口了,一連串的,“大哥你跟我們說說,你那廠裏是怎麽樣的?繁華嗎?”
“他們有刁難你嗎?”
“有沒有帶禮物?”
俞滿昌:“你們一個一個的問,沒有禮物,我的錢都在這裏了。”
俞滿昌都忘了給家裏買東西了。
楊慧麗,“不要買,家裏缺什麽我會買,你這錢別亂花,知道沒有。”
家裏還有兩個小子沒成家,要錢的地方多着呢。
俞滿昌:“好,媽,我知道了。”
俞滿屋和俞滿生失望的對視了一眼,齊齊嘆氣。
俞滿昌:“肉聯廠我是在幫忙殺豬,那裏搭了一個比我們曬谷場差不多大的棚子,現在有一批豬出欄了,大家都忙得很,旁邊就是養豬場,養的豬很多,殺豬的時候你們也知道豬的叫聲很凄厲,很大聲,廠子它不是建在繁華的地方,比較偏僻,不過也不是非常遠。”
楊慧麗:“你在你二叔那裏住哪裏?”
“我住了向晏哥的屋子。”
俞滿屋:“大哥,你還沒回答我,你的同事會不會刁難你?”
“不會,帶我的人跟小安是相熟的,他對我挺好的,一些該注意的地方都提醒過我。”
俞滿生:“那你有沒有遇到那個人,我記得他也是在肉聯廠工作。”
俞滿昌知道他說的是誰,他們家裏人都知道之前小安的定親對象就是在肉聯廠工作的,是那裏的正式員工。
“我是在屠宰場那邊的,他是倉庫那邊的,我們不在一個地方,我見過他兩次,他沒辦法做什麽,帶我的人護着我,小安的事情,帶我的這位師傅還跟我說過,他最看不起那種不守信用的人,他不會跟這樣的人做朋友。”
聽到他這樣說楊慧麗松了口氣,她就擔心那邊會以正式工的身份欺負他兒子,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這屁股歪一歪,輕而易舉,幸好幸好。
這一天,俞向安從飯堂打了飯菜回家,回到家門口,俞向居和俞明傑兩個人正在樹下掏螞蟻的,看到她回家了,歡呼着跑了過來,拉她進院子,興奮地跟她報告了一個好消息,俞明傑壓低了聲音,“姑姑你回來啦,今天我和小叔去玩的時候剛好用石子打中了一只鳥,我們帶回來了,今天晚上我們吃肉!”
趙巧娘現在正在拔毛,這只叫不出名字的鳥不大,去掉了毛估計就二三兩,肉薄薄的一層,不過确實這是肉。
“你們兩個今天真棒,不過你們今天的作業有沒有寫完?”
俞向安看到他們兩個這麽閑,就給他們布置了任務,讓他們練筆畫和數字。
都是一些簡單的,在沙地上用樹枝寫寫畫畫,多少能學一點。
現在一般上學都比較晚,也沒有什麽幼兒園之類的。
俞青山是打算等到明年俞向居7歲了再送去學校的。
光是作業他們不會聽,俞向安就用吃的作為吊在驢前面的紅蘿蔔,督促他們學習。
俞向居和俞明傑也很聽話,乖乖點頭,“我們已經寫完啦,寫完才去玩的。”
“那就好,來,我給你們泡蜂蜜水喝。”
他們兩個完成了作業,她自然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諾。
俞向安從廚房櫃子裏拿出了蜂蜜,一人舀了一小勺,加上涼白開,泡成蜂蜜水,遞給他們兩個。
他們兩個小口小口的慢慢喝,珍惜的品嘗着這小小一碗的甜蜜,蜂蜜真的好甜好甜啊,怎麽會有那麽好喝的東西。
如果天天能喝到,那就太美啦。
俞青山回來了,俞向居和俞明傑又跑到他跟前去炫耀他們今天的收獲。
俞青山樂呵呵的,“這種鳥性涼,不可以給孕婦吃,今天我們自己解決了。”
一只小鳥加上菜葉子一起炖湯,湯大家一起喝,鳥肉的兩只大腿給兩個小的,鳥脯給了俞向安,俞青山和趙巧娘就解決邊邊角角。
俞向安:“……”
這沉甸甸的父愛啊。
等到大家都洗完澡了,俞明傑也被俞向海領回去了,俞滿昌才回來,一身的血腥氣,手上拿着一個葫蘆瓢,葫蘆瓢裏裝了半瓢的豬血。
俞向安接了過來,“明天早上我們吃豬血粉條吧。”
用紅薯制作的紅薯粉,爺爺家紅薯種的多,雖然做成紅薯粉量降低,不過口感好,只要紅薯豐收的話,他們會做一些。
做了少不得會往這邊送一些。
“到時候再加酸豆角,花生,加一點辣椒。”
聽他這樣說,俞向居就露出了期待的表情,聽起來好好吃啊。
俞滿昌也咧開嘴笑了,他婚宴上的那一桌菜就證明了小安的好手藝,來到這裏之後,每次堂妹掌勺,都能大飽口福。
翌日一早,俞青山和趙巧娘去工作了,俞向安今天休息,帶着俞向居他們兩個各自頭上戴着草帽,手裏拿着菜籃子和繩子出門去了。
看到他們三個這樣,鄰居們就知道他們今天是去外面挖野菜的。
縣城附近也有山,不過這一片比較平。
在一開始發展起來的時候,就是看中了這片地勢會比較平緩,又有充足的水資源,才會在這裏定居,慢慢的,到現在發展成了一個縣城。
縣城周邊被矮山圍住了,在饑荒的時候,成群結對的人從縣城出來這裏挖野菜,很明顯看的到,距離縣城最近的矮山基本沒有什麽上了年齡的樹木。
都被揭了樹皮枯死了。
這裏也有野菜野果,也有各種獵物,不過他們這邊,只有小的,沒有大的。
在俞青山老家那邊還時不時的偶爾看到野豬的影子,但是在縣城周邊,野豬已經好些年沒有出現過了。
這樣的山,也有挺多的好處,比如挖野菜,踏青郊游,都比較方便,不用擔心遇到危險。
俞向居和俞明傑雖然年紀不大,在挖野菜這方面已經很熟悉了,他們認識不少野菜,俞向居還身負重任,家裏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雞平時吃的就是他負責的。
挖的這些野菜嫩一些的自己吃,老一些的就喂雞,喂的飽飽的,雞就能下更多的蛋。
今天這兩個小家夥一直在注意周圍的動靜,想着要是又能抓到一只鳥就好了,小小只的也行,用火烤了噴香。
現在是秋天的季節,俞向安挖着野菜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一片菊花,她自然不打算放過,除了用來泡茶,還能用來作枕芯,還可以用來作香包。
用處多多。
看到她在摘菊花,俞向居喊了一聲,“五姐你又在摘花。”
“這個是菊花,我之前跟你們說過的,可以用來泡茶,清肝明目,回去曬幹了,泡水喝。”
在摘最後幾朵灌木中的菊花的時候,俞向安看到了一個窩,定眼一看,裏面有三個野雞蛋。
俞明傑和俞向居一臉驚嘆的圍了過來,“五姐你運氣真好。”
“姑姑你是怎麽發現的?”
“碰巧,我也覺得我運氣真好。”俞向安有些小驚喜,這是意外收獲,她把這三個個頭不大的野雞蛋放到了菜籃子底部,用野菜蓋上,這樣別人除非動手來翻看,不然都不會知道這裏有什麽。
俞向居和俞明傑對視一眼,“我們再找找,說不定這裏還有呢。”
“要是能順便逮住那只野雞就更好啦!”
結果,他們還真在不遠處又找到了一個窩,收到了兩個雞蛋。
那之後再怎麽找也沒有其他收獲了。
不過俞向居和俞明傑都心滿意足,今天沒有抓到小鳥,但是撿到了野雞蛋!
俞向居,“五姐,這邊走,我們往這邊走,那邊有一棵野果子,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我前段時間來這邊挖野菜的時候,看到那果子還小,就沒動。”
俞向居拉着俞向安往裏邊走了一段,找到了那顆灌木。
這種果子叫做青果,大拇指大小,皮青,吃起來脆脆的,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他們翻遍了也就找到4個野果子,其他的都被摘走了,“我們來晚了。”俞向居遺憾了三秒鐘,“不知道是誰發現了這裏,提前摘走了。”
一人分了一顆,俞向居作為發現人,多分了一顆,走的時候,俞向安看到下邊反光,“我去那裏看看,是不是有水。”
她用長竹竿敲打着草叢,這樣要是有蛇的話可以提前驚走,一路敲敲打打的過去,果然發現了一條不大的小溪,她用竹竿在水下晃了晃,很淺,差不多清澈見底,沒有魚。
她有些遺憾。
俞向居在上面咯咯笑,“五姐,你是去找魚的對不對?上次我已經找過了,沒有魚的,太淺了。”
俞向安:“……”
俞向居:“五姐,這邊,你繼續往下,那裏會比較深一點,你看看有沒有魚。”
俞向安依言撥開茂密的草叢過去,果然,下面有個小水潭,有小魚,她從農場裏面抓了一條巴掌大的魚出來,這下今天就能炖個魚湯了。
俞向居看到這條魚:“!!!”
他上次看的時候還是粗心了,下次要更細心一點!
“好了好了,太熱了,我們回去吧。”
這大太陽,戴着帽子也就是避免陽光直射,碰一碰帽子外檐,特別“溫暖”。
下午,俞向安坐在桌前,拿着紙筆在那裏開始寫稿子。
她要繼續投稿的,雖然後來投的稿子都沒有回複,但是不能就這麽放棄呀,而且去郵局她還能順帶着挑一些郵票收集。
別誤會,她沒有集郵的愛好,有這個舉動,完全是因為因着前世某段時間聽她爸說起過什麽郵票很出名,幾百萬一張。
她當時沒用心聽,不記得是叫什麽,現在就只能後悔了,沒辦法,看到有什麽比較特殊的就順手收集。
數量多的應該都不會太值錢,物以稀為貴。
不過現在這時候郵票都挺便宜,她收集起來沒什麽壓力,要是撞大運恰好就是值錢的那種呢,那就是一本萬利啊。
俞明傑和俞向居也坐在桌前,各自占據了一覺,他們拿着鉛筆和舊報紙在做俞向安給他們做的數學題。
都挺簡單,只是看他們想頂着大太陽出去玩,一點不怕中暑,索性就拘着他們。
俞向居坐了一會,屁股扭啊扭啊的就想出去玩,不過擡頭再看一看五姐坐在桌子前認認真真的樣子又不好意思出去了,只能噘着嘴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題,一個個的把答案填上去。
算了算了,他就把這個做完,反正也沒多少,做完了他就可以去玩了。
寫完了兩篇稿子之後,俞向安伸了個懶腰,要寫這個不難,但是藥文才比較出衆,又要不能犯忌諱,就要比較細心,一開始的時候寫一段劃一段,現在寫着越來越順手,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等到她的水平得到了一個提高以後,她想要再投稿,回複率就會變的更高一些了吧。
她稿子寫完了,俞向居和俞明傑已經在院子裏嘀嘀咕咕,不知道在玩什麽。
俞向安就給他們“批改作業”。
都認認真真的寫了,不論對錯,這個态度值得表揚,再一一看答案,正确率還成。
今晚做好吃的吧,她今天也辛苦了,恩,做點什麽呢,今天這魚用來炖湯?
還是煎了?
煎的話耗油,算了算了,家裏的油罐子快要空了,還是炖湯吧。
這時候有人在外面喊,“俞向安在家嗎?有你的包裹。”
包裹?
是誰寄來的,報社回信不可能回一個包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