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東齊
西酉末年,天下群雄并起,韓哧、遼辛、胡嶺、東齊開始了長達百年的四足鼎立。
直至東齊漢明王聯手鄰國胡嶺發動北伐征戰,先俘遼辛,再滅韓哧,殺胡嶺王,囚禁胡嶺太子,扶持外戚若白世子為王,若白無心争天下,自願歸順東齊,這才結束亂世,統一天下。
天下歸一,東齊為王。可惜還未來得及享受山河恩澤,漢明王就與世長辭,太子長鳴繼位,年號詠禧,東齊開始了東大陸長達數百年的統治。
詠禧八年,四海升平。
長鳴十四繼位,時年戰亂方休,百廢待興,為帝八年來,他廣納谏言,任人唯賢,勵精圖治才予天下一片海晏河清。
天下一統後,漢明王擇醒安為都,在醒安城北建立太極宮,占地三百公頃,耗時四年才建成。以永寧宮、永壽宮、永樂宮為主,永寧、永壽為前朝,永寧宮立于都城中軸線上,做中朝,主朝政;再北是永壽宮做外朝,主慶典;再北是永樂宮,作為內庭。永樂宮為界,後宮嫔妃、未成年皇子和外族子弟都聚集在此。
詠禧八年,八月戍午,四更未明,群臣入宮上朝。
群臣伴随着雞鳴,騎着馬迎着殘夜和晨露,經由由正南銅雀門入太極宮,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一路宮牆氣魄,閣廊宏偉,經過層層檢查,終于進了清正殿。
清政殿內,百官靜候,直到尖細嘹亮的:“皇上入朝,百官觐見!”響起,長鳴身穿龍袍,頭戴冕旒,緩步入殿,直至坐上龍椅,群臣齊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平身。”長鳴有外族血統,颀長健碩,迤地龍袍襯得他更加威武不凡,兩道濃黑的劍眉,端是潇灑不凡,幽深的眼窩獨帶異域風情,神色從容而淡漠,喜怒難辨。
“有事啓奏”總管太監待群臣起身後,高呼。
右相上前:“臣有事啓奏!”
長鳴擡手:“說。”
“太傅官師羽,涉嫌謀害韓氏一門一百三十口人一案,應早日定奪,還天下百姓一個公理!”
長鳴看似無心,但是握着龍椅的手用了點力,身旁老太監随侍多年,當然知道他已有怒意,擡頭與下邊站着的左孺申對了一眼,微微搖了搖頭,左孺申領會,低頭不言。
左孺申為皇帝近侍出身,現任中尉,負責都城治安,親領京中北軍,素有酷吏之稱,剛正不阿。
Advertisement
朝中分成兩派,以衡将軍為首的武将派,和以右相為首的文官派,兩派素來政見不合,而今天難得意見統一,對于太傅謀害韓氏一案,都主張“殺之以警效尤,以告慰冤魂,以安撫民心。”
長鳴向來縱容兩派分歧,各抒己見。事不辯不明,理不說不清,也受太傅影響,深知任何制度都需要制衡,三角關系才是最穩固的,一旦一方向其他兩方任意一方傾斜,那麽這個制度就開始走向式微,這時候就要引起注意了。
長鳴不禁想,如果是先生的話,此時此事該作何考量呢?一眼掃到本來應該站着太傅的位置,此時空蕩蕩的。
下方群臣還在列數官師羽十大罪狀,他已無心聽下去了,看似嚴明,其實思緒已經飛到幕賢宮,官師羽此刻正被囚禁在那裏,等候定罪發落。
幕賢宮位于永樂宮東北方向,屬于太極宮至偏的地方,以前囚禁過意圖謀反的莊祁王,漢明王的幼弟。坊間傳說,莊祁王與漢明王雖為兄弟,但關系暧昧,漢明王将莊祁王囚禁于幕賢宮,有禁脔之意,雖空穴來風,但帝王家室,誰能知曉呀。
長鳴當了多少年皇帝,官師羽就當了多少年太傅,說到官師羽,可謂是天下無人不識君。
官師羽師承左相公孫大人,東齊一統,五內待興之時,适逢官師羽十五志學之年,以一篇“托古改制,天下革新”震驚朝野,驚豔世人。篇中倡導從各個方面改善現有制度:天下一統,民化不一,首先應統一語言,教化百姓;刑法上明法知令,重賞立信,重罰立威;經濟上實行土地和幣制改革,天下王田,土地歸國有,租賃給農民,大幅度減輕賦稅,鼓勵農耕;政治上,增設官職,細分權責,削減軍隊,減輕國庫壓力。并且大力倡導科舉制度,培養人才,提升禮教。
漢明帝稱其:有治世之才,高九鬥,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贊賞其才能,任命他為皇子少傅,協助太傅給太子授學。漢明帝一生沒有立後,卻十分喜愛皇貴妃所出的皇三子長鳴,長鳴十歲被立為太子,時年正是官師羽才冠滿京華,名動東齊的時候,官師羽是漢明帝屬意的東宮屬官,五品少傅,教授少年太子學問,也就是未來的帝師,前途無可限量。
漢明帝後宮稀薄,僅一位皇貴妃,兩個妃子和三個美人。皇貴妃是漢明帝太子時期的側妃,一直跟在漢明帝身邊,長漢明帝三歲,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族裏就出這麽個人,随着漢明帝繼位,皇貴妃成為皇貴妃,家裏弟兄皆烈士,可憐光彩生門戶,漢明帝一直敬重這個側妃,對貴妃家的人也很是倚重,長鳴十歲那年,皇貴妃病重,未幾與世長辭,漢明帝很是悲痛,貴妃風光大葬後便立長鳴為太子,但是同年也把貴妃家的一些勢力抽出去,怕外戚幹政,也親自給太子招募東宮屬官,為太子培養勢力。
公孫大人的長女正是主掌後宮多年的公孫淑妃,漢明帝後期為長鳴指了虛長其六歲的公孫氏為妃,淑妃娘娘十六入宮,待到長鳴十五才正式冊封為淑妃,十六入宮,雙十一為妃,東齊後宮幾乎是她一人掌管,淑妃娘娘無所出,對待後宮諸事自是公道一些。漢明帝對她的喜愛也多是因為她明事理,識大體,是個眼界寬的人。
算起來,淑妃娘娘跟官師羽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官師羽自幼無雙親,是公孫先生自廟裏抱回來養着的,懂事開始就跟着公孫先生學習,公孫先生膝下無子,把官師羽當成自己的親兒一般培養,對于知識傾囊相授,一生以培養出一個官師羽為傲。
公孫大人一生歷經三朝,長鳴繼承大統第二年,病入膏肓之際,請求在他死後,要公孫家旁系目前正在朝中擔任要責的三個學生一起為他守靈三年,只留下官師羽在朝。
那時長鳴雖然年幼,他這是擔心幼帝權不制朝野,不打算讓公孫家勢力在朝中根植過深。只是那是長鳴畢竟年幼,東齊又未穩,最後誰也不敢放走。當時公孫大人要帶走的其中一人,就是現在的右相譚中正譚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