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從那管家的交代的縱火動機,簡單到匪夷所思。
太子早晨因先前的管事怠慢宿誼發作了一番。在皇帝賜下莊子的時候,太子手上擁有所有人的賣身契。為了殺雞儆猴,太子邊将原來那管家作為典型,讓侍衛直接将人拖出去,交給人牙子轉賣了。
平日裏皇莊裏這些管事借着皇家的名義傲得很,連京中一些小官小吏見着這些管事,都得給幾分薄面。
一個莊子的管事,因些許怠慢就被人拖出去發賣了,普通人家也少見。能做到管事這位置上的人,哪能沒有點關系?
但主人家真要動真格,之後一些小人怎麽使絆子那是後話,在當時,什麽關系都是屁話。
太子此番敲打讓莊子上很多人惶恐了一下,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大概都有門第偏見,宿誼一無根無底的道長,又剛進宮第二天就被賜下莊子,這些下人又沒那本事得到更多的消息。所以即使看在太子對宿誼和善的前提下,對宿誼多有恭敬。但真要恭敬到把宿誼當做真正主人的地步,一時半會兒肯定是不可能的。
且很多人并不相信太子真是因為宿誼發作前任管事。他們以多年來作為皇家仆人的經驗來看,肯定是管事或者管事那一脈的人惹到太子了,太子借此事發作而已。
太子處理完前管事之後,直接提拔了原來的副管事上來。那副管事本想好好做的,但他在慕晏來的時候,只一心想讨好慕晏,在慕晏面前露臉,忽視了宿誼,且被宿誼點出來了,慕晏似乎也對他很不滿。
原本他并不信先前的管事是因為怠慢宿誼而被發賣,但在看到慕晏也對宿誼很是尊敬,管事突然惶恐無比。
能坐到這個位置的人,真沒幾分眼色是不可能的。開始管事看不起宿誼,但慕晏對宿誼的态度,以及回想太子對宿誼的态度,管事擔憂太子是否真的是看重宿誼。
當宿誼對慕晏說“實在習慣不了,就換掉”,并讓管事退下之後,管事心中的惶恐達到了最高點。他利用自己的人脈,去探尋宿誼的消息來歷。當得知太子是被宿誼治好之後,管事就坐不住了。
他覺得,自己會步前管事後轍。
在這個時代,下仆被轉賣不一定沒有活路,但因怠慢主人被轉賣,之後下場肯定好不到哪去。皇莊的管事比普通的地主過得滋潤的多,他被轉賣,就跟思路差不多了。
這個管事本就是個混不吝的,性子極差,只因宮裏有些關系,又對上頭很是巴結,才坐穩了副管事的位置。這次他狗屎運補為管事,本正飄飄然,一想到馬上可能跌落塵埃,這極大的心理落差讓他惡從膽生。
且因性子太差,打死了前任老婆之後,即使他有點小錢,但到現在也沒女人肯嫁他,前任老婆也沒留下子嗣,他父母又早死了,所以算是身無牽挂,做事就更絕一些。
管事以己度人,總覺得宿誼會向太子告狀,慕晏會為了讨好太子而告狀,自己肯定死定了。他想着既然自己死定了,也不能讓宿誼好過。反正都是死,不如一把火燒死宿誼,拉宿誼墊背。
Advertisement
至于宮裏那些照顧他的關系,以及莊子裏其他人會不會因為他而受到牽連,他自然完全沒考慮過。
聽起來,這的确匪夷所思,但皇後略一思索,就判定這是真話。
她去過那莊子小住過,對那副管事有印象,早覺得這人心術不正。皇後閱人無數,對人性很了解,對那些世家和暗地裏蠢蠢欲動的人也很了解。她知道在情況不明的前提下,不會有人針對一個小道士。
即使那個小道士“治好了”太子。
他們就算要因為太子“病愈”遷怒宿誼,也會在對太子試探,并确信廢除太子這條路行不通之後才會這麽做。
不是他們不敢出手,而是看不起宿誼這個小道士而已。
但皇後卻知道,皇帝不一定會相信。
雖然這件事肯定會以這個定論結束,但皇後深知皇帝的多疑,她知道皇帝肯定會懷疑一個下人,因為被宿誼不冷不熱的訓斥了一句,就膽敢下手殺人。
皇後将發髻撥弄了幾下,将鳳釵斜着插入發髻,讓自己頭發看起來有些淩亂,但并不失美感。她将臉上多施了些粉,并未在兩頰及唇上點上胭脂,讓自己看上去蒼白無力,楚楚可憐。
皇後雖然已經三十來歲,但容貌半點不顯老,反而因為時間的沉澱,在成熟妩媚和雍容華貴中自由切換,即使剛進京時因為和皇帝幾年的兩地分隔讓皇帝對其不冷不熱,只有對嫡妻的尊重和對犧牲嫡長子的愧疚。但如今宮中衆多妃嫔恩寵輪流轉,皇後得到的那份恩寵,卻一直如磐石一般毫不動搖。
如今皇後故意扮柔弱,因和平日反差極大,反而更顯悲傷的情真意切,讓人心酸心疼。
皇帝看見匆匆過來,跪倒在地,神色悲戚的皇後,心中就是如此感受。
嫡長子祭天之後,皇帝心中愧疚逃避,很是不安,甚至有些難以面對皇後。但皇後雖然思念長子,卻從未在他面前表現任何不滿,反而寬慰他,告訴他孩子是為了他們一家而犧牲,不會怪罪他們。并且長子有福,不一定就沒命了,說不定被仙人接走了,成了仙童也說不定。
有皇後溫言勸慰,有一個人為自己分擔痛苦,皇帝心中輕松許多,兩人感情也越發親密。
皇帝知道皇後一直思念長子,在知道長子活着的時候更是徹夜難眠。只是因為不暴露先帝拿嫡長孫祭天的醜聞,才壓抑自己。
皇後私下對皇帝痛哭一場,并稱長子雖因天道規則不得再入皇家,她不能與兒子相認。但只要看着兒子好好的活着,她就滿足了。
在太子任性的時候,也是皇後勸說太子,讓太子認識到自己錯誤,并主動在他面前悔過。
現在得知居然有人害長子的時候,皇後心中痛苦難受可想而知。
“陛下,宿道長之事并無他人知曉,”皇後強忍着悲傷道,“但宿道長治好了我兒之事已經傳開了。甚至有人傳言宿道長前來相助,是如伊尹之于商湯王,姜子牙之于周文王,蓋因易家天命所歸,為真龍天子。妾身一直惶恐會有人因此對宿道長不利,沒想到會這麽快。”
“妾身知陛下憤怒。但世家勢大,族人蠢動,那些雖被陛下收複,但心中不一定服氣的人也虎視眈眈。陛下若是貿然嚴查,定會平生許多枝節。妾身勸陛下就此收手,全當那仆人自己膽大包天,謀害主人定案。”皇後哽咽的說完話之後,突然俯身痛哭,“陛下啊,妾身知道該如此行事,但是妾身心痛啊!明知道有人謀害我兒,卻只能就此收手,妾身心中不甘啊!永康剛出生的時候那麽小小的一團,慢慢成長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妾身永遠記得陛下扶抱着永康,不厭其煩的教他說話的模樣。那是妾身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好不容易失而複得,卻連為他追查兇手都做不到,”皇後泣不成聲,“妾身寝食難安。”
在慕晏禀報之後,皇帝本就不相信一個下仆會如此大膽莽撞,現在聽皇後一說,他頓時意識到了宿誼治好太子之事,對于昱朝的重要性。
太子若有差池,等于昱朝江山不穩。昱朝才剛建立五年,天底下不服氣的人多得是,那些自诩高貴的世家更是冷眼旁觀,即使暫時被他壓制,但心中指不定在謀劃什麽。
每個朝代的開國帝王,定有異象預示,且神人相助。其他人并不知道宿誼是他兒子,只知道宿誼是隐居山間,為救太子特意下山,自損道行的得道高人。手段神奇,且不慕名利,不願入朝為官,在他們看來,宿誼可不就是古時傳說中那些輔佐命定之人成就帝業的能人異士?
在漢武帝時期,便宣揚“君權神授”,君王受命于天,稱“天子”。為了表示自己獲得帝位的正統性,每一個開國帝王都會宣揚些自己的神異之事。
皇帝本就在思索宿誼之事今後如何處置,想着讓宿誼處于邊緣地位,盡量淡化宿誼的存在感,讓其富足康順一生。
但皇後這麽一說,皇帝心中立刻有了其他想法。
且他自己都有些相信,那不是借口,而是真相了。
他長子本就奇異,祭天之後還能生還,且習得真正道行本事。如今長子雖道身已毀,只是凡人。但即使是凡人,那也不是普通的凡人。
這個時代講神靈,講氣運,皇帝立刻就往神神叨叨的方向想去了。
且皇後的話,喚起了皇帝對長子幼年時候的記憶。
皇帝子嗣不豐,且常年在外征戰。長子是皇帝唯一看着出生,并參與了其幼年成長的兒子。皇後懷上幼子的時候,皇帝已不在家中了。
之後因多年未見,原本的父子之情也淡了。但皇後重新提起,皇帝重新回憶起當初點點滴滴,只覺父愛又重新湧起。
皇後趴在地上,眼露諷刺。
皇帝最是絕情,又最是希望普通人的感情。皇帝曾親自參與長子成長,是皇後留下的殺手锏之一。只長子亡故了,皇後為避免皇帝惱羞成怒,便從不提起。
現在長子回來了,她自然要提一提,為長子讨些好處了。
昱朝受天命而立的象征,豈不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