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吱吱吱吱吱吱吱?
旨意下達到各宮各院時,所有嫔妃都以為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在宮裏種……花生、玉米?”一個妃子有些難以置信的看着來傳旨的太監, 頭一次大逆不道地脫口而出, “陛下瘋了嗎?”
旋即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一把捂住嘴, 驚恐地看着面前的傳旨太監。
傳旨太監今日已不是第一次見嫔妃這個反應, 十分理解——他剛接到這道聖旨時腦袋裏閃過的念頭也是“陛下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
“娘娘說笑了,陛下旨意自然有他的道理。”傳旨太監咳嗽一聲,揮揮手讓後面的宮人把東西送上來,“娘娘收好,奴婢還要去下一宮頒旨。”
那妃子看着送進來的一麻袋一麻袋沉重的東西,袋子中還有泥土簌簌而下, 落在光潔幹淨的青鳳瓷白玉磚地面, 臉都木了:“這是……”
“這是陛下體恤各位娘娘特意賞的。”傳旨太監臉上的笑容不變,“一些花生玉米的種子,還有适宜播第一茬種的泥土。”
妃子:“……”
種子也就算了,怎麽泥土也有?
“陛下說了, 後面就按照娘娘們種出來的糧食的産量升降位分。”傳旨太監行禮告退, “娘娘珍重, 奴婢先退下了。”
一般宮妃都會給傳旨太監一些銀兩首飾, 以示娘娘記好。唯獨這一次, 妃子完全處于茫然和震驚中,什麽都忘了。
傳旨太監已經見過幾次, 心裏也不意外, 只遺憾地想這次傳旨怕是撈不到多少好處了……
——不過這樣也好, 霍大人現在對宮內內政管得可嚴,沒油水總比沒命花來的強。
一趟旨意傳下來,幾乎所有宮妃都懷疑自己的耳朵出現了問題,還有幾個如同娴貴嫔一樣曾經當寵的妃子受不了這個反差,鬧着要見陛下。
李錦餘早就吩咐過一律不見,自然都被侍衛攔了下來。
謹慎觀察了兩天,發覺陛下竟然是動真格兒的,嫔妃們感覺這個世界都變了,甚至懷疑她們入宮來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Advertisement
……
寝宮裏,李錦餘聽着傳旨太監的彙報,點點頭:“朕知曉了。”
霍采瑜在一旁将茶壺中的泡好的二道茶斟出,目光沉浮片刻,終于還是忍不住問道:“陛下為何要和大将軍對着來?”
在這個時候提出要廢除侍寝、将宮妃都趕去種地。如此驚世駭俗的舉動,難怪孟大将軍反對。
明明應該是褒獎功臣的時候,卻因為李錦餘的堅持不歡而散。
孟大将軍怒氣沖沖地離開,霍采瑜微微替陛下擔憂。
大将軍操心陛下的後宮雖有些多管閑事,但算起來,大将軍還是陛下的三代表親叔父,既然是長輩,那也不算僭越。
李錦餘正期待着日後直接可以吃到新鮮的糧食的生活,不經意脫口而出:“朕還不是為了你?”
霍采瑜一時呼吸都微微屏住,險些懷疑自己的耳朵:“為了臣?”
——陛下為了他拒絕宮妃侍寝?
——是他想的那個意思嗎?
李錦餘後知後覺發現自己不小心說了真心話,連忙咳嗽一聲,試圖兜回來:“朕的意思是,為了能跟霍愛卿專心學書,所以才這麽做的。”
看霍采瑜似乎不太相信,李錦餘又撇撇嘴,“再說,大将軍只是想讓我早點生皇嗣罷了。”
歷朝歷代,皇帝都以枝葉繁茂為追求,鮮少有像李錦餘這樣不想要皇嗣的。
霍采瑜動了動唇,神色複雜,最後還是把想說的話咽下去,将稍稍放涼的茶水遞給李錦餘。
他忽然不太敢繼續和陛下讨論這個話題,害怕陛下會給他更加冷酷無情的答案。
霍采瑜轉而提起了另一個話題:“臣在大将軍的凱旋隊伍中看到一個熟人。”
熟人?
李錦餘有些驚訝。
能被霍采瑜和自己提起來,大約是他認識的人。
要說他認識、和軍隊還有關系……李錦餘知曉的也就是原著中霍采瑜軍部最強的“矛”和“盾”。
霍家姐姐還在家裏過日子,難道是遲鐘鳴?
李錦餘試探着問:“是遲兄嗎?”
霍采瑜倒是一愣:“陛下已然知曉了?”
李錦餘幹笑一聲:“朕瞎猜的。”
他知道的人就那麽幾個。
霍采瑜完全不信,只道是陛下有自己隐秘的消息來源。
他為陛下又泡了一杯新茶:“遲鐘鳴既然出現在大将軍隊伍裏,或許指示他前往青水郡調查新稅法的便是孟大将軍。”
李錦餘捧起茶盞,嗅了嗅,發現是和以前不一樣的口味,有些疑惑:“好香。大将軍不是在平叛嗎?”
消息走得這麽快?
“以大軍回營的速度,一條鞭法提出之時,西南戰事應當已經塵埃落定,正在返回。”霍采瑜放下茶壺,“小心燙。大将軍也能騰出手來關注朝中事務。”
李錦餘放下茶盞讓它涼一會兒,重新拿起瓜子,領悟到霍采瑜的未盡之意:“你的意思是大将軍也站在我們這邊?”
“這倒也未必,大将軍或許只是想扳倒丞相。”霍采瑜不清楚為何陛下之前和大将軍走得如此疏遠,只試着建議道,“陛下可以争取大将軍的支持。”
李錦餘也不清楚原身為什麽放着忠君愛國的大将軍不用,轉而和葉丞相打得火熱。不過原身登基之後行事太迷,完全是沖着敗光祖宗基業去的,只能歸咎于作者寫的太差了……
現在李錦餘想把權勢拿回來,當然不打算這麽浪,毫不猶豫地道:“聽你的,都交給你了。”
霍采瑜當然不會有錯!
霍采瑜再次感受到陛下這種全心全意的信賴,縱然理智上知曉陛下對他沒有那個意思,還是忍不住心中一暖,唇邊泛起笑意:“是。”
提到遲鐘鳴,就想起和遲鐘鳴在青水郡的經歷。
李錦餘忽然有些好奇:“遲兄不是說他有個心上人指示他去青水郡的嗎?”
霍采瑜也回憶起來:“确實如此。”
“如果遲鐘鳴是大将軍的人……該不會他暗戀孟大将軍吧?”李錦餘突發奇想,“差輩了啊!”
霍采瑜有些哭笑不得:“孟大将軍年過五十,早已成家立業,以臣對遲兄了解,應當不會是大将軍。”
瞧遲鐘鳴在青水郡曬心上人時的洋洋得意,霍采瑜就不信遲鐘鳴喜歡的是孟大将軍——否則該和自己傾慕陛下一樣患得患失才對。
霍采瑜看了李錦餘一眼,心下黯然。
李錦餘注意到霍采瑜表情變了。他總覺得最近霍采瑜的情緒變得古古怪怪,老是莫名其妙地笑、莫名其妙地嘆氣。
——難道有心上人了?
提起遲鐘鳴,李錦餘就想起之前在青水郡的時候,遲鐘鳴說霍采瑜有意中人的事。
雖然當時霍采瑜直接否了,但從李錦餘這陣子的觀察看,霍采瑜确實有那麽一點點古怪,像極了那些電視劇裏青春期暗戀的小男生。
只是什麽心上人的事兒,能跟遲鐘鳴說不能跟他說?
霍采瑜要是說了,他還能趁機給賜個婚,過把賜婚的瘾……
難道還沒把人追到手?
這也不對啊,霍采瑜長得好、前途光明,還是天道寵兒,難道有人會不動心?
李錦餘對霍采瑜的魅力有充足的信心。
他心裏努力分析着霍采瑜的情況。
除非是什麽不能相愛的受限身份……李錦餘腦中閃過了一百種看過的虐戀情深言情劇。
霍采瑜之前住在宮裏,一舉一動都在李錦餘所知範圍內,沒什麽和其他女子接觸的機會,頂多就是些宮裏的宮女。
但若是宮女,以霍采瑜的身份不該如此糾結才是……
李錦餘按捺不住八卦的心思,試探着問:“霍愛卿,最近可有什麽煩心事?”
霍采瑜有些不明所以,從文書中擡起頭:“臣無甚憂慮。”
“真的嗎?”李錦餘仔細辨別着霍采瑜的神色,決定重錘出擊,“朕瞧着你似是有了心上人?”
此話一出,霍采瑜的手頓時猛烈一抖!
原本握在霍采瑜手裏的文書被抖落在地,霍采瑜彎腰撿起來,再擡頭時,臉上的神情已經強行壓了下去:“陛下說笑了。”
李錦餘剛才一直盯着霍采瑜的臉色,當然不會錯過自己問出那句話之後霍采瑜臉上的震驚、恐慌和羞澀,心中更是篤定,大方地道:“朕又不會做什麽,你但說無妨。”
霍采瑜用一種很奇怪的目光看着他,過了良久,才整理了一下文書,抿着唇道:“陛下多慮了。”
李錦餘心中有點不爽——他們好歹也是一起共患難過的關系,這點八卦幹嘛遮掩着不告訴他!
“是宮裏的人嗎?”
霍采瑜神色又是一變,怔怔望着李錦餘,張了張嘴:“陛下……”
李錦餘看他這幅神色,便知道自己猜中了。
難道真的是哪個宮女?
——咦?
李錦餘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莫不是宮裏的哪個妃子?
若是宮裏的妃子,霍采瑜不肯對他說就完全能夠理解;那妃子不敢和霍采瑜互訴衷腸也在情理之中。
難怪原著裏沒提任何霍采瑜的感情線!
畢竟這可是給皇帝戴綠帽的行為,誰敢說出口?
不誅九族對得起皇帝那頂泛着綠光的平天鎏金冕嗎?
李錦餘不是原身,當然不會對原身的後宮産生什麽感情。
相反,他內心愈加興奮了。
自從青水郡一行回來,他再遲鈍也能感覺到霍采瑜跟他的關系變得親厚不少。
畢竟一起遭遇刺殺、一起流落荒野、一起同塌而眠過。
這讓李錦餘有些長遠的憂慮。
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刷的仇恨值,該不會就這麽毀于一旦吧?
萬一霍采瑜将來篡權之後不殺他、只把他好好供養起來怎麽辦?
難道要他自殺?
自殺的話天道爸爸承認嗎?
李錦餘有心再整點什麽幺蛾子,但看霍采瑜這麽認真地籌劃扳倒丞相,有時候要到深夜才能睡,又總是心軟、不忍心給霍采瑜拖後腿。
畢竟從丞相那裏搶回權勢之後才能讨論能不能篡權啊。
瞌睡就送上枕頭,李錦餘萬萬沒想到,霍采瑜竟然喜歡上了宮裏的妃子!
古人都說過,仇恨之首便是殺父奪妻。
霍采瑜喜歡上宮裏的妃子,想娶對方入門,可不得把自己這個皇帝廢了嗎?!
李錦餘越想越興奮,眼前仿佛已經出現了霍采瑜護着一淚水漣漣的宮妃,手中拿着長劍,滿臉愧疚、但依然堅定的樣子。
讓他忍不住想為霍采瑜喝彩:好樣的!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霍采瑜看中哪個妃子了?
那不就是未來的皇後嗎?
他可得好好供起來!
李錦餘試圖從霍采瑜嘴裏打探,婉轉地問:“霍愛卿,情愛之事乃是人之本性,你若有何想法,只管與朕說。”
霍采瑜望着陛下那副認真的臉色,忽然感覺喉嚨有些幹渴。
盡管在心裏一再告誡自己“陛下對他并無額外心思”,陛下現在說的話還是給了他莫大的蠱惑性。
——陛下這樣說,莫不是在暗示他什麽?
——要表明自己的心意嗎?
霍采瑜心跳加速,感覺全身血液都在叫嚣,推動他向前。
他上前一步,鼻息間幾乎能聞到陛下身上淡淡的龍涎香氣味,聲音忍不住放低:“陛下,臣心儀之人……”
李錦餘睜大眼睛,努力讓自己顯得不那麽欣喜:“嗯嗯!”
快說快說,磨磨蹭蹭幹什麽!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外頭傳來了長康的聲音:“啓禀陛下,孟大将軍求見。”
李錦餘稍稍一愣,再一回頭,霍采瑜已經退回了原來的位置,臉上的表情還殘留着幾分愧疚和懊惱。
他忍不住催了一句:“後面呢?”
霍采瑜不答,只看向殿外:“陛下,大将軍求見。”
他們既想聯合大将軍,哪能把大将軍晾在外面?
先前因為李錦餘莫名其妙要讓妃子們種地,已經惹怒大将軍一次,還是要好好籠絡大将軍才行。
李錦餘也知道輕重緩急,只是霍采瑜話說了一半,把他胃口都吊起來了,實在令他難受。
他憋着氣,喝了一口散發着甜香氣味的茶水,讓自己顯得平靜一些,才對外面道:“宣!”
孟大将軍這次前來是來為前線将士請功的。
得勝回朝之後便是論功行賞。
以往景昌帝從不管這些事,一概丢給葉丞相。孟大将軍這次也是慣例來請示一番,本沒什麽指望,但這次竟然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陛下沒有像過去那般将折子随手扔在一旁,而是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還小聲和一旁那個年輕俊朗的臣子交流着。
不久之後,李錦餘放下折子,咳嗽一聲:“大将軍,你這封賞的水分是否太重了些?”
孟大将軍這份折子本是用來去和丞相讨價還價用的——葉丞相不是蠢人,知道軍隊的重要性,也忌憚大将軍派的實力,不會堵死軍隊的封賞。
但在撫恤金和饷銀上卡一卡孟大将軍是他做得出來的事。
幾次下來,孟大将軍便幹脆把封賞和撫恤金多報一些,留作與葉丞相讨價還價的餘地。
孟大将軍有些驚訝地看着李錦餘。
他沒想到陛下竟然會認真看這份折子,更沒想到陛下竟然看出這份折子有水分。
看來其他留京将領們所說的“陛下似有勵精圖治之意”竟不是蒙他。
孟大将軍倒也幹脆:“臣這折子原是寫給丞相的,陛下若要批,只批一半便可。”
李錦餘微微噎了一下。
方才霍采瑜在他耳邊解釋了一番孟大将軍和葉丞相的利害關系,但沒解釋孟大将軍竟然是如此直接的人。
因着霍采瑜的身世,李錦餘對軍隊天然有着同理心,爽快地批了下來:“朕準了,還請大将軍代朕向将士們問好。”
孟大将軍看着李錦餘痛快地禦筆紅勾,臉上的驚訝完全掩飾不住,上下打量了一下李錦餘,有些遲疑地問:“陛下可有不适?”
李錦餘:“……朕無恙,大将軍多慮了。”
從前葉丞相能卡孟大将軍的錢糧,無非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仗着陛下不管事胡作非為;現在李錦餘批了折子,孟大将軍便有充足的信心從戶部要出錢來。
錢到手的孟大将軍心情好了不少,之後霍采瑜婉轉提出扳倒丞相相關的話題,孟大将軍也沒有拒絕,只是沉吟片刻:“丞相如今根盤錯節,與皇親世家多有聯系,陛下可有考慮?”
孟家是太皇太後的娘家,也算正宗的皇親國戚,孟擊浪自然清楚皇親世家與丞相派之間的瓜葛。
他對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的葉丞相自然沒有任何好感——陛下好歹還算得上他的子侄,葉歸鄉算什麽?!
“丞相能夠籠絡世家,無非是拿朝中的官位為籌碼。”霍采瑜淡淡地道,“斬斷這條路,丞相派便是無根之水。”
能坐上大将軍之位,孟擊浪自然不是蠢人,瞬間便猜到:“科舉?”
“如今朝中科舉貢舉混雜,丞相孟鑽的空子多。陛下打算修改科舉和貢舉的方式,令科舉全程閉卷,擇優者直接上報朝廷,陛下親自殿試,不再經過地方官審查。”
之前景昌帝根本不管殿試。
孟擊浪今日出乎意料多次,目光緊緊盯着霍采瑜:“那貢舉呢?”
“貢舉仍保留,只是從地方官郡守推薦改為官員聯名推薦,且要有試用期。”
孟擊浪有些疑惑地咀嚼了一下這個詞:“試用期?”
“對!”霍采瑜眼神驟然亮了許多。
“試用期”這個詞的概念是李錦餘提出來的,深得霍采瑜的心意。
這個詞意思不難理解,孟擊浪很快便理清了霍采瑜的意思,贊賞地點點頭:“這主意不錯。”
旋即他臉色一板,“只是霍大人仍未說明,如何解決皇親世家的阻攔。”
肅清科舉和貢舉,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針對丞相派“賣官位”的行為,那嘗到甜頭的皇親世家會同意嗎?
“若皇親世家本身便自顧不暇,如何能稱為阻力呢?”霍采瑜又拿出一份文書,放在孟大将軍面前,“大将軍且看。”
這是一條針對如今皇親世家的律令。
簡單而言便是嫡子襲爵、庶子入仕。
古往今來,嫡庶之争一直是各大世家經久不衰的矛盾。荻朝從前對嫡庶不算太看重,若嫡子太不成氣,家主可啓禀朝廷,将爵位換給庶子。
這條法子本意是鼓勵大家族子弟們上進,莫要貪圖享樂,可如今已然變了味道。
能讨好家主、打通關系,便有機會襲爵。
葉丞相的“賣官”行業如此蓬勃,離不開這些急切得世家子弟的捧場。
這條律令直接嚴密堵死了庶子争奪家産的路,庶子若想出頭,只能老老實實走科考;嫡子可順順利利繼承家中的爵位,但想入仕便只能走貢舉——即官員聯名推薦且歷試用期。
如此嫡子可保富貴,身無長物的庶子也有路可走。
孟擊浪凝視着這折子,微微覺得裏頭哪裏有些不對,但看起來又兩全其美,實在想不出個所以然。
他雖是孟家子弟,卻是走軍旅起家,并非老謀深算的官僚,只是靠軍隊和孟家的支持,才走到今天的高位。
末了,孟大将軍還是點點頭:“若推行此法,各大家族阻力或可減少不少。”
李錦餘在一旁聽他們倆對話,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努力壓抑嗑瓜子的**,聽到孟大将軍這句話,頓時眼前一亮:“大将軍這是同意了?”
之前他們分析孟大将軍的性格時,李錦餘回想原著內容,給了一個關鍵的特征:孟大将軍雖出身世家,卻與一般的世家弟子不同,會将朝廷利益放在世家之前。
大多數世家高位,對家族的歸屬感都大于對朝廷;孟大将軍守過數年邊關,在寒苦邊疆沒有世家和朝廷的分別,只有戰争、死亡、犧牲。
霍采瑜這些日子調查了所有和丞相有往來的世家,制訂了這個有損世家利益、卻極便于朝廷推行的方案,相信大将軍一定會被打動。
“臣還需思量一下。”孟大将軍沒有一口答應下來,而是轉頭看向了李錦餘,目光隐隐有些嚴厲,“臣更好奇,陛下懶政多年,為何如今忽然勤勉?”
李錦餘有些吃不消孟大将軍這大家長一般的目光,忍不住瑟縮了一下。
他倒是有些理解為何原身不和大将軍親近,哪怕大将軍比丞相更加忠心。
比起一見面就吹彩虹屁的葉丞相,這位一心報國、卻直來直去的孟大将軍着實不夠讨喜。
但此時不能給霍采瑜拖後腿!他要竭盡全力支持霍采瑜!
李錦餘努力給自己打氣,挺起腰杆,擺出自己早就想好的理由:“朕前陣子去了一趟青水郡,體悟了一番百姓疾苦,深感愧疚,又得了霍愛卿這等人才,便想勵精圖治,重整朝綱。”
他特意提了一下霍采瑜,便是想讓孟大将軍注意到霍采瑜這顆未來的帝星。
孟大将軍全然無視了李錦餘的苦心,沒去看霍采瑜,只上下端詳李錦餘片刻,才勉強點點頭:“陛下有此心,尚不算無用。”
李錦餘:“……”
你看看說話的藝術,這要是換了葉丞相,肯定先來一套“陛下憂國憂民實乃荻朝之幸吧啦吧啦”。
孟大将軍到底還是鐵杆保皇派,雖然沒有當場同意,其實已經隐隐有些心動。
霍采瑜很高興,李錦餘卻有點不太開心。
明明現在應該去刷孟大将軍的惡感,結果又演變成了和孟大将軍聯手的情況。
這和刷霍采瑜的仇恨值的順利程度截然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