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吱吱吱
練武的人底子好, 第二日霍采瑜便能夠在李錦餘的攙扶下勉強行動了。
李錦餘打包好的點心發揮了作用,幫霍采瑜補充不少體力。
他把點心都塞給霍采瑜,自己抱着瓜子在一旁“咔嚓咔嚓”地啃。
霍采瑜吃了幾塊, 看陛下一點都不吃, 內心充斥着不知是甜還是澀的滋味, 拿了一塊給李錦餘:“陛下也吃吧。”
李錦餘咬開一個瓜子,微微歪頭, 有些奇怪:“我不餓,你吃吧。”
再怎麽說他也是成精的妖怪, 一兩天不吃飯完全沒問題, 有瓜子啃就足以滿足他對食物的所有需要。
霍采瑜眼神複雜, 看着陛下臉上沾染的塵土和似乎消瘦了一些的腰腹, 抿了抿唇, 把剩下的幾塊糕點重新放起來。
“你吃飽了?”
“嗯, 我們走吧, 先去附近的驿站或者鎮子看看。”
至少給他的陛下買些吃食。
兩個人慢騰騰地走了兩個時辰,周圍一片荒郊野嶺。
李錦餘完全不累, 但看霍采瑜臉色發白的樣子, 忍不住想把他背起來直接開跑。
但那就徹底暴露他的身份了……
李錦餘甚至考慮要不要把霍采瑜打暈然後抱走, 只是不敢。
隔了好久,才看到前面隐約出現人煙。
繞過一道樹林, 一個小小的村落出現在他們眼裏。
Advertisement
這村子人口不多, 算算也就七八戶;家家戶戶都是茅草屋頂、枯枝栅欄, 周圍遙遙望去僅能看到幾分薄田。
看起來不甚富貴。
但對于李錦餘二人來說, 能有人打聽位置便已不錯,趕緊進了村子。
小村看起來很少見生人,看到兩個年輕男子靠近、霍采瑜身上還有大片的血跡,頓時有些警惕,有農婦還把自家門口玩耍的小孩子拉進屋裏。
霍采瑜注意到那小孩面黃肌瘦,唯有眼睛烏溜溜地轉着,好奇地打量着從未見過的人。
霍采瑜吃力地走向一個坐在門口曬太陽的老漢,禮貌地問:“這位老丈,我們二人行路途中遭遇山賊,倉皇逃離後迷了方位,走了許久偶到貴地,不知可否請教一下這裏歸屬何郡縣?”
那老漢須發花白,同樣面黃肌瘦,身上衣服破破爛爛,聞言微微擡頭,打量了一下霍采瑜和李錦餘,被霍采瑜身上幹涸的血跡吓了一跳,遲疑片刻,才答道:“這裏是青水郡龍安縣。”
青水郡?
霍采瑜微微有些意外,他們竟然直接到青水郡來了?
禮貌地道了謝,霍采瑜咳嗽兩聲,心裏盤算能不能從這個村子裏買些吃食——只是看村子裏的窮困模樣,怕是自家吃也不甚夠,未必會讓予他們這些外人……
還沒等他想出來如何是好,李錦餘便已經開了口:“這位……老丈,你看霍、霍哥哥身上的傷還沒好,能否讓我們有地方休息下?”
那老漢目露猶豫,本想拒絕,可一低頭便對上李錦餘亮晶晶的雙眸,那拒絕的話便凝固在嘴裏。
随後想想他家徒四壁,也無甚可貪圖的東西,看那個子高的年輕人面色蒼白、血跡斑斑,确實吓人,老漢便點頭道:“若不嫌棄我老頭兒家中清貧,便先在我家休息吧。”
“不嫌棄!”李錦餘高興地拍了拍霍采瑜的胳膊,“走,咱們先休息下!”
霍采瑜這才從剛才李錦餘對他的稱呼中回過神來,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就被李錦餘興高采烈地拉進了屋。
老漢自我介紹姓張,妻子早逝,只帶着個七八歲的小孫子過活,家裏果然是家徒四壁,唯有一張幹草床鋪讓霍采瑜可以躺下。
不知兒女去了哪。
霍采瑜勉強走了大半天,身體已經有些吃不消,躺下沒多久就不得不進入修煉療傷狀态。
李錦餘扶霍采瑜躺下,看霍采瑜開始療傷,閑着無事便想再吃些瓜子。然而從口袋裏掏了一下,發現他之前裝好的瓜子已經見了底。
“老丈,你這裏可有瓜子?”
“什麽?”
“瓜子,就這個。”李錦餘掏出所剩無幾的瓜子示例。
張老漢明白過來,搖搖頭:“我們這窮地方,飯都吃不飽,哪來的這些好東西哩。”
李錦餘遺憾地把瓜子放回口袋,正想自己是出去跑一圈還是找塊木頭啃啃,便聽到張老漢道:“小兄弟,你是餓了麽,老頭兒我這裏還有些陳米,不嫌棄的話可以做些粥給你。”
有米吃?
李錦餘摸了摸肚子,眼前一亮:“餓!”
只是這粥和李錦餘在宮裏吃的軟糯香粥截然不同,粥面亮得可以照鏡子,勺子舀一舀,幾乎看不到幾個米,還散發着一股陳年的黴味。
宮裏泔水桶裏的都比這好。
李錦餘怔了怔,下意識擡頭,剛想發問,便看到張老漢的小孫子躲在背後,眼神直直盯着這碗在皇宮裏最下等的宮人都只會倒掉的清粥不住咽口水。
張老漢以為李錦餘看不上這碗粥,皺紋橫生的臉上微微帶上了一絲局促:“莫要嫌棄,家裏沒有更好的東西了。”
李錦餘沉默着低下頭,捧起碗喝了一口。
果然和他預料的那樣清淡、乏味,甚至還帶着一點土腥氣和黴氣。
但竟然沒有那樣難以下咽。
原著裏形容景昌帝在位期間百姓“民不聊生”,在以前的李錦餘看來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形容詞;“百姓”似乎也只是一個單純的符號,是原著中負責被霍采瑜拯救的對象。
可這碗清可映面的粥,一下子叫那些僅存在于文字中的描述清晰地展現在李錦餘面前。
喝了兩口,李錦餘放下碗,想了想,招呼張老漢的小孫子過來。
之前路上帶的點心還剩幾塊,他拿出一塊塞到小孩子手裏。
小家夥怯生生看了爺爺一眼,見爺爺沒有反對,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眼眸瞬間睜大,滿口甘甜馥郁,齒頰留香。
從未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
他咬了一口不舍得再吃,跑回張老漢身邊,小心遞給爺爺:“爺爺也吃。”
張老漢喉結動了動,搖了搖手:“爺爺不愛吃甜的。”
李錦餘看得眼睛微微一酸,趕緊又掏出剩下的點心:“一起吃吧,我這裏還有,就當是借住你們這裏的報酬。”
張老漢猶豫一下,看李錦餘态度堅決,才接受了那幾塊點心,托在手心仔細看了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叫小兄弟見笑了,我老頭子活這麽大年紀,從未吃過這種好東西。”
小孫子自己那塊吃了一半,努力讓自己停下嘴。
“怎麽了?”
“我想留給錢哥嘗嘗。”小家夥揉了揉鼻子,小聲道,“錢哥之前給我摘果子吃來着。”
看着爺孫倆小口小口吃着那已經有些幹癟的糕點,李錦餘心裏莫名有些堵得慌。
他在宮裏錦衣玉食的時候,還有這麽多普普通通的人飯都吃不飽、瓜子沒見過。
皇宮裏用翡翠瑪瑙鋪路、吃不完的珍馐佳肴随手傾倒。在宮裏仰望被宮牆圍起來的方方正正的天空時,又怎麽能想到外面更遼闊的天空下是怎樣的情景呢?
李錦餘目光忍不住投到了在床上昏睡的霍采瑜身上。
許是因為重傷,霍采瑜身上雖仍舊萦繞着紫薇帝氣,但給李錦餘的壓迫感微不可查。
霍采瑜的臉色因為失血而略微蒼白,緊閉着眼睛運功療傷。
李錦餘注視着霍采瑜的臉,目光微微有些迷茫。
原著中霍采瑜離開京城後也有過流落民間的時候。
那時他滿腔憤恨偏激、對毀了他全家的景昌帝無比仇視,全心想着如何複仇;可跳過一段劇情後,糾起一支起義隊伍的霍采瑜已經變得極為沉穩,雖仍有恨,卻将私仇放在家國天下之後。
霍采瑜流落民間的劇情李錦餘沒有看到,一直沒太理解霍采瑜性格的轉變。
可現在,李錦餘稍稍明白了。
——他滿腔熱血、挺身而出攔住景昌帝的龍辇痛斥朝政,後來對朝廷徹底失望,揭竿而起破而後立,重塑一個真正的富足河山,是否正是不忍見這些百姓饑寒交迫?
李錦餘走到霍采瑜躺着的幹草床鋪旁邊,低下頭端詳着霍采瑜英俊的臉龐,大着膽子伸手戳了戳霍采瑜的臉,又摸了摸霍采瑜的鼻梁,最後把手放在霍采瑜胸口。
有血有肉,似乎和普通的人類也沒什麽分別。
就是心跳得似乎有點快。難道是療傷時的特殊情況嗎?
李錦餘輕輕呼了口氣,拍了拍自己的臉,不再多想,讓自己輕松起來,轉頭出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