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四園醉和春·叁
程莠抱着酒壺,沒有直接回房,而是踩着瓦片上了屋頂,就着徐徐晚風,仰面躺倒,惬意地翹起腿,看星星,看月亮,再看燈火漫漫的長街,看隐沒在遙遙夜色中朦胧的裕靈山。
程莠剛對着壺口喝了兩口酒,一只手徒然從她頭頂上方伸過來把她的酒壺奪走了。
程莠不用看都知道是誰,一擡眼,果真看到林禹四平八穩地站在屋頂上,手裏四平八穩地端着一碗黑漆漆的中藥,再四平八穩地遞給了她。
程莠:“……”
見他這樣,程莠是真的沒脾氣了,她一只胳膊撐起半個身子,接過藥碗,憋着一口氣全幹了。
程莠苦着臉道:“啧啧啧,好苦,秦子渙要謀殺啊!”
林禹在程莠身邊坐下,從懷裏掏出一把松子糖,程莠趕緊撿了兩顆放到口中化開。
程莠道:“受不鳥受不鳥。”
林禹打開程莠伸過來要拿酒壺的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剩下的小半壺竹葉青全倒下了肚,未幾打了個酒嗝。
程莠頓覺無語:“……哪有你這樣喝酒的。”
林禹道:“那是為了不再讓你有可乘之機。”
程莠坐直了身子瞪他:“師兄,你是不是棄明投暗了?秦子渙給了你多少好處讓你這麽向着他?”
林禹失笑道:“阿莠,藥本就不能混着酒喝,你若想喝,等過了時辰再喝就是。”
程莠“唉”地嘆了口氣,又躺了下去,望着半圓不圓的月亮,輕聲問道:“你的傷怎麽樣了?”
林禹将藥碗和酒壺都擱在一旁,夜色下目光幽遠而深沉,他道:“已無大礙……此去裕州有大半日的路程,我們什麽時候動身?”
程莠懶懶地打了個哈欠,道:“不急,我爹這兩日就來了,我等我爹來了再說,若是賀淩雲要走,到時你們便先跟着他走。”
林禹有些驚訝:“師父來江陵了?是為了畫的事嗎?”
程莠道:“不知道,不過他來了我确是要問問他這幅畫的事。”
林禹了然地點點頭,道:“我方才打聽了一下,‘傾帆’将于八月二十日抵達裕州,若是這樣的話,我們還可以一起過個中秋。”
細細數來,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一起過中秋節了,這幾年程莠一直在外游歷,一年到頭他們師兄弟連她的面都見不上幾次。
林禹看着萬家燈火,卻遲遲沒有聽到程莠答話,他回頭看去,卻見程莠忽然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不早了,快些回去休息吧。”
說完,程莠便縱身躍下了屋頂,只餘下一抹殘影從林禹的眼前一閃而過。
林禹看着她的身影在回廊中穿行直至消失不見,這才收回目光,輕手輕腳地将藥碗酒壺收拾好,下了屋頂。
翌日,賀琅一覺睡到自然醒,許是環境太過清幽,又無人打擾,加上連日奔波,這一覺竟是睡到了辰時,比以往晚了一兩個時辰。
他洗漱穿戴完畢,剛打開房門,便見一個小厮走上前來,對他道:“賀公子,請随我前往流水小榭用早膳。”
賀琅一聽到“流水”二字,便欣然前往。
小厮将賀琅帶到了東園流水閣,遠遠指了小榭的方向,便退了下去,賀琅便順着小厮指的路獨自向小榭行去。
小榭臨水而建,碧波環繞,綠影交疊中亭亭玉立,賀琅走上小榭,見圓桌上早膳已備好,還冒着蒸蒸熱氣,卻不見其他人,空蕩蕩的小榭中只有他一個人。
賀琅心有疑慮,但還是走到圓桌前坐下,這才注意到一旁的立架上架着一柄劍鞘,劍鞘通體漆黑,古樸的雕飾蜿蜒其上,幾顆打磨剔透的黑曜石嵌在中央,形态冷冽而不張揚,卻仿佛蓄滿了渾厚的力量蓄勢待發。
而立架的一角上,挂着一串竹青色的流蘇劍穗,迎着微風輕輕拂動。
賀琅的心忽然不可抑制地狂跳起來,他沒有去拿劍鞘,也沒有去碰劍穗,而是拿起來石凳上被一塊小石子壓住的小紙條。
紙條上的字跡狂勁有力帶着點灑脫,筆鋒勾連靈活,別具一格,似行書又有些草書的潦草,醜也不醜,美也不美,但賀琅看了就是喜歡的不行,他都能想象出這個人寫下這幾個字時潇灑不羁的樣子了。
只見紙條上寫着——中秋賀禮,劍鞘一柄,劍穗一串,不必言謝——末了,底下還畫了根狗尾巴草。
賀琅心口發熱,覺得四周的微風都跟着溫柔了起來,有那麽一瞬,他有一種踩在雲朵上不真實的感覺,整顆心都像被暖流輕輕包裹着煨熱。
他緩緩地吐出一口氣,先将紙條妥帖地收好,再取下劍穗系在了锟山劍的劍柄上。而後他握住劍柄,手腕翻轉挽了幾道劍花,劍穗随着锟山劍的舞動行雲流水地在空中蕩出優美的弧度。
賀琅滿意地點點頭,這才鄭重地取下劍鞘,他把纏于锟山劍上的布條解下,小心地送劍入鞘。
清厲的铮鳴聲輕輕在腔內顫動,直至“咔噠”一聲輕響,劍與鞘合二為一。
賀琅有些急切地用完早膳,出了水榭叫住一個小厮,問道:“程……你們家少閣主住在何處?”
小厮指了個方向,答道:“就在前面的小院中,不過少閣主一大早就出去了,現下應當不在房中。”
賀琅道:“你可知她去哪了?”
小厮搖頭道:“這小的就不知了。”
賀琅沒問出程莠的去處,也不知去哪尋她,便出了林園去往客堂。
客堂裏三三兩兩的客人正悠閑地吃着早飯,賀琅随意掃了一眼,看向櫃臺後的郭為鈞。
郭為鈞正在和一個客人說着什麽,賀琅沒有貿然靠近,只是遠遠地觀望,便先尋了張空桌子坐下了。
賀琅的注意很快就被那個客人吸引。那人穿着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黑色粗布長衫,頭發只用一根木簪束起,看起來很是窮困潦倒,雖聽不清談吐,但舉止卻十分優雅得體,舉手投足間有一種淡雅的風韻。
約莫一盞茶的工夫,那位客人告辭離去,轉過身來,賀琅才得以瞧清他的全貌,他相貌平平,形銷骨立,沒什麽出衆的地方,屬于那種扔到人群裏就找不到了的樣貌,但他的神情卻有一種堅定的剛毅,走起路來步履穩健從容,而最讓人意外的,是他手裏的盲杖,他是個盲人。
賀琅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待他出了酒樓,賀琅才起身走向櫃臺。
郭為鈞收回送客的目光,将臺子上刻有“蘭君子”三字的木牌收了起來,對賀琅笑道:“早啊賀公子,昨晚休息的如何?”
賀琅點點頭如實道:“還不錯,三爺這酒樓果真不同凡響,賀某大開眼界。”
郭為鈞不動聲色地将目光從他身後背着的锟山劍上掃過,而後像是發現什麽似的又回過頭來緊緊盯住了那劍柄上的劍穗。
賀琅注意到他的目光,擡手摸了下那垂下的流蘇,問道:“怎麽了?”
郭為鈞臉上的肉在抽搐抖動,神情似難以置信,又似悔恨難當,一時臉上變幻莫測,賀琅也無法确定他到底怎麽了,擡手在他面前擺了擺:“三爺?”
良久,郭為鈞又用打量的目光上上下下來回掃視賀琅十幾遍,直到賀琅被他看得莫名其妙有些許不耐煩了,他才終于接受現實似的嘆了口氣,道了句:“湊合。”
賀琅:“?”
郭為鈞忽然從櫃臺後面走了出來,氣勢洶洶地道:“讓我看看你武功如何,走,跟我去臨水臺。”
賀琅不明所以,見客堂中的客人看戲一般地有意無意偷瞄着他竊竊私語,眉頭一皺,百思不得其解地跟着郭為鈞又步入後堂。
臨水臺是位于林園中人工小湖中央的一個出露水面的圓形石臺,沒有直接通向臨水臺的水橋,只有零散的幾塊礁石,可讓人借助其施展輕功到達臨水臺。
賀琅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只是想問一問程莠的去處而現在卻要在這裏和郭為鈞比武。
他昨晚便知曉這三爺不簡單,故稱其為“前輩”,但真當打起來,才知這三爺不僅僅是不簡單。
別看郭為鈞一身橫肉,動起武來堪稱神速,推起掌來更是精彩絕倫,平靜的水面被二人的掌風擾得波瀾四起,時不時長浪排空,仿如二龍鬥法。
賀琅的渾雲掌全式已出,應對起郭為鈞卻是有些吃力。郭為鈞的身法完完整整承的是霧山一派,賀琅同程莠他們走了那麽久,見識過他們霧山派的武功,也算是比較熟悉,但面對郭為鈞,光是熟悉顯然是不夠的。
賀琅所見過的那幾個霧山弟子尚且年輕,縱然武功都不低卻缺點悟性,就連程莠也沒有完全地做到将霧山功法徹悟,形神一體并非說說而已,但習武成大能也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冬三九夏三伏的苦更不是十幾二十幾年就能吃透的。
霧山派有兩套功法,劍一套,刀一套,程莠習的是刀法,郭為鈞習的是劍法,這和刀劍譜不同,功法講究身法和心法,是入門的根本,配合基本功紮根,否則刀劍練的再厲害也只是表象,經不起內力摧折,其他武功也是一個道理。
郭為鈞氣定神閑地打出兩式“半山”,賀琅見過程莠所出的“半山”,但很明顯郭為鈞的“半山”略有不同,但速度太快賀琅完全來不及細察,直到二掌相擊,無形的氣流将兩人的衣擺狂亂掀起,賀琅終于知道這“半山”中那出其不意的境界,竟是“返璞歸真”,郭為鈞幾乎所有招式都化繁為簡,卻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但賀琅很快便找到了應對之策,所謂“千人千面”也有相對的“千變萬化”,一個人切莫太固化。
郭為鈞繞月囫囵一平掌,賀琅展平雙臂屈膝後仰,轉運“浮雲掠”後滑數十丈眼看就要掉下臨水臺,而後他足尖一收乘着慣性在水面上蜻蜓點水幾幽步立到了一塊礁石上,再縱身一躍“飛雲踢”接踵而至。
“嘭!”又是一道巨大的真氣波動,從臨水臺向四周擴散的水波漣漪沖擊在礁石之上炸成了巨大的水浪。
聞訊趕來的程莠連忙退出數十步才沒有被沖天水花殃及池魚,若不是騰不出手來,她一定為他們鼓掌!
她一手扛着一個插滿了糖葫蘆的草靶子,一手拿着一串吃了一半的糖葫蘆,一臉興奮地看着小湖中央鬥得難解難分的一高子一胖子。
觀了一會戰,程莠歪頭,想了想,忽然對一旁隐在林葉間的小厮道:“去取兩把劍來……等等,取一把刀一把劍來。”
不一會,小厮便取來一刀一劍,程莠昂首道:“刀給賀淩雲,劍給三爺。”
“是。”
小厮同時向湖中央的臨水臺擲去一刀一劍,程莠便叫道:“二位爺接着!”
賀琅接住長刀,有些詫異,他看向岸邊的程莠,程莠舉着糖葫蘆對他揮了揮手,他感覺今天的程莠好似有些許不同,待再看一眼,郭為鈞已長劍揮來,賀琅只得舉刀迎上。
一旁的小厮有些許不解,問道:“賀公子不是有劍嗎?”
程莠的眼睛一眨不眨地追随着臨水臺上的兩道身影,笑着道:“這你就不懂了吧,賀淩雲的锟山劍是不能輕易出鞘的,這叫……”
小厮看向程莠,等待下文,程莠稍稍賣了個關子,待賺夠了期待的眼神才開口:“這叫道。”
小厮露出一個疑惑的神情,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
程莠一口一個糖葫蘆,忽然眼前一亮,“哇”了一聲,拿着還剩兩粒糖葫蘆的竹簽淩空比劃了兩下,道:“‘鴻亂’十七延伸式,以劍荟萃。”
郭為鈞手握長劍,一式“鴻亂”凝于劍身,鋒芒四射,劍氣直破萬鈞,處在風口浪尖上的賀琅長刀橫架,卻招架不住,硬生生被逼退了幾步,只能錯開一步,抽刀格擋,“刺啦——”的铮鳴聲貫徹耳膜,賀琅翻身後退,淩空破了一道劍氣,剛一站穩,郭為鈞已出劍在前,直刺咽喉,賀琅抵擋不及,郭為鈞點到為止,勝出一招。
郭為鈞道:“我不知道你劍用的如何,但這刀使的太浮躁了。”
賀琅忙抱拳垂首道:“還請前輩指點。”
郭為鈞抹了一把臉上的細汗,太胖果然不太好,稍微動一動就渾身是汗,不行,他得趕緊去沐浴一番。
郭為鈞看了賀琅一眼,伸手托了一下他的拳,說道:“指點談不上,我擅長的是劍,要說刀法的話,還得是我們家莠兒。”
郭為鈞朝程莠努努嘴。
賀琅聞言看向岸邊的程莠,這才看出來她今日哪裏不一樣。
她以往都是把長發用一根簪子高高束起,今日卻不同,她梳了一個随雲髻,髻中點綴着華勝與珠花,銀釵斜插在發髻中,前額有些許碎發垂落,順着額際垂于側頰。身上穿着一件青白羅裙,腰間雲紋玉帶,側挂金羽刃,寬大的袖子滑落在小臂處,左腕上火紅的綢帶輕饒。
這副打扮讓她清秀的面容多了幾分婉約的靈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秋水般伊人,縱是沒有傾城之姿,卻有傾人之韻,淡雅中凝着灑脫,竟也毫無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