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唐氏把女兒蕭如玉拉回去, 黑着臉訓她, 兩天不去族學裏跟其她各房的姐妹們上學, 兩天沒有做家裏請的繡娘叫做的女紅, 她這是要幹嘛。
蕭如玉不怕唐氏,吐了吐舌頭,說她一時在嫂子那裏玩, 忘了,她這就去把族學裏女先生要求背的書都給背了,字寫了,女紅也做了。
最後她說:“娘, 我去嫂子那裏玩, 不會耽誤事兒的, 我這就回屋去補上。”
唐氏繼續黑着臉:“好在你還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這兩日荒廢了,曉得補上功課,去吧, 晚上吃飯前我要查驗。”
蕭如玉雞啄米一樣點頭, 然後由自己的小丫鬟陪着回房去了。
見女兒走了, 唐氏這才接了跟前心腹婆子陳媽媽捧上來的茶,籲出口氣之後喝了一口, 說女兒如玉真是讓人不省心, 不像兒子玉琅從小到大都沒讓她操心過。
“太太,老奴最近聽到一個傳聞,不知該不該跟太太說?”陳媽媽谄笑道。
唐氏繼續喝着茶:“什麽傳聞, 說來聽聽。”
陳媽媽:“老奴聽說少奶奶去了一趟栖霞寺,住在沈家別院,從沈家別院帶了兩個沈家的丫鬟回來……”
“她是嫌棄咱們蕭家的丫鬟伺候的不好麽?還是說咱們蕭家無人,她要從娘家帶丫鬟回來。”唐氏寒聲道,複又嘀咕了一句,“玉琅不讓我操心,可他娶的那女人讓我操心不少,哎……”
“太太,少奶奶帶回來兩個沈家的丫鬟,聽人說是要給少爺做房裏人的。”
“什麽?你聽誰說的啊?”
也難怪唐氏吃驚,在她看來,兒媳婦沈婉是個善妒之人,這三年來沒懷上身孕,還不許別的女人沾兒子的身。剛一嫁進來,就把原先兒子房裏的幾個貼身使喚的如花似玉丫鬟給打發了,換了幾個黑胖而又其貌不揚的丫鬟伺候。
因為沈婉是沈家嫡長女,沈家又是金陵望族之首,再加上沈婉人美又聰慧,陪嫁還多。金陵城的人都說蕭玉琅娶妻賺了,蕭家的長輩們對沈婉都是禮遇有加。
所以,後來即便連着兩年,沈婉的肚子沒有動靜,蕭家的長輩們也沒有說要讓蕭玉琅納妾。直到第三年,蕭家的長輩們才忍不住了,有了給蕭玉琅納妾的心思,畢竟他們認為蕭家的嫡長孫不能沒有子嗣,否則宗房的族長之位就要易主了。
但要給蕭玉琅納妾,他們還是要顧慮,怕沈婉不依,鬧起來,到時候沈家和蕭家不睦,兩家合作的買賣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沈家會對付蕭家。
Advertisement
這會兒聽到陳媽媽說兒媳婦沈婉特意帶了兩個沈家的丫鬟回來,要給兒子做房裏人,以後生了一兒半女擡姨娘,她要不吃驚才奇怪了。
所以她連茶都不喝了,放下茶盞,盯着陳媽媽問話。
陳媽媽便說:“宅子裏的下人們都在傳這事兒呢,老奴還特意去瞧了少奶奶帶回來的那兩個丫鬟。兩個人看起來約莫十三四歲的樣子,一個圓臉可親,一個鵝蛋臉很是清麗。她們一來,就做了少奶奶跟前的二等丫鬟,穿了二等丫鬟才能穿的水紅色比甲和衣裙。據說,她們攏共沒在少奶奶跟前伺候幾日。”
唐氏聽到這裏擡手:“行了,你別說了,你這就去一趟鴛鴦樓,把兒媳從沈家帶回來的兩個丫鬟叫到我這裏來看一看。即便是她給玉琅挑的房裏人,也要我看了點頭才行,不然什麽貨色的賤婢都能伺候玉琅。這伺候玉琅的人必要清白人家的女兒才行。”
“是,太太。”陳媽媽恭敬答應了,随即卻步退了出去,去鴛鴦樓傳人去了。
陳媽媽前腳剛走,外頭丫鬟進來禀告說武氏和唐端淑母女來了。
唐氏叫丫鬟去帶她們進來。
武氏和唐端淑進來向唐氏行禮問安之後,就在唐氏下手的椅子上坐下了。
武氏一坐下,就把一個秋香色的金線織成的香囊摸了出來,雙手捧着給唐氏道:“嫂子,這是我跟端淑昨日去檀覺寺上香,求寺裏的方丈開了光的祛病延壽安神的香囊,此香囊乃是端淑一針一線繡成,特意來呈給嫂子。”
唐氏接了過來,看了兩眼,誇贊唐端淑手巧,不像自己的女兒如玉,連個手帕子都繡不好。
接着她把這個香囊佩戴在身上,算是接受了武氏母女的心意。
沒說多會兒話,陳媽媽去而複返,把景蘭和翠竹給帶來了。
當時,景蘭正在南樓上沈婉的書房裏寫字呢,剛寫到“九”,陳媽媽就上來了。拜見沈婉之後,她傳了唐氏的話,說要讓沈婉新帶回來的丫鬟景蘭和翠竹去一趟富貴堂見太太。
唐氏跟其夫蕭延祿所住的正房正廳挂了一塊匾額“富貴堂”,蕭家宅子裏面的人就把唐氏那裏統稱富貴堂了。
于是景蘭放下了手裏的毛筆,跟着陳媽媽下樓,在下樓之前,沈婉囑咐她只管去不必害怕。
景蘭其實并不害怕,只是覺得奇怪,為嘛這個蕭家的太太唐氏,也就是沈婉的婆婆要見自己和翠竹。
難道是唐氏太閑,聽到兒媳婦從沈家別院帶了兩個丫鬟回來,還要親自過目?
下了樓,她跟被安春叫來的翠竹彙合,跟在陳媽媽和其她兩個丫鬟身後走過另一條窄窄的裏弄,拐了幾個彎,到了蕭家大宅正房正廳。
正廳的門楣上挂着一個塊金字匾額,上書“富貴堂”三個字。
這裏是蕭家大宅的正房正廳,果然是既寬敞又金碧輝煌,廳裏陳設着許多金玉之物,都是景蘭不認識只覺得昂貴的東西。
但是唐氏卻不在正廳裏,而是在右手方的東次間裏坐着,下手坐着武氏和唐端淑。
叫景蘭和翠竹來相見,唐氏也沒有避着武氏母女的意思。
因為她認為,武氏母女遲早要知道這件事,或者說她們也已經知道了也有可能,不然為何她們巴巴地給自己送了個開光的香囊來讨好自己呢?
景蘭和翠竹進來,按照她們這兩天學到的問安道福的禮儀向唐氏行了禮。
唐氏讓她們直起身擡起頭來,然後細細地打量她們。
不光唐氏,屋子裏的其她人都在看景蘭和翠竹。
景蘭還好,面對這麽多人的目光鎮定自若,翠竹卻是害怕得雙腿發軟,全身都在篩糠似地抖。
唐氏首先就看不上翠竹,覺得她臉圓姿色一般,而且沒見過世面,屋子裏這麽點兒人打量她,她就害怕得發抖了。
也不曉得兒媳婦到底看中了這個翠竹哪一點兒,竟然挑了她打算給兒子玉琅做房裏人。
想到這裏她又多看了兩眼翠竹,看到她細腰臀翹,就想,莫不是兒媳婦覺得這個小丫鬟好生養,所以挑了她?
好吧看在蕭家宗房子嗣艱難的份兒上,這個資質一般的姑且讓兒子收了房吧,只要她跟玉琅生個男娃出來,長成這樣也可以接受。
唐氏又去看景蘭,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細看了兩遍,微微點頭。
她認為兒媳婦挑的這個丫鬟無論是從容貌身段兒上都是個美人胚子,長大了以後那姿色不會比沈婉差。尤其是這個丫鬟被這麽多人看,鎮定自若的模樣讓唐氏認可。
兒子玉琅的姨娘也不是什麽資質的女子都能做的,畢竟以後要從這些姨娘的肚子裏生出來蕭家的子嗣,這當娘的差了,生出的孩子能好到哪裏去。不然,大戶人家講究個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嫡庶有別做什麽。
唐氏看中了景蘭,先就問起景蘭的情況來,什麽年紀,家裏幾口人,可認字等等。
景蘭照實說了自己的情況,當聽到兒媳沈婉在教景蘭認字寫字時,唐氏道:“你主子這一回可算是想通了,就是要這樣心胸寬廣,才會有福。”
接着唐氏又問了翠竹的情況,翠竹當然也老實說了,唐氏聽完卻撇了撇嘴。大概她認為翠竹家裏不如景蘭家裏,翠竹家是雇農,景蘭家好歹有幾畝薄田,要不是兄弟犯了錯,景蘭也成為不了沈婉的丫鬟,家有恒産者要純良些。
在讓陳媽媽帶她們下去之前,唐氏賞了景蘭和翠竹東西。
景蘭得了一對兒絞絲銀镯子,翠竹得了一支銀簪。
兩人謝了賞退下之後,唐氏心情愉悅地重新喝起茶來。
武氏和唐端淑在旁邊坐着,把景蘭和翠竹看得清清楚楚,後面唐氏問兩人的話,她們也聽到了,最後唐氏賞兩人的東西,她們也看得真切。
女兒在跟前,武氏不好問堂嫂打算在怎麽安排自己的女兒,所以她就故意說女兒還要去和如玉一起繡女紅,把她給打發走了。
等女兒走了,武氏這才問唐氏:“嫂子,方才那兩個丫鬟……”
唐氏慢慢道:“我也不瞞你,這兩個小丫鬟是我兒媳從沈家帶來的,打算給玉琅做房裏人的。等玉琅從揚州回來,我就讓他收房。”
“那……我家端淑呢?嫂子,你不是答應過我,必定讓玉琅和端淑在一起的?”
“你這腦子怎麽長的,要是玉琅收了兩個丫鬟做房裏人,這頭開了,要納了端淑不是很容易麽?你放心,玉琅喜歡端淑,就算有了那兩個丫鬟做房裏人,端淑還是要高她們一截,還是踩在她們頭上。”
“能不能先納我家端淑,再收那兩個丫鬟呢?我方才聽了,她們年紀都不大,可以等她們大些。”
“這……等玉琅回來,聽聽他的意思再說吧。”
話都說到這一步了,人家堂嫂也給了承諾了,作為一個依附蕭家的遠親,武氏知道自己不能再多說話了。畢竟蕭玉琅作為蕭家嫡長孫,願意先納妾還是先收房,她跟女兒端淑根本管不着。如今,也只有按照昨日去見堂侄清源時,他說的要先一步見到蕭玉琅,再來一出美人計,趁着讓蕭玉琅貪圖新鮮,給出承諾才能把事情給定下了。
不管怎麽樣,女兒端淑要先成為蕭玉琅的妾,才能占上風,以後壓制住那兩個被沈婉送給蕭玉琅做房裏人的小丫鬟。先一步就有可能先懷上身孕,要是先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庶長子。而要是将來沈婉不在了,女兒就可以做繼室,兒子可以記在前妻沈婉名下,變成嫡長子。這樣的事情,在江南的大戶人家裏面也是常常發生的。
景蘭跟翠竹從富貴堂出來,被另外的唐氏跟前的丫鬟送回鴛鴦樓。
一路上,翠竹都在笑,她捏着手裏的銀簪子看了又看。
景蘭跟翠竹不一樣,她不覺得高興,只是覺得疑惑。她想,蕭家這是什麽規矩,當家的太太見了新丫鬟還要賞東西。況且一出手就是銀器,翠竹那一支銀簪少說也要二兩銀子才能打成。而自己手裏的這一對絞絲銀镯應該至少要五六兩銀子。就算蕭家是富豪之家,對于兩個新進宅子的丫鬟來說,這賞賜是不是重了點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