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蕭家宗房占據了白石街最好的地段, 到底五層的宅子。
沈婉一行人下了馬車, 進入大宅,奴仆們見了她紛紛行禮, 更有丫鬟進去向裏面的沈婉公婆禀告沈婉回來了。
夏媽媽過來領着景蘭等人去了鴛鴦樓, 沈婉則是帶着安春和安冬去了正廳拜見公婆。
就算是決意要跟蕭玉琅和離,但作為蕭家的媳婦一天, 她該對長輩孝順的還是要孝順,面子上該講的禮還是要講。
進入正廳之後,她毫無意外地見到了婆婆唐氏, 還有唐氏娘家遠親唐文遠的妻子武氏以及她的一雙兒女,唐皓和唐端淑。
她公公蕭延祿卻是不在, 大概也是因為瞧不上武氏,不耐煩接待這種親戚。
唐文遠是沒有進學的窮酸儒生,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在鄉鎮上坐館,教幾個小童得些束脩養家糊口,日子自然過得緊緊巴巴。
好在他娶的老婆武氏很有些社交手腕,常常靠巴結唐家一些有錢的親戚得些好處。
蕭家大太太唐氏就是她極力巴結的對象之一。
因為唐氏算得上唐家嫁得最好的女人, 本來作為一個普通地主之家的女兒唐氏是不容易嫁進蕭家這樣的望族的。只因為唐氏年輕的時候是金陵城數得上號的美人,芳名遠播,一次去檀覺寺上香,偶遇當時的蕭家大少爺蕭延祿。
蕭延祿一眼就看上了她,後來托媒人上門提親,這親事一提就成, 所以唐氏嫁進了號稱金陵四大望族之一的蕭家。
唐家的女兒除了唐氏之外,其她人嫁的多半是跟唐家門第相當的鄉紳,武氏自然頭一個想巴結的就是唐氏。
武氏生的一雙兒女容貌都不俗,特別是今年已經十六歲的女兒唐端淑更是豔若桃李,十分明豔。
靠着巴結唐氏,武氏把自己十二歲的兒子唐皓送進了蕭家族學,一文錢不花就可以跟蕭家的孩子們一起上學,族學裏面還補貼給他書本費夥食費。
至于已經十六歲的女兒唐端淑,武氏一直不給她找人家,不過是想讓女兒也能攀龍附鳳,嫁入豪門。
武氏心中的豪門不是別家,就是蕭家,她看上的女婿就是她極力巴結的唐氏的兒子蕭玉琅。
Advertisement
但是她也很清楚自己家庭是個什麽狀況,要想女兒被作為蕭家嫡長孫的蕭玉琅明媒正娶是不可能的。但要是讓女兒做個蕭玉琅的妾,她認為還是很有可能。不過,武氏對女兒前途的定位可不只是蕭玉琅的妾,她希望一開始是寵妾,後面能夠成為正室,又或者說是成為蕭玉琅的繼室。
武氏這個想法在女兒十二歲時就有了,當時蕭玉琅跟沈婉才定親。
蕭玉琅跟沈婉的親事是由兩家長輩定下的,定親一年後兩人才成親。
武氏冷眼旁觀這門親事,就希望那個號稱江南望族,同時作為金陵望族第一家的沈家的嫡長女沈婉能出個意外,到時候她的女兒就能夠上位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帶着女兒可沒少往唐氏跟前湊。
以探望兒子為由,武氏帶着女兒一年四季來蕭家小住,一住就是好幾個月,在蕭家蹭吃蹭喝蹭好處,完全不覺得不好意思。
因為她會讨好唐氏,蕭家人也不覺得她們母女吃住在蕭家,能把蕭家吃窮。再說了她們吃喝花的錢,也是算在唐氏頭上,更沒有人願意生事,得罪唐氏了。
前世的沈婉,雖然不喜歡武氏和她的女兒,但還是跟別人一樣敷衍她們,并不在表面上得罪她們。
沈婉跟蕭玉琅成親之後,一年兩年三年肚子沒有動靜,可把武氏高興壞了。她覺得這是老天爺要成全自己的女兒。
其實在沈婉跟蕭玉琅成親一年之後,沒有懷上身孕,武氏就探聽過堂嫂唐氏的口風。
唐氏悄悄告訴她,礙于沈家是金陵望族之首,蕭家要給沈家面子,不好這就給兒子玉琅納妾,得再等一等。
武氏自然問要等多久,唐氏說需要三年,要是三年沈婉還懷不上,那麽再給兒子玉琅納妾,沈家也無話可說了。
這些年來武氏帶着女兒老往唐氏跟前湊,唐氏也明白武氏是個什麽意思。
唐氏認為兒子要是納妾,就納她娘家的堂侄女唐端淑很合适。一是因為唐端淑跟唐氏存在親戚關系,她覺得給兒子納這樣的妾也算是知根知底。二是唐端淑模樣生得好,身材凹凸有致,一看就是個好生養的。第三,則是唐氏覺得兒子玉琅每次見了這個表妹,說話都透着親熱,而唐端淑也老愛去看兒子,兩人四目相對時,頗有些眉目傳情的意思。
綜合這三樣下來,唐氏心裏就把唐端淑當成了給兒子納妾的首要人選。只是這個意思她沒有明白對武氏說過。她擔心武氏是個嘴巴不嚴的,要是讓武氏知道了自己的意思,到處去說,讓兒媳婦沈婉聽到,沈婉會厭憎自己這個婆婆。而沈家的人知道了,自己也會被恨上。
見到沈婉從栖霞寺回來拜見自己,唐氏讓她起身,接着淡淡地說:“你回房去歇着罷,玉琅在你去栖霞寺後就随着蕭家的船隊去了揚州,怕是要下個月才能回金陵了。”
沈婉點頭:“媳婦曉得了。”
她并沒有主動跟武氏等人打招呼,眼睛在他們三人身上梭巡一番也就算是見禮了。倒是武氏等人要向她這個蕭家的孫少奶奶道福。
沈婉向着他們微微點頭,随即就轉身出了正廳,由候在外面的安春和安冬陪着回鴛鴦樓去。
唐氏等人都習慣了她冷淡疏離的作風,各人不以為意。
在退出正廳之前,沈婉不經意瞄了一眼唐端淑,見她在見到自己後沒有如同往日那樣總是要谄媚地奉承自己兩句,而是站在那裏面有得色。
前世,她留意到這一點兒也沒多想。
可這一世,她一下子就了然了,為何唐端淑會不再巴結自己,無法掩飾心中的得意了。
原因就是在她去栖霞寺禮佛,順帶過上巳節這幾天,唐端淑已經和蕭玉琅勾搭成奸。并且在她的肚子大起來之前,順利地成為了蕭玉琅的妾室。在沈婉生下女兒兩個月之後,唐端淑生下了一個兒子。
前世的唐端淑在跟沈婉相鬥的時候,曾經親口說出來她跟蕭玉琅彼此早就有情,兩人的感情甚至可以追溯到蕭玉琅娶沈婉之前。只是因為她家貧,蕭玉琅才不能夠娶她為正妻。蕭玉琅娶沈婉為正妻,不過是遵從家中長輩的安排,不得已而為之。而且,蕭玉琅還說沈婉沒有女人味兒,摟着她就跟摟着一個冰人一樣,他對她興致缺缺。所以,他一兩個月才去碰她一回,總是借着替家族做生意賺錢的借口外出跟躲避沈婉。
這些話是唐端淑跟她表兄武清源勾結,陷害沈婉與檀覺寺僧人慧定通奸,結果被景蘭頂罪,沈婉後來報複唐端淑,讓她自食惡果,被趕出蕭家時,唐端淑說出來的。
這一世後面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比如說唐端淑生下兒子之後,兒子卻被抱給沈婉養育,因為這個,唐端淑越發仇恨沈婉。
又因為越來越恨沈婉,後面才發生了她勾結表兄武清源陷害沈婉的事情。
面對這一世的唐端淑,沈婉并沒有自動地代入前世的仇恨,她只覺得利用前世她知道的一些事情,能夠成功地跟蕭玉琅和離就算達到目的。
沈婉在見到唐端淑面有得色地站在蕭家正廳裏的時候,一顆心倒是落了地,她早已經想好該怎麽展開自己的計劃,只要唐端淑這裏沒有變,跟前世一樣就行。
心情輕松的沈婉加快腳步往蕭家西路的鴛鴦樓去。
那裏是她在蕭家跟蕭玉琅的居處,位于蕭家正廳西邊,是一座二層樓的宅子。在整個蕭家宗房的房屋裏面,鴛鴦樓也是相當好的一個住所。
這個鴛鴦樓中間被雕花飛罩隔斷,分外南北兩邊,冬暖夏涼,推窗即可看荷池花園。
鴛鴦樓有十幾個丫鬟婆子伺候沈婉和蕭玉琅,作為女主人的沈婉回去,她們早就列隊于鴛鴦樓前,見到她之後紛紛上前來向她行禮道福。
沈婉叫起,然後被她們簇擁着去了南樓。
南樓是沈婉平日起居歇息的地方,南樓下面的廳堂則是她接待女客的地方。
而北樓屬于蕭玉琅,鴛鴦樓的主卧室就在北樓,北樓相對于南樓來說更加開闊,蕭玉琅在家裏的時候就住在北樓。
蕭玉琅跟沈婉成親之後,在家呆着的時候少,沈婉後來就把自己的東西搬去了小一些的南樓。時間一長,自己住慣了,即便蕭玉琅回來了,也不去北樓住,而蕭玉琅也不來要求她回北樓住。這麽一來,就跟分居也差不多了。
踩着紅漆樓梯,沈婉上了南樓,回房由着安春和安冬伺候換了家常穿的半舊玫瑰紫的牡丹花紋褙子,到南窗下鋪着彈墨軟墊的紅木羅漢床上坐下。
接了夏媽媽捧來的龍井茶,沈婉喝了幾口,放下茶盞,長長地舒出了口氣。
在一邊站着的夏媽媽就笑說:“少奶奶的氣色看着甚好,想來此一去栖霞寺禮佛順帶踏青過上巳節,一定諸事順遂。”
夏媽媽是沈婉的乳母,她嫁入蕭家之後作為陪房跟着沈婉一起來蕭家的,她的男人左新替沈婉管着陪嫁過來的那些鋪子。因此他們兩口子都算得上沈婉的心腹,尤其是夏媽媽,在沈婉心裏跟她的親生母親也差不多了。
沈婉十分信任夏媽媽,有什麽心事還有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都會跟夏媽媽說。這一次去栖霞寺禮佛,她沒有帶夏媽媽去,是因為夏媽媽前幾日偶感風寒,身子不太爽利,所以她讓夏媽媽在家歇着,順帶管着家裏的丫鬟婆子們。
沈婉聽了夏媽媽的話之後,就說如夏媽媽所說,她這一趟去栖霞寺一切順遂,還帶了兩個能幹聽話的小丫鬟回來。
随後她問夏媽媽所患風寒可好些了。
夏媽媽笑道:“托少奶奶的福,老身大好了。”
沈婉:“那就好,這幾日我沒在家裏,家裏沒什麽事吧?”
夏媽媽說沒事,只不過沈婉不在的時候,武氏母女來這邊鴛鴦樓北邊的花園賞花,還是由孫少爺作陪的。後來孫少爺還請武氏母女吃飯,喝了不少花雕酒,孫少爺喝醉了,還是武氏母女要來了醒酒湯給孫少爺喝。
聽到這一節,沈婉笑了,也許就是在上巳節那天,自己人在沈家別院,蕭玉琅就跟唐端淑勾搭成奸了。而武氏也有份兒,她推波助瀾,讓女兒跟酒醉的蕭玉琅成就好事,生米做成熟飯。
沈婉揮退了屋內的丫鬟,只留下了夏媽媽一人,接着對她說:“媽媽,我有一事想跟你說一說,但請你聽了之後不要反對,還要助我成事。”
作者有話要說: 解謎總是很爽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