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賈放清早起身, 想要從榮府後門處溜出家門,沒曾想竟然被賈赦的人給堵住了。
“三爺,大爺吩咐下來的, 外頭亂。府裏的人要出門都要他點頭才行。”
城內糧價瘋漲了好幾天之後,城內的秩序就亂了。前天城西剛剛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暴民沖進了一家小糧行, 搶糧未遂, 直接放了一把火, 把這糧行後頭的糧倉全部燒掉了, 還波及了周遭的民居。
此時一處, 京中的糧行人人自危, 不僅聘請了人數衆多的護院,還聯名請動了五城兵馬司指揮使,日夜在城中巡邏, 但有游民、刁民, 一律逮治, 如此一來,京中的秩序才好了些。但是氣氛已壞,百姓們多滿懷着一腔憤懑,焦灼等待着變局出現。
賈放找到賈赦,向他求情:“大哥,我有不得不出門的理由, 出門是去做正事。”
賈赦沖他一虎臉:“爹出門之前交代過的,爹出門在外, 這京裏的閑事,咱家能不摻和就絕對不能摻和——爹鄭重将這責任交到我頭上,我就不能不擔着……你出門到底為了什麽?”
“為了糧食的事。”賈放低下頭, 小聲說,“城裏眼下是這種情形,我……心裏不安。城裏有我能幫上忙的,我想幫上點忙。”
賈赦繼續瞪眼睛:“那也不能就這麽出門!”
賈放忍不住氣結:到底要怎樣軟磨硬泡,才能教賈赦點頭答應?
豈料賈赦喚過了身邊的兩個護院,指着賈放說:“這位是你們三爺!他出門在外,你們要好好的護衛他的安全,要是少了一塊油皮我都拿你們試問。”
賈放登時大喜,謝了賈赦,轉身要走,只聽賈赦在後頭提醒:“老三,你盡管秉着本心去做事,其他事大哥替你兜着。”
這一句話落入耳中,賈放心裏登時湧起一股暖流。後世之人再讀《紅樓》,都只道賈赦是個徹頭徹尾的惡人,但此刻賈放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年輕時的賈赦,還沒有變壞時的賈赦——依舊是個待人真誠且關懷的兄長。
他鄭重向賈赦告辭,帶着趙成和兩個護院出了門,直奔晚晴樓。在這裏他見到了林如海和水憲。水憲憑窗遠眺,林如海則背着手,小老頭似地在雅間內轉來轉去。
“你總算來了。”見到賈放,水憲的語氣相當平淡。
林如海則搓搓手,說:“是不是要開始了?”
賈放趕緊說:“如海兄今日不宜露面,還是留在這晚晴樓裏的好。”
Advertisement
水憲也這麽說:“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由如海出面,而且以後非但對你沒有壞處,還會對你的名聲大有助益。但今天你是待在風口浪尖上,實在不宜由你親自露面。”
林如海顯然覺得有點兒掃興,但他知道水賈二人是在為他的安全着想,點頭答應了。
水憲看看天色,說:“這就要出發了吧?”
賈放搖搖頭,說:“再等一會兒,正午時再出發也不遲。”
水憲不明所以,望着賈放,但見他堅持,就也同意了。
賈放立在晚晴樓上,居高臨下望着晚晴樓跟前立着的那座石磨。這石磨自從“金銀稻”、“狀元粉”開始風靡的那日起,就一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地磨着米漿,用來制作“狀元粉”的漿水遠遠不斷地從石磨間流淌而出。
“今日之後,這石磨怕是要停了。”水憲望着那石磨,突然感慨了一句。
賈放能大致猜到水憲的心情:畢竟這一段時日裏,“金銀稻”與“狀元粉”都令晚晴樓聲名大躁,日進鬥金。但是從今天開始,“金銀稻”的神話即将破滅,所以水憲才會說,那石磨要停了。
“是有點可惜。”賈放說。
誰知水憲劍眉一挺,揚起頭笑道:“不過這樣更好,什麽‘狀元粉’,分明是‘腸粉’、‘粿條’才是真正接地氣,老百姓吃的食物。是時候還它們本來面目了。”
京城中最大的糧行,餘慶行門口,從上午開始,陸陸續續聚了不少百姓在門口。
餘慶行裏也蔓延着一股子緊張的氣氛,經歷了前幾日的混亂之後,糧行的夥計也覺得快頂不住了。
“大掌櫃,說實在的,咱們糧行裏囤了這麽多糧,再這麽囤下去,糧都要發黴了……百姓們買不起糧,咱們又缺錢周轉,就真的不能……降一點價嗎?”
邵掌櫃嘆了口氣,沖向他發問的夥計搖了搖頭:“這真不是你我能做主的。”
那夥計也知道自己白問了,嘆息一聲。另外一個夥計則探頭過來,對邵掌櫃說:“掌櫃的,最近京城裏傳出了一首童謠,是有關咱們購進的‘金銀稻’的。”
餘慶行是掀起城中這股子“金銀稻”風潮的始作俑者,也是囤積“金銀稻”最多的糧行之一。為此餘慶行将糧倉內的存糧做抵押,從至少三處錢莊那裏融了大約八萬兩白銀,用以收購各處送來的這種神奇谷物。
“什麽童謠,說來聽聽。”邵掌櫃看似無意地問,他隐藏在袖中的右手實則狠狠地抖了一下。
“那童謠唱的是:‘金銀稻,半耳朵。農人笑,糧行跳。’”
“掌櫃的,你說這‘半耳朵’是什麽意思?農人為啥要笑,糧行又為啥要跳呢?”傳話的夥計臉色一片迷茫。
“‘半耳朵’啊……”邵掌櫃聽見整首童謠,反而不抖了,輕輕嘆了一口氣,“只怕是無稽之談,無需理會。”
其實這邵掌櫃心裏再明白不過了:半耳朵,恐怕是“半耳東”之誤,半耳東,就是半陳啊!
金銀稻,本來就是一半新米與一半陳米,混制而成,哪裏就是什麽與“狀元”都扯得上關系的神奇稻谷?
所以邵掌櫃當初是拼卻了自己“百谷嘗”的半世英名,面對這種新陳混雜的稻谷,違心地确認這種稻谷乃是江南神谷“金銀稻”。
全城的糧行都相信邵掌櫃的眼光,當然事後晚晴樓的大肆采購,“狀元粉”的風靡,都是在推波助瀾,才讓金銀稻的價格高得令人咋舌。但溯本求源,是他邵掌櫃的一句話,一點頭,才讓京城裏上演了這樣一場“陳糧變黃金”的大戲。
這一切都源于那天他去見的人,提出了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
而今日,這童謠響起之時,邵掌櫃知道這場大戲将于今天落幕,将于一同落幕的,還有他辛苦了半世,得來的“百谷嘗”之名……可能還會有他的人生,他的性命。
“掌櫃的,外頭又來人了,”一個夥計慌慌張張地喊起來,“好多人!”
邵掌櫃平靜地轉過身,說:“大夥兒都不要怕。你們只是為這裏的店東幹活的,不會有人要傷害你們。來,大家一起出去看看。”
餘慶行跟前,這時真的已經烏壓壓地擠了一大群人,不止是城裏的百姓,還有好些太學裏的學生。
仗義直言的太學生,往店面跟前一站,望着店裏的水牌就大聲念出來:
“上等稻米,每鬥,百三十文。”
“中等小麥,每鬥,百三十文。”
“中等粟子,每鬥,百二十文……”
“這快要比官倉的價格高出了一倍,你這開的是什麽糧鋪,還是黑店吶?”
太學生話音一落,糧鋪外的百姓就齊聲高呼:“黑店,黑店,黑店!”
這呼喊聲成了聲浪,一陣陣,聽得人膽戰心驚。但很快迎來了五城兵馬司的巡檢,從人群中辟開一條道路,擠到糧鋪門口,大聲喊:“幹什麽幹什麽,這是目無法紀,要聚衆鬧事嗎?”
領頭的巡檢手中的馬鞭登時指向了帶頭的幾個太學生:“還不快叫大夥兒散去了,事情好商量。”
“不行,這餘慶行是城裏最大的糧行,自從今年春天開始,這糧行就帶頭囤積存糧,哄擡糧價,讓城裏的百姓吃不到糧,讓城外的官員無糧赈濟。差爺,這樣的奸商刁民就立在眼前,您居然還讓我們散去,還說萬事好商量?”
五城兵馬司的巡檢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提氣喝道:“跟我們說這些又有什麽用?”
“你們若是要檢舉餘慶行不法行商,去順天府、去提刑按察使司、去都察院都行。你們這些讀書人,不是最會寫狀子的嗎?”
幾個巡檢都是一副“只要你們不在街面上晃蕩就與我無關”的表情。
但是太學生們不樂意了,賴在餘慶行跟前不肯走,“我們這些讀書人,總得為百姓做點實在的不是?”待見到糧行裏有人出來,幾個太學生沖上去,抓住其中那掌櫃模樣的大聲喊:“說,你們賺的這是什麽昧良心的黑心錢?”
被抓住的偏偏不是掌櫃,只是糧行的賬房。那賬房愁眉苦臉地道:“都沒有賺到錢啊,各位老爺,天下大旱,這糧也是難得。你們可知,我們糧行裏餘糧也不多,從外地進來的糧米進價就已經高,再加上路稅和人工,可不就是這麽高的糧價了嗎?咱總不能做賠本買賣吧?”
賬房一開口,就被身邊的太學生打斷了。
“別聽他的鬼話——這餘慶行的倉房裏,有十萬石稻米、八萬石小麥、五萬石粟米。這叫餘糧不多?這叫沒有囤積?”
太學生每問一句,将糧行裏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起來的百姓就大喊一聲“奸商”、“黑店”。
餘慶行跟前站着的賬房與夥計在這洶湧的民意跟前幾乎瑟瑟發抖,而最令他們害怕的,是那太學生将糧行的庫存說得一清二楚,仿佛親身進過他們的庫房,親眼見過他們的賬簿一樣。
可他們是怎麽知道的?!
但五城兵馬司的巡檢卻不理會。領頭一人寒聲道:“我司的職責,純是維持京中的治安。旁的我們都不管,爾等速速從此地散開……”
太學生們還在紛紛嚷着“糧行給了你們多少賄賂”“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恁嚴”。誰知這時五城兵馬司的巡檢“刷”地一聲,整齊劃一地抽出了腰間的刀劍。
俗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太學生們一見刀劍,剛才那等洶洶的氣勢瞬間全沒了,抱着頭竄下餘慶行跟前的臺階,三兩下一擠,就已經消失在人群之中。
但百姓們卻只是稍稍朝後退卻幾步,面對五城兵馬司的兵器,人群中突然有人開始唱歌。只聽他唱道: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那愛銀錢、忘良心的狠貨奸商!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①
那個聲音甚是粗啞,幾似破鑼。可是歌聲卻有幾分悠揚。
他唱到最後,餘慶行跟前擠着的上千人一起開口相和:“……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曲子的詞意很明白,但上千人一道唱來,自有一番震撼人心的力量,唱得那些五城兵馬司的巡檢,和糧行的賬房夥計們,都臉色發白。
這曲子詞太有力量了,逼得每個人都檢視自己,上有蒼穹,是否自己就是那愛銀錢、忘良心的狠貨奸商。
……
賈放與水憲遠遠地站着。
水憲聽着千百人一通唱這曲子,也忍不住動容,點頭對賈放說:“這曲子寫的是好。”
賈放:……我又抄作業了。
此刻的水憲,比尋常人更犀利,眼中閃着星芒,抿着嘴唇寒聲道:“哪裏是什麽‘狠貨奸商’,只怕是‘狠宦奸商’才對。”
賈放:……這就更加不敢說了。
水憲卻眼前一亮,說:“來了!”
只見餘慶行跟前的另一條道路上,順天府的衙役鳴鑼開道,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地過來。其中還混雜着幾個不穿官服的,也像是商賈掌櫃的模樣。
百姓們自動給讓開一條路。
順天府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與五城兵馬司的巡檢們比起來也不遑多讓。兩下裏碰面,相□□點頭,表示都在執行公務。
其中一名商人模樣的來到餘慶行跟前,平平靜靜地說:“奉順天府尹之命,查抄餘慶行。”
“啥?為啥?”
餘慶行的夥計全傻眼了。
賬房是店東的親信,這時大驚失色地沖上前,大聲質問領頭的衙役:“奉順天府尹之命,這怎可能,怎可能……”他似乎想說,順天府那裏一直都沒問題的,但話到口邊,還是多出一分急智,将這萬萬不該說的,又忍回去了。
衙役轉向商人們:“三大錢莊聯名遞了狀紙,餘慶行所融通的頭寸無力償還,作為抵押,餘慶行糧倉中的所有存糧将被查封,交由三大錢莊處置。”
“什麽叫頭寸無力償還?”賬房大怒,“貼封條可以,但我們要和三大錢莊對質。”
“我勸你別費這勁兒了,”領頭的衙役涼涼地說,“城裏五大糧行,都被查封了。現在輪到你們了。”
都被查封了?——餘慶行的夥計們相互看看,心中都湧上一股不祥的預感。
“為什麽?”賬房不服氣地大聲喊:“融通的頭寸明日才該還,且通常的做法都是借新還舊,錢莊都會再融一筆——利錢我們是每期都按時還的呀!”
“這是因為,”其中一名錢莊管事模樣的人上前一步,對餘慶行的賬房說,“貴糧行日前押上了巨款囤積的‘金銀稻’,日前被證明是一場騙局。那絕不是什麽江南名品稻種,那就是新谷子混着陳谷子,看起來像是兩種顏色的谷子混在一起一樣。”
“這絕不可能!”賬房眼中含淚,一聲大喊,“若是別處倒也罷了,我們掌櫃可是……可是‘百谷嘗’啊!”
“對,邵掌櫃,邵掌櫃人去哪兒了?”餘慶行的夥計們紛紛想起,轉頭再找人,才有人醒悟過來,邵掌櫃剛剛就根本沒跟他們一道出來,此刻不知去哪兒了。
“還說‘百谷嘗’,依我看啊,全城的糧行,都被他一個人給坑了。”另外一名錢莊管事不無揶揄地說。
可這事兒落在餘慶行衆人頭上,誰肯信啊?
“不信?你看!”
錢莊管事丢給餘慶行一只口袋。賬房用顫抖着的手從袋子裏抓出一把米,果然,只見那米一半金,一半銀,顏色很好看。
“是金銀稻?”
“就是陳谷子和新谷子混一道。”錢莊管事坦白地說,“連米漿都試着磨過了,味道完全一樣,腸粉也好,狀元粉也罷,都是用這個做出來的。”
這一事實直接壓垮了餘慶行——既然事實證明,金銀稻是一場騙局,那麽這種谷物的價格馬上就會暴跌,陳谷子原本就比新糧更便宜,他們早先花大價錢進的金銀稻,立馬變為最普通的谷物,這一瞬間的損失,足夠虧掉一整間糧行所有的本錢。
錢莊管事說得對,即便拖到明天,餘慶行也還不上那應還的頭寸。
賬房被徹底打敗了,一屁股坐到了門檻上。
夥計們有的依舊不敢相信,也有的放棄了抵抗,準備去收拾鋪蓋。
其中一個糧行掌櫃則沖着聚在餘慶行跟前的百姓們揮手,道:“諸位請放心,餘慶行的存糧将被納入官倉,從明日起,官倉将敞開供應,平價售糧。”
這承一旦做出,百姓們那裏就像是沸騰的油鍋裏飛入一點水,“轟”的一聲炸開。
“蒼天啊!”
有人跪謝老天,有人趴在地面上親吻土地。
更多的人開始用完全不一樣的情緒與音調大聲唱了起來:“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那愛銀錢、忘良心的狠貨奸商!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這歌聲在餘慶行跟前響起,竟然格外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