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鍋巴粉, 光聽名字,容易讓人想到鍋巴磨成粉。實際上……就是鍋巴, 加上一點炒熟的芝麻和砂糖, 磨細成粉。
賣相不太好,乍一看像是磨碎喂豬吃的糠麸。吃到嘴裏,唯有一個字可形容:香!
鍋巴香, 炒芝麻更香,二者結合,自是香上加香。
可以幹吃,口感很奇特,尤得小孩子的歡心。不過由于是粉狀物, 吃急了容易噎着或嗆着,年紀大的人喜歡泡水吃。黃裏透白的粉, 倒入開水, 顏色就神奇地變成了接近芝麻糊的灰黑。
水沖的鍋巴粉,在味道上,亦與芝麻糊十分相似,只在口感少了些許粘稠感。
說起來, 鍋巴的做法極為簡單,前提必須得有足夠多的鍋巴。
煮一大鍋飯, 才有那麽一點鍋巴——還得燒火的功夫到家, 鍋巴才能不軟不糊剛剛好——想做鍋巴粉,份量遠遠不夠。
郁容臨時決定做鍋巴粉,沒有鍋巴, 只能另辟蹊徑。
炒米可替代鍋巴。
大火爆炒幹大米,炒到金黃,略帶焦香,起鍋即為炒米。
加炒芝麻和糖,磨出來的鍋巴粉,吃起來與真正的鍋巴做的,沒多少區別。
從米壇裏搲了幾升的米,郁容快速用清水過了一遍。
其實,按照标準的做法,炒米前,大米是不經過淘洗直接入鍋的。
可這個時代的白米,遠比不上現代的大米,口感什麽的就不提了,光是裏面的砂子與灰塵……若不先過一遍水,直接下鍋炒,作為一個現代人,絕對會有心理陰影的。
少年大夫找來兩個幹淨的大竹匾,将瀝了水的米粒均勻撒在上面,拿到太陽下晾曬。
日頭正好,這些米曬上個半天,差不多能幹。
Advertisement
米和芝麻還在晾曬,一時半會兒沒法做鍋巴粉了。
沒打算幹等着,郁容回了廚房,繼續忙活着。
首先得清洗小石磨。
鍋巴粉是磨好了直接入口的東西,必須得注意制作工序中的衛生問題。光用冷水洗,郁容仍是不放心,便想着用開水燙滾,再用高溫消菌。
就得用到大鍋竈了。
實際上,炒米需要大火爆炒,小爐子的火本也不夠。
原先嫌大鍋竈怪麻煩的郁容,饒有興致地起竈燒火了。
二尺二的大鐵鍋,這還是頭一回投入使用。
郁容之所以嫌大鍋竈麻煩,主要是因為,第一次用鐵鍋前必須得先“開鍋”,否則,燒煮出來的食物,會帶着一股不好聞的鐵味。同時,鐵制品會鏽蝕,養護得當,鐵鍋的使用壽命才夠長。
既買了鐵鍋,除味與養護是無論如何也省不掉的程序。
不過,少年大夫偶爾會在一些瑣事上,有輕度的拖延症,想着等一等,哪天閑着無聊再去處理……反正也就多放個幾天,鐵鍋沒那麽快生鏽的。
出于做鍋巴粉的需要,郁容只能認命地給鐵鍋先行除味了。
土辦法,直接拿豬油擦鍋,方便又有效。
可家裏沒有新鮮的肉,便只好換一個法子了。
水和食用油,一比一,再加把茶葉,倒鍋裏大火燒開,用長勺舀油水,對整個鍋裏進行反複澆淋——油水是為養護,保證鐵鍋不容易鏽蝕,茶葉則能去掉生鐵的腥味。
熄火冷卻,找一些木屑什麽的擱油水裏,拿鍋刷再反複刷洗。最後,盛幹淨鍋裏的油水,清洗一遍,燒個一兩鍋的開水,“開鍋”即完成了。
處理好了鐵鍋和小石磨,郁容去前院檢查着晾在竹匾上的米粒,到底泡過了水,米粒吸了水分有點漲,曬了半個下午還沒完全幹燥。
無需着急。
準備工作已然到位,炒米磨鍋巴粉,正式做起來,花費不了多少工夫。
少年大夫回後院,開始收拾适才被倒騰得有些淩亂的廚房。
忽看到一中小號的陶甕,放在角落裏,正被盆架剛好擋着了,不注意看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陶甕一看就知道用過一些年頭了,肯定不是此先在土陶坊定制的。
郁容回想了一會兒,記不清這東西從哪來的,也不獨自糾結,移開盆架,直接将陶甕搬出來。
好重!
顯然,甕裏裝滿了東西。
少年大夫愈發好奇,小心地打開甕口——
臭!
郁容一個不妨,被臭味熏得腦子發懵,好一會兒,緩過神,又覺得這沖鼻的味兒,莫名讓人口舌生津。
下意識地吸了吸鼻子,他覺得這臭味怪熟悉的,好像是……
臭蘿蔔!
郁容驚喜。
——臭蘿蔔啊,真真是好些年沒嘗過味了。
跟臭豆腐一樣,但凡沾了“臭”的食物,基本是一個“德行”:聞着臭、吃得香。
一碗臭蘿蔔,加點蒜子,煮飯時順便蒸上,吃起來方便,關鍵是,非常地下飯。
腌得好的臭蘿蔔,生吃也不錯,酸爽可口。
盡管,郁容知道這東西不太健康,不過,作為标準的大天朝吃貨,在美食面前,可以酌情降低一些底線的,咳。
喜歡吃臭蘿蔔的人,往往更喜歡臭蘿蔔的湯。
這湯,有好幾種吃法。
最常見的,就是蒸制臭蘿蔔後,油湯泡飯,十分開胃……只是這種吃法,略顯“重口”,不一定誰都能吃得慣。
還有一種做法,是郁容個人比較喜歡的——臭蘿蔔湯泡豆腐和(或)青椒。
青椒去籽,豆腐切塊,放入腌制臭蘿蔔的器具,浸沒在湯水裏,腌泡幾日,再撈出來蒸着吃……
飽吸臭蘿蔔湯的豆腐,風味絕妙獨特,好吃到了極點,決不比臭豆腐、豆乳什麽的差,只要吃下了第一口,就想吃第二、第三口,哪怕食量小的人,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就吃掉了好幾大碗的米飯。
泡過湯的青椒也一樣,脆脆的、酸酸的、臭臭的又香香的,滋味複雜,相當美妙。
對郁容來說,臭蘿蔔可算是稀罕物了。
當初體驗農村生活時,其他的腌制菜,諸如鹹豆角、酸芥根、蘿蔔幹,等等,早晚餐常能吃到。
卻不知為什麽,臭蘿蔔在飯桌上幾近絕跡了……興許是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
過慣苦日子的長輩們早吃膩了臭蘿蔔,不愛做了,喜歡吃臭蘿蔔的年輕一代,基本上也沒那個手藝,好吃的又太多了,久而久之,漸漸就忘了年幼時臭蘿蔔湯泡飯的滋味。
郁容便是這年輕一代的一員。
喜歡吃臭蘿蔔,偏偏自己不會做……好些年沒再嘗過,便差點忘了還有這樣一種美味了。
獨特、誘人的臭味,不斷地湧入鼻腔。
從對臭蘿蔔的懷念中回神,少年大夫忍不住疑惑了:這一大甕臭蘿蔔,到底是從哪來的,怎麽會在他家的廚房裏?
郁容琢磨了一會兒,忽是想到什麽,小心地托舉起陶甕,努力往下面看。
不出所料,甕底有個歪歪斜斜的刻印,仔細辨認,是缺胳膊少腿的一個“寳”字。
瞬間意識到了,是怎樣一回事。
郁容幾乎能肯定,這一甕的臭蘿蔔,是辦宴席那天,別人偷偷塞進來的賀禮……對他是個驚喜,放在這青簾,送禮送臭蘿蔔,卻是顯得寒碜了。
是誰送的,大概也有數。
村西有一位“寶阿舅”,是青簾少數的外姓住戶,跟張氏族親沾親帶故的,在一衆五等戶的人家裏,他家都是條件最差的那個……能送這一甕的臭蘿蔔,已是誠意滿滿了。
在去大惡山采藥前,寶阿舅曾讨了兩劑治腰傷的膏劑,當時便十分客氣地要請吃飯,被心知其家境的少年大夫婉拒了。
郁容沉吟了片刻,起身找了一個空壇子,将臭蘿蔔帶湯轉移了進去——到底是人家送的賀禮,他若直接還回去,說不準讓人誤會看不起人呢……
不過,臭蘿蔔可以留下,陶甕必須要還回去……也是約定俗成。村子裏走門串戶,互相送些吃的很正常,受贈與的人家回頭都會将裝食物的器具還給對方。
對境況差的人家來說,一件土陶器皿,算得上是貴重品了。
思及此,郁容連忙行動起來,洗幹淨陶甕,麻布擦淨水,用籃子裝好。
正要出家門,想了想,又去了一趟藥室,找了幾貼膏藥随身帶上。
臭蘿蔔當真是寶阿舅送的。
郁容還了陶甕,順便贈了藥,再度拒絕了對方留飯的邀請……回家的路上,又想起了那一壇臭蘿蔔,便腳下拐了個彎,去了村口客棧,問老板娘有沒有豆腐賣。
青簾沒有做豆腐的。每天一大清早,會有鄰村豆腐坊的人,挑着擔子,在四周的村子吆喝叫賣幹子豆腐,平常遇到辦喜事或者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會拿自己種的豆子,請豆腐坊的人做豆腐。
臨時想要豆腐的少年大夫,不大情願特意跑一趟鄰村,只能向客棧買了。
冬天食材易存放,客棧果然有豆腐,勻出個六七塊,不是難事。
一回家,郁容打開腌菜壇子,将豆腐浸了進去,可惜不能泡青椒。
這個時代,辣椒還沒傳入旻國。
系統商城裏應有盡有,少年大夫尋思着,找個合适的機會,弄些辣椒種子,還有花生,南瓜什麽的。
——稍安勿躁,許多事情得一步一步,慢慢來。
封好了壇口,郁容看了看屋外的天色,日頭西墜,近黃昏了。
米和芝麻,經過一下午的晾曬,徹底幹了,全部收到廚房。
郁容去到水凼附近,大略地看了看李家兄弟倆一下午的勞作成果,對比早上自己刨的那一塊……咳,術業貴乎專攻,這個醫生就不搶農夫的活了。
天色漸晚,便叫停了埋頭苦幹的兩兄弟,道了聲謝意,給了每人兩百錢,讓他們先“下班”回家,歇一晚明日再繼續。
鎖好前後的栅欄門,返回廚房,開始了鍋巴粉制作大業。
袅袅炊煙。
滿屋飄着炒米的香味兒。
一邊幹活,少年大夫沒忍住一邊“偷吃”。
其實幹吃炒米,也挺不錯,炒米本身沒什麽味道,但真的很香。
炒米和芝麻冷放到只餘些許溫熱時,倒入砂糖,放小石磨上碾磨起來。
飽飽地吃了一大碗的幹鍋巴粉,又挑了幾匙粉,泡了一杯糊,少年大夫才晃晃悠悠、心滿意足地去了書房。
……這一天過得,真是相當的堕落。
莫不是,有了房子,心理上就有了安全感,在生存無憂的前提下,日子過得自然安逸了。
亂感慨了一把的郁容,手上研着墨,正要開始每日必修的功課,又是一聲機械提示音。
心髒下意識地緊縮了一把。
第一反應又是什麽特殊任務——沒辦法,之前的隐藏任務,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盡管最終結果還不錯,可再來一回,怕是忍不住又要揪心了。
種種思緒,飛快閃過腦海,下一瞬便打開了系統。
【恭喜宿主8674972獲得個人領地*1。】
【領地等級:1級(友情提示:通過拓展土地面積、增加建築物、種植經濟作物等方式可提升領地等級。)】
【首次獲得個人領地,免費贈送“冬播大禮包之常用大宗藥材(一)”,請接收。】
郁容不由得默了。
還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啊。
不過……搬新家都好幾天了,系統怎麽到現在才反應過來?
郁容的目光不由得投向大禮包——提升領地等級什麽的,他不強求,影響不到主職業,順其自然就好——注意力放在了“冬播”二字上。
于是……
莫不是他太不務正業了,幾畝的空地光惦記着種菜,沒想到種植藥材,系統才會來了這麽一出“提示/醒”?
暗自吐槽了一把,少年大夫仍是十分高興,接受了系統的大禮包。
免費的東西不要白不要,哪怕只是最普通最常見的藥材,至少,系統獎勵的種子品級在優良以上,不擔心播種之後的産量,品質更不用說,至少絕不比藥局賣的差。
柴胡,桔梗,白術,良種各十斤。
郁容略感驚喜,這三種雖為常用大宗藥材,但真的實用又好用,桔梗宣肺利咽,白術健脾益胃,柴胡舒肝利膽……平常接診,大部分病人的情況,可選用的藥方,常常少不了這三味,自然需求量很大,若是自家種植足夠了,便可少跑幾趟藥局。
且不提桔梗、白術,柴胡一直以來都需多供少,賣價偏昂貴不說,有時候還不容易買到。
如今,不僅得到了三種良種,數量還相當多,估摸着十斤的話,每一種藥材夠種滿兩畝地了。
郁容的心裏是滿滿的感激。一直以來,系統給了他諸多助益……無以為報,只能更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職業,和自己的人生。
言歸正傳。
既然得到了這些種子,便不該浪費系統的好意,适合播種的盡早下地。
想到上回隐藏任務得到的獎勵,沒來得及仔細閱讀的藥材種植指南,郁容連忙将儲物格裏的書籍“翻”開,循着目錄,找到三種藥材的培植方法……
原來如此。無論柴胡,還是桔梗或白術,春播、冬播都可以,不過由于習性問題,選擇冬季種植,能提高其抗災防病的能力,冬季育的種,到了來年春,出苗早、長得快,植株整齊強壯,還能提高藥材的品質。
新安府的氣候條件正好适合這些藥材的生長,尤其白術與桔梗,可以直接種在後院那空曠的一大片地上。
柴胡對土質的要求不太一樣,可以選擇小兒山的坡地種植。
郁容認認真真地看完了種植方法,尤其是一些注意事項,俱是謹記于心。
便尋思着,明天再找幾個人力幫忙,不像原本只是個半畝地的菜,這一回至少得開墾出兩畝适合種植白術和桔梗的地,光靠李家兄弟,根本忙不過來。
另外,柴胡的種植得另想法子,以他半吊子不如的種地水平,再去跑十多裏開外的小兒山包一塊坡地……根本應付不過來。
可種子在手,現在不播,過些日子,天寒地凍的,雨雪會越來越多,再趕着播種,可能就來不及了。
具體該怎麽做……郁容閉上雙眼,琢磨了稍刻,腦子裏漸漸有了構想。
沒享到一兩天空暇的少年大夫,又開始忙忙忙了。
請人在後院翻土、播種不是問題,大清早的,在莊子上轉悠一圈,就有七八個人搶着要幹,秉承着速戰速決的态度,郁容一口氣将這些人都請家去了。
随後帶上一份薄禮,又去拜訪了戶長家。負責督催賦稅的戶長,對周邊各村的農戶狀況,了解得比老裏長還清楚。
跟戶長交流了好一通,郁容參照對方的提議,于第二日一早,趕去小兒山邊的和平村,找上一個叫“何蠻子”的人。
何蠻子其人,用現代說法,就是“藥材種植專業戶”,十分精通藥材種植,尤其是坡地種植。
在正事上一向幹脆利落的少年大夫,基本确定這何蠻子是個信人後,直奔主題談柴胡的合作種植問題。
所謂合作,其實就是郁容提供種子,給予“技術支持”——實踐是不行,可在理論知識上,有系統給的資料,絕對沒得說。何蠻子則提供坡地,負責播種、培植、收獲等全程的田間管理工作。
說着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兩人從一開始“讨價還價”,再到溝通交流具體的種植問題,足足花上了一整天的功夫,才完全談妥。
又契了一份合約的郁容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在後院工作的零工們,天黑前就“下工”,得趕緊回去結算一天的工錢。
“……诶,累死了。”
郁容癱坐在座椅上,半天不想動。
這每天每天的瞎活着,事情怎麽總也忙不完的感覺?
興許……
“請兩個長工嗎?”
郁容自言自語着,又搖頭自我否決。
還是不習慣家裏有陌生人。除了農事方面,其實沒什麽要幫手吧。地裏的活,反正有李家兄弟,算是契了“合同”的長期工,特別忙的情況下,就像這幾天一樣,臨時請些零工……小厮、女使什麽的,反正是不需要。
“攤子好像鋪大了……”
郁容忽是回過味,突然覺得有些囧,得到了系統的種子,腦子一熱就全準備給種了。現在想想,好幾畝地的藥材,他一個人……确定用得了?就算用得了,光處理、炮制藥材,盡是沒完沒了的工夫。
轉而又想,儲物格裏的種子,積攢得越來越多,明明有好幾畝的地,不種也太浪費了。
難不成,往後不但做賣藥的生意,還能順帶兼職個藥材批發商?
……好像也不錯?光靠着他行醫的診費、醫藥費,能賺到幾個錢,以他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多一項收入就多一重保障啊!
“或許可以找幾個學徒?”
又想到那位匡大東家的提議,郁容不由得琢磨起來……一方面覺得,收幾個學徒,至少能幫忙處理藥材什麽的,好讓他從雜務中脫身,一方面又躊躇,自認不夠格,萬一誤人子弟可就不好。
不喜歡一直糾結于一件事,少年大夫決定暫且放棄思考。
飯得一口一口地吃,想太多沒用。
舒展了一下身體,郁容忍不住打了個呵欠,便準備起身……
“赤炎将軍!”
看着推倒了香爐、霸占在長案桌中央的大肥貓,少年大夫實在沒了脾氣,無語地伸手抱過去——
好重!壓得胳膊差點折了……感覺這些天的減肥計劃,沒起什麽效啊?
“這麽喜歡待在高處,”郁容撫着貓毛,尋思道,“要不,給你做個貓爬架?”
耳畔忽是響起了一道刺耳又急促的警戒聲——好似警車鳴笛的響叫。
郁容不由得怔了怔。
【警惕!警惕!】
【有紅名靠近!】
有一瞬沒想起來“紅名”是什麽意思。
好在,腦子立馬反應了過來。
少年大夫撸貓的手不自覺地收緊,心髒頓時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