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1
幾日廢寝忘食,在黎晰的幫助下,景文昊終究還是把卷子判出來了。
三日後殿試如期舉行。
大殿上站着排在前五的舉子,排頭的是陶玉林第二子,陶憲之,站在最末的是謝宣,其餘三人大都是京中氏族家的公子。
“諸位都是榜上有名之人了,今日搏擊三甲,朕欲以德為題,半個時辰,做策論一篇,以決高低。”這題目還是前日跟黎晰判卷的時候想到的,景文昊想着黎晰不自覺神色都柔和了些,讓幾位初上朝的學生都不那麽緊張了。
景文昊安排了宮人擺上案幾和紙幣,五位舉人席地而坐,奮筆疾書。不過兩刻鐘,謝宣與陶憲之同時收筆。雖是第一次見面,兩人對視一笑卻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将答卷交與身旁的宮人,兩人又站回了自己的位子上。
半個時辰過去,舉子們都交了答卷。景文昊拿着幾人的試卷,左翻又翻之後突然大笑,道:“若不是這題目是朕昨日才定的,今日又看着你們坐在這殿上答題,朕倒真會以為你們兩人有舞弊之嫌。”
下頭的官員與舉人都有些不明就裏。
景文昊繼續道:“陶憲之,朕問你,何以将德角之為敬天,敬祖,敬人?”
陶憲之身着一身淺色的錦緞,雖有意顯示低調,被皇帝這麽一點名,倒更顯出了他掩飾不住的貴氣。
只見他往左側邁一小步,行了個禮,站正身子,一手別在後頭,另一手在胸前,施施然說道:“學生以為此德非彼德。西周立法,人曰之為德,何意也?一曰敬天,此為順應天意,道法自然,人之為人,不過自然中一虛浮,唯有忠于自然,方得生存之法。二曰敬祖,祖宗先人,吾輩之始也,尊先命,方得長而久也。三曰敬人,敬人者,人敬之。為君者以人為始終,才得流芳百世。學生拙見,望皇上指正。”
景文昊滿意點點頭,對着陶玉林道:“老師教出的孩子果然深得朕心。”
陶憲之聽到這話也不自滿,一臉謙和退了回去。
景文昊又道:“謝宣,你再來說說你為何也會如是說。”
謝宣一襲青衫,不似上次在狀元樓見到他時那般簡陋了,與陶憲之不同,陶憲之身上氣息謙和,氏族大家風範盡顯,謝宣身上卻自帶一份淡然跟通達。雖是第一次上朝,卻沒有半分吝色,比起好些常在官場摸爬滾打的油子比起來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謝宣向右邁出一步,行個禮:“法經曰得,直心也,立法曰德,得心也。究其根源,實則得民心為上。問民重何事?天地,祖先,自身三者耳。祖先為其身之根本,賦其血肉,重之。天地供其五谷,為其延續,遂亦重之。夫自身,在世為人,難免受私欲所擾,私欲為人之為人根本,遂加重之。今吾皇以德治萬民,定當敬天,敬祖,敬人放得民心。”
Advertisement
謝宣款款說完,沒有一絲猶豫,倒是慌了身後的一班老臣。一幫人都在想着殿試上說出此等話實為大不敬。
景文昊聽完,心中卻是一驚,第一次見謝宣的時候,他只是感覺謝宣大概是個可用之人,卻未曾想到謝宣能有這般的膽色與才情。前些日子判卷的時候,他最滿意的便是謝宣的文章,今日謝宣殿上的解釋更是讓他動容。
景文昊并不聲張,轉而又道:“擡起頭來答朕,禮與罰當如何處置?”
謝宣聞聲擡頭,與景文昊對視,眸子裏看不出一絲緊張,鎮定答道:“自孔夫子起,君王皆遵儒術,以克己複禮為上策,刑法以先禮後刑,重禮輕刑為準。更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說。臣以為實乃胡謅。”
此論斷一出,朝中一片嘩然,謝宣卻假裝沒聽見的模樣,自然地繼續說下去,“為臣者,先為民,方為臣。舊時曰刑不上大夫,其大夫入廟堂可輔佐朝綱,出廟堂可身先士卒,領軍作戰,此等方為大夫。然則今日,已過千年,吾等稱大夫着,皆為察言觀色,明哲保身之輩。為保自身,不惜結黨營私,欺上瞞下,以無為為大作為,此等大夫,天下人當唾之。”
“好,好,好。”謝宣一說完,景文昊先是連聲稱好,自重生之日起,他便看穿了這朝中的迂腐之氣,他缺的正是謝宣這般頂天立地,不畏強權,不畏氏族大家的文臣。
景文昊從安福全手中接過朱砂筆,在謝宣的卷子上寫上“狀元”二字,算是對謝宣的嘉獎了。
做完此事,景文昊直接在旁邊早已拟好的聖旨上,填上了三甲的名字。
謝宣才蓋京華,為狀元,陶憲之随其後為榜眼,探花是嘉定侯家的二公子,王博文。
一時間朝上一片嘩然,諸位大人看着謝宣眼生,并不知他是哪家的公子,然而今□□堂之上的形式來看,皇上對這位新科狀元倒是看中的很,所以紛紛上前道賀,一時間謝宣竟是成了香饽饽,被人圍在中間,連去換狀元服的時間都沒有。
好不容易擠了出來跟着宮人去換衣服了。
“前些日子就聽得謝兄大名,今日得享謝兄高見,實乃大幸,謝兄果然好才情。”與他搭話的是陶憲之。
陶憲之臉上的稱贊與他人不同,直白而坦蕩,謝宣知道此乃真心,便回個禮,道:“陶玉林夫子教出的孩子果然不凡。陶公子才情在我之上,如今略勝一籌不過是我劍走偏鋒,投機取巧,機緣罷了。都是些讀書人不齒的行徑。”
陶憲之忙道:“此言差矣,胸懷天下方是真正的讀書人。謝兄遠見,在下自愧不如。”
謝宣正欲回話,一旁王博文倒是聽不下去了:“你們倆都挺好的,咱們能先換了衣服去游街麽?我還等着回家去心上人家提親呢。”
三人相視一笑加快了腳上的步子。
由于道喜之人太多,三人在宮中耽誤了些時辰,還未出宮,報喜的人就先到了。
李府中,李之源接到了報喜的消息,得知謝宣中了狀元,好不高興,掏出荷包将銀子全部給了來人,眼睛都不眨一下。複又覺得自己這點兒銀子好像不太夠,幹脆扯下腰間的玉佩,一并交給了那人。自己又回去換了身衣服,去了狀元樓找了個最好的位置等着。
一個時辰左右。鑼鼓聲,炮仗聲終于響了起來,謝宣一襲紅衣,戴着冠,騎在馬上,走在最前頭,英武非凡。陶憲之在後,書卷氣息更濃些,看起來儒雅風流。而排在最後的王博文則更像是個精靈一般,左搖右晃跟圍觀群衆打着招呼。他年齡本來就小些,加上長的秀氣又英俊,一時間竟成了姑娘們心中最好的對象,大家紛紛往探花郎頭上扔花。
行至狀元樓時,李之源已經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被一圈女子圍住,大聲叫着:“謝兄,謝兄。”
然而李之源的聲音終究小一些,被湮沒在了諸位大家小姐的呼喊之中。李之源眼看着謝宣就要走過狀元樓了還不曾注意到他,幹脆站上凳子扯開嗓子喊了幾聲:“謝宣,謝宣,謝宣你看我啊。”
李之源的這兩嗓子成功引起了謝宣的注意,謝宣回頭往上望,看着狀元樓上激動無比的李之源,笑了。
李之源只覺得自己像被電擊中一般,心跳漏了一拍,這樣明媚又好看的笑容,他的謝兄還從未有過。
李之源一顆心狂跳着,磨磨蹭蹭回到了自己家中,就見着有人在往外搬東西,仔細一看全是謝宣的物什,忙抓住一人,問道:“這是做什麽?”
下人見着是自家的公子,只回道:“皇上在景中賜了宅子給謝公子,謝公子今夜就要搬走了。”
“那他人現在何處?可回來了?”李之源心中更慌亂了。
“方才回來了,謝過了老爺夫人,又囑咐着人幫他搬些東西,便進宮了。”
片刻前還小鹿亂撞的李之源此刻心頓時涼了,走到西苑廂房中,謝宣的屋子已經空了,李之源心想,他們之間大抵如此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小解釋:
1.關于德,禮,刑的解釋全部來自我中國古代刑罰史的理解,德字的解釋是從西周過來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德子有兩種寫法,一是得心,二是直心。刑罰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部分,所以之後為了推進劇情,應該會寫刑法改革。其實我一直想寫一本刑法的現耽來着,小攻帶着小受一路打怪,維護司法公正的那種,但是現在沒時間,應該會一年以後再開,到時候歡迎大家來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