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傘誤
徐乾學端坐書案前,正細細看着那一把把題詩或作畫的紙傘,栖月含着笑意立在父親身後,月麟香于玉鴨中袅袅騰騰。
“爹,您已然看了一日,可有定奪了?”栖月捧過丫鬟遞來的茶水,恭敬地端于父親掌中。
“爹心裏想的,不知和栖月心裏想的可是一致?”徐乾學捋着一把白須笑着,抿了一口茶。
“栖月才疏學淺,不及父親萬分之一,怎敢妄言?”栖月仿若看出了父親那抹笑容的深意,是故低首應道。
“爹的女兒,才學不讓須眉。你心裏定是有數的,不如咱們把一二三名各自寫在紙上,再作交換一看,看看咱父女倆是不是心有靈犀,呵呵。”徐乾學笑道。
“倒有趣。”栖月掩嘴一抿應道。
他父女倆遂各自在紙箋上寫下了心目中的一二三名,交換一看,便各自大笑起來。
“呵呵呵,果然父女同心”,徐乾學扶案而起,“栖月,你對詩詞繪畫的鑒賞才能已然與為父不相上下了啊。”
“爹,您又取笑栖月了。”栖月笑如一抹煙雨。
“納蘭容若、納蘭容榭、黃三爺……嗯,納蘭府中人才輩出啊,呵呵。”徐乾學一笑,又道,“只是,這黃三爺,并非真名,栖月可知是哪家公子?”
“女兒不知,只知這黃三爺與曹寅曹公子一道,或許可以去曹府問問。”栖月答道。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真是年少有為,從前他以詞采見長,譽滿京都,爹起初還不甚置信,一個區區十六歲的孩童,能有如此大的名頭,本以為是明珠低下的人阿谀奉承,今日親見,果真是信了。一個滿家少年,竟比很多漢家公子的漢學根底都紮實得多,難得難得!”徐乾學大喜。
“栖月并不認為滿人在漢學上就一定輸與漢人。爹,栖月看納蘭容若詞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動人如此。”栖月輕道。
“嗯,說得不錯。”徐乾學素來贊賞女兒鑒詞之道,他又細看了傘蓋和帕上題詞,微微思索,“栖月果然眼光獨到,爹是不是該讓賢了,呵呵。”
“爹……”栖月一陣嗔道。
“呵呵呵……還不去給納蘭公子贈傘。”徐乾學開懷大笑,他如何不明白女兒心思,只是納蘭明珠素來不主張滿漢聯姻,栖月雖心屬納蘭,可徐乾學知此事困難重重,恐怕女兒心思早晚付之東水,只是默默不言。兒女之事,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嗯。”栖月忙抱起那三把傘,給父親跪了安,便匆匆出了門去。
“這女兒大了……呵呵,不中留喽……”徐乾學随手拿起桌上的書卷,捋須一笑,垂眸又了起來。
自從那日明珠對容若提起盧家小姐一事,榭兒與容若的感情便悄悄地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卻是有口難言的,兩人明明深愛,心中卻各有苦痛難以言說,雖兩心相知,腳步竟不知不覺走得越來越遠。
愈熟悉,便愈陌生了。
容若幾次徘徊在冷香閣外,幾欲敲門,卻還是縮回了手,深嘆了一口氣,默默離開。榭兒幾次感覺容若就在門外,卻幾度拉不下臉去開門。兩人就這樣僵持着,各自痛苦。一個是清淚不止,一個是嘆息不斷,反複折磨着自己,亦折磨着對方。
榭兒不言,是因為她想在入宮之前斷卻容若的思念,漸漸地疏離他,讓他安心地放手,好好過屬于他的安定相府生活。為了他,她必須在此時狠下心來……
容若不語,是因為他沒有勇氣更沒有底氣,對她許下堅定的諾言,什麽生生世世、什麽永不分離,在皇權面前,通通不堪一擊,他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不出手便輸了,他的賭注太慘烈,是九族。無望的他,如何去面對心愛的女人,如何狠心欺騙她,如何救她?他束手無策……
翌日山雀躁動,絆醒了晨曦酣睡的雙眼,徐徐透下微光來。
“少爺,有位姓徐的女子在府外候見。”汀茗不知何時,立于容若身後說道。
“嗯?”容若怔怔坐于窗前,望着閨門緊閉的冷香閣,恍然回神。
“長得天仙一樣的女子,少爺。嘿嘿。”汀茗撓着頭,傻笑道。
“難道是栖月姑娘?快請至書房。”容若道。
“是,少爺。”汀茗歡喜地去請了栖月。
只見身着淡缇色紗衣的栖月抱着兩把紙傘飄然上前,盈盈施了禮。容若見她比前些日子見着,氣色更好了,愈發顯得秀麗淡雅。她随意挽着髻子,一縷長發側斜右肩,如瀑垂下,順至腰間,斜抱着紙傘的樣子,更是猶抱琵琶,出水芙蓉一般。看樣子,是精心打扮過的。
“納蘭公子有禮。”栖月欠了欠身。
“栖月姑娘,不必客氣,請坐。”容若引着她在書房內落了座。
“方才公子未至,栖月便冒昧地在公子書房內随意一覽,見房內經史子集俱全,且顯韋編三絕之态,甚為驚嘆敬佩。又見房內無論是懸挂的,還是練筆的書畫,都超然有致,甚是喜愛。見此書房,愈發肯定,納蘭公子合該有此詞才。”栖月清靈婉轉的聲響,點亮了寂冷的書齋四壁。
“栖月姑娘,真是謬贊了,容若愧不敢當。這些書畫,盡是容若閑暇時拙筆揮就的。若蒙姑娘擡愛,且随意拿去耍玩。”容若笑道。
“納蘭公子此言非虛?那栖月便不與公子客氣了。”栖月微微一笑,便走至房內,從畫筒裏随意地抽出一副畫,“就要這幅了,可以麽?”
容若不假思索便點頭答應,随而引她再次入座用茶。
“納蘭公子,這茶初品味淡,再品溢香,入喉回甘。想必不是這邊兒的茶?”栖月纖手拂着茶杯,細細品道。
“呵呵。栖月姑娘果然是品茶高人,這茶确不是這地兒的。栖月姑娘可能猜出是何種茶?”容若見她茶品不凡,饒有興致,便繼續問道。
容若說着又為她續上一杯,栖月端祥着杯中,又聞了一番,只見杯中茶條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又見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聞之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她又是一口細啜,只覺味醇厚鮮,回甘悠久,饒有音韻。她微微一笑,心裏已然有了答案。
“可是閩地鐵觀音?”栖月笑意盈盈笑望容若,淡色水眸一閃。
“佩服佩服。”容若笑着起身拜道。
“公子快請坐,栖月不過雕蟲小技爾。”栖月忙謙道,霎時雙頰泛出一抹海棠紅。
“栖月姑娘不僅工詩詞,擅書畫,品味高雅,沒想到還有這般奇才,呵呵。容若可要拜你為師了。”容若贊道。
栖月聞言,不知何時卻已怦然心動。眼前這個男子,不正是她兩年來心心念念的,幾度相思的納蘭公子麽?兩年前,偶然從父親的朋友手裏得了納蘭性德的小詞,一見傾心,從此癡念不止。她想,為此幽緒才情,即便他已年過古稀,她亦願陪伴一生。兩年來,她四處搜集容若的詞,工工整整地抄了一本,日夜把讀,愛不釋手。沒想到,今日他竟然近在咫尺,還如此大方地誇贊自己,她為這一刻,好似等了百年。此時卻慌亂了手腳,對他的話竟然不知如何對答……
“愧不敢當。”栖月低首辭道,頓時想起此次前來的目的,“對了,公子。家父和一概友人,已然評出此次文會的三甲之名,納蘭公子和您的表弟,詞采畫藝非凡,分獲一二。栖月遵照當日諾言,親送紙傘,以表敬意。”栖月忙奉上兩把紙傘。
“如此真是……呵呵,姑娘太客氣了。”容若恭然立身接呈過傘,謙道,“勞煩姑娘親走這一趟了。”
“應該的。”栖月起身謝道,“公子不撐起看看栖月手藝如何?”
“定是不凡的。”容若撐開了其中一把,上面正是當日容若題的小詞,配着栖月手繪的蘭花,風雅俱全。再加上栖月後來上了油彩,更是明麗動人。
“甚美……”容若斜撐着傘,細細品鑒。
“承蒙美譽了。”栖月羞顏低了頭,想起了一事,便走至容若身旁,她纖手如蔥,輕指着傘身輕道,“公子可有發現傘柄上有何不同?”
栖月此時挨着容若那麽近,甚至都可以聽見他的呼吸聲,共握傘柄,同遮傘蓋,仿若這小傘,已然罩住她的整個天地人間。栖月小鹿亂撞,面色不自覺得發燙起來。
容若聞之,忙好奇地湊近看去,果見傘柄上細細刻着一行小字,容若探過頭去,便不自覺地挨近了栖月的肩頭,“納蘭公子……”栖月一時癡了,竟無端盈眶。
“不……如……不遇……”容若一字一頓地讀出傘柄上刻的小字。
容若微笑回眸,不覺卻迎上了栖月淚光楚楚的雙眸,一時不解。
“表哥……”榭兒突然推門入內,卻見容若與栖月緊緊貼近,同躲與傘後,栖月一驚,猛地一個踉跄,幾步跌出傘外。榭兒眼眸一輪,卻見她面色羞紅,淚光楚楚,一副梨花初承露的模樣。
榭兒心中一痛,兩行淚水不争氣地潸然而下,驟然旋身奔出門外。
“表妹……”容若見狀,心中已知誤會,一丢紙傘,忙追了出去。
栖月見容若這般模樣,看着地上被他一瞬丢棄的,她連夜精心趕制的紙傘,淚水默默地淌出眼眶。她怔怔地杵在原地,心中亦是一陣絞痛。
終究還是負卻,佳人意。
太皇太後鳳目微阖,幽幽地望着殿內熏衣的宮婢們,百香四溢,整個古樸莊重又不失典雅的壽康宮,愈發顯得莊靜安和。
“皇奶奶,天氣倏爾由夏轉秋了,穆兒親自炖了銀耳紅棗粥,為皇奶奶潤潤肺,秋日易幹,皇奶奶得多注意着鳳體呵。”皇後命翠環遞上了琉璃盞。
“穆兒,這麽早你便來啦。”太皇太後玉手一揚,嵌着寶藍珍石的護甲熠熠生輝,慈穆笑道,“快坐吧。”
“穆兒特意趕在皇奶奶還未用過早膳便來了。”皇後撚起銀勺,晾涼了粥,方端至太皇太後面前,“皇奶奶,快趁熱吃吧,看看何不合口味。”
“嗯。還是穆兒知心知意,呵呵。”太皇太後端起粥,吃了半碗,才放下,“順滑可口,穆兒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
“只要皇奶奶喜歡,穆兒日日都送來。”皇後喜道。
“這些活兒都讓宮婢去做吧。”太皇太後拉起皇後的手,見纖纖玉手上都是細小的傷痕,她如何不知,這皇後常常親自下廚給皇帝做這做那,貼心入微。太皇太後甚是心疼,輕輕地揉着她的手,“穆兒,皇帝能娶到你作皇後,真是大清之福。”
“穆兒慚愧。”皇後腆顏道。
“呵呵。”太皇太後心中對這皇後甚是疼愛,她雖然不得皇帝的心意,卻是乖巧懂事,識大體,明大局的,是難得的好女子。皇帝不愛,她太皇太後卻愛之唯恐不至呢。
“穆兒,皇奶奶正準備找你來商量一件事呢。”太皇太後屏退左右。
“不知何事?”皇後見狀,知那定是要緊之事,神情随之恭肅起來。
“想必你也聽說了,鳌拜的二公子鳌浪将軍一舉得勝,使土爾扈特族臣服于我大清,按例須嫁我皇室一女,平和兩族關系。聽聞土爾扈特族臧茨王爺,有一格格,貌美異常,也是他族中的巾帼英豪。皇奶奶的意思是……”太皇太後微微停頓,細端詳着皇後神情。
“穆兒明白,明日便去備好寝宮,只消蒙古格格一至,便可随即舉行婚配。皇奶奶不必擔心穆兒心中不悅,能為皇上娶到一門貴親,開枝散葉,亦是好事。”皇後柔和地對太皇太後微微一笑。
“穆兒,難得你如此寬懷容人。”太皇太後心下頗為感動,自又疼惜了一番。
寬懷容人,多麽明媚的字眼。皇後慘淡一笑,眼眸不自覺朝着窗外疏落的高桐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