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事發
靖坤九年春,天漸暖,但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帶着幾分春寒下個不停。
從便門出口不遠處的李子巷,錦衣衛小旗帶着幾十號人匆匆巡邏過,如今京城安防工作添了錦衣衛的手筆與以往大不相同,引的不少路人膽顫心驚。
引墨撐着一把黃油紙傘,帶着卓安走出李子巷,馬車在巷子口處候着,因為春雨的緣故,路上的行人少了許多。
馬車駛出柏涞道,拐進長安街,後又拐進文街,停在了翰林院前,卓安下車,又是一天的開始。
卓安在兵部尚書和自家爹的上奏後,很快被皇上賜官為翰林侍讀,為官學學生教授人文地理。
卓安知道他現在的職位很受人眼熱,那些翰林編纂辛苦拼了幾十年才爬到的位置就這麽被卓安插手了。但他不懼,再活一世,他的觀念,他的見識,本不低于那些老教授。
“卓侍讀,今天要我們見識什麽是宣州還是滄州”自從去年冬天為鄭家兄弟補習後,鄭家兄弟對卓安的授課充滿了興趣。
卓安每三日授課,原本教授這一科的都是一些見多識廣的武官或是一些民間大師,現在卻是探花郎來教,大家不免有些看樂子的想法。
“今天,我講述的是滄州,大家對滄州有什麽了解嗎?”
“滄州是中山王封地,地處東南,臨南海,物廣豐産,魚米之鄉。”
“知道他們主産的是什麽嗎?”
“是稻子!水稻!”
“那你們知道稻米與我們的麥面的區別嗎?”
“稻米出來是飯,麥面出來是饅頭面食……”
堂內一陣哄笑,這麽簡單的問題誰人不知!
“你們可知滄州稻米一年三熟而其他地方之多兩熟呢?”
Advertisement
“一年三熟那不是良粟需要進貢京城嗎”
“南方稻米一年三熟移到北方卻不見豐産,其一是水土環境,其二是天氣平和,少見旱澇……”
卓安站在臺上侃侃而談,絲毫不提滄州的官僚制度,也不提其武裝匹配,僅從其民生下手,引經據典,天文地理,引的各位官家子弟心曠神怡,恨不能親自去看看。
但是他們似乎都忘了,那是中山王的封地,面對這一群未來的朝臣官員,卓安不提政治,不教心計,只是渲染藩王封地的種種長處,在他們心裏打下一個基底,給未來藩王領地添上幾分顏色。
卓安自是知道現在的皇上有多忌諱言及朝堂,但他不知道的是,現在的皇上已經開始懷疑中山王的忠心了。
百花樓一案牽連了太多人,本應該被廢的三皇子也只是被皇上叱責了幾句,因為皇上将更多的視線投向了__藩王。
卓寧辰雖也是上官學的年紀,但他自請在家自學,雖然很招人恨,但也是不能否認他的才學。他不僅在詩詞上作出各種精言巧句,還幫助了自家戶部尚書的爹改良了賬簿管理,首先的提出了複式記賬法。更不用說多次被皇上召見了。
多少人等着看戶部尚書兩個出色兒子相互鬥争,最好兩敗俱傷,可令他們失望的是,他們關系雖不親近,但也是自顧自相互尊重……果然戶部尚書的兒子也是來打擊別人的嗎?!
沒錯,就是“也”!沒看見侯府的蘇唯嗎那已經是衆人可望而不可即了,看看戶部尚書,再看看自己,難道是自己堕落了如果兵部尚書聽到衆人的心聲一定很高興:瞧,不只是我一個人不服了吧!
************************
卓寧辰将剛寫好的作品拎起來呼了呼,吩咐立冬收拾好。
“東西收拾一下,随我去看看母親。”
他起身走向常春苑,掃眼看到院門一個鬼鬼祟祟的影子,卓寧辰點點頭,立冬轉身下去派人抓住了她,是常春苑的杏芳。
“你在院門鬼鬼祟祟的做什麽!”
杏芳見是三少爺逮住了她臉上慌亂的神色一掃,帶着幾分期盼,跪地叩首道“三少爺救命!”
卓寧辰從來不喜跪拜之禮,對下人也比較寬容,在下人中有個不錯的名聲。
“起來,說說你怎麽了?”
卓寧辰有些不耐煩。
“奴婢,奴婢撞破了夫人的私密,夫人要殺我!”
雖然三少爺是顧夫人親身的兒子,但是兩人卻不親近,況且三少爺在卓家地位越發的重要,杏芳自是想為自己謀條出路的。
“說吧,什麽事”卓寧辰隐隐覺得這個婢女能帶給他許多信息。
“昨夜,奴婢在外院守夜的時候發現花園有人的蹤跡,便叫杏芬去叫人,而奴婢守在一邊,結果,奴婢瞧見了夫人和一個高大的陌生男子在花園裏……卿卿我我,而杏芬從昨夜走後就再沒回來,她一定是出事了!夫人很快就會查到是奴婢,求三少爺救救奴婢!”
作者有話要說:
(>﹏<)咳嗽好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