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這話聽得賴大額頭直冒冷汗,“回老太太, 林府随表小姐入京的二管家說, 林姑老爺親口說過, 讓林姑娘借住侯府, 與迎春姑娘作伴。林姑老爺還請了京裏的友人,幫着尋了兩位宮裏的嬷嬷來教導林姑娘禮儀規矩。而且, 這次随林姑娘進京的人, 也委實太多了些。小的打眼看了下,單單林姑娘身邊服侍的大小丫鬟就有十幾個, 更不用說那些粗使的丫鬟婆子了, 林姑老爺甚至給林姑娘配了一些能在外頭聽命的小厮和家丁……”
王夫人驚呼:“這麽多人!”
這麽一聽,林黛玉一個人, 身邊服侍的人至少得有二三十個了,以現在的榮國府, 還真撥不出一個可以安排下這麽多人的大院子來。
賈母也是心裏一驚,對林如海的不滿越發的大了。
她當初寫信給林如海時,為免将來她的一些私底下的動作被林如海知道了,還在信中特特交待了林如海,黛玉入京時, 很不必帶其他的人和東西來,橫豎黛玉養在她的身邊, 她老人家再怎麽樣也不會讓自己的親外孫女受委屈了不是?
她還以為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呢,誰知道林如海壓根對她的交待置若罔聞。
王夫人給一旁的王熙鳳和王熙鸾使了個眼色。
王熙鳳笑着上前,扶住賈母的手, 笑道:“林姑娘遠來,舟車勞頓,一身的風塵仆仆,現在定然疲憊不已,想來林姑娘是不忍心老太太擔憂,定然要先洗去一身風塵,才會來見老太太,也免得老太太擔心不是?”
王熙鳳本就是個嘴皮子利索的,又很會迎合賈母,常常能逗得賈母開懷大笑,深得賈母的喜歡。因此,賈母經常讓王夫人将王熙鳳接來榮國府小住。
賈王兩家本身就有聯姻的心思,前次雖然被賈赦給拒了,王子騰還是不死心。尤其是傳來賈琏中舉的消息後,王子騰更加堅定了要讓王家女嫁給賈琏的決心。
王熙鳳不行,不是還有王熙鸾麽?
可惜了,賈赦總是不接他的明示暗示,總是裝傻充愣,這讓王子騰即生氣,又無可奈何。
王子騰是老聖人得用的人,和當今還真沒多少香火情,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如今雖然掌管着京營,心裏卻是有數的,不用多久,他這京營節度使怕是要做到頭了。
如今還看不出來賈赦父子是不是真的簡在帝心,有着獻番糧和高産水稻之功的賈赦父子在當今的眼裏,肯定比他更高出不知道多少去!
賈母被王熙鳳安慰到了,王熙鳳幫着鴛鴦扶着賈母,坐回軟榻上。王熙鸾也湊上前來,和賈母說笑取樂,總算是讓賈母的心情恢複了一些。
好在林黛玉沒讓賈母等多久,她在侯府和賈赦一家用過午膳,略休息一會,就在賈琏迎春的帶領下,坐上轎子,出了侯府大門,往西又行了一段路,到了榮國府東角門。
Advertisement
車轎徑直從東角門進入榮國府。賈琏挑眉,還不錯,倒是比原著裏升級了,從西角門升級到東角門,倒不算是王夫人的下馬威了。
也不知道是賈母強勢壓迫,還是王夫人自己的主意了。
進了榮國府,賈琏直接去了賈政的外書房,他是男子,今年十六歲了,聽妹妹迎春說,賈母經常把王家的王熙鳳和王熙鸾接來府裏小住。這次也是,那兩姐妹已經在府裏住了小半個月了,那些人打的什麽主意,賈琏心裏清楚的很。
雖然王熙鳳是原著裏賈琏的官配,可是他并不想讓官配繼續下去,王熙鳳就是個聰明面孔笨肚腸的,面上看着精明,實際上卻被人玩弄在股掌之間,而不自知。他不想步上原著裏賈琏的後塵。
黛玉和迎春則是繼續往榮慶堂而去。
轎夫擡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厮上來,複擡起轎子。
行至一垂花門前落下,衆小厮退出,自有兩個打扮精神的婆子上前來打起轎簾,扶黛玉和迎春下轎。
表姐妹兩個互相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裏看出了不以為然,黛玉更是無語。想不到一個早已經沒落了的國公府,竟然還端着這麽大的架子,規矩這麽多,其實很沒有必要的。
扶着丫鬟的手,二人随着婆子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着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挂着各色鹦鹉,畫眉等鳥雀。
臺矶之上,坐着幾個穿紅着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簾籠,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和二姑娘到了。”
黛玉詫異的擡頭,看向迎春,她怎麽記得,在侯府時,府裏的下人們稱呼迎春時,都是叫的“大姑娘”的,怎麽到了這裏,卻變成“二姑娘”了?
迎春笑着用口型說了一句:“元春大姐姐。”
黛玉恍然,原來,到了外祖母這裏,兩位舅舅家的表姐們,是一起算排行的呀,她懂了。
黛玉方進入屋裏時,只見兩個人攙着一位鬓發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方欲拜時,早被賈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肚兒肉叫着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而泣。
黛玉眼眶微紅,卻是沒有哭出來,還是那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雖然在大舅舅那裏,大舅舅和表哥表姐們,都沒有在她的面前表現出悲傷的神情,可是她卻能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大舅舅一家人,是真的在懷念她的母親。
這一點,從表弟表姐一身素服,桌上的飯菜,都是按照孝期的飲食标準準備的,就連大舅舅賈赦,別人口中,渾不吝似的人物,在今天這個日子裏,也特意穿了一身素色衣裳。
主子們尚且如此,底下的丫鬟婆子們,自然也不敢穿得花枝招展的。再對比一下此時榮慶堂,一地的花紅柳綠,哪裏像是剛剛沒了府裏的姑奶奶的樣兒?這讓黛玉,如何能對她們生出親近之情?
黛玉道:“外祖母莫要傷懷了,母親在時,最是不願意看見我落淚,外祖母是母親最挂念的人,想來更是不忍見外祖母為她傷心的。”
這裏一個個的,沒有一個為她的母親戴孝,現在這麽着,哭給誰看呢?黛玉失望極了。
黛玉話落,榮慶堂裏詭異的安靜了一會,賈母破涕一笑,道:“很是,敏兒自小最不愛看人家在她面前哭,想不到這麽多年了,也沒能改了。”
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說着,又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哭了起來。衆人忙都寬慰解釋,方略略止住。黛玉方拜見外祖母。
當下賈母一一指與黛玉:“這是你二舅母,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婦珠大嫂子,這是你探春三妹妹,這是你惜春四妹妹。”
黛玉擡言看去,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的是探春;身未長足,形容尚小的,則是惜春。
黛玉一一拜見過。
探春還倒罷了,一直不離王夫人身旁,惜春早在迎春和黛玉進來時,早便不自覺的蹭到迎春的身邊,說着悄悄話去了。顯見的,惜春與迎春的關系十分不錯。
賈母又指着王家姊妹道:“這是你二舅母娘家的侄女兒,因她們行事極合我心意,時常接她們過來與我說話解悶兒。她二人最是爽利的孩子,你們小姑娘家家的,很該多多相處才是。”
黛玉笑着應了。至于會不會按照賈母的意思和兩個王家姑娘交好,就不得而知了。
互相厮認過,大家歸了坐。
丫鬟們斟上茶來,不過說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捎帶手的,問一下賈琏在江南的一些動作。
衆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面色紅潤,想來是個健康的孩子,只是不知是哪一個,竟傳出黛玉有不足之症的傳言,實在是可恨。
當下茶果已撤,賈母命王夫人帶了黛玉去見賈政。
王夫人笑道:“還是老太太會安排,我帶了大姑娘去,倒也便宜。”
如今的賈政一房,并沒有住在“榮禧堂”,而是住進了之前賈琏曾經住過的“松濤院”。
至于“榮禧堂”,放滿了兩任榮國公的私人物品,供後人睹物思人。
黛玉随着王夫人進了“松濤院”正廳,二人分賓主落坐,丫鬟端上茶來。
茶未吃了,只見一個穿紅绫襖青緞掐牙背心的丫鬟走進來,笑道:“老爺和幾位清客相公正在外書房和琏二爺談詩論文呢。老爺說了,往後姑娘亦在京城,相見之日常有,不必急于這一時半刻的。”
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
王夫人因說:“你舅舅平日裏,最是疼愛琏哥兒,連你珠大哥哥當年也是及不上的。這些年,琏哥兒在江南求學,每每聽到他有了成績,老爺高興的什麽似的。如今他回來了,可不就要拉着人,好好的說上一說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