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二十章
啓元三十八年,十月下旬。
北齊借口大周拒婚之事,親征大周,主力猛攻濠州,想從濠州打開口子,進而占領泗州和泰州,然後對壽州形成包圍之勢,将壽州拿下。
駐守壽州的乃是大周的老将慕靖,慕老将軍一生征戰,攻守皆能,北齊的數位将軍都在壽州吃過大虧,此次蕭祐親征,便是想拿下壽州。
在他認為,只要拿下扼守南北的重鎮壽州,擊敗慕家精兵,那要攻下大周便是指日可待。
北齊大軍進犯濠州,此事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京中。
回京傳信的士兵,被皇帝召到了崇政殿,他跪在大殿之中,将濠州的情況仔細講了一遍。
濠州的守将叫王崇華,其父王權本乃是一員十分有名的猛将,深受皇帝的重用和信任,不過他在數年前便病死了,其位便由其子王崇華接任,據說王崇華也精通用兵,但能不能比得上其父,便不好說了。
濠州城內只有兵勇三萬,王崇華面對北齊號稱的四十萬大軍,根本無力招架,只得在城中堅守不出,然後馬上派人進京上報軍情,并向周圍求援。
長寧就站在簾子後面,将前線情況聽得一清二楚。
她沒有上過戰場,所以即使對此事有所看法,也只是紙上談兵。
她現在要看的是皇帝要怎麽做。
皇帝要大臣們各自發表意見。
于是便有人說,蕭祐善戰,北齊騎兵十分厲害,一旦攻破濠州,度過淮河,一路南下,大周恐怕難以抵擋。
既然蕭祐想求娶公主,為何不将公主嫁過去,這樣,保兩國數十年安寧,便是天下蒼生、大周百姓之福。
皇帝是不服輸的人,聽到這種言論,當然十分不高興。
Advertisement
當年和西梁聯姻,那是因為兩國都不想打了,而且西梁國君沒有什麽野心,現在和北齊的事,很顯然和西梁不可同日而語。
站在長寧旁邊的太監劉慶看了公主一眼,他以為公主定會震怒非常,沒想到長寧一臉深沉平靜,實在看不出她在想什麽。
劉慶不免為公主的這份鎮定感到佩服,心想難怪皇帝會這般喜歡她。
皇帝不高興,便斥責道:“還未一較高下,便認定大周不是北齊對手?讓朕拿女兒去求和?荒唐!只會出這般懦弱的主意,朕要你何用!”
被罵的大臣不敢說話了,只得趕緊跪下。
看皇帝是不可能同北齊求和的,另外的大臣當然不會繼續觸皇帝的黴頭,于是便開始說應該派什麽人去解濠州之圍的事情。
如此一番商讨,商量了一下午也沒有一個定論。
皇帝自己已經有了主意,說道:“既然北齊的蕭祐親征,朕遙在京城,不便指揮,朕決定親征,和他一較高下。”
皇帝此言一出,便有數人出來反對,說皇帝不便前去犯險,不僅如此,皇帝身體不好,親征于他的身體不利。
大臣越拿皇帝的身體說事,皇帝越是堅持己見,說道:“朕從四歲便舉刀,一生征戰,此時卻不能親自同那蕭祐小兒對戰了?”
皇帝主意已定,誰也反對不了。
從之前大臣舉薦大将前往濠州馳援,皇帝都沒有應,寧寧便知道皇帝是想親征了。
皇帝禦駕親征,太子京中監國,皇帝又點名了不少文武大臣随行。
皇帝召集軍隊,有二十多萬人,不過號稱有六十萬,往壽州而行。
皇帝親征,身邊追随的人不少,還有不少宮女太監随行,只是沒讓後妃伴駕而已,在皇帝出發前,長寧便到皇帝跟前要求随行。
皇帝最初并不願意,不過長寧總有辦法讓他答應。
便說,當初靜安長公主,便曾上過戰場,她又為何不可呢;再說,皇帝身體不好,身邊需要人伺候,而且需要人為他讀奏章和代他寫字,自己跟在他的身邊,便可以代勞很多事。
皇帝還是不允,長寧只好說:“雖然北齊狼子野心,不過是借大周拒婚之名南下,但到底是借了大周拒婚之事,天下人認為我不願嫁,故而才讓北齊攻伐大周,污了我的名聲,父皇,我是必要随行的,要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周的公主,絕不是一個懦夫。”
皇帝最後是被長寧纏得不行了,才答應了他伴駕随行。
除了長寧伴駕,簡王也被皇帝點名跟随了。
皇帝手下幹将不少,一路急行,在十一月中旬便到達了壽州。
壽州和濠州相隔很近,在皇帝北上之時,濠州大将王崇華一直堅守濠州城,蕭祐将濠州城圍困數重,又派兵不斷攻城,但效果不大,一直攻不下,而壽州守将慕靖,又出兵騷擾攻擊北齊大軍,數次擊殺北齊軍千人,而泗州城也派人騷擾北齊大軍,每次都出奇兵,殺掉北齊軍數百人。
壽州和泗州兵力有限,又要堅守自己的城池,是以并不能解濠州之圍,只待朝廷的馳援。
皇帝親征,讓前線士兵士氣大震。
到壽州之後,皇帝便派了數員大将劉知元、慕成英等領八萬兵馬前去解濠州之圍。
又派兵從正陽過淮河,攻擊北齊颍州。
北方要比西都冷很多,此時已經十一月,淮河已經有結冰現象,長寧穿着裘衣依然覺得冷。
皇帝的房中燒着暖爐,長寧在其中為他整理各軍中的奏報。
也許是受了冷,皇帝的舊疾又犯了,完全不能走路,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椅中由人擡着走。
派往濠州的大軍因為懼怕北齊的數十萬大軍,所以并沒有同北齊大軍直接交戰,而是在外先築了厚壁堡壘,将北齊大軍阻在其中。
在十一月下旬,兩軍才展開大規模的戰鬥。
即使遠在壽州,長寧也覺得似乎聽到了厮殺的聲音。
兩邊皆是精兵良将,又是皇帝親征,于是一時間又僵持不下。
十二月。
天氣越發冷下來。
淮河兩岸已經下了幾場雪了,不過因雪小,淮河上只是有浮冰形成,要河流凍結,卻是不行,上一次淮河凍結,還是數百年前的事情了。
長寧在簾子處從宮女的手中接過了托着藥碗的托盤,進了皇帝的卧室裏來。
皇帝靠坐在床頭,身上蓋着被子,慕老将軍坐在椅子上和他說這場戰争的形勢。
皇帝是有些沮喪的,說:“朕老了,你也老了,但蕭謙生了一個好兒子,蕭祐還年輕。朕的太子,不堪大用,不堪大用。”
皇帝因為身體不好,這次帶着數十萬大軍同北齊激戰,但是并沒有讨到什麽好處,兩軍僵持不下,之前派去襲擊颍州的軍隊,也一直久攻不下,只好撤退了。所以皇帝不免灰心。
長寧很理解他的這種心情,大約是他覺得自己活不了太久了,但是卻無法完成自己畢生的夙願。
慕靖老将軍說道:“皇上,您應該相信太子。”
皇帝卻搖頭。
長寧這時候已經将藥端到了床邊去,将托盤放在一邊的茶凳上,說道:“父皇,您該喝藥了。”
皇帝看了長寧一眼,點了點頭。
長寧将藥碗端過去,皇帝伸手來接過去自己喝,但是手卻抖得厲害,于是他就發火地将手在被子上狠狠地拍了幾巴掌,打得啪啪地響。
慕靖不得不勸他:“皇上!”
長寧已經習慣皇帝這樣鬧脾氣了,馬上說道:“父皇,讓女兒來就好。”
皇帝不想要臣下看着自己甚至不能自己喝藥,于是就讓慕靖先退下了。
長寧坐在床沿上,一手端着藥碗,一手拿着調羹,一勺勺地喂給皇帝喝。
皇帝還是氣鼓鼓的,但長寧神色溫柔,聲音也非常軟,讓他的心情慢慢地平複下去了。
長寧說道:“父皇。北齊蕭祐為人驕狂,又好色成性,這種人,即使善戰,也定然成不了大器。千古一帝可不是那般好當。反觀太子哥哥,他雖然不善戰,但為人嚴謹勤勉,又能任用人才,現在大周良将賢臣不少,如何不能敵國北齊呢。”
皇帝嘆了一聲,說:“朕就怕朕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