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異世界大大小小也有幾十個國家,但是真正的大國也就六個,分別是岚海國,獅心國,晨輝國,地靈國,冰穹國,冥幽國,分別信仰的是海神,戰神,天空之神,大地之神,冰霜之神,死亡之神,其他的那些小國嘛,根據地域和信仰,卻是各個大國的附庸。
各國裏頭,有識之士自然都是對教會持警惕态度的,但是呢,也有一些被教會洗腦了的,教會呢,也喜歡扶持這些人上位。因為他們上位之後,必然會親近教會,就算是以後腦子清醒過來,教會的好處也已經到手了。
這些人呢,在各國的地位呢,也比較讓人頭疼,按照繼承法,他們很可能是貴族乃至王室排行比較靠前的繼承人,說不定上面的競争者幾句話說得不對,叫教會暗中清理了,就輪到他們上位了,而留着他們嘛,許多事情還真是不好做,畢竟,他們這樣的身份地位,不能什麽事都瞞着他們不是,如此很容易給教會可趁之機。
而這次嘛,各國有了一個很好的借口,将這些人清理出去了,神明的谕令,你們都是虔誠的信徒,自然得為了神明的事業奮不顧身,所以呢,這部分人呢,幾乎是被一股腦打包送到了聯軍之中,好一點的嘛,在後勤之類的崗位上,家裏狠心一點的,就直接送到最危險的前線了。
這些人既然已經是被當做了棄子,暗地裏頭又有陰陽家和道家的人通風報信,因此,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自然在戰後落到了漢軍手中。
漢軍雖說海戰打得很少,架不住他們的武器遠比異世界的先進得多。異世界那邊被神明教會壓迫得太久了,又因為戰亂之類的緣故,各國的人口一直保持在一個不上不下的程度,人口密度并不算高,經濟狀況也有些一般,所以呢,對于提升生産力并沒有迫切的需求。而戰争因為受控與教會,并沒能促進相應技術的發展,甚至因為教會宣揚所謂的騎士美德精神,崇尚的是個人的勇武,還有就是面對面的沖鋒,以至于兵法這種東西在異世界也很不吃香。
之前的時候,大家都在一條水平線上,自然沒什麽感覺,但是如今呢,漢室這邊呢,從宋襄公之後,就開始流行兵不厭詐,兵家的歷代先賢也有各種兵法傳世,等到确定與異界的戰争戰場都是在海上之後,兵家的人就研究出了各種相應的策略,加上漢軍這邊武器又更新換代了兩次,就算是之前淘汰的貨色,都能将異界的尋常艦隊打得找不着北。
如果說一開始對異界不了解的時候,大家的态度是一回事,如今發現異界似乎只要刨除了信仰問題,根本就不算什麽問題了,大家的态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人口是最大的財富,如今大漢缺人簡直是缺瘋了,剛剛從山林裏頭抓出來的生番,培訓個十天半個月的,就能直接送到作坊裏頭,幹個三五個月,也就是熟練工了。異世界的那些人,哪怕語言不通,但是論起素養,總不會連那些生番都不如吧!因此,如今就算是大漢不想打,下面那些工坊主,也得逼着軍隊下場。如今呢,朝堂上頭,各個資本的代言人都在上蹿下跳地喊着要征服異界,教化異族呢!
所以如今大漢這邊呢,對聯軍的态度并非趕盡殺絕,而是能俘虜的就俘虜,其中呢,尋常的士卒俘虜之後,各個學派派出去洗個腦,在确定他們放棄了信仰之後,就直接塞入各個工坊之中,按照大漢的規矩,他們只要老老實實為大漢工作十年,然後就能得到戶籍,成為真正的漢人,享有漢人的一切權利了。而在這些工坊裏頭呢,他們也能吃飽穿暖,不會有太多的欺壓。當然,這些工坊嘛,工作還是比較繁重,甚至是比較危險的,若真是那種非常危險的工作,官府也會酌情減少工作年限,說不定五年七年,看你改造得好,你也就能提前拿到戶籍了。
但是這是對尋常士卒的待遇,那等教會出身的精銳,可就沒這麽好的待遇了,他們若是能夠幹幹脆脆将前頭的主子賣得幹幹淨淨,那麽,自然好說,為了做個榜樣,他們也能得到一個不錯的待遇。問題是,信徒這種存在,很多時候根本就是不可理喻的,他們被俘獲之後,依舊狂熱地信仰他們的神明,等閑能夠更改信仰的,這還是教會培養出來的精銳嗎?
而對于這些有着虔誠信仰的信徒來說,大漢這邊最多就是能通過旁敲側擊,誘哄出一些情報出來,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洩露了情報之後,一個個寧可一言不發,還有直接自盡的。對于這些死硬份子,大漢也懶得繼續在他們身上耗費太多時間了,因此呢,這些人直接被投入了最辛苦的礦山之中,強迫他們去采礦,他們要是不樂意,那就餓死算了,大漢可沒這麽多的財力物力來供養一批腦子根本不會轉彎的人。當然,為了讓這些信徒能夠幫着大漢幹活,大漢也給了他們一線希望,那就是說不定他們的世界贏了,他們也就能回去繼續侍奉他們的神明了。當然,如果他們誰敢搗鬼,大漢的連坐制度也不是開玩笑的。
對于這些人的工作,大漢這邊并不在意,他們在大漢腹地根本施展不出神術,聯系不上自家信仰的神明,也就是他們從小營養充足,身板比較好,才有廢物利用的價值。
最讓大漢看重的俘虜呢,就是一幫貴族出身的俘虜了,他們大多數只是淺信徒,就是平時會去教會做個禮拜,嘴上念叨幾句神名,其實口不應心的那種,甚至根本算不上信徒,那等非常虔誠的,整日裏喊着神明會懲罰大漢的,大漢也沒慣着他們,直接将他們另外關了起來,冥頑不靈的去挖礦,還有一定解救價值的可以留下來再挽救一下,那些淺信徒嘛,他們倒是非常配合。
他們被俘呢,也算是教會的報複,各國明面上表現得很配合,實際上打算削弱親教會勢力的意思教會的人又不是傻瓜,因此到了作戰的時候,一些原本被安排在後方,并不準備真的上戰場的貴族子弟也被強制性地送到了船上,而他們呢,因為之前異世界的各種規則,并不覺得被俘虜是個什麽問題,他們老老實實地服從大漢這邊的命令,将能說的事情都說了,然後表示可以寫信回去,讓自個的家族贖回自己,還一本正經地跟漢朝這邊的官員讨論贖金的問題,連自個的家族大致能為自己出什麽價錢也說出來了,意思就是,就這麽多了,你們多要也沒有,真要多了,只怕家裏寧願費點力氣再生一個了。
作為沒從教會或者是神明那裏得到過什麽神恩的群體,他們的權勢甚至因為教會的緣故被壓縮了許多,所以他們一點也不介意在背後拖後腿,甚至,一些人還表示,要是你們只對教會下手,保證我們家族的權勢,我們不介意将教會賣掉啊!
Advertisement
這種事情大漢這邊也能理解,就像是戰國末期的時候,各國都有人争先恐後地出賣自己的國家一樣,何況他們覺得他們出賣的只是教會而已,并不是自己的國家。
這些人都有成為帶路黨的潛質,大漢呢,雖說不可能允許這些貴族乃至王室繼續統治他們的國家,但是照着漢室徹侯的例子,給他們一個富庶的封國,漢室其實還是很樂意的,因為以漢室如今的制度,那些封國嗎,也是很容易被架空同化的。
因此呢,大漢這邊對于這些态度很好的貴族子弟也非常和氣,直接表示,只要有人贖,你們就能回去,另外呢,若是你們配合,大漢也是會有回報的。
最重要的是,大漢這邊給這些貴族子弟看到了舊例。之前被大漢覆滅的匈奴,許多貴族如今就被冊封了徹侯的位置,他們在草原上還有封地,封地的産出每年都會按時送到他們的府中,他們在長安大肆揮霍,生活得極為肆意。
另外呢,大漢的推恩令也讓許多不是家中長子的貴族子弟覺得心動不已,在異世界,除非自家老爹頭頂上不止一個爵位,否則的話,爵位最後只會由長子繼承,其他的兒子呢,運氣好的,能在家族的運作下,混個宮廷貴族的位置,也就是個名義,沒有封地,就一點微薄的薪俸,都不夠日常花用的,也有的呢,可以在自家封地上混個男爵子爵的爵位,就這還得有明确的戰功才行。
而大漢的推恩令呢,就是嫡長子獨得五成,另外的呢,嫡子和庶子之間再分,但是,只要是上了家譜的兒子,哪怕是養子,你都得分一份家業出來,這個家業就包括了封國。
這些人被送到戰場上就是混軍功的,幾乎就沒長子,因此呢,雖說想想也知道,這是為了削弱下面諸侯的權力,但是,絕大多數人看重的就是眼前的利益,畢竟,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是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想法,我活着的時候享受到了,至于子子孫孫怎麽樣,總比我什麽都沒繼承到要強吧,你們應該感謝我才對!至于自家大哥的利益,呵呵,跟我有什麽關系。再說了,大哥将來也不會只生一個啊,這對他也未必就是什麽壞事。
因此,等到這些貴族子弟被贖回去之後,他們的言論讓許多人原本就不那麽堅定的立場也動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