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屬于彼此
楚越一貫是個自律的人, 如今聖朝初立, 前朝留下的隐患還有不少,土匪倭寇雖被朝廷大軍給清繳一空, 但災後也正是百廢待興之時, 剛下朝這個當口正是處理國事的時候,楚越不在禦書房裏批閱奏折,跟朝臣們商議對策, 跑來元宸宮裏看她。
就為了這麽一會?
她又不是啥絕世美人, 楚越又不是輕易被迷惑的昏庸皇帝,林秀不覺得他是突然心血來潮,何況,若非奏折多,處理不完, 楚越哪日沒在元宸宮留宿?
他們兩日日見着,有啥話不能留到晚上?
林秀當時心裏就咯噔一聲, 覺得這中間有問題。
果不其然, 這一日終究還是來了。
她早知道會有這一日, 也一直告誡自己,本本分分的做個皇後就是, 但真聽到這話, 心裏還是一陣兒一陣兒的鈍痛。
“娘娘...”嚴二見她臉色蒼白, 欲言又止的看了她一眼。
林秀臉色難看的擠出一抹笑:“我沒事...這是好事, 宮裏這般空曠, 早日有嫔妃們住進來倒也熱鬧。”
說完, 她似乎是自嘲了下。
“娘娘,你放心,陛下并沒有同意。”正因為在前朝上,陛下跟朝臣不合,争執不下,所以下朝後陛下才會來元宸宮走一趟。
至少出了元宸宮的門後,陛下身上原本有些陰郁的氣息已經消散了許多。
林秀沒說話。
今日不同意,那以後呢?
“行了,我知道了,嚴護衛去忙吧。”林秀收斂了情緒,裝作若無其事的拿起折子,期間還不時讓雨晴給她說說命婦們的背景。
元宸宮裏所有人都是楚越賜下的,尤其是貼身伺候她的雨晴姐妹和嚴二,她不能露出別的情緒,否則不一會兒就能傳到楚越耳朵裏去了。
Advertisement
她不知道的是,她再如何風輕雲淡,也被幾人看在眼裏。
晚間,楚越照例在元宸宮用了晚膳。
宮人們上了菜,又輕手輕腳的退了下去,楚越揮退了雨晴姐妹倆,倆人安靜的用了起來,林秀埋着頭小口小口的吃着,楚越不時擡頭看了一眼,突然說了一句:“你知道了?”
林秀被嗆了一下,咽下了嘴裏的菜,沉默了會兒,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她宮中有雨晴姐妹和嚴二,這幾個又向來是會察言觀色的,能在她一言一行中發現報給楚越并非難事。
楚越放了銀箸,不容她躲避,正色的同她道:“啊秀,你看着我。”
林秀沉默了會兒,還是擡起了頭。
“朕曾跟你說過,這天下我願與你同享。”他嘴角勾着,淡然又自信:“直到今日,朕心裏依然這般認為。”
女人多了都是礙事的,容易家宅不寧,端看楚家那一攤子事就能窺見一二,碌王妃多麽嘴厲的一個人,不也受了多年的氣麽。
她又怎會讓林秀來受一遍那些刀光劍影?
“可是朝臣們不會同意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就是東風和西風,若是皇帝一意孤行,那朝臣們聯合起來,也能讓皇帝舉步維艱,受到阻力。
尤其,這侵犯到他們的利益。
而後宮嫔妃就是這一根紐帶,能平息前朝皇帝和百官之間的摩擦,尤其當皇嗣逐一降生,那聖朝至少得有十幾二十載各方勢力能平衡下來。
但若是楚越一意孤行。
受益的只有林秀和她背後的林家,吃上了獨食,那勢必觸犯到了衆人的利益,無論是楚越,還是林秀和她身後的林家人,都是那些人排擠、打壓的對象。
見她眼裏毫不掩飾的擔憂,楚越反倒笑了笑,聲音裏透着滿足和愉悅,還不忘安撫她:“放心,朕有能力護着你的。”
縱觀史上,皇帝的後宮裏只有皇後的,并不是沒有,只是寥寥無幾罷了,也有皇帝跟朝臣們争鬥敗了下來,沒幾年就換了人坐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的。
但他不同。
他是聖朝的開國皇帝,手握重兵,各地都有親信把手,便是這梁上城裏裏外外,駐軍的兵士也是他親點下的,調兵遣将的虎符也在身側,可以說如今的梁上城就跟水桶一般,被圍得嚴嚴實實的,他還真不怕朝臣們的逼迫。
只要有兵權在手,他的态度又強硬,文武百官再不滿,再跟他擰着,也有敗下來的時候。
“陛下要應對百官的發難,也并非易事啊。”
林秀嘆息着。
說話容易,但真要硬碰硬,卻也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啊。
總不能誰跳出來就撤了誰吧,這樣以後還有幾個人敢入朝為官了?
楚越也不是個沒腦子的,他敢反對,自然是早就有了對策。
“再有兩月,科舉就要開始了,朕準備從裏頭挑選品行才幹上佳之人直接入各部打磨打磨,相信要不了兩年他們就能獨當一面,到時在安排他們去合适的位子上,這一來也是給朝上那些倚老耍渾的東西一個警告,要不然他們還以為朕非他們可用不可,給他們警警醒,想來他們也沒那精力整日盯着朕的後宮不放了。”
只有糊口的東西有威脅了,才不會有時間東想西想的。
林秀聽得連連點頭,只是還有些擔憂:“這些人都沒下放歷練過,直接放在各部裏頭合适麽?”
“沒問題的。”
具體的楚越沒細說,但他神采飛揚,淡定自如的模樣卻讓林秀一顆提着的心放了下來。
說起科舉,她還有些遺憾:“殷公子人物文采都不錯,待人也沒有酸腐書生的義氣用事,可惜戰亂時被劃破了臉,給毀了。”
真是不無遺憾啊。
楚越也從她的嘆息裏想起了這麽個人,當日他們趕到淮鎮時,正逢殷、陸、王這三家人帶頭跟土匪流寇們反抗着,後,他還曾特意下旨表彰過這幾家人,記憶裏青年不卑不亢,做事也穩重,心裏也起了愛才之心。
翌日早朝,沒等朝臣們就着後宮的事開口,楚越就當先宣布了一件事。
大總管平安恭敬的打開聖旨,尖着聲兒念了起來。
事畢。
百官們面面相觑,皆從對方臉上看到了驚訝和不敢置信。
有年邁的官員顫顫巍巍的站了出來,竭力反對:“陛下啊,此舉萬萬不可啊,科舉選拔幾朝幾代都是如此,不可随意更改啊!”
“是啊是啊,那身有殘缺者豈能讀書考試,更闊論與我等同朝為官?”
“這不是本末倒置,倒施逆行麽?”
“......”
朝堂上如一鍋沸水,鬧哄哄的,百官的語氣也越來越劇烈,個個口沫飛舞,指着讓楚帝放棄這荒謬的想法。
有這時間在這兒放寬科舉選拔,讓身有殘缺者讀書為官,咋不說說那後宮咋個安排?
楚越看在眼裏,眸色逐漸轉冷,手掌一下拍在禦案上,“放肆!”
百官們頓時更掐住了脖子一般安靜了下來,面紅耳赤的。
“當這菜場呢?”他冷聲說道:“幾朝幾代,如今早就不是幾朝幾代了,這兒是聖朝,他們亡了我大聖才初初綻放,你們少拿前朝舊例來說事,朕任命百官,是為我大聖謀福祉的,不是挑誰的容貌好的,只要會做事,能做事,那他就是我大聖現在需要的朝廷棟梁。”
說完,他又抛下一句:“至于那些不幹正經事,整日只會東家長西家短的潑婦官員,朕心裏有數,相信你們心裏也有數。退朝!”
“陛下起駕。”
随着楚越大步離去,被留下來的百官們紛紛呆若木雞。
陛下....這是啥意思?
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在百官中蔓延開來,有人當即噤了聲兒,再不敢胡咧咧,也有人不以為意,繼續讨伐起來。
徐、陳、夏、白四位國公爺被官員們紛紛圍住,七嘴八舌的被問着陛下到底是何意思,論親屬,自然是這幾位跟着陛下一路打下江山的才是親信,但幾位國公爺也是有苦說不出。
從外看,他們确實是楚帝親信。
但他們并不是。
比起得楚越親信,他們還不如鎮守在淮河郡的鄭大安呢,鄭大安雖官職比不上他們,但手裏頭有幾千士兵鎮着,而他們幾個雖說高官厚祿,但手頭的兵權早就被架空了,在天子腳下,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
幾人相視一看,紛紛找了借口溜了。
旨意被強行發下去了後,果真引得朝野上下議論不已,百官們為了抗衡,紛紛給家族子弟和弟子們下了死命令,讓他們不得參加科舉。
沒了這些世家、大家裏頭培養出來的人,這科舉還不是個笑話?
相比百官,老百姓們到處都是歡呼,直道楚帝心胸寬廣,是個賢德明君。
百官們的動作第一時間傳到了楚越耳裏,他不止不憂慮,反倒對此樂見其成,讓任何人都不得攔着百官們的動作。
他正想提拔寒門學子入朝,沒料這些人就送了他一個大禮。
沒了他們就不行?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