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訂婚事告別諸親
等趙傳炜知道世子爺接下的差事之後, 立刻跑去跟他大哥請罪。
世子爺見弟弟跪在自己面前,拉了他起來, “昨兒淋了一場雨, 有沒有着涼?”
趙傳炜有些慚愧, “大哥, 是我給您惹禍了。”
世子爺笑了,“與你無關,朝堂裏的事情, 很多都不是表面看的那樣。你也大了, 阿爹不在, 我跟你說一說。”
說完,他讓弟弟坐在自己身邊。
“聖上是個明君,他想把天下治理好, 但總是各處有掣肘。兵者,國之大事。聖上早就想查了,但誰也不敢擔這個擔子, 一個不好,不是丢了性命,就是身敗名裂。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士兵們認識皇帝是誰呢,還不是聽主帥的話。聖上要做事, 總不能對朝廷的駐軍稀裏糊塗的。我與聖上多年交好,于情于理,我都該幫他沖鋒陷陣。這是我們表兄弟之間的情分, 也是我們君臣之間的情分。阿爹知道了,也不會反對的。“
趙傳炜看向他,“大哥,您放心,我會看好家裏的。“
世子爺笑了,“不要擔心,我又不是不回來了。阿爹一天不倒臺,咱們兄弟去了哪裏都安然無恙。我跟你說句實話,當年阿爹也不是沒有機會做皇帝。只是,阿爹說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做了皇帝,父不父子不子,一家子都互相防備,也沒意思。再說了,只要能心裏裝着百姓,誰做皇帝都一個樣。“
趙傳炜有些瞠目結舌,“大哥。“
世子爺繼續教導弟弟,“過五日我就要出京城了,你是家裏的男子漢,一定要照看好家裏的婦孺。以後不要住在學堂,每日回家。你是晉國公府嫡出三公子,氣派和頭腦你都有,以前是有我和阿爹在前頭頂着,顯不出來你,以後你就要替我管一年家了。你若能歷煉出來,以後我也能輕松一些。“
趙傳炜正色回答,“大哥放心。“
世子爺又囑咐他,“你昨兒做的很好,男子漢大丈夫,就要有血性。敲宮門算個什麽,什麽時候能像你二哥一樣,獨自帶着幾個人深入敵營腹地,那才更暢快呢。“
趙傳炜笑了,“二哥勇猛機智,我比不了。“
世子爺拍拍他的肩膀,“明兒跟我一起去楊家提親,既然訂了親,就是大人了,要學會承擔責任。“
趙傳炜收起了笑容,“好,我聽大哥的。“
楊家那邊,寶娘回去後就繼續守在楊太傅身邊。喂藥喂飯,擦汗擦臉,都親自動手。弟弟妹妹們聽了,都過來一起服侍。
Advertisement
寶娘把兩個弟弟打發去了學堂,讓楊默娘去看着廚房,楊淑娘去陪着陳氏。
陳氏聽說兒子病了,親自到前院來看,“鎮兒,你怎麽樣了?“
楊太傅有些虛弱,“兒子不孝,讓阿娘擔心了。“
陳氏摸了摸兒子的額頭,又問寶娘,“太醫怎麽說?”
寶娘如實回答,“太醫說,阿爹修養幾日就好了。”
昨兒楊太傅回來後,并沒有驚動後院。今兒一大早,楊太傅告假,景仁帝又派了太醫過來診治,并沒有再下聖旨。
陳氏聽說宮裏賜了太醫,才知道兒子生病了,趕忙過來了。
陳氏見寶娘滿臉疲憊,吩咐她,“寶娘去歇着,讓你兩個姨娘過來。”
寶娘看了楊太傅一眼,楊太傅知道女兒這一夜忙亂,沒怎麽歇息,也讓她回去。
兩個姨娘被叫來了,陳氏給她們排了班,“小娘子們年紀小,也不方便照顧你們老爺。你們太太不便,你們兩個,輪着伺候鎮兒,一人一天。”
豐姨娘年長,她先來。
楊太傅也不反對老母親的安排,女兒年幼,要累壞了。
豐姨娘安安靜靜的,按照太醫的吩咐照顧楊太傅。二人許久沒見面,楊太傅見她仍舊是以前的模樣。
他主動開口,“你這些日子好不好?”
豐姨娘笑,“多謝老爺關心,妾在家裏有吃有喝的,風吹不着雨淋不着,日子好的很呢。倒是老爺,每日忙碌,身子都累壞了。”
楊太傅勉強笑了笑,“我這些日子後院去的少,你安心帶着孩子們過日子。”
豐姨娘點頭,“老爺放心,我會好好的。”
楊太傅看着她,半晌後說道,“對不住,是我誤了你。“
豐姨娘使勁搖頭,“老爺,沒有的事。能跟着老爺,是我的榮幸,我願意給老爺做妾。“
楊太傅面容溫和,“你很好。“
豐姨娘笑,“老爺這樣說,妾很高興。“
楊太傅閉上了眼睛,“等過一陣子,我給默娘找個好婆家,多給她陪送一些嫁妝。闌哥兒性子軟和,以後就算不會有太大出息,一輩子至少能衣食無憂,你放心吧。“
豐姨娘輕聲回答,“多謝老爺,妾放心的很。“
第二天,趙家人上門了。
世子爺兩口子帶着趙傳炜,還有方家夫婦一起來的。
楊太傅休息了一天,就好了七七八八。陳姨娘氣悶,她還沒來得及表現,老爺就好了。
昨天下午,趙家就來人打招呼,明兒要上門。一大早,楊太傅讓陳姨娘幫他洗漱,換上了一身體面的衣裳,又吩咐陳姨娘,“去告訴老太太今兒趙家來人,讓寶兒今兒穿得體面些。“
陳姨娘這會子也知道二娘子要說給趙家三公子,滿口好話,“老爺可真會挑人,這門第、這人才、這家私,哪一樣不好!“
楊太傅今兒高興,也和陳姨娘開玩笑,“你放心,等淑娘長大了,我也給她找個好婆家。“
陳姨娘高興地對着楊太傅表白,“我就知道表哥心裏是有我們母女的。“
楊太傅悔不該和她說多了,立刻揮手,“你快去吧。“
陳姨娘高高興興地去了。
等到上午辰時四刻,趙家人和方家人一起上門了。
本來按照正經規矩,先找個中間人來提,然後再請官媒婆上門。但世子爺過幾天就要離開京城,他必須在走之前把事情辦妥了。好在他和楊太傅已經口頭約定過,也算符合規矩。
楊太傅穿的一身氣派在外書房坐着,方老二帶着世子爺一起進來了,趙傳炜跟在後頭。世子夫人王氏和大李氏一起,去後院拜訪陳氏。
方老二進門,見楊太傅坐在上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心裏一陣窒息,但想到今日的任務,方老二立刻滿臉堆起了笑,先抱拳行禮,“下官見過太傅大人。“
世子爺兄弟二人也在後頭跟着行禮。
楊太傅起身,做出請的姿勢,“稀客上門,請坐。“
方老二和趙家兄弟分列兩邊而坐,楊家小厮上了茶水。楊太傅又讓人叫來了兩個兒子,一起陪着坐。
方老二主動開口,“聽說太傅大人身體抱恙,如今可好些了?“
楊太傅微笑,“多謝方将軍過問,好多了。“
方老二繼續道,“那就好,那就好,朝堂上一日無太傅大人,大夥兒都覺得少了個主心骨。“
楊太傅連忙謙虛,“有聖上在,社稷安,百官安。“
方老二腹诽,呸,馬屁精。
他仍舊臉上帶着笑,“還是太傅大人會說話,我這樣的大老粗,總是說話不得體。“
楊太傅哈哈笑了,“方将軍不必過謙,這是你的好處。“
雙方又說了幾句閑話,方老二直入主題,“不瞞太傅大人,下官受連襟所托,今日是來求太傅大人的。“
楊太傅嗯了一聲,并不說話。
方老二繼續陪笑,“貴府二娘子賢良淑德,京中人盡皆知。大人看我的外甥趙三郎,也是一表人才,求太傅大人許以貴女,我們定善待。“
楊太傅又嗯了一聲,“多少年了,方将軍終于跟本官說了句軟化。“
方老二瞪起了眼睛,世子爺立刻拿出信件,“大爺,這是家父寫的信,請大爺親啓。“
楊太傅接過信件,見上頭寫了四個遒勁有力的字:楊兄親啓。
楊太傅撕開封口,拿出信件,一目十行看完了。晉國公求娶誠意足,并許下諾言,趙家子弟,四十歲無子方可納妾,有子則不得染二色。
楊太傅笑了,“還是趙兄弟會說話。“
方老二忍了忍,又笑道,“太傅大人以為如何?“
世子爺又把那兩件信物呈上了。
楊太傅先看了那件玉佩,仔細摸了摸,是塊好玉,看樣子是戴了多年的。再看那件小孩子的玩具,他的思緒有些恍惚。
這東西大概有三十年了,應該是他買給李三郎玩的。楊太傅把那玩具仔細看了看,然後放到了旁邊的案幾上。
“既然貴府誠心來求,我也沒有其他的話,只請善待我的女兒。“
方老二笑,“太傅大人只管放心,別的我不敢打包票,就趙兄弟家裏,從來沒有哪個媳婦受過委屈。三姨妹的脾氣您也是知道的,從來不擺什麽婆婆譜,兒子們的私事,她也是一概不管,不像京城裏一些婆婆,成日家盯着兒子媳婦,她們家裏一向和諧的很。“
楊太傅摸了摸胡須,“我聽說前兒炜哥兒夜裏淋了雨,可有着涼?“
還沒等趙傳炜回答,世子爺笑着先開口,“多謝大爺關心,有些小風寒,都好了。“
世子爺的意思是,風雨都過去了。楊太傅聽懂了,點頭,“你們費心了。“
世子爺俯首,“他自家願意,我做兄長的,只能鼎力相助。過幾日我就要出京了,家裏還請大爺代為照看。炜哥兒年紀小,有些事情做的不到位,您盡管說他。“
楊太傅表情有些凝重,“此次查軍務,十分艱難。能查就查,若實在為難,不必勉強,務必保全自己。你若不安,東南不安,則朝廷不安。“
世子爺點頭,“侄兒知道了。“
楊太傅又提點他,“走前多去拜訪幾家親戚,多托付幾個人,總是沒錯的。”
世子爺擡頭看他一眼,心裏清楚,封貴妃的風波過去了,楊太傅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就景仁帝現在雄心萬丈的樣子,沒道理會讓楊太傅繼續穩坐朝堂指點江山,勢必會給他更艱難的任務。若是楊太傅走了,他也走了,兩家都是老弱婦孺,不得不防。
世子爺笑答,“多謝大爺提醒。”
方老二聽得有些玄乎,他雖然不懂,也知道這二人是在打機鋒,見他們好像說完了的樣子,插嘴道,“今兒是來說親事的,不談國事不談國事。”
楊太傅摸了摸胡須,看向趙傳炜,“過兩日你再來,我問問你的功課,馬上就要府試了,若是能再得個案首,豈不更好。”
趙傳炜連忙起身道好,楊太傅又讓他坐下了。
方老二喝了口茶,“老楊,你也就讀書的本事讓我嫉妒。”
楊太傅見他口稱老楊,也不客氣,“你嫉妒也沒用。”
方老二哈哈笑了,“這樣說話才痛快,沒道理走個親戚,跟上朝似的,還給你行禮。”
再說後院,王氏和大李氏一進去,先給陳氏見禮,又和莫氏相互見禮。
陳氏笑眯眯地看着她們,“麗娘也來了,都坐。”
大李氏和王氏坐在左邊,莫氏安靜地坐在右邊。
大李氏看了一眼莫氏,垂下了眼簾。她想起三十多年前,大姐姐被楊家退婚,就是因為這個女人橫刀奪愛。
這麽多年過去了,大李氏已經釋懷了,大姐姐富貴滔天,你下輩子也趕不上。而且,大李氏想到楊太傅對大姐姐念念不忘,二人還生了個孩子,這個聾子一輩子不得寵愛,她心裏就覺得有些暢快。
呸,活該,都是你的報應,讓你搶人家男人!
陳氏笑看大李氏,“時間真快啊,麗娘你都兒孫滿堂了。”
大李氏笑着回答,“是呢,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芙娘姐姐好不好?我們原來就跟親姐妹似的,這嫁了人,都天南海北的,多少年沒見了。”
陳氏點頭,“芙娘好的很,女婿也做到了五品了,等以後她回京,我給你下帖子,你們一起聚一聚。”
大李氏笑,“楊大娘還是這般硬朗。”
陳氏笑,“我不如你阿娘命好,整日家裏的事一概不用操心。我們昆哥兒還小呢,我且再幫他照看幾年家裏,等孫媳婦進門,我就能享福了。”
陳氏也不避諱,直接把自己家裏的難處都說了出來。
大李氏沒接這話題,“貴府小娘子們能幹的很,也能給大娘分擔。”
陳氏神情頓時驕傲了起來,“可不就是,不是我老婆子吹牛。我這三個孫女,論長相,論才幹,拿到哪裏去都不丢人。最難得的是,她們雖然不是一個娘生的,卻和睦的很,從來沒吵過嘴,有什麽好東西都是一起分。”
王氏奉承陳氏,“貴府家教好,小娘子們和睦。”
陳氏心裏高興,也奉承王氏,“你們家的大娘子,在這京城也是數一數二的,連我老婆子都聽說了。不管是在宮裏還在外頭,沒有幾個閨秀能比得上。”
王氏連忙謙虛,“她年小輩小,多守些禮儀總是沒差的。”
正說着,外頭忽然來人傳話,“老太太,老爺說讓晌午準備兩桌好酒席,留客人吃飯。”
陳氏一聽就明白了,外頭男人們談妥了,要留飯。大李氏和王氏也明白了,雖然還沒明說,這親事算是定下了。
陳氏看了眼旁邊的嬷嬷,“去把三位娘子叫過來,見見客人。”
等了一會子,三姐妹聯袂而來。寶娘走在最前面,穿得最光鮮。兩位姨娘都知道今兒二娘子定親,都把女兒打扮的比較清水。
寶娘帶着妹妹們給大李氏和王氏見禮,大李氏拉過寶娘的手,上下打量,眼底有些動容。
她從頭上拔下一根金釵,插到寶娘頭上,“好孩子,這個拿去戴着玩。”
寶娘謝過,大李氏又分別給了楊默娘和楊淑娘見面禮。
陳氏笑着吩咐兩個大孫女,“你們去廚房看看,讓置辦兩桌酒席。”
寶娘帶着楊默娘去了,楊淑娘留在這裏。
陳氏有心表現孫女,寶娘也不能給家裏丢臉,和楊默娘商議着準備了兩桌上等的酒席,家裏最好的廚娘精心伺候。
楊太傅帶着兩個兒子在前院招呼客人,後院裏,一群女眷也熱熱鬧鬧的。莫氏一直靜靜地陪着,也無人搭理她,她也不在意。
等吃過了酒席,前頭世子爺讓人來給王氏傳話,“世子夫人,世子爺說,既然定下了親事,夫人不在,長嫂如母,請世子夫人代為周全。”
王氏笑着讓人回丈夫,“告訴世子爺,我定辦的妥當。”
世子爺把話挑開了,王氏立刻滿口好話,“楊阿奶教導出的好孫女,真是色色都體面,我們全家都喜歡的不得了。”
陳氏笑着謙虛,“她年紀還小,雖說你們以後是妯娌,她和你們家的大娘子年紀差不多呢,還請多為照看。”
王氏忙不疊地點頭,“您老放心,妹妹一向懂事,我們以後定然和睦的很。”
說完,她對着寶娘招手。
寶娘紅着臉走了過去,王氏從旁邊的丫頭手裏接過一個小匣子,打開一看,嚯,裏頭一根璀璨華麗的簪子,簪子頂部是一朵花,每片花瓣上頭都鑲嵌了大小一樣、透亮純淨的紅寶石,花兒中間是一顆最大的寶石。這樣品相上號的寶石極為難得,這簪子一看就造價不菲。
王氏娶出簪子,“阿娘不在,特意從福建寄來這根簪子,給妹妹插戴。願妹妹往後,一切順遂。”
說完,王氏把這簪子插在寶娘頭上。寶娘屈膝行個禮,“多謝大嫂。”
大李氏撫掌而笑,“好了,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三妹妹真是好福氣,三個兒媳婦,一個比一個好。”
王氏開玩笑,“二姨,我都是老菜幫子了,哪裏敢跟二妹妹比。”
大李氏也開玩笑,“胡說八道,你是老菜幫子,我是什麽,老棺材瓤子?”
陳氏也接口,“可了不得了,麗娘你是老棺材瓤子,那我就是老妖怪了!”
幾個婦人都哈哈笑了。
趙家人和方家人又逗留了一陣子,然後一起告別走了。
等客人都走了,莫氏先行禮告退,陳氏揮揮手,什麽都沒說。
陳氏把寶娘叫到身邊,“如今既然有了人家,就不是小孩子了。從明兒開始,家裏的事情你都要管起來。每天早上到我這邊來,雖說你婆母不在京城,你不用伺候婆母,但該知道的規矩也要學起來。還有,剛才你大嫂留了哥兒的尺寸,你趕緊給他做一身衣裳,從上到下都要有。“
寶娘點頭,心裏忍不住腹诽。這古代家庭婦女真不容易啊,不過想到趙傳炜讀書科舉也幸苦,心裏也不再抱怨,全當男女分工不同吧。
陳氏揮揮手,“你先回去吧,明兒一早開始,就到我這裏來。“
那頭,趙傳炜高興地跟着世子爺夫婦回去了。
才回了家,趙傳炜還沒來得及自己偷着樂,就被他哥叫到了書房裏。
世子爺給了他一個印章,“你把這個收好,咱們家的護衛,憑你的臉,暫時估計不能全部調動起來。這是阿爹給的印信,見了這個,你有命令,他們再不敢推诿。你要記住了,無大事,不要動用他們。莊子上的一應補給,不能缺少。“
趙傳炜正色點頭,家裏有一批護衛都住在莊子上,名為莊仆,暗地裏仍舊每日操練,定期輪換到府裏來當差。
除了護衛,世子爺又另外告訴他家裏密信渠道。如何發,如何收,發了之後怎麽判斷是不是被人截胡了,收到後怎麽判斷真假,還有若是收到假信要怎麽處置。
趙傳炜第一次接觸到這些東西,心裏砰砰直跳。原來大哥一個人在京城,要管這麽多事務。
除了這兩樣秘密的東西,世子爺還囑咐他,“你要讀書,其餘人情禮節不用走動的太熱鬧,我都交給了你大嫂。有重大節日時,去重要親戚家裏拜訪一番,平日就罷了。我不在家,謹守門戶,要警惕。“
趙傳炜點頭,“我知道了。“
世子爺仍舊不放心,把自己的兩個心腹帶走一個,留了一個在家裏。
世子爺想鍛煉弟弟,立刻讓他給福建晉國公寫封信,就說親事已妥當,并把自己出京查軍務的事情禀報一番,還有前兒荷包的事情也說了。
寫好了信,世子爺打發趙傳炜從家裏的秘密途徑發了出去。
等信發完了,世子爺囑咐弟弟,“阿爹回信時,一般會在信的背面打一朵梅花印記,但這法子也保不住是不是被外人知道了,你要仔細看信的內容還有字跡,阿爹的字有時候會變,你要學會辨認。“
趙傳炜再次點頭,“大哥放心,我會用心的。“
世子爺點頭,“你也不用太擔心,這麽多年了,暫時還沒人敢動咱們家的東西。但以防萬一,阿爹才會時常考驗我們,怕我們失了警惕之心,被人算計。我最快也要七八個月回來是,這期間,你不可私自出京城。等我回來,差不多也過年了,你秀才的功名也該到手了。若是名次好,明年你想去哪裏,随你便。“
世子爺在書房絮絮叨叨交代了趙傳炜許多事情,趙傳炜一一記下。囑咐完了弟弟,世子爺又去了老太爺的院子。
老太爺笑着看向他,“慶哥兒要出遠門了?”
世子爺點頭,“是呢,以後家裏要多辛苦阿爺了。”
老太爺笑,“你放心地去吧,家裏這些事情,外頭的交給你弟弟,家裏的交給你大爺,若是有人來搗亂,我找根繩子去他們家門口上吊去。”
世子爺哈哈笑了,“阿爺嚴重了,不至于此。阿爹好好在福建呢,咱們家暫時穩得很。”
老太爺讓孫子坐在自己身邊,“你二十年沒出京城了,到了外面要多個心眼。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你這差事又不一般,要牽扯到人家的命根子,肯定不會讓你輕易查清楚。有不明白的,先問你阿爹,他在軍營裏混了幾十年,比你知道的多。”
世子爺表情凝重,“多謝阿爺提點,孫兒知道了。”
世子爺在家裏忙碌了幾天,分別去李家、王家、方家和趙家本族去辭行,然後帶着一行随從出發了。
他臨行前又去了宮裏,和景仁帝道別。
景仁帝問他,“表弟預備先去哪裏”
世子爺笑,“表哥,您給的這個差事太難了,我準備從最簡單的做起。”
景仁帝笑,“三姨夫怕是要打你,先拿自己人開刀。”
世子爺咧嘴笑,“我又不懂軍務,那裏會查軍務。我先去找阿爹,把東南軍摸透,知道怎麽查,查什麽,再去別的地方,他們就算想蒙我,也蒙不了我了。”
景仁帝點頭,“路上小心,朕給你幾個大內侍衛,多帶些人,朕也放心一些。千萬要記住,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先去東南倒是可以,三姨夫為了支持你,也會幫你把事情做周全了。等去別的地方,依葫蘆畫瓢,也能知道個七七八八。”
世子爺行禮,“多謝聖上關心。“
景仁帝揮手,“跟朕一起去壽康宮,你既然要去福建,看看母後可有話要帶給三姨。“
表兄弟二人一起去了壽康宮,李太後高興地招呼二人坐下,“哀家聽說慶哥兒要出京城辦差,真是又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你們親表兄弟,皇兒有這樣忠心的臣子,何愁天下不太平。擔心的是慶哥兒你雖說一向能幹,但從未出過京城,外頭什麽樣的人沒有,可別吃了虧。“
世子爺笑,“多謝姨媽關心,才剛表兄囑咐我許多話了。我說先去福建,不知姨媽可有什麽話要帶給我阿娘?“
李太後雙眼發亮,“你要先去福建?那可真好,我,我十幾年沒見過你阿娘了。哎呀,我明兒準備些東西,你幫我帶過去。“
世子爺點頭,“好,姨媽只管放心。”
李太後很高興,“我們小的時候,你阿娘最機靈,這麽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她什麽樣子了。”
世子爺眼神有些飄渺,“我也十幾年沒見到阿娘了呢。”
李太後拉着外甥的手,“姨媽知道,為了你表哥的江山,你受委屈了。等去了福建,在那裏多住一陣子。你表兄不是給了你半年以上的期限,不着急,慢慢來。告訴你阿娘,家裏父母和兄姊們,都很想她。”
世子爺點頭,“姨媽的話,我一定帶到,姨媽也要保重身體。”
李太後留世子爺和景仁帝一起吃飯,高興地囑托了世子爺一籮筐的話。
等吃了飯,世子爺就要離開皇宮。景仁帝正好要去保和殿,君臣二人一路同行。
世子爺直接請托景仁帝,“表兄,我離開京城,家裏老的老小的小,還請表兄代為照看。”
景仁帝點頭,“你放心吧,只管去忙你的。前兒朕在氣頭上,做的事情不體面,你也莫和朕計較。”
君王奪臣妻,雖然人家還沒正式下定,說出去也不好聽。好在景仁帝也沒吃虧,這會子說起好話就光棍的很。
世子爺連忙道歉,“是臣沒有提前和聖上打招呼,中間出了岔子。”
景仁帝這會子也做起了好人,“聽說炜哥兒和楊二娘子訂了親,朕好懸棒打鴛鴦,明兒朕送他們一份賀禮,算是賠罪。”
世子爺又客氣,“聖上嚴重了。”
等到了保和殿門口,世子爺跪下磕頭行大禮,“臣去也,請聖上保重龍體。”
景仁帝扶起他,“好,戶部侍郎快要告老了,朕等你凱旋歸來。”
世子爺仍舊保持躬身行禮的姿态,“臣多謝聖上。”
世子爺出宮了,景仁帝賜了五個大內侍衛,還讓戶部撥了一些銀兩。
回到家之後,世子爺帶着家裏人一起吃了頓飯,第二天帶着人馬就出發了。
作者有話要說: 方老二:呸,馬屁精!
楊太傅:哼,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