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進了屋子, 薛蟠着實尴尬, 竟覺着有些口幹舌燥, 手也不知道放在哪兒, 全無素日的大方, 柳湘蓮和寶釵坐在那,見他這樣緊張,心下不由好笑。
想着寶釵雖聰慧,到底是個姑娘家, 柳湘蓮覺着少不得自己來拆開這個魚頭, 便細細的問了起來, 薛蟠見他問, 實在不好隐瞞的, 便将兩人的事兒簡略着說了,又道, “我雖知道他身份高貴, 可當日他本落魄,萬料不到有今日的, 如今反悔也晚了, 不怕你們笑話,我這一顆心都撲在了他身上,此時定然不能坐視不理的。如今他有危險, 我自知微不足道,也是要救他一救的。”
說着看向寶釵,“我實在不知道這婚事竟有這緣故, 如今便依你了,你若是覺着不妥,咱們退了便是,也犯不着怕得罪人。”
寶釵搖頭,如今知道了這事兒,便更不能退了,雖對于自己“高嫁”的這門婚事心裏難免有想法,可是若李長吉真的出了意外,還是要靠人家庇佑才對,因此只說願意。
對于薛蟠,她倒是有話說,“如今戰場兇險,何況路途遙遠,你若是去了,路上的耗費,可能遇見的盜匪,都要考慮到了,我知道你是一根筋的人,只怕攔着也沒用,不過好歹想着家裏一些,別把命搭上,想想我和媽,都等着你呢。”說着滾下淚來。
薛蟠見她這樣,難免手忙腳亂,安慰一番,半晌寶釵方止住哭泣,柳湘蓮沉吟一番,“我知道你如今是非去不可,聽說越是靠近盤城關,越是盜匪橫行,如今打着仗,将士們都顧不得那個,流民也多,你帶着糧食去,定然不安全的。好在我行走江湖,倒還認識幾個朋友,盤城關定然是有糧草存餘的,也夠他們撐上幾日,不如我去聯絡幾個朋友,護着你上路,也安全一些,何況你籌集人手,調配糧草也要時候,此事急不得。”
薛蟠原本心內着急,恨不得立馬就飛過的,聽兩人這麽說,又覺着此回出門至少要兩三個月,少不得将家裏的事情安排妥當了才好,因此點點頭,便忙亂起來。
先是抽調人手,又雇車船,跟着去運送糧草,接着又将賬上的錢全都拿出來,又派人大肆收購了許多糧食,藥材是顧不得了,總以糧食為要。幸好如今邊關戰事再起的消息被壓了下來,知道的人并不多,林林總總的,十來天的時間總共籌集了六千多石的糧食,估計着夠那一萬人吃個十日左右,他們先行走着,後續再派人收購,陸續的再送,何況十日時間,估計也夠個緩沖。
料那軍需官雖拖延,到底不敢拖延太久,五六日也差不多了,因此這些糧食是綽綽有餘的,花費了三四天的功夫,便将東西都收拾齊整,薛蟠叮囑了薛蝌一回,讓他看着生意和家裏,凡事多小心些,又叮囑寶釵務必将薛姨媽瞞緊了。
柳湘蓮一路給朋友們去信,讓他們沿路跟上,又在京城裏糾結了十幾個江湖朋友,跟着一路去了,衆人不知端的,看他這樣,只以為是要去做糧食生意,想着如今米價平穩,也不知道能不能發財。
先是走了五六日的水路,然後換車馬,一路往盤城關行去,總要五六日的時間,京中此時已經入春,但是一下了水路換車馬,便覺着冷起來,行了兩三日,離盤城關越發近了,也更加冷起來,天上還飄起了細雪,幸而薛蟠帶了銀子,又給衆人都添置了衣服,人數實在不少,附近城鎮別說是繡娘了,稍微會點兒手藝的農婦都算上,總算一晚上之內趕齊,幸好他銀子帶的足夠,否則真是不足以應付路上的這些意外。
衆人穿好棉衣,又吃飽了飯,方才趕路,此時大多數都已經知道是往盤城關去的了,雖說害怕,但想着如今親已經和了,覺着戰事不會再起,并沒有多害怕,何況說好了将糧食運到便讓他們回來,還有人相送,錢給的又大方,衆人自然都心服口服。
此時盤城關已經快要斷糧,他的臉色冰冷,神情十分凝重,按理前日就該到的糧隊并沒有到,明日若是再無人來,将士們就要吃不上飯了。
他原本計劃是,将和親的郡主送過去,趁着晚上戎族人回返,然後一舉殲滅,可是如今連糧食都要斷了,又拿什麽去偷襲,若被那頭知道了消息,恐怕不但衆人性命不保,連這城池都要丢了。
正焦急間,忽見賬外的士兵進來,遞了個信鴿給他,李長吉一見這鴿子,瞳孔微妙的縮一下,這是吳大用的信鴿,不知道如何到了這裏,想到可能是京中的消息,他的心微妙的沉了一下,随即解開來看消息,字跡卻是熟悉至極的:已到城外一日之距,帶十日糧草。落款一個小小的蟠字,正是薛蟠。
見了這消息,他也顧不得別的了,立時傳令下去,帶着五百人馬去接。
Advertisement
衆人因見糧食遲遲不到,已經有些人心惶惶了,此時聽說來了運糧的隊伍,各個蠢蠢欲動,興奮起來,都要跟着去看,又有細心的疑惑是為了穩定軍心在騙人,因此各個摩拳擦掌,想要去跟着看一看。
李長吉點了五百人,他們騎馬的速度很快,不到兩個時辰便迎到了薛蟠一行人,遠遠的見着了,都是高興不已,衆士兵見到是真的糧食,頓時興高采烈,各個喜的不行,薛蟠和李長吉兩個,素日相思苦,今日見了面,卻無話可說,只能拉着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幸而衆人忙亂,都沒注意到他們,本來李長吉想要解釋一番,但想到薛蟠既到了此處,想必是都知道了,便也不再說話,攜着他上馬,将自己的披風給他披上,兩人一路回去了。
柳湘蓮遠遠的望見,輕笑了一聲,他還想着此事是薛蟠一頭熱,沒想到看對方也很上心的樣子,并不因身份的原因怠慢了薛蟠,也就放下心來,招呼着衆人繼續趕路。
此時有了五百士兵的護衛,路上順暢了許多,衆人也曉得上頭是有關系的,想着即将到來的工錢,都振奮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一石是十鬥,夢溪筆談裏記載每個民夫背六鬥米,士兵自己帶五天幹糧,一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可以維持十八天,六鬥米吃十三天,一石米一個人可以吃21天,兩個十天吃一石米,一萬人十天要吃五千石米,加上路上的損耗,六千石米撐十天是要的。
古代糧食價格,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算一兩五,之前兩千兩銀子買了一千三百石,出了三百多石,假設還剩一千,剩下的五千石需要七千五百兩,薛家還是能夠拿出來的,加上雇傭船只、馬車人手等,大概需要一萬兩左右。
賈府在年景不好的時候,烏進孝能進貢的大概是 五千兩銀子左右,因此對薛家來說,三四天一萬兩雖然多,還是拿的出來的。
一匹馬車理論上能拉五百公斤糧食,一石是六十公斤,大概要七百多馬匹,一千多人,這些人馬的飲食是路上單花銀子,不算在運輸的糧食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