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孫明的事情沒法繼續往下挖了,大家只好加強了警惕。
老陳頭暫時住在新誠伯府裏養病,他看病的銀子都是高飛掏的。但因着高飛身上已經一個子都沒有了,所以這錢其實是向沈怡賒的。老陳頭的嗓子被粗暴地弄啞了,雖然通過治療能恢複一些,但也只能嘶啞地說話,對他賣菜做生意是有影響的。而且,遭此無妄之災後,老陳頭心裏不免有些後怕。
高飛問老陳頭日後有什麽打算,老陳頭認真思考了幾天,決定把村裏的傻大個收養了當義子。
那傻大個出生時在母腹中遲遲出不來,腦子便有些損傷了,倒也不是很傻,會穿衣吃飯,會下地幹活,只是反應比正常人慢一點。他是遺腹子,去年母親也病死了,如今只有幾位老族親勉強能照顧他。村裏有那種好心的人,就雇傻大個給自己家幹一天活,然後給他一口飯吃,總不會叫他餓死。但也有壞心的,故意把傻大個當畜生使,什麽髒活累活都給他,最後只給一碗能照見人影的稀粥給他。
老陳頭這些年都不曾續娶,一直都是一個人,收養傻大個後,兩個人總能做個伴。
而見老陳頭對未來有了打算後,高飛也就放心了。
他們兩人其實并沒有太深的交情,只是當年在寺廟裏有過一段同命相憐的交談而已。如今,高飛馬上就要娶親了。老陳頭雖說遭了大難,但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兩個人的生活都将會越來越好的。
一轉眼,新年就過完了。
皇上一開筆就連下三道聖旨,對江南那邊的官員做出了很大的調整。衆人終于知道了顯武帝在稅賦改革一事上的決心。為了威懾當地豪強,皇上甚至傳令給當地水師,讓他們日日在內6河中練兵。
不過,因為稅賦改革等事在皇上心裏已經不斷完善,邊靜玉這個隐在皇上光芒下的幕僚反倒是閑了下來。皇上再召他去說話時,有時兩人下下棋,有時兩人就是真的在聊閑天了。某次,邊靜玉“無意間”說起自己家裏的事,說沈怡把花園一角改成了菜園,想要親自種地好觀察尋找增産的辦法。沒想到皇上竟然特別喜歡聽,邊靜玉心裏就有數了,後來有機會也說妮兒如何活潑,說家中幼弟如何可愛。
皇上身邊的大太監李常恩最近對待邊靜玉的态度都不一樣了。沒看皇上每次因為朝中的事情大雷霆後,邊靜玉都能把皇上哄開心了嗎?這就是本事!這就是聖眷!李常恩能在皇上面前伺候多年,察言觀色的本事是一流的,自然不會和邊靜玉對上,邊靜玉在禦前喝的茶都是他親自泡了送過去的。
別的人雖不能像李常恩一樣就近觀察,但是皇上最近脾氣很不好是衆人皆知的,皇子們都接二連三被訓斥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邊靜玉還能勸着皇上消氣,還能陪皇上一起用膳,這太不簡單了啊。
邊靜玉卻還是那副滑不溜秋的模樣,不輕易得罪人,但也非常不好拉攏。
邊靜玉心裏卻存着一個疙瘩。他經常能收到來自南婪的信,大多數信都是邊嘉玉寫的,但裏頭偶爾也夾着幾句來自柳佳慧的只言片語。柳佳慧雖沒有明說,但話裏話外似乎有讓邊靜玉小心二皇子的意思。當然,柳佳慧肯定不會直接把皇上、二皇子等人寫在信裏了,而是用上了典故或者各種隐喻。
這些年來,邊靜玉漸漸就知道柳佳慧這人是有些奇異的,仿佛有些未蔔先知的能力。柳佳慧卻提醒他小心二皇子。難道二皇子還能成事?可是,二皇子因為高飛案已經是各位皇子中勢力最弱的了。
邊靜玉在私底下對沈怡說:“溫閣老還是病着……我卻懷疑他不在京城了。”
大家都以為溫閣老年邁體弱,邊靜玉本來也以為他生病了,但因邊靜玉常在聖前行走,漸漸就覺出了不對。皇上估計是把溫閣老派往江南了。溫閣老領了密旨,能在那邊便宜行事。由此可見,皇上對溫閣老是非常信任的。這也證明了皇上始終沒有廢太子的心思。要不然,皇上就該避開溫閣老了。
想明白這一點後,再聽到皇上如何嚴厲訓斥太子的事,邊靜玉也不為所動了。
“太子的性格确實沒有皇上那樣強硬。但他卻是個孝順的人。”邊靜玉對着沈怡慢慢地分析着,順便讓沈怡為他查漏補缺,“現在的稅賦改革和未來的土地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的。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也怕繼位者不能完美繼承他的意志。但因太子十分孝順,皇上的政令在他手裏不會被推翻。所以,太子的缺點在這時候反而成為了優點,皇上不需要一個太強勢的能反對他的繼任者。”
沈怡對顯武帝的了解不如邊靜玉那樣深,卻也贊同邊靜玉這個觀點。
他們能想到這一點,別人自然也能想到。所以那些在稅賦土地改革中的利益受損者肯定不願意看到太子繼位。他們會推別的皇子上位。那麽,他們到底選擇了誰?大皇子?二皇子?還是其他皇子?
他們又打算用什麽方法把太子拉下來?沒有一個嚴重的罪名,顯武帝是不可能廢太子的。
朝中暗湧流動,日子卻還是要過下去。
在沈巧娘嫁給高飛的前幾天,沈怡鄭重地對沈巧娘提出了想要過繼妮兒的決定,詢問沈巧娘和妮兒的意思。沈巧娘十分感動,卻道:“我知道你對妮兒的心意。但你現在還年輕,和靜玉二人平日裏都很忙,哪有時間照顧孩子。不如這樣,咱們都等上幾年,若那時你還想過繼妮兒,那我就應了你們。”
沈怡有些失望,但也尊重沈巧娘的決定。後來,他轉念一想,等沈巧娘和高飛成了親,高飛要遠走西北,沈巧娘作為家眷卻要守在京城。他可以再次請姐姐來幫他們管家,于是姐姐還是會帶着妮兒住過來。沈怡有些不厚道地想,日子好像和以前并沒有什麽區別啊,只是可憐高飛要獨守空房而已。
初春時節,沈巧娘出嫁了。
又過了十天,高飛就得走了。新婚夫妻自然舍不得對方,但也早就有了分離的覺悟。不論何時何地,做軍嫂都是不容易的。高飛走後沒多久,沈巧娘按日子來了例假,她便知道自己在新婚時沒有懷上,再想懷孩子就得等高飛下次回京述職時了。沈巧娘有些失望,但失望中卻也有些慶幸。慶幸是因為,她怕自己懷孕了就會忽略妮兒。再遇高飛後,她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她還想好好陪陪女兒。
魯家的商船已經出海了。餓否的生意也已經做到了全國各地去。當然,因為餓否這門生意的特殊性,其實也只有大城市裏才有,小鎮上的人連去館子裏用飯都很難得,哪裏有點外賣送上門的需求!
餓否招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外賣員,他們只負責送外賣而已。若讓普通人參與到消息的收集傳遞中,勢必會把風聲漏出去。所以他們只能是普通的外賣員。如果沈怡想要弄到某一地的消息,他可以在普通的外賣員中插一些“自己人”進去。江南那邊畢竟不是他們的主場,沈怡就沒有在南邊做這樣的事,怕不小心露出端倪,弄不到消息不說,反倒是累自己背上嚴重罪名。他只管盯着京城裏就夠了。
二皇子那兒盯了,他妻妾的娘家盯了,他以前的死忠門人盯了……卻始終沒現什麽不對。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五月初。天氣漸漸熱了。邊靜玉和沈怡夜間就寝時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漸漸輕薄了起來。兩個血氣方剛的大小夥子躺在一塊兒,難免有擦槍走火的時候,翻來滾去都是人之常情啊。
這日邊靜玉休沐時,老尤頭忽然帶着他兒子強生上門請安來了。
老尤頭家裏有喜事。強生的媳婦剛給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用接生婆的話來說,她幹了二十年的接生婆,從來沒有見過養得這麽好的孕婦和孩子。這當然是誇張話了,接生婆想要多讨一些喜錢,自然會好話連連。不過,老尤頭卻信了,他覺得兒媳婦和孫子都是因為吃着邊靜玉賞的補品才能養得這麽好的。沒聽邊靜玉說麽,他母親安平侯夫人懷三少爺時就是這樣吃的,這是侯夫人的待遇!
所以,剛得了孫子,還來不及去親家家裏報喜,老尤頭就帶着兒子來給邊靜玉磕頭了。
邊靜玉再次感慨老尤頭的實心。知道老尤家裏有喜事,他忙叫人準備了賀禮。這禮不能太重了,重了會叫老尤頭不敢收,但也不能太輕了,總得好看才行。邊靜玉見桌上擺着一盤桃子,心裏有了主意,叫人把桃子裝起來,全送給了老尤頭,道:“這是皇上賞的。皇上賞了一筐,你們也拿幾個去。”
其實這時候還不到桃子正常成熟的季節,這些桃子是因為長在溫泉莊子上,所以才提前結果了。邊靜玉不是很喜歡吃桃子。但皇上賞的桃子就是皇上給的恩典,邊靜玉白得了一筐,足以能見聖寵。
老尤頭激動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皇上賞的桃子啊!
老實人連自己的手腳都不知道該怎麽放了!
尤家父子挂着傻笑暈乎着回了家。一到家,老尤頭就指揮家人大掃除,自己則把禦桃恭恭敬敬地擺在了供桌上。那供桌上滿滿當當的,有祖宗牌位,有菩薩尊位,還有給邊靜玉和沈怡立的長生牌。
老尤頭太激動了,激動得都忘了說桃子是禦賜的了,他小兒子嘟囔着說:“爹,不就幾個桃子麽,咱家多的是!我吃桃子都吃膩了……祖宗們估計也吃膩了。不如供一只雞-吧!”他這是自己饞雞吃了。
最近家裏的雞都先緊着強生的媳婦來了,別人只能聞到雞味卻吃不到。
老尤頭連忙板起了臉,說:“你胡說什麽!這是普通的桃子麽?這是皇上吃的桃子!”
“我們平時吃的也是皇莊裏的桃子啊……”小兒子不服氣地說。尤家能吃上皇莊的桃子,這倒不是老尤頭中飽私囊了,而是因為給皇上送去的東西都是有标準的,桃子太小了就不行,桃子的樣子長得醜了也不行。這種醜的桃子被淘汰掉了以後,放在地裏也是爛掉,老尤頭就會帶幾個回來給孩子吃。
老尤頭正在擺弄禦桃,聽到小兒子的話以後,心裏忽然閃過了一絲異樣。
“我……怎麽覺得……好像有哪裏不對勁。”老尤頭喃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