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邊靜玉親自收拾了一份謝禮,帶着嬌嬌去了溫家。
這謝禮是有講究的。溫家、邊家相距頗大,如果邊靜玉送的禮物不精心,難免叫人低看一眼,以為安平伯府是真的徹底沒落了,連份像樣的謝禮都拿不出來。但如果邊靜玉送的禮物太精心,又有要攀附溫家的嫌疑。于是,邊靜玉準備的謝禮都是貓用得上的,比如說造型精致的逗貓棒、貓球等等。
逗貓棒的手柄上墜着各色寶石,新穎而別致。
和溫家相比,邊靜玉雖有些才名,但依然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他心裏多少有些忐忑。但他轉念一想,嬌嬌承蒙溫夫人照顧,他上門致謝是應當的。他既然沒有攀附溫家的意思,完全可以表現得坦然些。若溫夫人果真看重嬌嬌,他只當陪嬌嬌看望朋友去了;若溫家表現冷淡,日後就不再登門了。
卻不想,溫夫人比邊靜玉想象中更和藹可親一些,竟是親自見了他。
因邊靜玉遞過拜帖,溫家門房得了叮囑,直接讓他進了門。又有一位衣着得體的婦人領他進了內院偏廳。邊靜玉心知溫家肯定規矩重,因此全程目不斜視,眼睛只看着自己腳下的方寸之地,看着倒像是個內向的年輕人。溫夫人就坐在偏廳裏。見嬌嬌來了,她懷裏的白貓跳到了地上,圍着邊靜玉的腳打轉兒。邊靜玉于是也把嬌嬌放在了地上。兩只貓開始玩了起來,白貓很用心地幫嬌嬌舔着耳朵。
邊靜玉向溫夫人行禮,溫夫人又命下人給邊靜玉上了茶點。
溫夫人比着魯氏要年長十好幾歲,而邊靜玉還是尚未成親的少年,她是長輩,邊靜玉是小輩,他們二人之間自然沒有男女大防一說。溫夫人笑眯眯地說:“原來它叫嬌嬌啊,這名字起得真是不錯。”
邊靜玉腼腆地笑了一下。
畢竟是常和家中母親、祖母親近的人,邊靜玉很擅長和這個年紀的夫人們打交道。他長得好,身上帶着一種文質彬彬的書卷氣,只要乖乖巧巧、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就能輕易獲得夫人們的喜歡。
“……也不知是怎麽回事,從去年夏天開始,囡囡的胃口就不如從前了,請了牧醫來瞧,牧醫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好在前些日子遇到了嬌嬌,囡囡跟着嬌嬌跑跑鬧鬧的,胃口竟是好了很多。”溫夫人用一種慈愛的目光看着嬌嬌,可見是真的很喜歡嬌嬌了。她養的白貓叫囡囡,果真是當女兒養着了。
邊靜玉笑着說:“嬌嬌确實頑皮。”
兩人交流了一下養貓經,邊靜玉又鄭重謝過了溫夫人對嬌嬌的照顧。溫夫人笑着說:“你若真想謝我,不如讓嬌嬌今日留在我這裏吧。囡囡昨日沒見着它,整一天都焦躁難安呢,今日就讓它們處處。你放心,在我這裏,沒有人能欺負嬌嬌。等到了晚上,我叫管事親自把嬌嬌送回去,你覺得如何?”
邊靜玉自然是同意了。他心裏清楚,溫夫人能親自招待他,估計就是想要把嬌嬌留下來,這都是看在嬌嬌的面子上。因此,邊靜玉并未久坐,陪着溫夫人稍微聊了一會兒,就很識趣地起身告辭了。
等邊靜玉空着手回到家,安平伯和世子邊嘉玉都在書房裏等着他。邊靜玉一五一十地說出了自己在溫家的經歷。聽說溫夫人親自招待了邊靜玉,安平伯詫異地問:“那小東西竟然有這麽大的面子?”
“父親,也是因為我們家沒什麽妨礙。”邊靜玉說。
Advertisement
邊家确實有些不起眼了,在邊嘉玉和邊靜玉兩兄弟徹底成長起來之前,邊家都不會引人注意。但正因為邊家沒落了,溫夫人反而可以放心地喜歡嬌嬌。如果嬌嬌不是邊家的貓,而是某位尚書家裏的貓,或是某妃子母族家裏的貓,溫夫人大概只會遺憾地嘆一聲可惜了,然而從此再也不見嬌嬌了吧。
因為尚書或妃子母族,他們的背後都有勢力牽扯。溫夫人再如何喜歡貓,她首先要考慮自己身為溫家長媳、太子妃之母的立場。如果立場有沖突,連自己的親生孩子都能舍棄,更何況是一只貓呢?
邊家沒落了有沒落的好處。正因為邊家沒落了,它反倒是幹幹淨淨的,這樣才會讓人放心呢。
安平伯明白了邊靜玉的意思,臉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說白了,溫夫人就是覺得現在的邊家壞不了事也成不了事,所以她才能縱容自己對嬌嬌的喜歡。而她今日親自招待邊靜玉,大約也是在觀察邊靜玉的人品,見嬌嬌的主人不是那種輕狂、僭越的人,她才會讓邊靜玉日後常帶着嬌嬌去溫家走動。
溫夫人對嬌嬌的喜歡不會大過她對家族的責任感。
邊靜玉說:“父親,這也是我們的運道。”
對于邊家來說,能和溫家有了些許交情,這自然是求之不得的。雖說溫家是太子妃的母家,和溫家親近,好像天然就成為了太子那一派的人。但話卻不是這麽說的。敬重太子并不叫“謀從龍之功”,因為太子意味着正統,敬重太子其實就是敬重皇上,就是敬重皇室正統。尊皇上、重正統,這些本就是此時的讀書人的主流思想。在太子無過的情況下,非要去親近其他的皇子,那才叫謀從龍之功啊!
宮裏的順嫔娘娘不就依附着皇後生存嗎?順嫔是安平伯的妹妹,是邊嘉玉和邊靜玉的姑姑。只要不看皇後更重于皇上,不看太子更重于皇上,那麽和皇後太子親近就不是錯的。重嫡就是重禮法啊!
當然,如果皇上對太子有了敵意,那麽太子的船就不是那麽好上的了。
但是,皇上現在分明很看重太子,只要太子不作死,地位一直穩穩的。而且,一來邊家沒有直接接觸到太子,二來邊家确實太不起眼了,所以現在結交溫家的好處已經遠大于日後要站隊的壞處了。
可以說,嬌嬌此回靠着實力(美色)一下子成為了安平伯中最精貴的主子。
溫家若設宴,安平伯從未收到過邀請,結果嬌嬌卻是溫家的座上賓。
人不如貓啊,人不如貓!
安平伯決定以後每個月要給嬌嬌發例銀,就跟他兩個女兒的例銀一樣吧……不對,得跟他兩個兒子的例銀一樣。兒子要外出交際,因此每月的例銀要高于女兒。嬌嬌如今也是有交際的人……貓啊!
“玉米的事……”安平伯問。
安平伯沒有面聖的資格,但可以給皇上遞帖子。每年萬壽節,安平伯都要遞帖子恭賀皇上萬壽無疆。但皇上日理萬機,像這樣的帖子,一般都是不看的。安平伯若想被皇上看到帖子,就需要一路打點,那麽玉米的事就瞞不住了。該如何把玉米悄悄地呈到聖上面前呢?安平伯本來打算去接觸一下沈德源當初的幾位好友。但是,邊家現在因為嬌嬌接觸到了溫家人,安平伯仿佛看到了一條更好的路。
邊靜玉笑着說:“現在還不到時候。我們再等等。”
“那要等到什麽時候!”安平伯又問。
“地裏的玉米還沒有徹底長成,我們手頭只留了一把玉米種子,這自然是不夠的,總要等到玉米長出來吧。”邊靜玉淡定地說。他還有一句話沒有說,那就是總要等到秋闱舞弊那件事鬧得更大一點吧。
秋闱舞弊事發後,整個事件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官員被牽扯進去了,連今年的春闱都被耽誤了。又因為今年恰好是大比之年,全國各地要參加春闱的考生都彙聚到了京城。這些考生可以算是讀書人中頂厲害的一批人。雖然有句話說的是書生造反十年不成,但千萬不可以小看讀書人的戰鬥力。若是舞弊的事情處理得不好,只怕整個朝廷的公信力會在讀書人中大大地下降。
邊靜玉回太學交了游學時的作業,每日都能聽到同窗在議論這件事。
據說,已經有考生站出來要領着大家去宮門口靜坐了。考生是不能殺的,一旦殺了,那麽皇上在史書上就絕對不會有什麽好評價了。但這幫鬧事的考生又确實給皇上帶來了大-麻煩,他們中的大多數應該還是單純的,只是想要有一個公平的科舉環境而已,但他們的領頭人物大概就沒那麽單純了,很可能是想要借着這次機會踩了權威給自己立名。他們既然有了這樣的心思,皇上心裏肯定是不滿的。
一直沒說話的邊嘉玉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弟弟,他覺得書房裏的氣氛忽然之間竟有些凝重了,就故意開玩笑說:“玉米成熟後,我們能自己先吃一點嗎?我瞧着它金燦燦的,味道應該會很不錯。”
他們去年就成功種出了一批玉米,但為了留種,竟是一口都沒有吃。
安平伯瞪了長子一眼,說:“吃什麽吃!留足了種子後若還有餘,要先供祖宗。”
“對對對,要供祖宗。”邊嘉玉恍然大悟地說。
于是,邊靜玉默默地把“我和怡弟已經想過了玉米的十八種吃法,可以煮着吃、烤着吃、磨成粉來吃等等”這話咽了下去。還好還好,他這話說得慢,不然大概要在父親和兄長面前再一次崩掉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