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裴錦帶長儀出了桦樹林,一路經過那日停下來的地方往前走,長儀才發現這個山匪窩子确然很有山匪窩子的樣子的。
那日沒看仔細,還以為前頭是幾間屋子,如今跟着他瞧過去才發現前面屋子在往下是許多草垛。放哨不少,有來來回回的兄弟拿刀經過,看見他們跟裴錦招呼聲“老大”,不過沒敢認真看向她。
其中過去一個中年男人倒是敢看了她一眼,笑起來臉上有褶子。長儀回看了他一眼,不忘記住草垛的位置和巡哨走動的方向。
草垛後面是一連着的三間較大的屋子,中間那個格外大些,灰土牆上兩扇木格窗,大約就是他們平時議事的地方了。
長儀蓮步輕移跟在裴錦後面,看着他将中間那屋子的門小心推開朝裏頭看了一眼,才等着長儀一道進來。
進門就看見屋中間柳依依跟一個小道士背着們被綁着跪在地上,邊上沒站幾個兄弟,中間一個搖着扇子的清秀書生樣的人看起來很眼熟。
徐遠安一邊搖扇子一邊在心裏感嘆裴錦小子今天進來居然沒踢門,居然是用手推的!等到他探頭進來惡狠狠地看了一眼,又笑眯眯地領個紅白裥色裙的美人進來,方才了悟了幾分。
屋上首一張披着虎皮的木椅,裴錦讓長儀坐了,自己在她邊上含笑站着。
美人兒一身紅裙豔比牡丹,勾勒了極好的身段,眉眼精致又酥媚,卻儀态萬千,細嫩柔荑搭在襦裙上,雍容華貴。從天而降的神女,大約也不過如此。
連向來視美人于身外之物的徐遠安也沒忍住收了折扇對人行了禮。
柳依依沒想到仙女姐姐回來,跪在地上傻兮兮地朝長儀笑。
突然,就不想管這個閑事了……
“這兩……”,徐遠安本來想說“這兩小兒瞎驢似的亂跑給捉住了”,轉眼就看見長儀端坐的樣子,硬生生改了口,“他們意欲逃出去,被兄弟們捉回來綁着了。”
小道士聽到這戲比較多,慌忙挺起還有些瘦弱的胸膛,白淨的臉上滿是赴死般的悲壯和決絕,“此事是我牽連了依依,要殺要剮對我一個人來!”
柳依依感動地紅了眼睛,“辭哥哥!”
徐遠安給上面地裴錦遞個眼神:看吧,兩瞎驢。
“你們這般無甚準備就下去,不怕官府追趕嗎?”長儀開了口,素手在椅子扶手處鋪的虎皮上順着紋路撫過。
小道士們丢了給縣丞的幾箱寶物,即便能從山上下去,也得了罪,是要被官府捉拿的。可如今這兩人,連個包袱袋都不曾背。
柳依依努力思考了片刻,“我們可以去山下的莊子上躲起來。”小道士在她邊上認真點頭。
“莊子上無認識的人,就能躲起來?”長儀繼續撫着椅子上的虎皮。
徐遠安有些意外,這小娘子思慮還挺周全。待擡眼看到裴錦低頭一副“我家瑤兒真聰明”的傻樣子看着長儀的時候,隐約覺得自己心裏一口血哽了哽。
柳依依不曾想那麽多,天真無邪地回答道,“尋個好心的阿娘央着她留我們幾日。”
徐遠安覺得自己看不下去了……将折扇搖開憋出和善的笑來,“給一些銀兩與你們,你們趁夜間走山道出華陽縣,尋個別人都不認識的地方住下來如何?”
本來就是要這麽安排的,那些道士要給他們一些銀錢的。他們也無甚罪過,同樣是被周家欺壓的。主要是這兩個不走尋常路,愣生生地要提前挑個白日裏逃出去。
柳依依和小道士聽了話雙雙震驚了,兩張有點圓的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長儀也有些震驚,她原以為放道士們下去已經是這幫山匪子們極大的寬容了,不曾想還給銀兩教他們逃命。底下站着的幾個兄弟都無甚驚訝,想是這樣許多次了。
這益州城的山匪子,殺了皇家精衛都不眨眼的,還能這般寬容的将人放下山去,真讓人有些,琢磨不透。
既然是如此,自己要想下山去時,和裴錦說出來,他會不會……
長儀神思漸遠,被裴錦近在耳邊的聲音兀得驚醒,“瑤兒,遠安這樣,可好?”
少年人半蹲下來與她一般高,胳膊抱着搭在木椅扶手上,歪頭看她。一雙桃花眼看起來,特別純真,就像和阿娘讨糖吃那般模樣。
長儀點頭應了,“如此,甚好。”
徐遠安沒管上面裴錦已經黏糊糊沒個人樣,耐心将兩個人扶起來,“那你們明日就和那些道士們一起下去吧。”想到什麽嘴角勾起一抹促狹的笑意,将兩個自己可能還不通透的人點了點,“道士若是成親,也沒什麽的。”
自古癡兒,大多如裴錦狀。他這兩日見得多,裴錦日日擺着一張癡臉,小道士比他清醒些,算是五十步比百步。
他話是湊近了小道士耳邊說的,眼見着小道士白生生的臉憋到通紅,滿意地收了動作朝長儀又行個了禮。
徐遠安行禮之後理了理青衫衣袍,搖扇子無人般地出去,這套動作熟練起來行雲流水。
裴錦看着徐遠安青竹剪影似的消失在檐下,耐心在長儀耳邊軟着聲音解釋,“他素來,都有些神志不清的。”
“那題條目上的字,就是這位先生寫的嗎?”長儀對上了兩人離得近的眸光,朱唇輕啓,唇色鮮紅,她今日點了有淡香氣的口脂。
裴錦的目光随着她的動作落在她的唇上。
他幼時有一次歸家甚早,看到阿耶抱着阿娘在懷裏,還說阿娘的口脂好吃。他那時都不懂,女人的口脂,哪裏就好吃了。
今日就忽然懂了,瑤兒的口脂,定然是極好吃的。
長儀見他又出神了,再次問了一句,朱唇水潤,飽/滿如山裏的紅果子,誘人采摘品嘗。
裴錦喉結動了,不自然地回答,“是他。”
長儀沒注意他的目光,在心裏思量:凡大才者,必有些輕狂之處。想不到這益州山頭上,有這樣的人,可以試探一二本事,日後也好請進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