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巧合
“住手!”
門口突然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我手中的鐵鍁不由得停在了半空中。
我回頭,就看到父親站在我身後,我一臉的驚慌,父親不是已經死了嗎,他的屍體還躺在院子中,他怎麽就出現在這裏了。
詐屍,沒道理啊,就算是詐屍,難道身上不應該是千瘡百孔麽?
父親也不給我弄清楚的機會,一手便将我推到了一邊,在他的身後,是幾個大漢,突然沖進來,七八個漢子,瞬間就控制了張三。
這些大漢用麻繩,将張三裹得嚴實,拉着他出了門,在張三罵罵咧咧中,将其捆在院落中的一顆大槐樹上了。
張三依舊在咆哮,尤其看到我們父子兩個,雙目通紅,卻因為麻繩結實,他也不能掙脫。
這件事很快驚動了全村人,大家都圍在院子中,七嘴八舌,村裏人就是會想象,居然将這些天村上離奇死人的事情,全都歸結為張三所為,當然他們不傻,不是說張三殺人,而是張三身上的鬼東西控制張三殺人。
直到這時候,我才來到父親身邊,問他是怎麽回事,院子中那具屍體,又是何人?
父親瞪了我一眼,意思是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接下來,年長者便出謀劃策,殺了一只公雞,把公雞血給灑在了張三的頭上,鬧騰了大半夜的張三,這才清醒了過來。
他清醒之後,就問我們,綁着他做什麽,他對于自己殺人一事,一無所知!
這就更加确定了村民的猜測,因此斷定他中邪殺人,這就把張三給放了。
天亮了,村民們将那一具屍體擡到大路上,商議着聯系他家主人,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知道,這人居然是施法的陰陽先生。
我就納悶了,這人從張三家逃走,怎麽就跑到我家來了,他究竟幾個意思啊?
等大夥兒都出去了,父親才和我低聲說道:“昨晚我本來已經睡了……”
Advertisement
在父親的講述下,我大致清楚了,父親睡下沒多久,就聽到有人敲門,以為是我回來了,起床去開門。
打開門,只見到那陰陽先生一臉的驚慌,沖進了我家院子。
父親知道這家夥在那邊施法,現在突然跑過來,肯定是出事了,也不再管他,怕我出事,沖出去就去找我了。
那陰陽先生進入院子,便将大門給上鎖了。
也正是這樣,父親才逃過了一劫。
父親本來去張三家,卻從半路上遇到了提着斧頭的張三,怕他不能應付,就喚來了幾名壯年,一起去張三家,見我不在那邊,估摸着我回去了,又返回了家中。
回來正好看到我要殺人,父親急忙阻止,這才沒有釀成悲劇的發生。
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曲直,我擦了一把冷汗,癱坐在地上了。
心中對于那個陰陽先生,也是恨之入骨啊,且不說當年人家兒子已經死了,你還要害死母親,将兒子祭煉成小鬼,就拿他往我家跑這一點,就圖謀不軌。
為什麽要跑到我家來,只因為一個原因,他以為将鬼引到我家,女鬼見到昔日仇人之後,憤怒起來殺人,他就能逃之夭夭了,其心不可謂不歹毒,還有在張三家中,他居然将我當成是替死鬼,替張三去死,然後賺取張三的錢財,這手段就已經殘酷到了極點。
只是,千算萬算,卻怎麽也沒算到,我家只有父親一人,爺爺奶奶早就過世,母親又在鎮子上看守店鋪,而我去了張三家中看他施法,這一切的巧合,父親去尋我,才救了我和父親的性命。
今晚若不是我去張三家中看他施法,只怕我和父親二人,都要被張三的斧頭給結束了性命。
“這一切都因為你喜歡看熱鬧,一會兒我們就走吧,這村子是住不下去了。”父親表情嚴肅,義正言辭的說道。
“不能走,我們走不了。”我深吸了一口氣,回道。
父親迷惑的望着我,我嘆了一口氣,從地上站起來,拉着父親的臂膀,回到了屋子中。
父親見到被砸的靈牌,又臭罵了起來:“這張三也是,中邪了就中邪了,砸我家的先祖牌位做什麽?”
說着,父親就要撿起牌位。
我阻止了他,說道:“不要撿了,今天我們父子兩個要真的死了,就是因為這靈牌惹的禍……哦不,是爺爺惹的禍。”
“你爺爺?”父親面色一下子難看起來了:“可不能亂說話,當年你爺爺奶奶一口糧食不進口,讓我活下來了,他們卻餓死了,你這樣說你爺爺,是什麽意思?”
我嘆了一口氣,說道:“父親,你坐下來,我和你詳細說來。”
父親坐下之後,我就講了起來,關于爺爺和麻姑的事情,當我提起麻姑這個人的時候,父親面色一沉,點了一根煙,抽着,聆聽着,不再言語了。
我知道,父親肯定也聽說過一些故事,畢竟三十年前父親應該有十來歲了,有些事情該懂了,就算當時不懂,現在也應該清楚了吧?
父親耐心的聽我講完故事,他狠狠地抽着煙,說道:“小天,這件事你已經清楚了,沒錯,你爺爺當初真的有外遇,這一點我不包庇他,而且村民也有人說麻姑生的孩子是他的,只是他自己一直不承認,可惜那孩子一出生因為營養不足就死了,後來母親跟着離開人世,這件事漸漸地被人遺忘了。”
之前,我還心存一絲僥幸,但現在父親的話,已經徹底暴露了我所見真實,爺爺真的是作孽啊。
父親說,這件事不能只怪爺爺,麻姑本就不是本村人,她是個戲子,鎮子上混不下去了,才來的張家莊。
一個外來之人,在張家莊并無田地,只靠着給人家做小工生活,逢年過節的,就給村上唱兩段戲,大家給點盤纏。
一開始混的還好,後來連年幹旱,饑荒不斷,誰還有錢雇小工,誰家還能讓她暫時居住下來,又能提供一口口糧。
爺爺奶奶商議後,覺得她可憐,便安頓在我家暫住,這女人不守婦道,對爺爺格外上心,奶奶發現情況有些不好,便給了她一畝田,幫她蓋了個小房子,打發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