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明知山有虎
魯善工肅然起敬,故宮對于外界來說很神秘,千百年來封印着多少皇家秘史,紫禁城歷經滄桑巨變,每次朝代更替,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離開故宮回到家,今天收獲很大,不但親眼見過衆多國寶精品,還認識耿寶昌和梁海生兩位專家,善工堂的人脈更進一步。
接下來的任務有兩個,第一肯定是配損天字罐,按照原始數據重新給國寶配個花帽子。..
然後是修複三件何朝宗,原料明天就到,魯善工準備閉關,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完成這次挑戰。
“終于搞定!”
忙碌一下午,總算把烤花爐安裝就緒,這是新設備,雖然有高科技加溫箱,但瓷器畢竟還是火的藝術,所以買來專業烤花爐,用來修複瓷器。
上次從水仙杯吸收烤花工藝,最适合這種小件器物,通過扒火眼精準控制火焰和溫度,對于魯善工來說最合适。
象唐明那種老把樁,一燒就是上百件,魯善工現在還沒有那種經驗和實力。烤花爐大小合适,利用它磨練眼力,逐漸提升燒窯技巧。
第二天開始正式研究資料,比對高清照片,沒辦法,國寶天字罐不可能離開故宮,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修複,也算是梁海生對自己的一種考驗。
歷代各窯紅色調多少都有所不同,例如宋紅彩的紅是一種冷豔的美麗紅色,可以說是上品。
明萬歷紅彩的是一種閃黑暗紅色,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出像是三氧化二鐵的光亮結晶狀。
至于清代紅彩雖極美觀,然而總不免有些刺目感。這些色調很難用言語形容,只有多觀察實物,才能領會其中奧妙。
色調上的差異,一方面是要看烘烤溫度和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烘烤紅色時所用的釉的成分,以及三氧化二鐵本身的狀态而有所不同。
在釉上彩使用的三氧化二鐵,是用天然的硫酸亞鐵燒制經漂洗而得的紅色粉末,名為礬紅。
由于其燒制時的情況、時間的長短、溫度的高低不同,因而所得出的顏色有很大區別。
此外在用礬紅烘烤陶瓷器時,必須先研成細末。由于這種粉末的粗細程度不同,也會使色調大有變化。一般說來,粉末越細就越能作出濃厚而且優美的顏色。
對于魯善工來說,調制釉料已經熟能生巧,特別是明清瓷器,就連琺琅彩都能搞定,鬥彩更不在話下。
鑒定是門綜合手藝,見過耿寶昌的水平才知道什麽叫做一眼準。老爺子年過耄耋,眼神不太好,可用手一掂,真假心裏已經八九不離十。
胎質是瓷器的骨架,但凡精品密度質感必然不同,就好像一個人,骨頭發育不完全,身材肯定不會好看,這是必然因果聯系。
當然這需要無數次練習才能有這種直覺體會,耿寶昌出身琉璃廠,跟随明師,經歷過精品遍地的特殊年代,然後就進故宮,鑒定過的瓷器數不勝數,這種機會百年難得一遇。
對于普通藏家來說,紋飾是鑒定第二要素,畢竟看得見摸得着,有跡可循。每朝每代紋飾各有不同,受到當時社會審美和國力的影響,最能體現國家的自信心。
比如元代龍紋,大多形體細長似蛇,頭瘦、細頸、長驅、細長腿,多見三爪、四爪,偶有五爪。頭上有雙鹿角上鈎,發疏向後或向前飄拂,圓目有神,尾部作火焰狀,肘毛如飄帶。沒有統一形制,飄逸大于霸氣。
明清時代龍紋已相當規範,龍頭上眼、眉、角、發、齒、須、髯、鼻齊全,有三爪、四爪、五爪,以五爪龍最為顯貴。
明代永樂、宣德時,龍紋軀體粗壯,龍頭上颚高聳,張口伸舌,雙目圓凸,神态兇猛矯健。
到明代中晚期,龍紋開始圖案化,如團龍紋、穿花龍紋、銜花龍紋,不但畫工草率,而且神态疲踏,缺乏神采。
清代也一樣,康雍乾三代各有不同,康熙霸氣十足,張牙舞爪,四處征戰。雍正清雅俊秀,內斂剛勁,鋒芒藏而不露。
到乾隆這個敗家子,最講究排場和面子,好大喜功,花裏胡哨,所以從乾隆晚期,成為華夏衰落的開始。
魯善工仔細比對各種數據,明成化瓷器造型莊重圓潤,玲珑俊秀,小件居多,行話叫成化無大器。
明代陶瓷胎體迎光透視,多顯肉紅色,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牙白色,這點經常令初學者迷惑不解。
其實很簡單,不管是迎光透視,還是強光下透視,或者在日光或燈光下映照,關鍵在于光源是什麽?
古人說的光有三種:一是燈,但不是電燈,而是燭燈、燭光;二是太陽光;三是燃燒的柴火,如竈堂裏的火。
你拿着明代瓷器,點的是蠟燭,湊近燭光看,胎體肯定多顯肉紅色;拿着明代碗盤,迎着通紅太陽強光透視,胎體肯定顯蝦紅色;最後拿着再迎着燃燒的柴火透視,胎體肯定呈粉紅色。
鬥彩為成化創新品種,紋飾線條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塗,只分濃談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
繪人物衣着,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把所有資料了然于胸,開始設計圖樣,故宮雍正後仿的蓋子其實形制沒有問題,只不過釉色略有細微差異,其實如果不是頂尖高手,根本看不出來。
所以梁海生這個考核難度很大,第一沒有實物研究,只有數據參考;第二有雍正精品做參照物,幾百年間肯定不少人仿制過,能留到現在絕對是巅峰之作。
魯善工很興奮,修複是老本行,也是最擅長的領域,锔瓷、鑲口、配損、金繕、後挂彩,一路走來,吸收各路高手畢生經驗,早已融會貫通,信心十足,不懼怕任何挑戰。
梁海生身份不一般,如果能通過考驗,那以後進出故宮更方便,接觸國寶機會更多,對于自己來說,這才是難以抗拒的最大誘惑。
初生牛犢不怕虎!
不,應該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