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銀藍兔毫
“這是北宋白定……暗刻蓮花大盤!”
魯善工看着陳長青從錦盒裏拿出一件大盤,潔白如玉,小心翼翼接過來,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
“這就是……鑲口?”
看着定窯盤口一圈栗色鑲口,古樸美觀,陽光下散發出幽幽古韻,不但沒有影響整體審美,反而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深吸口氣,伸出右手慢慢接觸鑲口,各種信息湧入腦海,眼前又出現一幕幕場景。
只見一位老者,不斷捶打紫銅片,使其成型,鍛其韌性。拿出木炭,不停打磨表面,時不時還點上幾滴暗黃色液體。
“是香油!”
“磨銅做舊!”
魯善工瞬間明白對方的目的,利用秘法讓紫銅做舊,呈現出自然栗色,才能跟定窯完美融合。
老人點燃油燈,打磨……點香油……放在火上輕輕炙烤。逐漸原本深紫色的銅片慢慢變黃,然後變成淺栗色,最後完全變成深色。
放下紫銅片,用手丈量白定大盤的直徑,一紮一寸,然後乘以三,估算出周長。
等紫銅完全變色,晾幹,重新拿起錘子鍛打,成圓弧狀,不停用鉗子矯正角度,老人再也沒有看過大盤一眼,仿佛對所有尺寸了然于胸。
拿起小錐子,雕刻凹槽,深度要跟盤口如出一轍,不能深,也不能淺,恰到好處。
老人飛快操作着,中間只是用手繞着大盤摸了一遍,然後再也沒有看過一眼。所有尺寸角度深淺,全憑手感,令人啧啧稱奇。
很快紫銅鑲口做好,拿起大盤,對準某個角度,用手輕輕一拍。
“啪!”
Advertisement
嚴絲合縫!
分毫不差!
老人點點頭,拿出黑色膏狀物,均勻的抹在盤口結合處,用手指輕輕敲打,确認沒有發出一絲沙沙聲,表示合格。
“孩兒茶!”
中藥,冬季采收枝幹,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幹燥成膏狀。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沒想到居然能用來密封接口?
魯善工回過神,癡迷摸着定窯大盤,手指順着紫銅鑲口,感受着陳家手藝的精妙之處。抛去各種處理金屬的秘方不說,陳家先祖專精鑲口手藝,熟能生巧,不用借助任何丈量工具,全憑手感就能做到嚴絲合縫,絲毫不差,令人贊嘆。
定窯因為是倒置燒造而成,口沿沒有釉,但胎質輕薄之極,晶瑩如玉,極品在陽光下居然可以透光,比如龍泉影青瓷,乃千古絕技。
如果要鑲口,不僅是要對直徑和周長精确測量,還要考慮鑲口的深淺和薄厚。太深影響整體美觀,破壞定窯本身的藝術魅力。
太淺包裹不足,起不到保護作用,所以深淺高低是考量匠人的重要标志。然後還有鑲口的薄厚,既不能磨損瓷器口,還要堅固美觀。
方寸之間,毫厘之處,全憑匠人的巧奪天工。
“這麽樣?”陳長青看着魯善工沉思的表情,解釋道:“先祖陳中平是當年琉璃廠首屈一指的鑲口匠人,跟王家先祖并稱锔瓷雙雄。各有所長,術業有專攻,可惜……”
魯善工擡起頭,老爺子長嘆口氣,神情蕭索,明白對方沒有繼承家傳絕技的遺憾和愧疚,安慰道:“您老不是也說術業有專攻?雖然鑲口暫時失傳,可您在首飾鑒定領域絕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琉璃廠一畝三分地上,絕對是一言九鼎。”
“你小子別給我戴高帽!”陳長青笑罵道:“那都是同行老少爺們給面子,這個地界自古藏龍卧虎,高人雲集,就算是榮寶齋大掌櫃也不敢說一言九鼎這四個字!”
“算了,既然你來一趟,今天讓你過足瘾,看看這是什麽?”
老爺子很高興,能看見魯善工重新振作十分欣慰,從另一個錦盒裏小心翼翼拿出一件東西,放在桌上道:“這可是我們陳家真正的鎮宅之寶,你爺爺都沒有見過幾次。”
“建窯!”
“天目曜變!”
“兔毫盞!”
魯善工深吸口氣,死死盯着眼前巴掌大的茶盞,激動的雙手捧起,喃喃自語道:“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銀兔毫,極品!”
陳長青聽完微微颔首,沒想到對方眼力不錯,居然一眼能看出來龍去脈。兔毫盞是宋朝建窯最具代表的産品之一,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民間稱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
以其中的銀兔毫最為名貴,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建窯,被稱為國寶重器,銀色兔毫花紋在茶水裏交相輝映,令人愛不釋手。
“不對,不只是銀毫,還是百裏挑一的藍銀毫!”
魯善工小心翼翼捧起兔毫盞,湊到陽光下,看似黑色釉面裏發出絲絲銀色光芒,讓整個茶盞映射出神秘幽藍色,令人癡迷不已。
“眼力不錯,正是藍銀兔毫盞。”陳長青點頭道:“兔毫分布疏密有致,形态條達有力、邊界清晰、結晶立體者為佳品。”
“所謂疏密有致,就是指兔毫覆蓋的區域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養眼的兔毫盞,會讓人感覺兔毫從盞心往盞沿放射,遠觀近玩都很舒适。”
“當年宋徽宗的評價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就是苛求兔毫要直、要長、要有層次感,從盞邊緣要達盞底。而色彩上,業界普遍認為銀藍、銀系斑紋比褐色系更珍貴美觀。”
說着拿起茶壺,輕輕往兔毫盞裏倒滿清水,陽光之,凝神靜觀,那一根根的兔毫,頓時鮮活起來。随着手慢慢轉動,小小的盞中,不斷變幻出森林,雲海,大洋,甚至還有萬馬奔騰,千船競流。
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
好一個建窯天目!
好一個銀藍兔毫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