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薛氏她們把刷好的人參都放到了一個大盆裏,一層層的碼好,等到大盆滿了,就不再往裏面放了。鍋裏添好水,把大盆放到鍋簾上面,然後在大盆裏面也少放點水。之後把鍋整個用牛皮蓋上,周圍用繩子紮緊,鍋底下燒火,一直到水開了,再燒一個半時辰,才能停火。
鍋裏蒸着人參,薛氏她們還是不停手的刷着人參,這一大盆的人參大概是五十來斤,家裏這些,總共得蒸四次才行。“娘,今天咱們就蒸着一鍋吧,明天上午再蒸一鍋。這樣炕也沒那麽熱,等會兒也該做飯了,孩子們上了一天的山,還不得跟餓狼似的。”
陳氏點點頭,“行,今天咱們也沒刷出來那麽多,剩下的等晚上再刷點,明天一早就蒸上一鍋。一會兒把叉子都找出來,棒槌出鍋了就得趕緊的擺上,要不容易爛掉。”
叉子,是當地人的一種叫法,就是一種晾曬東西的篩子。木頭做的長方形框,底下有兩根小木方,然後在小木方上面壘上蒿子杆,這就是叉子了。因為底下是蒿子杆壘的,透風,所以曬東西比較好,一般用來曬人參。
薛氏到倉房裏把叉子找了出來,許家有不少的叉子,志新閑着的時候,就會做一些,留着好用。把叉子拎到了門口,在那放着。
已經是申時末了,陳氏就讓薛氏去做飯,而她則領着靜雅和慧心繼續的刷人參。又過了一會兒,陳氏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就把蒸人參的鍋底停了火。鍋上面的牛皮被熱氣頂的鼓鼓的,一停火,慢慢的就癟了。陳氏看見牛皮癟下去了,就把繩子解開,然後把牛皮掀到一邊,露出裏面的人參來。
蒸好的人參成了一種黃乎乎的顏色,等到曬幹,就會成為紅色的。當然那種紅并不是豔紅,而是一種有點橙色的暗紅。剛剛出鍋的人參還很熱,要晾一會兒才能往叉子上擺。陳氏把叉子拿到屋裏來,就放到鍋臺上,這樣往叉子上擺人參比較方便。人參擺的時候,一棵棵的挨着,下面那趟的人參,壓着上面那趟的參須子,一個叉子大概能擺五趟。
一大盆的人參,擺了三叉子也就完事了,靜雅幫着奶奶把人參叉子擡到外面去。外面有專門搭的架子,把叉子放到了架子上。等晚上的時候,還要把叉子摞起來,上面用東西蓋好,省得落上露水。
這一大盆的人參都弄好了,薛氏那邊也把飯做好了。大家都收拾一下,歇會兒好吃飯。這時文翰領着文成他們也回來了。這一下午,他們還是背了兩趟松塔回來,全都到在外面的地上。志新和老爺子也從參地回來了,大家全都洗了手,然後吃飯。
“參土再有三五天就能翻完了,時間趕趟,也不用着急。志新你就在家跟文翰他們去弄點東西回來,這個時候,多搶一點是一點,這都是錢呢。”老爺子一邊吃飯,一邊安排着活。
志新點點頭,這秋天的東西都很值錢的,多弄點賣錢也好。家裏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多掙點還能寬裕些。孩子們都在努力的往家裏弄東西,不過畢竟還是小了些,力量有限。
家裏的人參總共刷了兩天多才全都弄完,全部都蒸了出來,晾到外面。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所以人參幹的也很。
這天正好是中秋節,早晨陳氏給了文翰和文成錢,讓他們去鎮上買些肉回來。這過節怎麽也得吃頓餃子不是?巳時初,老四志德領着媳婦韓氏,和孩子回來了,一看家裏正在忙,志的也要幫忙。
“行了,歇着吧,這點活都幹完了,不用你再伸手了。難得回來一趟,好好的陪你爹聊會兒。”陳氏不讓兒子幫忙。
志德沒辦法,就進屋找老爺子去了。韓氏還是像以往一樣,穿的幹淨漂亮,只管哄孩子,別的啥都不伸手。
到了巳時中,志明也帶着媳婦和孩子回來了,朱氏還是那個樣子,回來就幫着幹活,靜婉和靜娴也都過來幫忙。陳氏看着兩個孫女,高興地不得了,“靜婉,靜娴,你們都別攙和了,去找靜涵玩去吧,靜涵今天沒上山。”
Advertisement
靜婉和靜娴就擦幹了手,跑到靜涵的屋子,去找靜涵了。可是屋子裏卻沒有靜涵的影子,出來四處找,終于在園子裏找到了靜涵。
靜涵難得在家閑一天,她是個閑不住的,就跑到了園子裏,去把芥菜拔了出來。這個時候,芥菜長得都很好了,再不拔出來,就怕哪天下霜,凍了可就不好了。今天要包餃子,這芥菜的纓子包餃子可是非常好吃的,所以靜涵就自告奮勇的去拔菜了。
靜婉領着靜娴找到了靜涵,三個人一起幹活。許家今年種了四壟芥菜,沒多會兒就被她們全都拔出來了。靜涵回去拿了兩把菜刀,用來削芥菜的頂。削下來的纓子,留一部包餃子,剩下的留着腌鹹菜。這芥菜纓子腌了鹹菜,等冬天的時候,拿出來炖土豆或是豆腐什麽的,都很不錯。
“靜涵姐,你的手可真有勁,一下子就把芥菜纓子給砍下來了。”靜娴一邊看着兩個姐姐幹活,一邊羨慕的說。
“這有啥,等你大一些了,保證和我一樣,咱們靜娴也是非常能幹的,對嗎?”靜涵對這兩個妹妹還是比較喜歡的,主要是她們根本沒有什麽城裏人的架子,每次回來,都能和自己玩到一起去。不像四叔家的兩個孩子,跟這個家裏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這回回來多呆幾天吧,這時候山上可好玩了,明天我令你們上山,去撿蘑菇,撿核桃。”
“一會兒問問爹和娘,我們也想在家多住一陣子呢,就是不知道他們讓不讓。”靜婉一邊幹活一邊說道。
三個人忙了一會兒,就把今天包餃子用的芥菜纓子給砍出來了。靜涵找來一個籃子,把菜放到籃子裏,和靜婉一起擡着籃子回到了前院。
陳氏一看她們把菜弄回來了,就高興的說:“還是孫女管用,這會兒功夫就把菜都弄好了,今天中午咱們包餃子,大家一起吃頓團圓飯。靜涵啊,你和靜婉把菜挑一挑,太老的菜梗就不要了,留着腌菜,只要那些嫩的。”
靜涵答應了一聲,然後就和靜婉開始挑菜。她們把外面的那些老的掰下來,只留中間很嫩的那些,這些菜很多,就這樣也夠了。
挑好了菜,陳氏就去燒水,這芥菜纓子要用開水燙一下才能包餃子,要不然會有芥菜的那種辣氣,不好吃。燙好了菜,正好文翰他們買肉也回來了,于是朱氏剁菜,陳氏剁肉,開始忙活着包餃子了。
今天人多,這餃子就不能包的太少,薛氏和靜雅她們正好也把剩下的那點人參都刷好了。重新洗了洗手,然後大家一起包餃子。
家裏有塊大面板,朱氏和薛氏擀餅,陳氏領着慧心和靜雅、靜涵她們包餃子。韓氏還是不動彈,只抱着靜和在一旁看着。陳氏也不惱,她早就習慣了,這四個兒媳婦,數着老大和老三媳婦省心,老二媳婦最懶,老四媳婦是瞧不起這莊稼院。
女人都在這包餃子,男人則是陪着老爺子在另一間屋子裏唠嗑。“爹,今年的棒槌長得不錯啊,我剛才看了,個頭還不小呢。今年別全都賣給那些販子了,我跟藥鋪的掌櫃說了,今年就留咱家的棒槌,這樣價錢還能再高一些。”志明難得回來一趟,看見家裏豐收了,也是很高興的。
“成,你既然這麽說,那也好。多賣點錢,咱們也寬裕一些。今年你五弟去參加秋闱了,也不知道考的什麽樣?咱家雖說窮,可是也滾了兩個秀才來,要是志祥這次能考個舉人回來,就太好了。對了,志德啊,你今年沒去試試?”老爺子抽着煙,眯着眼睛看了看四兒子。
“爹,我這年紀也大了,還有孩子和家裏拖累,就不去考了,太費錢。再說也不一定能考上,浪費那些錢幹啥?我看老五這回回來,也找個學堂坐館得了,每年也能掙些銀錢。”志德并不看好五弟,覺得他不一定能考上,還不如趕緊想辦法掙些錢算了。
“老五願意考,就讓他考吧,這可是一輩子的大事,不能讓他留下遺憾。對了,爹,這點錢你先拿着,留着給五弟用,我現在也掙得不少了。”志明拿出了十兩銀子,給了老爺子。
“咳,有錢你們自己攢着吧,家裏也幫不上你們什麽,你們在縣城裏,也不容易。多攢些錢,靜婉她們漸漸地大了,總得給孩子們預備嫁妝的。家裏還好,沒有那麽難。”老爺子不要志明的錢。
志明還是堅持把銀子塞到了老爺子的手裏,“爹,這些錢我們拿的出來,您留着,還有小妹沒出嫁呢,花錢的地方就在眼前了。我們靜婉還小,不用那麽早就預備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