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出國讀書
“爸,您別怪大勇,他啊,生來就是這個軟脾氣,您一吼啊,他就怕了,說話就不利索。主要我們是想要說景天他這不馬上要念大學了麽?我們想要把他送到國外去念書。”
沈玉梅可不是省油的燈,蘇德才話裏的意思她還能不清楚?埋怨她把兒子給壓的死死的,她還能不知道?
她又怎麽可能把這罪給攔下來?兩句話一說,就把責任推給了蘇德才。
“念書?那是好事啊。”蘇德才這輩子最護短,特別是這個孫子蘇景天,長得好,學習又好,人也孝順,只要是提到這個大孫子的事情,他就沒有不答應的,所以也才會忍受這麽個兒媳婦這麽多年。
就像現在,明明沈玉梅話中帶刺,還暗中嘲諷老頭子對自己的兒子太嚴厲,蘇德才也沒有跟她計較,只是十分欣喜。
蘇大勇不才,沈玉梅刻薄,可是偏偏他們生了一個好兒子,蘇景天,他簡直就是蘇家人的希望,特別是蘇德才,所有的期望全部都寄托在了這個蘇家唯一的孫子身上了。
誰叫兒子不争氣呢?
“可是爸,念書也是要錢的。”沈玉梅得意的看了一樣蘇素素母女,老爺子護短,可是這短護的可不是只有他媽家蘇楠楠。
“要多少?”果然,蘇德才聽見這話,有些為難,但是卻也沒有想到其他地方去,只是問數目。
“爸,您也知道,我們一家人所有的生計全部都是靠着小餐館的收入在勉強維持着,特別是這些年來,村子裏的人大多數都外出打工去了,生意大不如從前了。
那些慕名而來的人也因為這邊山路不好走根本就不願意進來,早些年雖然說是已經存下了兩個孩子讀書的錢,可是如今景天要出國,這錢,可就不夠了。”
沈玉梅皺着眉頭,十分的憂心,
“其實我們也覺得,出國讀書花費太多,可是您也知道,如今這個社會競争壓力有多大,要是景天這孩子不争氣也就罷了。
可是偏偏他這麽多年埋頭苦讀過來,好不容易孩子自己努力有了今天,有了這樣的成績,要是因為我們這些做長輩的無能,耽誤了孩子的前程,這可真是……”
說完,沈玉梅泫然欲泣,只是那低着頭的雙眼閃着精光,只是得意的緊盯着蘇素素母女兩人臉上的變化。
現在不僅僅是蘇德才,就連蘇楠楠的眉頭也皺了起來,有些為難。
Advertisement
舅媽固然可恨,可是表哥蘇景天卻是好的。
從小,蘇景天就和舅舅的懦弱,舅媽的刻薄不同,他是一個十分正直又有擔當的人。
不僅自己的學業學的很好,對外公,對蘇素素,還有蘇楠楠這個妹妹,都十分的好,蘇楠楠學習不錯,也是有蘇景天的功勞在裏邊的。
而且只要他在家,就會護着蘇素素和蘇楠楠,村子裏的那些小孩子也都喜歡他,因為他,那些孩子才不會當着蘇楠楠的面胡說八道。
她雖然恨舅媽算計自己,但是卻也不願意讓蘇景天失去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咱們家裏現在還有多少錢?”蘇德才是把各自孩子讀書的錢都交給了蘇大勇和蘇素素各自拿着的,誰也不偏心。
他這話也是對着蘇大勇夫妻問的,要送蘇景天上學,自然是要動用他的那份錢。
“景天大學四年的學費生活費剛剛攢夠,可以拿來用,可是那出國讀書一年的花費可不是小數目,景天争氣,能考到獎學金,學費是可以免得,不然咱們家就是傾家蕩産也供不起。
可是那生活費卻沒辦法的,國外的生活水平可是比國內高,原本準備的那些錢只夠一半的。”
說完,沈玉梅便直直的看着蘇素素和蘇楠楠母女兩個,也不做聲。
可是意思很明顯了,蘇德才對這兩個孫子一向都是一樣的疼愛,即使是讀書方面也從來沒有跟其他農村家的孩子一般,因為蘇楠楠是個女孩子就不讓她讀。
原本沈玉梅并不知道蘇素素手裏也是有一份錢的,雖然說蘇大勇是蘇德才唯一的兒子,可是這些年家中的財政大權并沒有交到他們夫妻的手上,而是每月定期給他們一筆錢。
她一直都認為家中所有的財産都是她的,雖然現在他們沒有財政大權,可是老頭子死後也會全都給他們一家人。
只是前天她卻知道,老頭子把這些年賺來的錢都分成了兩半,蘇大勇和蘇素素一人一半兒。
這和她想象中的蘇楠楠讀完初中就回家幫忙做服務員,從此她就可以安安心心當老板娘的設想完全不一樣。
村子裏沒有高中,蘇楠楠必須去鎮上住校,那樣一來,她就會成為那個代替蘇楠楠的服務員。
而且,蘇楠楠憑什麽拿本該屬于她的錢去讀高中?那可是個賠錢貨!還是她媽這個不知檢點的女人未婚生出來的恥辱!
“那不行把餐館賣了,我和素素去擺攤,你們夫妻兩去鎮上找個工作,這樣應該也夠了。”蘇德才緊緊的皺着眉頭,做出了決定。
“爸!那餐館可是你一輩子的心血!”蘇大勇第一個反對,“景天也不是非要去什麽國外讀書,只要孩子争氣,在哪裏讀書不是讀?”
原本老婆提出這事兒的時候他就強烈反對了,不管怎麽說,楠楠是他親外甥女,雖然他也覺得女孩子讀書沒什麽用,可是既然楠楠想讀,那就讀吧。
只是經不住老婆這麽一頓鬧,更何況,兒子出國讀書,他這臉上也有光,他這一輩子都被老婆壓得死死的,被村裏人笑話,可是兒子有出息,他就能揚眉吐氣了。
但是卻也不能用爸爸一輩子的心血來換,兒子只要能考上重點大學,那在這個小山村裏就是能夠光宗耀祖的事兒了。
“只要孩子能讀的進去,我蘇德才就得供,玉梅說的對,我們蘇家不能因為自己的無能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蘇德才一旦做了決定自然就不會改,特別是有關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