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梁976年。
京城何家大小姐失足落水之後,足足十天才醒過來,看着身邊的婢女秋月又哭又笑,待問了今朝何夕,便急着出門。
長安街上,乃是京城最為繁華的街巷,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何惜看着街上不少穿着大梁服飾,操着一口正宗官話跟着小販讨價還價的番人,滿臉的不可置信。
“秋月,這長安街上怎麽如此多的番人?”
秋月并不奇怪大小姐的問題,自從大小姐落水醒來之後,記憶就像丢失了一般,忘記許多事情,大夫說落水腦袋撞到了尖石,确實有一定失憶的可能性,日後能否找回也是未知之數。
“小姐怕是記不得了,自賀大人率領船隊出海遍訪列國,便有許多海外之人來到大梁,經商成家,娶妻生子,落地生根。”
“像那位海外之人,雖然是赤發碧眼,但觀其服飾言談,想來已是入了我大梁戶籍,如今也是我大梁人了。”
何惜聞言心中更是迷惑,“秋月,你所說的賀大人是哪一位大人,我怎麽不記得?”
在她的記憶中,朝中何時派人出海過?亦沒有姓賀的高官?
秋月此時也有些詫異,小姐怎麽連賀大人都記不得了,落水之前,不是一直糾纏着要嫁給賀大人的兒子,小賀大人嗎?
“小姐。”秋月欲言又止,看了看何惜。
何惜見她如此作态,也知大街上說話不便,如今腦子亂亂的,一頭霧水,記憶大有不同,便歇了自己急着找人的心思。
“罷了,先回府吧。”
待回了家,何惜把秋月留在自己的屋子裏,一主一仆,悄悄地說着話。
她自落水醒來之後,腦袋中就多了一份記憶,是她自己未來的人生,她本想借着這份記憶,謀求先機,彌補遺憾。
Advertisement
可誰能想到,如今卻與記憶中大有不同。
秋月口中自己迷戀的小賀大人又是誰,自己得到的那份記憶中可是完全沒有這個人。
半個月的時間,何惜待在家裏,一邊命仆人買來近年的書籍,一邊從自己的心腹婢女秋月口中了解如今的大梁。
“一切都不一樣了。”何惜合上手中的書籍,心中有些悵然。
“這位賀大人,究竟是何方神聖,以及,另一位洛大人。”
比照着現實與自己的記憶,何惜一點點挖掘記憶與現實的不同之處。
追根溯源,從丁未年開始,那年會試的探花郎,自己的記憶中乃是禦史馮玉展,因為自己的記憶中,自己的堂妹與馮玉展的兒子議親,一門三進士,父子皆探花。
而現實中,卻是這位賀大人成了探花,馮玉展則變成了傳胪官。
這位賀清章賀大人,及冠之年中進士,風華正茂,明明是讀書人,對于商賈之事卻極為精通,作為翰林院編修,不知怎的得了聖上的青眼,自聖上提出出海之後,朝中便争吵的不可開交,待到海船建好,賀大人更是主動請纓,出海訪列國。
周游列國的過程中,賀大人與番邦諸國建交,習得了多門語言。
一回生兩回熟,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第二次出海,聖上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允許賀清章帶着大量貨物,前往海外貿易。
不成想,這一次,就是數百萬兩白銀的利潤,賺了數倍有餘。
而立之年的賀清章,十年之間,率領大梁船隊數次出海,賺取銀錢無數。
都說戶部掌管着大梁的錢袋子,可這錢袋子,大半都是被這位賀大人給裝滿的。
如今這位賀大人不惑之年,身子不及年輕時候,已經不再出海了,官任正三品禮部侍郎,不過誰都知道,如今的禮部尚書已是年老即将致仕,待到致仕之後,禮部尚書非賀清章莫屬。
其子賀默存,如今年紀輕輕中了進士,便被特別任用為鴻胪寺官員,接待外賓。
想到自己醒來之前似乎滿京城都知道自己追求小賀大人,何惜捂住臉,想要鑽到地底。
平靜了一會兒,收斂自己的思緒,把目光移動到另一個人的名字之上。
洛炎,如今的戶部侍郎,洛大人。
這位洛大人也是一位奇人,寒門農家子出身,同樣是丁未年的進士,更與賀清章賀大人乃是好友,因為是二甲進士,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的庶吉士,才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之後的經歷就比較奇特了,做過京城萬年縣的縣令,戶部員外郎,六科給事中,江南水患的時候又被任命為工部郎中,修建堤壩,禮部,兵部,吏部也都摻和過一腳,如今乃是正三品大理寺卿。
這位洛大人行事,素來是一個“穩”字,因為各個部門都呆過,朝中有人将其視為攪屎棍,聖上卻把他看作自己萬金油的心腹。
殊不知洛炎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很無奈,只能心中安慰自己,也算是體驗不同職業了,“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
對了,這位洛大人最被京城衆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如今已經将近四十的洛大人,還沒有成婚!
在這個十三四歲定親,十五六歲成親的時代,四十歲,足夠當爺爺的年紀,洛大人還沒有娶妻生子成婚,簡直是世間一大奇景。
對于洛大人至今為止沒有成婚的緣由,也有着諸多傳言,小道消息頻出。
有人說,洛大人年少與心上人私定終身,卻不想對方紅顏薄命未能等到洛大人前來求娶,便撒手人寡。
有人說,洛大人對一女子用情至深,可惜郎有情妾無意,女方嫁為人婦,洛大人在默默守護。
還有人說,洛大人與賀大人乃是......
衆說紛纭,流言不止。
當今聖上也對自己的心腹愛臣不娶妻表示過疑惑,甚至想要賜下宮人來前去伺候。
好在提前問過了洛炎,洛炎直言無需賜人,自己也無意娶妻。
被自己的臣子拒絕賞賜,皇帝沒有不高興,一位兢兢業業的臣子,一心為國為民,家中人口簡單,沒有那些複雜的姻親,更好他掌控,也更值得信任。
洛炎,在皇帝的眼中,是能幹之臣,是忠臣,直臣,純臣。
大梁978年,何惜嫁給了威遠候府的二公子,經營自己的小家。
同年,太上皇金秋大壽,萬邦來朝。
賀府內,賀清章的小兒子,賀蔚然敬給洛炎一杯茶,從今往後,洛炎多了一位弟子。
大梁984年,賀清章,洛炎先後上書致仕,當今不準。
大梁985年,洛炎再三請辭,致仕回鄉。
同年四月,賀清章致仕,攜妻子與小兒子回到永安府。
于永安府,洛炎與賀家一行人彙合,浩浩湯湯,下江南。
大梁990年,于大梁境內游歷五年的一行人再度回到京城。
回京不到兩月,當今欲起複兩人,朝中事務繁雜,二人以年歲大了,不宜回朝為由婉拒。
一月後,當今再請洛炎,任洛炎為明德書院山長,欣然受之。
大梁990年,洛炎任明德書院山長。
洛炎擔任書院山長的第二年,請賀清章入院講學,單獨設一商學科。
之後數年,經聖上允準,請各方名家相繼開設,算學科,醫學科,工學科,農學科,開辦研究院,洛炎兼任院長。
大梁998年,當今新設一科,開制科取士,吸納算,醫,工,農等專精人才,成績優異者進入明德書院下研究院。
大梁1000年,新帝繼位。
大梁1003年,洛炎已年老體衰請辭,新帝終允。
同年,洛炎弟子賀蔚然,接任明德書院副山長,研究院副院長。
大梁1013年,洛炎于睡夢中離世。
賀家子弟皆着白衫,賀默存,賀蔚然,為其守孝。
後世載:
洛炎(939-1013),男,永安府明溪縣人,時人亦稱洛明溪,別號林村居士,大梁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學家,家。大梁956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萬年縣令,戶部員外郎,六科給事中,工部郎中,吏部右侍郎,官至大理寺卿。
大梁1013年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傅,太師,谥“文忠”。
洛炎政績卓越,其文學,教育成就突出,其以林村居士為名所著的話本《牡丹花燈記》,《漫漫仙途》,《李家紀事》等兼具通俗與文學性,令如今的世人領會數百年前的社會風貌,其擔任明德書院山長期間,改變自古以來科舉取士的傳統,傳道受業,特設商,算,醫,工,農等制科,開設研究院,悉心培養大量人才,為大梁朝輸送源源不斷的新血,曾經的明德書院,也成為如今明德大學的前身。
洛炎善書,其字清正有勁,無縱逸之态,肖其為人。
洛炎善文,其文簡潔峻切,層次分明,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纡折而不味薄。
洛炎雖無後代,但其弟子賀蔚然承其衣缽,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繼任明德書院山長及研究院院長,亦成為梁朝赫赫有名的大教育家。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故事番外就到這裏啦,明天開新世界。感謝在2020-01-01 06:18:11~2020-01-03 17:31:5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奶酪孫子、葉子、心月芭比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爆炸迷7號 10瓶;小明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