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尾聲
上谕,凡松江府之供物,皆當先奉長公主選閱。
上谕,恩晖園本為壽康長公主建,今長公主離京,着恩晖園建成後即行封園,長公主一日不還京,一日不許他人入住。
上谕,許壽康長公主住松江府,并賜松江府先帝行宮于長公主。
臣等啓奏吾主陛下,若陛下将松江行宮賜予壽康長公主,則來日若陛下幸松江,将住何處?是否另起行宮?
另起行宮耗資巨大,朕不忍傷民力動民財,故不必興建新宮。至于來日巡幸事,做弟弟的到了姐姐家所在處游玩,借居于姐姐家,豈非尋常?
臣等啓奏吾主陛下,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為天下之主,豈可言‘借’?設若如此,豈非是以陛下為客,長公主為主?君臣颠倒,乃大不敬。
借也好,幸也好,朕意已決,就這麽辦罷。衆卿不必多說了。
壽康離開京城的那一天,天高雲淡,晴空萬裏,偶有一陣風吹過,便卷起地上一層落葉,倒也是十分熱鬧了。
臨走前,壽康去福佑寺上了香,然後對方丈道:“大師願意為我再解一支簽麽?”
方丈雙掌合十,宣了一聲佛號,“施主,還會回來,到時候再解一支簽也不遲。”壽康仰頭看着金身嶄新的佛像,突然笑了一下,“我此生大概都不會再回京城了,大師卻還偏吝啬一支簽。”說着便要去拿簽筒。
方丈卻伸手輕輕按住了簽筒,“施主且看着罷,十二年一輪回,施主會回來的。時候還未到,所以今日老衲不給施主解簽。”
壽康沒說話,但到底還是從簽筒裏抽了一支,輕輕笑了一下,“不知道抽的簽會不會比搖出來的更靈一點兒?”說着便去看那支簽。
三教談道。佛身靈通與君知,癡人說事轉昏迷。老人求得靈簽去,不如守舊待時來。
壽康看着這支下簽,一時臉上陰晴不定。方丈看了一眼,微微一笑,“凡事強求無益,施主怕什麽躲什麽,來日反而會來什麽。到頭來,該保住的保不住,不該來的全來到。”壽康冷冷地看了一會兒,突然雙手一使力便把簽子撅折了,“這世上已經再沒有我壽康保不住的東西了。”
“阿彌陀佛,施主固有永不回頭的義勇,卻不知天命昭昭,無人能改。”
皇帝看着那支斷簽,過了許久才緩緩地問了一句,“方丈大師果然說,十二年一輪回,長公主還會回來?”
Advertisement
那小太監不知道皇帝何意,也不敢妄加揣測,便只得老老實實地答道:“回陛下,是,方丈大師
是這麽說的。”皇帝似乎笑了一下,輕輕地說了一聲兒,回來就好……然後小心地将那斷簽拿起來交給了成維,吩咐道:“去找工匠鑲好了這支簽兒。再派人傳旨,為福佑寺的佛像再塑金身。”
同一件事兒傳到太皇太後那兒的時候,太皇太後卻只是看着薛皇後。
“皇祖母若是思念皇姐,何不留一留皇姐呢?皇姐純孝,必不忍祖母傷心。”薛皇後讓太皇太後看得心裏有些不安。太皇太後長嘆一聲,靠在軟枕上示意宮人們退下,然後才對薛皇後道:“壽康禮制之崇,有時候就連我都會覺得不自在。難為皇後還能一向尊重長姐,遵奉長姐之意。”
薛皇後明知內殿已無宮人,還是吓得立時站了起來,“長姐是先後嫡長女且有功于社稷,體制雖崇卻也是應當的。”
太皇太後瞧了她一會兒,便讓她坐下,“你怕什麽呢?此處只有你我二人,有什麽話不能說呢?”太皇太後突然笑了,“當年徐皇後何嘗不賢良淑德,可惜壽康禮制太崇,讓她難過了。太後也是,徐家上上下下都是。皇後果真不怨麽?”薛皇後不敢坐,“長公主待沣兒好,又于妾有恩,妾豈敢悖恩忘徳?”
“雖然明知道壽康可憐,明知道是咱們對不住她。但那樣的禮制還是不免讓人難受……”太皇太後笑着搖搖頭,“我原先總道皇帝和他皇父不是一路的性子,總道皇帝比他皇父更能做個好皇帝,如今才知道,父子相像,是變不了的……認準了的事就非要一路走下去,也不管天下臣民怎麽想怎麽看……”薛皇後不敢說話。太皇太後看了她一會兒,“我總告訴自己,皇帝這麽做也沒什麽錯,這畢竟是他姐姐,他欠她的,如今不過就是還她一些罷了。不打緊的。但那天……我才明白,皇帝是以弟弟的身份虧欠了姐姐,卻非要以君王的身份補償姐姐。皇帝以為這是一樣的,但其實相差甚遠……君王在臣子面前才叫做君王,弟弟在姐姐面前才算是弟弟。他呢?他偏要在弟弟之外加一層君主的身份,卻又不許自己的姐姐做臣子……壽康焉能不怕,群臣萬民焉能不恨?”
“我老了,沒幾天日子可過了,”見太皇太後說得不吉利,薛皇後便張口欲勸說幾句,太皇太後卻擺擺手,“不,皇後,你聽我說。我自己的身子我自己知道,我是看不見容川回來的那一天了……我今兒跟你說這麽多,也是希望你明白,皇帝這不是在補償容川,這是在害她。皇帝可以賞賜她任何金銀珠寶,任何寓意美好的尊號,甚至命內外命婦跪拜朝賀。但超過這幾樣的任何東西,加諸于容川,都是她的負擔。昨日有徐皇後、太後、徐家,未來還可能有更多人怨恨她。這些人中總會有一個人是皇帝不可能為容川下手廢棄的。”
“我時日無多,只能盼着皇後明白我的心意,來日多多勸着皇帝些……讓他別再糊塗了……我們對不起容川十三年,不能在未來再對不起她了……”
薛皇後聽着不是不覺得心酸,但太皇太後的經歷她也看見了,這還是皇帝的親祖母呢,不過就是為太後說了兩句話——還不是真正讨饒的話呢,就被皇帝疏遠了……若自己勸他別對壽康那麽好……是,也許日後總會有一個皇帝不能為壽康廢棄的人,但這個人未必就是自己罷?薛皇後想了想便道:“老祖宗是陛下的祖母,總要比我親近多了,這些知心話何不親自對陛下說明了呢?”
“我還能勸幾天呢?我知道,皇後怕被皇帝忌諱,是不是?但你怕什麽?皇後乃是國母,金冊金寶中宮箋表俱在,只要皇後不犯下失德、戕害皇嗣這樣的錯,皇帝就不可能廢棄你。”
薛皇後心道,我連多勸一句都要思前想後,難道能敢做這種不要命的事兒麽?
“皇後,你以為不出聲就可以置身事外了麽?你知不知道容川為什麽不恨皇帝?殺子之痛,一個女人怎麽可能輕易放下?總得有一個人承受她的恨罷?不是皇帝,那你以為會是誰?”
薛皇後心裏一沉,天家無情,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皇位穩固,真是什麽都可以不要了……
“老祖宗,我小時候聽過一故事,說有一位老祖母自己帶着孫子孫女兒過活,有一天她出門去了,回來的時候卻見家裏着火了,她當時就急了,要沖進去救兩個孩子。但沒想到人還沒沖進火場呢,就看見老祖母的孫女兒抱着自己剛會走路的弟弟跑出來了……兩個孩子的命都保住了,但孫女兒卻被燒傷,一輩子都落下了病,每日都要吊着藥罐子。又過了幾年,這小孫子也長大了,老祖母便想讓他去讀書日後光宗耀祖。但家裏沒錢啊……而且還有一個日日藥不離口的女孩兒……于是老祖母一狠心就在夜裏把孫女丢在了山裏……”
“老祖宗,說對不起何其容易呢?難的是,真的不再辜負啊。”
“只要薛家自己不犯渾,老祖宗,您還不了解自己的孫女兒麽?她怎麽可能做出那種毀陛下臂膀的事兒?老祖宗,您之前說只有皇姐才是陛下的姐妹,但您自己不也只把陛下當成自己的親孫兒了麽?”
太皇太後愣了一會兒,“是麽?我只拿皇帝當孫兒了麽?但皇後你告訴我,是天子和江山社稷重要,還是孫女兒和她自己的福禍榮辱重要?我怎麽會不心疼自己的孫女?但如果為了她,動搖禮制,使陛下與群臣離心,我死後又豈有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薛皇後答不出。太皇太後輕聲道:“陛下為了她險些重演大禮議,我豈能不怕?她走了也好……走了就最好別再回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尾聲的意思并不是本文完結了……
謝謝一直看到這裏的各位
謝謝一直給我留言的明月和各位
雖然不是親媽寫得也不夠好,但東主會努力的
客官們明兒再來嘛麽麽噠
以及根據建議東主對分段作出了一點調整,大家覺得這樣看着會不會舒服一點?前面的就不改了……要不然可能會變成刷更新榜……
名字可能也不會改了……因為實在起名無能了……正在存稿的那份起個好名吧
最後東主在讀胡适[為了寫讀書報告……結果想到一個情節,但有點兒糾結怕寫出來之後女主一秒變萬能女主……
如果這個情節本文不用可能就送給正在存稿的那篇文了……[是的,此處就是軟文和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