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穆桂英·挂帥(1)
夜半一場秋雨,到了早上卻又放了晴。溫柔的晨光透過薄紗窗簾,照見卧室裏一片旖旎。
陳雲笙已先醒了,在清早和煦的陽光下注視虞孟梅熟睡的面容。自從明确關系,虞孟梅便經常與她同榻而眠。只是兩人總有說不完的話,每每聊到深夜才會沉沉睡去。
虞孟梅睡着時的面容恬靜平和,光潔飽滿的前額還有覆在眼上的濃密睫毛讓陳雲笙忍不住想要伸手觸碰。可是她又怕吵醒沉睡的人,最後手也只是停在半路,隔空描繪她的輪廓。
“想摸就摸吧。”冷不丁,虞孟梅閉着眼睛說了一句。
陳雲笙的手便從撫摸變成了輕拍,口裏還嗔道:“你又裝睡!”
她到現在才知道虞孟梅有多喜歡捉弄人。
虞孟梅睜眼,笑吟吟地看着她。
“什麽時候醒的?”陳雲笙對着這張笑顏,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認真和她生氣,只好改口問道。
虞孟梅口氣慵懶:“只比你早一點點。”
她倒是沒有所謂的起床氣,就是有點喜歡賴床,哪怕已經醒了,也要在床上磨蹭半天。果然她說罷這句話就重新閉上眼睛,似乎又要睡去。
“今天可不能再賴床了,”陳雲笙知道她的毛病,先起了身,回頭說道,“一會兒還要去拍照呢。”
虞孟梅翻身,用枕頭把自己的腦袋整個捂起來,裝作沒聽見她的話。
陳雲笙不依了,把枕頭從她手裏硬抽出來:“起來起來!戲是你要排的,不許耍賴!”
“唉,”虞孟梅哀嘆一聲,終于下床了,“春宵苦短日高起……”
如今陳雲笙識得許多字,也念過幾首古詩了,聽了臉上一片緋紅,跺腳道:“誰和你春宵了!”
虞孟梅對她嫣然一笑,閃身去換衣服。
她們下一部打算排時裝戲,仍是虞孟梅提議的,為此還請了專門的編劇、導演幫她們編排。
陳雲笙初來上海時倒是去看過姚水娟的《蔣老五殉情記》,覺得這種戲的布景和表演方式都很新奇。但是她自己還從來沒演過時裝戲。沒了水袖,許多身段也不能做,剛開始排的時候,她連手腳都沒處放。虞孟梅花了許多時間指導,才讓她漸漸适應了時裝戲的表演方式。現在戲排得差不多了,導演卻突然要求她們拍張結婚照,好放到舞臺上做道具。兩人便約了今天去拍照。
到了相館,兩人分別換裝。為了演這部戲,虞孟梅把頭發剪得更短了。陳雲笙則是平生第一次燙了卷發。穿婚紗自然也是平生第一次。雖然是為了排戲,但是想到一起拍照的人是虞孟梅,陳雲笙便覺得她們這張照片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換好衣服出來,陳雲笙看見一個穿西裝的高挑身影,背對她負手而立,好似漫不經心地浏覽着相館放在櫥窗裏的照片,正是虞孟梅。
“梅姐。”陳雲笙叫她。
虞孟梅回頭。陳雲笙是第一次看她穿西裝。沒想到她換上這樣的妝扮,倒頗有些玉樹臨風的味道,可是又不同于她的古裝扮相。現代西裝似乎讓她更有一種雌雄莫辨的美麗。
虞孟梅看着她身上層層疊疊的婚紗,面露笑容:“過來。”
陳雲笙走過去。虞孟梅伸手,替她整理頭紗。
“兩位準備好了嗎?”相館的人來問。
“就好了,”虞孟梅回答,然後來牽陳雲笙的手,“走吧。”
兩人在相館人員安排下,坐在長凳上等拍照。
陳雲笙不太适應這樣的場景和鏡頭,拍照時表情一直很僵硬。偏偏相館的人還老是叫她們靠近一些,說:“隔這麽遠,拍出來哪裏像夫妻嘛。”
陳雲笙聽了這話,臉又紅了。
虞孟梅含笑指了下自己的肩膀:“靠過來。”
陳雲笙臉紅得和煮熟的螃蟹似的,裝作沒有聽見。相館的人倒是很贊同她的提議:“對對對,這樣感覺更好。”
陳雲笙瞪了虞孟梅一眼,不是很甘願地靠在她肩上。
“就這樣,”相館的人說,“表情再放松一點。小姐呀,你們這是演結婚,又不是什麽苦情戲,再甜蜜一點嘛。”
“其實我們這個戲到後面還挺苦情的。”虞孟梅和他閑聊。
“哦,是嗎?”對方回答,“什麽時候上演?我也買張票看看,就當捧個場。”
“對啊,”陳雲笙輕哼一聲,指着虞孟梅插話,“可苦情了。她還演個負心漢呢!”
“嗳,”虞孟梅嘆了一句戲腔,“那小生這廂給娘子賠禮?”
“不是時裝戲麽,”陳雲笙嘀咕,“哪裏來的相公娘子?”
“那麽……萍妹妹?”虞孟梅笑着挑了下眉毛,用上了戲裏女主角的名字。
陳雲笙終于撐不住笑了。虞孟梅這時又恰好看向鏡頭。攝影師抓住了這一瞬間,将這畫面定格下來。
***
“這部戲……”王紹傑指着照片說,“我也去看過呢。”
陳雲笙擡頭,他指的正是當年她和虞孟梅拍的那張結婚照。自己笑容甜美,虞孟梅卻只是微露笑容,顯得含蓄而深情。照片上的兩個人俨然便是一對新婚夫妻該有的模樣。當年戲迷們也都說這張照片拍得特別好。
“王先生真是看過不少戲呢!”陳雲笙笑說。
“我從那時起就在留意越劇的聲腔改革了,”王紹傑笑道,“所以兩位每有新戲,我都盡量去看。不過這部戲之後,兩位好像就再沒演過時裝戲了吧?”
陳雲笙解釋:“是我的原因。我總覺得時裝戲演起來很別扭,因此只排過這麽一部。”
“不過……”王紹傑看着照片說,“還是一出好戲。”
陳雲笙點頭,對着照片留流出懷念的表情:“那天拍完照片,我和虞姐還去了一趟銀樓……”她打開手邊的錦盒,給王紹傑看裏面的東西:“這對戒指就是那天買的。”
(請看本章作者有話說)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寫的時裝戲,影射的是尹桂芳的《浪蕩子》。其實這個文裏出現的劇目,我多數都選的老戲,尤其是各家都能演的骨子老戲,以盡量模糊流派色彩。但是《浪蕩子》不一樣。這是尹派名劇,真寫出來就太明顯了。另外這部戲首演是47年,和本文的年代略有出入,因此正文裏不會出現《浪蕩子》的名字。之所以寫這一段,一個是私心使然(畢竟我是尹皇腦殘粉),另一個原因當然是為了婚紗照的梗:)
這一章裏寫的戒指就是封面上那對,我早年收來的,年代應該就是民國時期。這幾年一直想給收藏的老首飾配故事。這個文倒是順帶完成了一件,就是故事篇幅長了些。要是每件首飾都寫這麽長的文,估計我先得吐血三升:)
最後上私貨,王君安的《浪蕩子·嘆鐘點》。目前還活躍的尹派傳人裏,大概也就她還能有太先生五分相像吧。